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琦梅,耿会玲
摘要: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本科生《植物资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灵活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对本科人才实施多样化、多规格和创新性培养,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质量;高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49-02
一、理论意义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韦尔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这一新概念被提出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模式被不断提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样,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十分重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既不利于全面启发大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植物资源化学》是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科内容不断的发展、创新,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植物资源化学》这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力求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体;在此基础上,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推进本科生教学模式的改革,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价值
在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在课堂教学形式上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运用,建立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在教学环节上注重自学指导、互学互教、应用评价等环节,重视学生的需求和积极性的调动,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卓越人才。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给教师增加了的压力和动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更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在实践中要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对新的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增强教师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打造一批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这有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的目标和内容
1.目标。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以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为旨归,结合我校本科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要求,通过对《植物资源化学》课程课堂内容、上课形式、多媒体教学、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着重推进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内容。主要有三方面:(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分析研究现行本科生教学模式中的存在问题,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以此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作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大学课堂上,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对学业进行有序的规划,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且是很有自信地去学习。(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尽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形象性、多样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增加课程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是加强学生和老师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实行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当前信息传递的多维化、多样化来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学习的局面,结合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将部分课程内容进行网上教学,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课堂加网络式的教学新模式,这样既保证课堂知识的传承,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和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最终提升教学质量。(3)建立综合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在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上,不能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不以单纯的一次考试定成绩,避免学生出现平时学习不认真,只是凭借考前突击记忆,考过试后迅速忘记的这种情况。摒弃“知识点记忆”的考试方式,转向“关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考试方式。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和评价,比如阶段性的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即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的衡量和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目前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本学科特点,结合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和教育新理念,探索并总结出了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植物资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达到师生互动与传授知识技能的目的。在《植物资源化学》课堂教学环节积极实行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合理性、个性化等教学原则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引入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保证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和学生素质合理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结合对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优质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虹斌.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本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93-95.
[2]吴雪亮.关于高校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9):165.
[3]曾红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11,(6):31-33.
基金项目: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质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建设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1102095)。
作者简介:段琦梅,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化学和中药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耿会玲,副教授,博士,硕导,主要从事有机化学与天然产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