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院校大学精神※

2014-09-22 05:28刘立云刘学立李毅
音乐探索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艺术院校

刘立云 刘学立 李毅

摘要:艺术院校存在急功近利、办学浮躁、学科封闭、学术禁锢等大学精神缺乏的问题,影响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能力。艺术院校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对高等艺术教育的需要,从树立社会责任、完善校训、扩大学科开放、增进学术自由等诸方面入手,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院校大学精神。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精神;高等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4)03-

引言

大学精神,泛指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1]。其本质是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内容包括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社会责任、学术自由、思想独立几个方面。

大学精神,就是通过教学育人的过程中,透析出思想、价值观、创新、智慧、批判的博大胸怀,往往也通过校训来表述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涵。

由此而论,中国大学的精神永恒,精髓是在专注、兴趣、准确、领悟、践行、影响、引导、修为中彰示出大学精神的魅力和人文精神底蕴。在教育的博大影响中,牵引出受教育者对国家的信仰、做人的道德、诚信,培养人才对国家的责任感、忠诚感、抱负、政治远见、广博知识、服务认识度。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精神传承中,大学自觉用铁肩担起应有的良知与责任。于是在中国浩大的高等教育阵容中,涌现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北京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

一、艺术院校大学精神存在的问题

反思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知识结构远离前沿,能力道德教育体系有许多漏洞,缺乏责任感、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奉献意识、吃苦意识、职业道德,表现在有的教授违背教育本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多次被学生赶下台,名正言顺捞钱,在这样畸形的机制中,只能培养出畸形人才。

在为人师表与误人子弟的刹那间,大学精神一旦坠落,那人的灵魂和人格也必将堕落。大学精神的良知与责任,需要一份安静、一份孤独。做学问、教书育人要有“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文人情怀,艺术学院如果少了琴声、歌声、管弦声,少了油墨书香,铜钱的异味就会充斥高雅的殿堂,高尚的艺术就会被绑上产业化的战车,无瑕的艺术殿堂就会被污染。人文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缺位、大学精神丧失、大学的魅力也将消失,离社会道德感渐行渐远。

直面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大学精神缺乏的问题,一是浮躁,具体表现在急功近利。

收稿日期:2013-12-15

作者简介:刘立云(1966-),男,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学立(1955-),男,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毅(1970-),男,四川音乐学院新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艺术类新建本科院校之大学精神研究”研究成果,编号:XJYX2013B09。

艺术大学本应该是为青年学子的培养夯实基础理论,建立高尚的审美导向,培育崇高的情操与人文修养,在此人文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艺术的追求与创新。而当下的高等艺术教育中往往忽略这些基础工程的建设,仅仅期待能有一两个与众不同的天才以非凡之响,牵引出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精英人才的出现固然值得欣喜,但基础学科的浅薄、人文思想的缺位,是否能够保证艺术院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光明未来?高等艺术教育是全力打造闪亮的明星,还是培养厚积薄发的大家,抑或是培育有益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通用型人才,一直是学界长期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各类选秀活动中,艺术院校的学生占尽天时地利,得到社会关注,大众喜爱,但这仅是学生的一次社会实践、艺术实践而已,可以加以鼓励,但不应当过于拔高其价值,否则,将会使致力于追求高尚、崇尚美好的艺术教育带入低俗,明显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追究如此浮躁心态,来自浮躁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教育者浮躁心态所造成。

这样的办学心态,真的把艺术学院当成了艺术工厂或车间,学生成了产品,待价而售。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大多数学生,在厚重的艺术理论基础上去加大文化内涵底蕴的奠定,加强基础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进行跨学科的探讨和学习,而是一味追求成绩、名次。真正的音乐家、表演家、美术家、艺术家,往往需要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断地探索、失败、总结、前行,才可能取得艺术上的飞跃和成绩。

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为了一两棵大树而忽略一片森林的现象,在现有的高等艺术院校里,大有人在。高等艺术院校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使艺术教育的方向发生了严重的偏差,也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精神失去了应有的品质。

