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

2014-09-22 02:14刘鹏
商场现代化 2014年19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改革

摘 要: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逐渐走入了一个瓶颈期,旧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成为了未来中国经济将要直面的问题。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困难重重,政府改革政策的执行效率与力度将直接关乎着中国经济的命运。

关键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改革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是目前中国经济不得不去面对的话题。市场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政府政策起着护航、推动的作用。如今的中国经济,政府政策的滞后性方面主要表现在阻碍城镇化进程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我国的金融管制政策。

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的事实已被市场、政府、学者等各方广泛共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已被摆到了各方面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经济近十年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两个因素:

其一,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大量向中国搬迁转移的全球产业链的制造终端,以及由于人民币外币汇率政策导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被低估,中国因此被戏言“制造了世间万物”成为“世界工厂”。

其二,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十年间飙升过半,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在短时间内飞速增长,从而引发了房地产行业的高度繁荣,房地产业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挑起了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对国民经济的上下游有着相当强劲的带动性,并且由于其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将消费者几十年内的消费额于一个时点集中释放。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房地产业功不可没。

第一个因素,中国外贸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如此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也并非罕见,但以中国如此之大的人口规模,在全球经济中融入了超大体量的经济规模,近十年来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外贸与资本顺差多年持续,导致外汇储备在十年内多年了30多倍,如此局面在世界经济史上也鲜有发生,甚至引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探讨。

常理来看,中国的外贸顺差在国家资产负债表上应同时体现为资本流动项目下的逆差。即中国出口商品与服务如果不能换得等值的服务与商品,就应直接投资外国,即购买对方的股权、矿藏、土地,表现在资本项目上则是逆差。但目前恰恰相反,资本项目始终为顺差,将近十余年都是资本流入而并非流出。中国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从本质上来看是全体国民被强制储蓄,而欧美等国则通过这种融资渠道借到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一方面进而通过消费保证该种经济模式的维系,另一方面又通过成熟、高效的金融运作体系,利用低成本资金套利。

但以目前的资源配置来看,该种模式正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首当其冲的是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日益匮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力人口15~59岁为93727万人,同比减少34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9.2%,较上一年末下降0.6%,这一数据直接预示着中国劳动力总供应量的萎缩,中国正在拱手让出之前“世界工厂”的地位。其次是成为“世界工厂”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极其巨大,中国政府已经不得不认真的面对这个问题,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让政府不得不马上行动起来。如今,政府已经开始有意识的限制国外低端产业的迁入,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以工资为主的诸多经营成本的直线上升。近十年以来,大量的在华外企制造业开始了向本国内的回流潮,目前这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持续了近十余年的“世界工厂”地位造就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开始消退。

第二个因素,就是城镇化建设造就的房地产业大繁荣已经进入末期。城镇化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的一种表象,而并非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但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及活动范畴被集中在了一个固定的区域内,其对于房屋的居住需求必然在短期内爆增,这是近十来年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始终快速扶摇直上的根源,房地产业近十余年的高度辉煌,必然使得水泥、煤炭、钢铁等上游行业不断的扩大再生产。反之可见,房地产业一旦大幅缩水,相关行业大幅降低产能将是无奈之举,宏观经济也必然会出现大规模衰退,这是政府始终直面的一个难题,也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控房地产,以及楼市调控失败的根源。但总体来看,目前房地产业的盛世早已不在,这当然也是由于人口红利消退等因素参杂其中,房地产业泡沫破灭所会引发的经济震荡以及未来地产业倒下后,又有哪个产业能够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内的支柱,这仍然是个未知数。

在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的表象背后,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已经在悄然进行,暗流涌动,这参与其中更多的是市场的自发行为。

