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2014-09-24 00:15殷文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殷文洁

摘要:教学方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不同学者也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但是长期以来大多学者较为重视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目前,高校存在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核心地位、轻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和学生隐性逃课率较高等问题,需要通过扬弃传统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采用多元成绩考核办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4014402

人们常说“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随着社会全方面迅速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的重视。随着对高等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方法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依旧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捉襟见肘了。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教会他们专业内的知识,更要使他们掌握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种对教会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学方法上的深刻变革。

1教学方法概述

关于教学方法涵义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见解,也有很多学者专门区分了方法、教学方法和高校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界定不同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日本教育学家佐藤正夫在其所著的《教学论原理》中从步骤的角度把教学方法界定为:“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我国学者王策三在《教学论稿》中从活动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界定,认为:“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也有著作把教学方法界定为一种手段,“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巴班斯基在其所著的《教育学》中从办法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解释,他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而开展有秩序的、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办法。”王道俊和王汉澜在其所著的《教育学》中从方法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界定,认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而李秉德则认为教学方法是一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虽然众多学者对教学方法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总体看来都趋向于体现教与学的双边性、教法与学法的相互作用关系。概括来讲,教学方法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顺序、行为方式的体现,是教授者与学习者根据教学论原理和法则所规定的操作顺序,使教学内容合乎教育目标,并达成教学成果,从而实现对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效益的指导。教学方法起着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的桥梁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授课风格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而完成,教学目的的最终达成也是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实现,教学方法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理论的提出,一个新成果的取得,无不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学者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忽视了对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在高校普遍存在“讲究教学方法是中小学的事,大学无教法”、“高校教师应当以科研为重”等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只是选用自己惯用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也大多注重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内容进行研究,忽视了教学方法的研究。惯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极易造成“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养成学生被动接受、不思考、不质疑的习惯,不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高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学生的核心地位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大核心环节,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仅要依靠教师生动、恰当的教,更离不开学生认真、踏实的学。而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中蕴含了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共同努力。在教育部发布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中,把课程与教学专门作为一个二级指标,并把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作为39个观测点之一。而学生的学法难以通过一定的考核或评价体系进行督促,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的作用,学生学法的提升往往成为教学改革中被忽略的部分。根据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学生的学法才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教师的教法只有与学生的学法相适应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容易使课堂成为填鸭式教学,不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更不用说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警务实践中灵活运用。

2.2轻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说,教师不仅仅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不仅了解各项专业理论知识,而且经过一定的训练能够真正的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中国著名诗人陆游曾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说所学的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的领会其中的要义。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教、学、做”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且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观点。根据《教育法》的规定,专科教育的重点是技能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技能性。本科教育也要求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因此,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给学生讲授时应当主要侧重于应用、实践,实践教学占较大的比重。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更多采用说教式的讲课,让学生理解并懂得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

2.3学生隐性逃课率较高

对学生实行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保证学生的到课率,但是隐性逃课率很高,即学生到课堂但不听课。据对各专业学生的随机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不听课的原因是觉得教师的授课没有趣味性,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经常课堂气氛沉闷,即便刚刚上课认真听课,一会也会不自觉的走神。也有学生提出,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在课本上都能找到,需要时自己看书就行了。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如果仅仅是灌输式教育,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法和学法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改变现有的专科教学的课堂现状,也防止这种隐性逃课的现象在本科教育中延续。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信息传输反馈的过程,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其实起到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式

3.1注重扬弃传统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的内容总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任务、原则、组织、手段和各方面管理的核心概念、相关规定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理论应用。对于理论的讲授,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外乎为最佳选择。运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出现的基本概念、理论、规定等;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对现有的管理手段、方法等可以灵活变通的工作方式进行思考;运用提问法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值得强调的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教师“一言堂”,也绝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侧重引导,注意与启发式教学的结合运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2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方法

课程的理论应用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模拟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比如:,可以以情景模拟法为主,模拟不同的现场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不同的动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可以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充分认识到重要性,等等。

运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要重点突出,围绕学生预习的疑难点采用双向交流的授课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特别是对本科生授课时,要更为偏重理论教学,重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仅要讲解课程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框架体系,更要介绍学科内容中的学术背景、不同观点及前沿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并介绍对同一管理事项的不同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师的教法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学法的制约,如果只强调教师教学方法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势必使教学方法的改革事倍功半。要改变学法,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运用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改变学法,就要结合社会实践。可以根据课程在不同学期开设的科目,把每门课的主要知识点在实习中运用或与实习经历比对。这样,把学生的学习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单纯继承向开拓创新转变,把课本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4采用多元成绩考核办法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办法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无论作为考试课还是考查课,学生的成绩都会由平常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只是两部分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如果仅仅是拿课后思考题或课本上现成的概念、法规等作为平常作业或期末试卷的试题,必然会导致学生抱有最后冲刺背重点的想法,甚至有学生下功夫制作考场小抄。这种所谓的“考试技巧”会很快在专科生和本科生之间扩散,所以必然要改革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评价方法。对于平常成绩的评估,可以不拘于课堂笔记、学习态度等考评方式,根据学生上课辩论、报告、调查、模拟活动的信息收集程度、知识掌控程度等进行打分。对于期末成绩的评估,一方面,可以让班干部、小组负责人参与评估,因为他们对同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更为了解。另一方面,不论是期末作业还是期末考试,改变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的考核,给学生出开放式的题目,引导学生探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评议,使学生的学习技巧、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文燕,裴佳黛.治安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熊一新,李健和.治安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3]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周远清.开展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在“首届中国大学教育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09,(1):46.

[7]王义遒.教学方法改革:改什么,怎么改[J].中国高等教育,2009,(6):810.

猜你喜欢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二)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