资本市场纠偏下产能过剩问题探讨

2014-09-24 07:15王阳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7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资本市场

王阳

内容摘要:自“十二五”以来,产能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我国现有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传递机制的纠偏,能够抑制产能过剩的效应。本文在宏观与微观的全视角下,基于通过资本市场纠偏以改善产能过剩的现状,并因纠偏效应的社会成本较高,提出适时改进资本市场纠偏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产能过剩 资本市场 纠偏效应

资本市场与产能过剩相关论述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各行各业都发展迅速,而长期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产能过剩在水泥、汽车、电解铝和钢铁四个行业中的现象比较突出,其后又逐渐蔓延到铁合金、电石、焦炭等行业,2005年出现了11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到了2009年,已经至少有18个行业出现了相似的过剩情况。产能过剩对经济的运行也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不但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出现发展的偏差,导致经济运行受到制约,且不能有效调节资源的利用,不利于经济的转型优化。

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我国的产能过剩规模大、程度深、影响远,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中具有独特性,而产能过剩的程度已经超出了文献对于过度产能的描述,其涉及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包括资本密集型的众多行业,及劳动密集型的众多产业,甚至在需求量急剧缩减的很多夕阳产业中,也普遍有产能过剩问题的存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许多行业的发展并不成熟,许多企业容易对某些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行业形成共识,形成投资的扎堆现象。虽然,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的后发优势,可以集中性地投资以促进该行业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升,但市场的需求额度有限,因而会随之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

从市场需求出发,专注于不确知的过渡投资行为,这种投资对企业的决策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独立于市场需求的行业投资,容易引起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的技术变迁由国家控制力所产生的,影响比市场决定的成分大,技术冲击是内生决定的,这样对我国的产能过剩现状分析比较透彻,但要细致阐述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还要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制度。业内将投资扎堆和衍生的产能过剩现象称为“潮涌现象”,其所导致的产能过剩严重程度与该国家的发展战略具有最直接的关联,如果发展中国家遵循自身的比较优势,以作为其主要的发展道路进行发展,企业的投资更多地会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审慎的投资,所引发的产能过剩冲击力将可能会小许多。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结构、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等,也会对潮涌现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造成扭曲性的激励,这是组成政府控制力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地方政府出于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会出台政策性的补贴,投资企业在初期由于低成本的投入,可以达到较高的收益而“蜂拥”投资,很容易形成产能过剩的情况,而这些投资由于依靠政府控制力的因素较大,其所形成的产能过剩对政策的依赖性强,而不是由市场因素来调节,因而导致经济的波动性加大,这在我国的发展中表现比较明显,说明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措施可以促进“潮涌现象”的发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要素价格的扭曲是产能过剩发生的根源,而要素价格扭曲引发的因素,包含土地市场的扭曲、资本市场的扭曲、能源市场的扭曲和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这些共同构成了市场要素的扭曲,是导致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其中以资本市场的扭曲首当其冲,作用也最大。

我国的过渡投资和资本生产者补贴有相当大的互联关系,其补贴程度往往可以超过整体生产者补贴的40%,因而尽管劳动力市场的压力日益增加,但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速。我国由于现有的经济体制,对传统的国有企业和大规模私有企业的重视程度高,出现了诸如“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私有企业的信任度高,贷款的尺度相对放的更宽,而一些非国有制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压力很大,据中央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年之前的近10年间,银行的贷款一半以上提供给了国有企业。而在我国形成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的现状下,也出现了两种银行资本经过商业信用传递纠正资本市场的扭曲现象,而纠偏效应对其他企业的发展也有促进效果,两种纠偏机制分为:一是规模传递机制,其银行贷款对大规模私有企业的重视,传递到商业信用,然后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多数中小规模企业;二是所有制传递机制,银行贷款对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企业的重视,传递到商业信用,然后是民营企业。由资本市场的扭曲所引起的纠偏方式,对产能过剩会有影响,而从微观的视觉来审视和检验市场扭曲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产能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但从微观视角下来探索资本市场的扭曲和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仍然不够明朗,其相互之间的概念也不够清晰,由于界定困难,导致科学准确的测度有很大的阻碍。因而研究产能过剩和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关系,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描述,但对于细致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度则相对降低。

