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恩林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合理利用变式训练能有效激活学生数学思维.那么,什么是数学变式训练呢?所谓数学变式训练,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也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
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化归与迁移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综合运用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作用.
变式训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拓展学生思维;可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一、变式训练的一般类型
(一)运用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如,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根据平方根概念的教学安排在算术平方根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变式训练:
【例1】()2=16,16的算术平方根是,16=;16的平方根是,±16=.
此例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平方根的概念.理解算理——利用平方运算求得平方根.学生在刚刚学习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概念时,往往区分不开,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我在例题的基础上设置了变式1.
变式1:16的正的平方根即算术平方根是.16的负的平方根是.
通过变式1和例题的对比,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理解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概念的内化理解.
在变式1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变式2.
变式2:16的平方根是.
学生在解决变式2时出错率较高,他们把此题错误地理解成“求16的正的平方根”.这正是学生没有理解好符号与文字表达的关系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出错的基础上讲解.先算16等于4,再算4的平方根等于±2.学生听完讲解后恍然大悟,理解了自己出错的真正原因,加深了对符号表达和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灵活掌握,我又设置了下面的变式3.
()2=7,则()=±7,若x2=3,
则x=.
通过这个变式训练,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运用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公式、法则、定理等的理解与掌握
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必须让学生灵活、熟练地掌握.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法则、定理中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本质规律,使学生能加深对其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时,要让学生感悟到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平方差公式的符号特征以及公式中a、b可以代表任何数、字母或代数式的广泛含义.教师可设计如下变式训练.
【例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x+2)(x-2);(2)(3x+2)(3x-2);
(3)(b+2a)(b-2a);(4)(-x+2y)(-x-2y).
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平方差公式,教师可设计变式训练1:请你当评判员,并把错误的改正.
(1)(a+b)(a-c)=a2-bc;
(2)(-3a-2)(3a-2)=9a2-4;
(3)(x3+4)(x3-4)=x6-4;
(4)(a+b+c)(a+b-c)=(a+b)2-c2.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就明白了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条件.如第(1)题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而应该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这样设计正误判断,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对公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变式训练2:填空.
(1)()(2a-3)=4a2-9;
(2)(5x+)·(5x-7)=25x2-49.
学生思考后发现,这类题关键要从结果中去确定公式中的a和b,训练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了学生对公式运用的能力.
这些训练由浅入深,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如,在学习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时,对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的讲解,教师可采用如下变式训练,以帮助学生多方位、灵活地理解和掌握定理.把握定理中的关键要素:过半径外端、垂直.出示变式判断题,并给出图示说明,让学生理解正误的原因.
变式训练3:
(1)经过半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通过上面的变式判断,学生既快又准地掌握了切线的判定定理,避免了机械背诵、生搬硬套,从多方位理解了定理的实质.
(三)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
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就是让学生同时练习那些在知识、方法上有关联,而在形式上又不同的题目组成的题组,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深领会,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1.改变题目中的一些条件
图1【例3】如图1所示,(1)若∠1=∠2,∠3=100°,求∠4度数;
(2)若∠1+∠5=180°,∠3=100°,求∠4度数;
(3)若∠1+∠7=180°,∠3=100°,求∠4度数.
你能想出哪几种解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交流各自看法.endprint
本题组的第(2)题,可以通过∠1+∠6=180°,∠1+∠5=180°,得到∠5=∠6,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3)题,可以通过∠1+∠6=180°,∠1+∠7=180°得到∠7=∠6,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中间角作桥梁,找到一对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交流中,学生发现本题组有多种解法,灵活多样.学生思维活跃.
2.变变数据
“变变数据”是指利用等价条件来替换已知条件或部分已知条件或增加条件内涵,以拓展学生对题意本质的理解,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4】(1)已知x=2是方程3(x+2)-2a=1的解,求a的值.(解题过程略)
通过将条件“x=2”变式,将题目变化为:
(2)已知3(x-4)=x-8与方程3(x+2)-2a=1有相同的解,求a的值.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本来对第(2)问无从下手,教师提示:从第(1)问你得到什么启发?由于教师对题式中部分条件的变式,不仅为求解上例设计了适当的坡度,降低了题目难度,而且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本意,并且为这类习题的求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5】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训练: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且一边长为6cm,则其他两边长为;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为;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9,则它的周长为.
