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间舞发展与课堂教学应用

2014-09-22 10:13李果鲜
艺术评鉴 2014年15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课堂教学

李果鲜

摘要:蒙古族民间舞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从体态模拟生活的原生态民间舞蹈开始,逐渐升华到审美的舞蹈艺术,最后沉淀为相对稳定的舞蹈艺术语言。蒙古族民间舞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所以它最能体现蒙古族民族的风格。本文旨在探讨发展中的蒙古族民间舞蹈在现今课堂教学上的应用。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舞 文化特征 课堂教学

一、蒙古族民间舞的文化特征

蒙古族舞蹈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之中的一束奇葩。具有流布广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居于呼伦贝尔湖一带的各族人民能歌善舞。达斡尔族民间舞蹈主要表现达斡尔族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多为互相对舞,进入高潮时伴有呼号,热情激烈;鄂温克族民间舞蹈有集体舞,也有对舞,跳舞时伴有呼号;鄂伦春族舞蹈则注重表现狩猎、丰收及欢乐的生活;雅库特圈舞也较典型。除此之外,还有“萨满 ”祈求天神仪式时的跳神舞蹈。居于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民族则以载歌载舞的“安代”为主。鄂尔多斯高原的蒙古族,据传说是成吉思汗宫廷的歌舞部落,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舞蹈形式。例如,“顶灯舞”、“盅碗舞”、“筷子舞”、“盘子舞”和各种鼓的舞蹈。这些舞蹈都是逢年过节、喜庆丰收以及举行婚礼时,大家用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的艺术形式。锡林郭勒草原的“祭火”仪式,阿拉善地区的“陶日古特”、“赫屯”、“哈拉哈”等以及各地区在那达慕集会上的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都是在生产生活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发展成为舞蹈艺术而存在。

蒙古族民间舞蹈与生活息息相关,许多舞蹈语汇是和日常生活以及这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分不开的。例如,蒙古族舞蹈中“肩”的动作,就是来自游牧时的骑马生活;“马步”舞蹈动作更是对生活的模拟而形成舞步的典型舞汇。它所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之多,足以证明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艺术宝库,是课堂教学和舞蹈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蒙古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蒙古族民间舞作为中国北方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舞蹈审美情趣而成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典范之作,是我国舞蹈学科民族民间舞中不可或缺的专业课之一。

课堂上的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采风,在收集、整理舞蹈素材的基础上予以提炼、加工,使蒙古族民族舞蹈课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没有体系到形成体系。它的特征不同于原始的蒙古族民间舞,因为从动作、节奏、风格、力度、表演到呼吸,都要求规范化。老师首先做示范,再将其需要掌握的要领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它区别于流传在民间的的原生态舞,是为培养未来的专业演员、教员和理论研究人员创立的。课堂蒙古族民间舞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形体训练

包括“开圆、直曲、挺收”对立统一的三大要素,这是蒙古族民间舞的根,无论怎么变化都不能离开这个根。否则,个性和特色就消失了。在教学中,首先要熟悉整个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既要理解局部的训练课程,又要把握整体,科学地、有机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

1.按人体部位的纵横关系进行单一训练。

2.运用某部分动作编成表演性的小组合,以提高学生们的表现能力,为舞台实践奠定基础。

(二)动律训练

动律,即舞蹈动作的规律性。蒙古族民间舞有起伏、扭揉、横摆、圆绕、反射、点顿六种动律(简称“六律”)。若要学好蒙古族民间舞并且把握住它的风格和特点,必须首先进行动律的训练。

1.单一动律一训练:六种动律在七种手位中训练。

2.综合动律训练:组合部分中,综合动律的训练。

3.混合动律训练:是贯穿在高级舞蹈组合中的训练。

能够做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六律”,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边浮现在其中了。

(三)韵味、呼吸、节奏

韵味是舞者对舞蹈动作的轻重缓急、大小强弱、松弛紧张、抑扬顿挫的灵活处理中表现出来的。韵与气息(呼吸)是分不开的,所谓“韵而气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呼吸的运用是蒙古族民间舞中的重要环节,气息的运行推动舞姿的延续和运动的线条。用情绪支配呼吸,以流畅自如的气息贯穿起来的舞蹈才有韵味,动作才能有力度。呼吸的运用要在平时的形体训练时不断得到调整和提高,逐渐掌握其节奏性和规律性,达到运用自如。

舞蹈的节奏,是一种内涵的无声节奏,它把力的运用、力的转换和动律呼吸统一为一体,把舞者身体各部制约着,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这种制约贯穿在舞蹈的始终。一个好的作品是靠无声和有声的节奏紧密结合才完成的。尤其是发展到今天的舞蹈艺术,就更加依赖于音乐节奏去展示它的完美。

传统的蒙古族民间舞,虽然历经不同的时代,但仍然保留原有的基本特征。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蒙古族民间舞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活的艺术生命。看一下近些年来我国优秀的民族舞剧和民间舞蹈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及地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尤其是近几年举办的各种舞蹈大赛,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也为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材。例如,由中央民族大学民间舞系马月教授创作的蒙古族男子群舞《奔腾》,内蒙古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敖登格日勒创作表演的女子独舞《蒙古人》等,均已成为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典范教案。这些作品就是在采用了蒙古族传统舞蹈特有语汇的基础上,经过筛选和提炼,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也通过舞蹈课堂教学,创作了蒙古族舞蹈《天堂草原》,获省“飞天奖”舞蹈大赛一等奖,受到好评。舞蹈《天堂草原》也是采用了蒙古族民间舞的素材,充分表达了舞者对家乡草原的热爱,烘托出蒙古族男性特有的豪放、尚舞、一马当先的豪迈气概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通过舞蹈表演,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蒙古族民间舞的了解和热爱,而且得到舞台表演的锻炼,专业水平也大大提高,学生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涨了。

蒙古族民间舞教学即是对它的传承,“传”的是民族文化之精髓;“承”的是“承接族群、老师们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形体技能和心理智能,还要将蒙古族民俗、文化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和细节上,把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结构的新一代舞蹈文化人作为总目标,以此来促进蒙古族民间舞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生,朱清渊.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傅小青.山东民间舞元素创作发展浅析与思索[J].舞蹈,2012,(05).

[3]马啸.对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的梳理——兼谈民族舞教学体系的整合性[J].舞蹈,2008,(05).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课堂教学
土家族跳丧舞“撒尔嗬”的文化解读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