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营业税和增值税属于税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税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增值税主要覆盖了第二产业,而营业税主要课征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这种税制明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共生容易导致纳税人在税收征收过程中重复纳税,短期内可以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但阻碍了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推进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营改增 税制结构
1 背景概述
2011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相关文件:《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财税[2011]110 号)和《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标志着中国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转型改革正式启动。试点方案以来,营改增已成为当前财务及税务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营改增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现阶段,如何通过解读营改增政策并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规划,已成为企业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营改增”最大的变化,就是避免了营业税重复征税、不能抵扣、不能退税的弊端,实现了增值税“道道征税,层层抵扣”的目的,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更重要的是,“营改增”改变了市场经济交往中的价格体系,把营业税的“价内税”变成了增值税的“价外税”,形成了增值税进项和销项的抵扣关系,这将从深层次上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企业的内部架构。
2 营改增的意义
营改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特别是在目前经济下行趋势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对于很多中小型的服务业企业来说,税收的减轻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营改增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营改增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服务业营业额全额进行营业税征收,税负过重,重复征收,而营改增后,由于从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的角度出发制定税收政策,将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营改增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务、货物的国际竞争力。在征收营业税的情况下,出口不会进行退税,从而抬高了我国劳务和货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进行营改增后,我国税制与国际接轨,更加有利于在国际市场取得价格优势,从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3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3.1 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后企业从原来交纳营业税的行业接受服务时,如果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就可以抵扣,从而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从理论上看,由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大了征收范围,使得增值税抵扣链条延长,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会降低。根据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增值税试点情况来看,这次税制改革对各行业税负的影响还是有差异的。例如,交通运输业由原来3%的营业税率改为11%的增值税税率。运输企业主要的成本有车辆购置费、油料费、高速公路过路费和人员工资。运输车辆在税改之前就已经购置的,进项税不能抵扣,高速公路过路费及人员工资也不能抵扣,短时期能抵扣的只有油料费,所以短期内交通运输业的税负是增加的。改革以后购进的运输车辆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税负影响是不大的[3]。再例如,现代服务业中的咨询鉴证服务,税制改革之前缴纳5%的营业税,改革以后如果按照小规模纳税人3%的征收率纳税,则其税负将会下降40%。这样看来,这次税制改革对现代服务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减税幅度还是相当大的。
3.2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征收营业税时,无销项税额以及进项税额,相关收入支出只需按实际情况为准。但在营改增后,改变了收入入账方式和原则。如果综合经营企业无法划分出明确的经营业务性质,无法将各类业务的核算明细化,则按照高税率税种来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所以应该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划分。
3.3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营改增后因需要扣除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导致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的金额会下降。同时,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也会随之减少,减少的金额主要取决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营改增”以后由于企业不再计提营业税,所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数额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利润表相关科目数额;“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个科目的数额大幅度减少,导致了企业利润总额增加,从而其净利润有较明显的增加。这样一转变,就导致了对财务报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企业应对营改增的建议
营业税改增值税需要结合行业的特色,有效的扩大税收的抵扣范围,企业要对行业的发展进行评估,能够找出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和相关的抵扣项目。为企业发展制定相关的过度政策,保证企业的税负能够减轻[3]。实施营改增以后,企业需要和税务部门相互沟通,为自身创造良好的纳税环境。目前很多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是地方税务部门管理,增值税是由地方国税系统征收,做好税务机关的沟通联系,能够营造出良好外部税收环境[3]。要对负责企业纳税环节的关键人员进行培训,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纳税保障体系,使营改增能够在企业中顺利推行,从增值税的角度出发,要保管好企业的纳税凭证以及纳税金额。
4.1 充分利用税收政策,降低增值税负
“营改增”必然使增值税纳税人企业增加,使原来不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具备了开具增值税票的资格。服务类企业在接受服务时取得了进项抵扣税额,而在其所有成本中,人力成本占到60%以上,取得进项抵扣税票的成本比例较低,同时其适用税率也由5% 上升到6%。因此,“营改增”后,服务企业的税负在短期内不一定降低,甚至可能增加。但随着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加入其中,服务类企业取得的进项抵扣税票逐渐增加,尤其是“营改增”全面实施后,企业能够从多行业供应商处取得进项抵扣税票,税负将会下降。为此,企业应尽量选择财务核算健全、能开具增值税票的供应商和服务商。
4.2 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建立增值税明细账
企业在销售和采购环节,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计提税额,在账务核算上,应注意区分与原收入和成本费用记账的不同。对于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缴纳增值税是否会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出现重复缴税的问题及客户退票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目前尚无具体、明确的政策说明。企业应考虑“营改增”对其财务的影响,准确记录和生成增值税明细账,关注最新动态、过渡政策和实施条例。
4.3 统筹好财务管理,维护好税务关系
增值税发票能够抵扣税收,使用不当会导致企业遭遇法律风险。要避免增值税业务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企业在规范增值税行为的同时,要保持与税务部门的密切联系。非试点纳税人在试点地区从事经营活动的,继续按照现行营业税有关规定申报缴纳营业税”,从这里可以看出,采用汇总缴纳比采用独立缴纳对企业更有利,企业应统筹好各项测算工作并与税务机关随时保持沟通。
4.4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改革税务管理方式
营改增将会给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例如企业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将有所增加,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管理实际,对会计核算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要根据税种和税率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从而便于企业统计收入成本等数据,保证应缴纳税额的计算准确性。另外,营改增之后,企业要对税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尤其要根据营改增的要求构建新的税务流程,保证其能够适应营改增政策的要求,从而有效的规避涉税风险,降低企业税负。以营改增业务涉及到的电信行业为例,营改增之后,电信企业涉及到的增值税税率有17%、11% 以及6% 三档,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税率对应的不同业务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税务征管的改革,从而做好纳税工作。
4.5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税收成本
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与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转变,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主动选择分离,如制造业当中的研发设计和营销可以从制造业当中分离出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形成特色产业链,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并且主动从产业链构建、财务管理、供应商选择等方面,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内部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营改增”后企业多了增值税进项抵扣,由此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更新企业的设备设施,从硬件上面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也达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营改增”后企业可以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企业加快转型,而且可以利用“营改增”降低企业税收。
参考文献:
[1]胡庆.“营改增”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宋丽慧.“营改增”的影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商,2013(24).
[3]陈云芳.营改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