这组例题都应用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解题,而变式训练(1)(2)(3)又要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进行分类讨论,作出取舍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组训练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
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达到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有多种方法: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2【例6】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它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是DO的中点,点F是BO的中点.连结AE、CE、AF、CF,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你是怎样证明的?找到几种证明方法?
分析:判断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以下多种判断方法.
方法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进行判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E=∠CBF,BO=DO,
∵点E是DO的中点,点F是BO的中点,
∴DE=BF,
∴△ADE≌△CBF,
∴∠DAE=∠BCF,
∵∠AEO=∠ADE+∠DAE,∠CFO=∠CBF+∠BCF,
∴∠AEO=∠CFO,∴AE∥CF.
同理∠CEO=∠AFO,
∴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ndprint
本题组的第(2)题,可以通过∠1+∠6=180°,∠1+∠5=180°,得到∠5=∠6,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3)题,可以通过∠1+∠6=180°,∠1+∠7=180°得到∠7=∠6,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中间角作桥梁,找到一对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交流中,学生发现本题组有多种解法,灵活多样.学生思维活跃.
2.变变数据
“变变数据”是指利用等价条件来替换已知条件或部分已知条件或增加条件内涵,以拓展学生对题意本质的理解,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4】(1)已知x=2是方程3(x+2)-2a=1的解,求a的值.(解题过程略)
通过将条件“x=2”变式,将题目变化为:
(2)已知3(x-4)=x-8与方程3(x+2)-2a=1有相同的解,求a的值.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本来对第(2)问无从下手,教师提示:从第(1)问你得到什么启发?由于教师对题式中部分条件的变式,不仅为求解上例设计了适当的坡度,降低了题目难度,而且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本意,并且为这类习题的求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5】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训练: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且一边长为6cm,则其他两边长为;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为;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9,则它的周长为.
这组例题都应用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解题,而变式训练(1)(2)(3)又要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进行分类讨论,作出取舍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组训练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
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达到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有多种方法: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2【例6】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它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是DO的中点,点F是BO的中点.连结AE、CE、AF、CF,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你是怎样证明的?找到几种证明方法?
分析:判断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以下多种判断方法.
方法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进行判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E=∠CBF,BO=DO,
∵点E是DO的中点,点F是BO的中点,
∴DE=BF,
∴△ADE≌△CBF,
∴∠DAE=∠BCF,
∵∠AEO=∠ADE+∠DAE,∠CFO=∠CBF+∠BCF,
∴∠AEO=∠CFO,∴AE∥CF.
同理∠CEO=∠AFO,
∴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ndprint
本题组的第(2)题,可以通过∠1+∠6=180°,∠1+∠5=180°,得到∠5=∠6,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3)题,可以通过∠1+∠6=180°,∠1+∠7=180°得到∠7=∠6,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中间角作桥梁,找到一对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交流中,学生发现本题组有多种解法,灵活多样.学生思维活跃.
2.变变数据
“变变数据”是指利用等价条件来替换已知条件或部分已知条件或增加条件内涵,以拓展学生对题意本质的理解,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4】(1)已知x=2是方程3(x+2)-2a=1的解,求a的值.(解题过程略)
通过将条件“x=2”变式,将题目变化为:
(2)已知3(x-4)=x-8与方程3(x+2)-2a=1有相同的解,求a的值.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本来对第(2)问无从下手,教师提示:从第(1)问你得到什么启发?由于教师对题式中部分条件的变式,不仅为求解上例设计了适当的坡度,降低了题目难度,而且也帮助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本意,并且为这类习题的求解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5】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训练:
(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且一边长为6cm,则其他两边长为;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为;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9,则它的周长为.
这组例题都应用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解题,而变式训练(1)(2)(3)又要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进行分类讨论,作出取舍处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组训练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
解题方法的变式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达到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有多种方法: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图2【例6】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它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是DO的中点,点F是BO的中点.连结AE、CE、AF、CF,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你是怎样证明的?找到几种证明方法?
分析:判断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以下多种判断方法.
方法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进行判断.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E=∠CBF,BO=DO,
∵点E是DO的中点,点F是BO的中点,
∴DE=BF,
∴△ADE≌△CBF,
∴∠DAE=∠BCF,
∵∠AEO=∠ADE+∠DAE,∠CFO=∠CBF+∠BCF,
∴∠AEO=∠CFO,∴AE∥CF.
同理∠CEO=∠AFO,
∴AF∥EC,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