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云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众多教师不懈探索的问题。那么,就高中生物而言,如何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呢?
一、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备课的成果。要想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备课。
那么如何有效备课呢?备课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首先,要备好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我们教学的对象,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在一定时间内学会了某些知识或者技能。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按照学生的个性和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表述方式和教学方式。其次,要备教材。即将教材研究透、吃透,将教材中的课程任务、目的、要求等熟记于心,钻研教学大纲,弄清所授课程的重点,掌握本学科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要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再次,要备好教法。每节课适合使用什么样的教法,每个教法如何使用,都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并作出选择。
二、有效使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要想达到有效教学,除了备课之外,还要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以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对于高中生物而言,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如实验法、游戏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这些方法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虽然都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却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存在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是针对某一类的教学而言的,并非所有的教学都适用某一类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适当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各种方法结构协调、合理,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我们所有学科教学的主体都是学生,所以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的参与。课讲得再热闹,也是教师一厢情愿,只有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生物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不仅把学生的人拉进课堂,更要将学生的心灵和思维带动起来,打开他们的心扉,扣动他们的心弦。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具备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四、设计课堂练习和及时讲评
有了科学的备课,选择了良好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和及时讲评,这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讲授完一节课后,设计练习和及时讲评是很有必要的。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练习和及时讲评呢?首先,教师要准备好适当的习题,这些习题需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学生可以举一反三,通过一道题了解并掌握一类题;要总结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把握好这些练习,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多给机会地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将课本知识引申、拓展,使学生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能试着去解决拓展问题,从而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其次,教师要注重讲评,并非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就大功告成了,真正的有效课堂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讲评,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做完练习后第一时间知道对错,知道自己存在的欠缺,体验到做题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五、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抓住这门艺术,提高这门艺术的有效性,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并将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希望我们生物教师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创建和谐的、高效的生物课堂!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