资本市场扭曲下的产能过剩问题

受政府控制力的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扭曲主要是由规模企业融资方式和国有企业为依赖的长期债务形式导致,而中小企业融资和民营企业短期债务的市场扭曲主要是来自商业信用,企业的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容易造成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产能过剩的程度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在已有的研究中均表明,不论是国有企业、大规模私有企业,还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一般获得的长期债务越多,企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就会越严重,而已有的经验证实,长期债务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排序是由高至低的,分别是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和大规模企业,这说明如果是将长期债务融资归结到中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上,但转嫁到了大规模企业和国有企业上,不一定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状况。endprint

而对于企业通过债务杠杆,以获取商业信用的方式而言,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其所获取的商业信用融资越多,产能过剩的程度就会越严重,这与理论预期是一致的。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民营企业和规模较小企业,其对于短期商业信用融资的依赖,充分反映出不稳定的外部关系,因无法获取长期稳定的债务融资,可能会助长这类企业储备过剩产能。而市场中严重的产能过剩,一般与大规模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通过商业信用渠道转移到中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关,其中的转移资金用来进行市场纠偏,而资本市场扭曲的市场纠偏,所付出的社会成本也是较大的。通过对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债务中的长期债务获取方式和商业信用对产能过剩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起到稳定正向的效果。

由于中央银行机构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股份制企业的贷款有偏向意识,出现了“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的要素市场扭曲现象,但在市场中通过商业信用的融资对上述的两种机制进行传递,自发地纠偏要素市场的误差,传递机制是在我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环境下才产生的。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的扭曲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有两方面的表现形式:其一,通过商业信用融资的规模传递机制和所有制传递机制,对产能过剩具有正向的纠偏作用,并且其表现的形式十分明显;其二,由于“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的存在,资本市场的扭曲会加剧产能过剩的程度,虽然其实际的作用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但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银行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股份制企业的偏向,产生的“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会通过商业信用渠道输送到中小规模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而其中转移的资金可以纠偏资本市场的扭曲,同时,这种现象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而且导致市场纠偏在资本市场的扭曲中付出较大成本。

资本市场纠偏下的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为了消耗剩余产能,形成了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倾倒产能的严重依赖,而经济发展的不对称,将会导致国际贸易条件持续性的恶化,我国的外汇储备在迅速积累的同时,会给经济稳定良好发展带来隐患。学界关于我国产能过剩的研究理论较为多样,而且与西方已有的产能过剩理论相互比照,我国的产能过剩情况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完全阐述我国产能过剩的全部原因,而尤其是过分注重于从宏观方向检验产能过剩的成因,但对于微观方向研究的视角也有很大缺陷,导致现有的研究理论难以充分说明当下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从宏观及微观视角进行分析,在通过相关的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后得出:无论是国有企业、大规模股份制企业,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规模企业,随着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的累积,产能过剩的程度就会加剧。同样,随着中央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股份制企业的偏好,给予这些企业更多的贷款,这些企业长期累积的债务会造成产能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而传递到中小规模企业的信用融资则会加剧其产能过剩的程度。

我国的金融体制和经济结构容易导致资本市场中出现“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其所导致的资本市场扭曲,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的效应,而以上两种“歧视”的情形,也会将纠偏效应传递到中小规模的企业,形成诸如“规模传递机制”和“所有制传递机制”,对产能过剩形成显著的正向效应。可以看出,我国资本市场的扭曲和纠偏可能导致企业的产能过剩更加严重,是其加剧的重要因素。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研究产能过剩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改善要素市场的扭曲,对提高产能的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资本市场的扭曲虽然可以对商业信用渠道的纠偏有推动作用,从而改善要素配置的效率,但由于资金来源不够稳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压力,因而会通过储备过剩产能来抵消这种存在的资金不确定性顾虑。由于在资本市场扭曲的纠偏会付出较大的成本,因而要对市场扭曲的实际效益进行评估,并在适当的时机改善要素市场的扭曲,是关乎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此类研究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具有显著影响。

综上,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给经济的运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而研究产能过剩的资本市场纠偏效应对改善我国的经济现状具有积极的作用。相关的研究尚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而结合宏观与微观的视角进行分析,对经济的运行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斌.历史上产能过剩的应对策略及对当前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4(8)

2.王立国,周雨.体制性产能过剩:内部成本外部化视角下的解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3)

3.时磊.资本市场扭曲与产能过剩:微观企业的证据[J].财贸研究,2013(5)

4.刘晓林.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论证检验[J].商业时代,2013(31)

5.杨振.激励扭曲视角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及其治理研究[J].经济学家,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资本市场
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