在此方面,四川音乐学院的做法值得肯定。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艺术比赛活动,展示自身艺术成绩的同时,学院加强学科建设、健全课程体系、完善教师考核、推进通识教育,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制度,很好的促进了艺术教育活动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互相协调发展。得益于学院富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观念,近年来,四川音乐学院在各类艺术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也避免了某些浮躁心态的影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保证,四川音乐学院的科学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二是缺乏大学应有的开放程度和学术的自由。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合格、为兵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治学严谨、德艺双馨的学风、校风,坚持走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艺术教育门类齐全、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教育四位一体,培训、轮训和函授教育互相促进,时代精神和军队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体系,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文化管理、美术6个系17个专业各具特色,成为全军培育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和军队文化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成为军事文艺研究和创作的重镇[2]。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在于其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方案和优秀学科建设的开放程度,以及大学学术思想的自由。其大学精神具体体现在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建校。相比之下,有的艺术院校,办学理念滞后,在学术上近乎完全行政化。学科设立、学科建设、培养方案、教授的学术地位、学术责任全由领导决定,一种常态化的学术观点,不是讨论、争论,而是领导决定,这就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哪还谈得上大学精神。

三是盲目追求高大全,远离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基本任务。不切合实际的,不实事求是的,用虚荣的心态去做比较。比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学科建设。作为应用型大学,或者在应用型大学的现有办学条件中逐步向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过程里,应该考虑的是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实际价值,以及服务社会的具体项目。

二、艺术院校大学精神的内容

中国的各类型高等艺术院校,高举着艺术教育的大旗,在自己的办学理念中,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艺术院校的大学精神。

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明德向上、善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是艺术学院的大学精神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社会自然现象,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它不仅仅有愉悦功能、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更主要的在于教导、鼓舞、培养创造精神财富,成为缔造民族文化精神的主要力量。在情感教育、人文教育缺位的情况下,以其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对社会现实反思和价值观构建进行客观的正视[3]。

大学必须一身正气,艺术高等教育一定要干干净净、平心静气。艺术院校的大学精神,必须要有引导崇高、美好的勇气,而非单纯满足大众一般审美需求。比如我们培养优秀的电影导演,是要求他单一改革中国电影用作叙事的方法,通过一个精彩的故事来满足大众的普通审美需求,还是培养他通过故事来引导大众审美的高级化,这就是艺术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导向问题。

中国艺术高等教育的大学精神,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艺术学院肩负着培养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祖国歌唱、为社会奉献的优秀艺术人才,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艺术院校引领一代又一代公民的尚美精神,以丰富的艺术形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的需要,传播正能量。

中国高等艺术学院的大学精神,其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术自由的崇高感。学术自由,理应体现在大学里的各个层面和细微的环节中,大学本来就是学术争论的自由天堂。在这个最神圣的殿堂里,没有德高望重,没有初生牛犊,只有真理。学术应该有学术自己的尊严,这种尊严是至高无上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术里没有官员,只有自由而平等的讨论、争论。学术自由里,我可以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二是学术道德的良知感。一尘不染的学术应该干干净净,不带丝毫功利色彩。那些玩弄阴谋诡计、玩弄权术、不劳而获的剽窃、抄袭的人品道德就不配与学术沾边。学术道德感里,有学者无怨无悔的追求,任劳任怨的奉献,有对人类社会无限的关注,有对大自然无尽的探索,有忘我献身的大义凛然。三是学术批判的质疑感。对学术的顶礼膜拜和盲目的仰望,使人失去了质疑,失去了批判,单一的学术就开始变成绝对真理,生命也就开始萎缩。尖锐的学术质疑是每一个学者最基本的权利,是彻底杜绝学术变异、学术腐败的灵丹妙药。四是学术责任的孤独感。以学者的良心、勇气、无私无畏的人格力量,严肃地对待学科的选题并进行严谨的研究。以科学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概念、逻辑推理、分析论断,学术责任的孤独里,要有唯我独尊、君临天下、非我莫属的气概。

