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可行性研究

2014-09-22 01:19李国娟
关键词:民营银行

摘要:金融“国十条”出炉后引起坊间热议,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本文将从民营银行设立的意义、民营银行发展的可行性和发展民营银行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营银行 民营金融 民营资本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外公布。这份被称为金融“国十条”的《意见》,最受关注的就是“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针对此次国十条的松绑民资进入银行业,导致“玻璃门”被打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民营银行的诞生。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已是大势所趋。

1 设立民营银行的意义

1.1 是解决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缺陷的需要。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应当是一个既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合作银行、地方银行在内的多种形式的金融体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国有大银行只倾向于服务大中型企业,而小型企业融资比较难,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必然要求。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国民间存款已突破100万亿元,而在100万亿元存款背后,占中国80%的中小微企业因贷款无门,缺少流动资金面临破产,出现如此尴尬的怪现状,说明我们的金融政策急需要调整和改革。[1]

1.3 是引进竞争、推动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入WTO以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将进一步扩大,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与外资银行相比,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银行明显处于劣势,其机构臃肿、历史包袱沉重、服务质量不高、效率低下、不良资产率高、竞争能力差。建立民营银行可以促进银行业竞争,倒逼银行提高经营效率,此外消费者有更多地选择余地后,银行的服务质量也会相应改善,从而降低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3]

2 民营银行成立的可行性

2.1 充裕的银行资金来源。从目前看,成立民营银行已经具备强大的股东群体和潜在的出资者,而且,当前设立民营银行还具有充分的储蓄资金来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大幅增长,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国民间存款已突破100万亿元。巨额的储蓄资金和逐年扩大的存贷差为民营银行的营运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4]

2.2 利率市场化取得一定的进展。利率市场化在迈出关键一步。继去年6月央行宣布扩大存款利率浮动范围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进一步。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将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下一步,或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择机稳步推进。

2.3 存款保险制度在逐步推进。去年年末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择机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中国官方在5月24日发布年度改革方案,强调要推进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经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未来民营银行的出现,或将加速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善。

3 发展民营银行的政策建议

3.1 政府应对民营银行的发展给予法律上的支持。民营银行在准入、退出、上市、担保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严格制定,使其在操作时做到有法律可以遵循。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谨慎操作。要想发展民营银行,一方面得具有比较雄厚的资本和高素质的人才,另外一方面必须得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法规。

3.2 严把市场准入关,循序渐进地发展民营银行。民营银行的发展切忌一哄而上,应根据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发展民营银行。我国前些年曾经有过盲目发展典当业带来的教训,因此民营银行的发展应该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民营银行设立的条件加以规范,以防出现由于准入标准过低,导致银行大量增加而带来的恶性竞争。在试点的选择上,要注意地区的选择性,应首先选择那些经济发达、信贷需求旺盛的地区。[2]

3.3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民营金融机构的客户特点,要求民营金融机构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来决定利率水平。我国目前已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了一大步,今后还需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3.4 民营银行的自身建设。民营银行应按照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发展。在市场经济下,民营银行必须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以营利为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无论民营银行以何种方式成立,都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5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民营银行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当前,企业和个人欠贷不还、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比较严重,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大量上升,民营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金融信用意识,为民营银行的经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5]

参考文献:

[1]谭向东.我国民营金融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陈天翔.从浙江台州经验看我国民营银行发展[J].金融观察,2002(7).

[3]徐诺金.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J].金融研究,2003 (12).

[4]王爱新.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2).

[5]郑泽华.中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战略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作者简介:李国娟(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猜你喜欢
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发展理论述评与思考
民营银行经营路径探析
天津民营银行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