三、艺术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

艺术院校大学精神取决于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大学的历史传统、现实环境、自身条件等紧密相关。无序的盲目追求“规模求大、学科求全、层次求高”的办学定位和不负责任的发展目标,使大学陷入自身现实条件和学院盲目发展目标的迷乱和徘徊中,大学精神也会迷失。

艺术学院的大学精神,首先需要艺术院校具有良知,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追求文明的广度,具有对社会的正义感、责任感、良知和义务。解决艺术学院的责任问题,要阐述明确的办学理念,具有完善而独树一帜的学科,培养全方位的专业艺术人才。艺术院校的良知和责任,就是要强调教育家、艺术家、教授组成的师资团队,按照艺术教育规律,在培养方案、学科设定、师资结构、专业定位、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科学研究、艺术教育创作与实践、艺术成果与展示中,深层次考虑艺术教学与人才培养。这一切所聚成的艺术学院内涵,才能保证学以致用、术业专攻,也才能形成艺术院校的大学精神。

只有真正拥有学术尊严、学术道德、学术责任,大学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因此,艺术院校的学术研究,要坚持对所有学术观点的颠覆,以教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在传统的、保守的、狭隘的、封建的意识中,冲破精神思想的牢笼和枷锁,以大无畏的,对学术的奉献精神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努力[3]。只有这样,大学精神旗帜才能在艺术学院的上空高高飘扬。

校训是艺术院校大学精神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所大学的校训通过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不变性。校训本来是大学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概括,是学院培养人才目标的集中体现[3],它对于培养造就人才以及提升艺术院校大学精神境界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各个艺术院校的校训从不同的层面折射出大学精神的内涵。

借鉴常青藤大学的校训,有益于我们思考。哈佛大学:追求真理、独立思想、注重人文;牛津大学:对卓越有绝对追求;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永远吹;耶鲁大学:光明与真理;宾文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员将一事无成;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目前中国部分艺术院校的校训,也可作为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开阔的学术视野、广泛的对外交流;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星海音乐学院:求真、尚美、崇德、敬业;中国音乐学院:仁爱、诚信、博学、精艺;四川音乐学院:尚美、创新;大连艺术学院: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北京电影学院:尊师重道,薪火相传;天津音乐学院:追求完美,创造卓越;中央戏剧学院:团结、勤奋、严肃、活泼、创新;沈阳音乐学院: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武汉音乐学院:立德、自强、崇文、精艺;上海戏剧学院:人格、知识、技能;新疆艺术学院:传承创新,德艺双馨。

艺术院校要培养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光有校训是不足的。应当承认,相对而言,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是保守的、封闭的、传统的,甚至在某些地方是封建的。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院校的大学精神,要打破传统,打破中国艺术教育中沿袭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全新的观点和先进的理念。冲破艺术学的界线,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科建设。寻找突破口,调集精英、学科带头人,把握相关领域前沿信息,占领高地,在创新的艺术学理论的支撑下,建设富有特色的专业学科阵地。科学的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彻底去除艺术教育急功近利、透支发展的种种弊端,全力打造优势师资队伍,建设教授梯队,用发展探索的目光去洞察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高等艺术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其中,艺术院校大学精神缺乏就是焦点问题之一,直接影响到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必须采取各种举措,顺应时代发展,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院校大学精神。

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院校大学精神,要具体地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开放的办学思路、自由的学术氛围以及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内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院校的大学精神核心体现,实际就是大学价值观的体现。艺术院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富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深入发挥培育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传承人类文化艺术成果的作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艺术大学。

责任编辑:陈达波

参考文献:

[1] 韩亮. 论大学精神建构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及限度[J]. 江苏高教,2011(3):22-24.

[2] 李永龙.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建院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0(4):7-8.

[3] 刘姝赟. 新时期的大学精神及其构建[J]. 湖北社会科学,2013(6):194-195.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艺术院校
艺术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研究与实践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女排夺冠与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