首先表现为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中国东南沿海出口制造企业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个新兴渠道迅速开拓国内市场。东南沿海一带有着数量众多的出口制造企业,其极为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始终与国内市场呈割裂状态,究其原因,在于其高度专业化的制造分工,基本上是伴随着世界经济产业链制造端向中国的转移而产生的,与国内需求毫无联系。从国内的市场现状来看,东南沿海外贸出口企业的强大制造能力,也很难从国内市场产生出来,因为国内市场交易成本较高。一个订单过来,企业就可以专心全力生产,而不必担心货款拖欠违约困扰,在国内市场这是很难实现的。国内实体商业市场乱象丛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兴起,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了降低风险和交易成本的最理想工具,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因此而兴起。

近几年内,互联网电商的销售额屡创新高。据统计,2012年电商阿里巴巴的全年在线销售额高达1万亿,而同年中国GDP总值也不过40万亿左右。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初步估计解决了近千万人的就业。透过这个现象,其本质是是东南沿海数量众多的外贸出口制造企业和体量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成功联姻的结果,如此数以千万计的网络电子商务卖家,其实之上大部分都是东南沿海外贸出口制造企业所开拓的分销渠道。近几年内电子商务出现的极速增长,直接造就了国内快递物流等行业的大发展。从趋势来看,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电子商务,将有力的拉动内需、将国内消费市场与东南沿海外贸出口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一切都呈现出了水到渠成之势,是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必经之路。所谓的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其实早已在市场上悄然展开,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离不开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开放的态度和政策支持,但究其根本动力也并非政府规划,而是数以万计的企业在市场中挣扎、奋斗而走到今日所呈现出的局面。

其实早在各地上演“民工荒”之时,企业就已经开始采取对策,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效率,摆脱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来产生竞争力,获取利润的模式。相当一部分企业将工厂搬迁到内地,继续利用新的廉价劳动力和新的资源,也有一部分企业通过收购国际品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技术设备来开拓销售渠道。这其中包括曾经轰动一时,并被部分业界质疑的吉利并购沃尔沃事件,但最具典型性并且最代表性意义的恐怕还是要说有着“代工之王”之称的富士康的举动。富士康目前已经在内地停止了其招工计划,究其原因,也是在目前企业能接受的薪资水平下“无工可招”。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驱动力下,富士康将改为一百万台机器人发展计划。据悉,目前除洛阳以外,富士康机器人发展项目已于晋城下线动工。此前郭台铭曾表示,至2016年,定位为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的山西晋城,其产值可突破500亿元,“要在5到10年内实现首批完全自动化生产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世界工厂”里的“代工之王”,中国代工界的NumberOne,以自动化、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来替代人工操作,其对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从目前的各方资源来看,改革将会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动力来源。改革是使目前的中国走好转型之路的重要保障。

所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指的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取代以工业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和主要动力。摆在第三产业大发展面前的首要问题,也即前提条件就是城镇化,而城镇化也远非以简单的农民进城,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农民工而完结。第三产业是现代社会劳动力大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入,是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生活需求也在随之不断提升的产物。50%的界限已经被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越,但目前中国的现状是体量巨大的进城农民工所创造的可观的经济收入最终并没有停留在城市,而是大多流回了农村的家乡,其经济模式并未发生本质性变化。究其原因,现有户籍制度和集体土地制度仍然是将农民束缚在农村,阻碍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人们的经济行为都是离不开其自身的预期的,都是在预期范围内开展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口最终的生活归宿仍然是在农村,那么他们的经济行为,包括投资、储蓄、消费等等,就一定离不开自己的家乡农村,而不可能将自己的毕生积蓄投在在城市。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实际上是被严重抑制的,与此同时,乡镇理疗教育由于市场过小,过于分散,优质有效的资源不可能以集约高效的形式存在。从宏观上来看,现有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真正能够实现城镇化、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最关键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另外一点,在我们加大科技研发和提升资产设备技术含量的同时,也应该尽量多的去争取机会购买世界一流、技术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专利和尖端设备。再次也并非否认自主研发,自主研发应该是发生在对方严格限制、保护,拒绝技术专利出口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因为无论是加大科技研发力量还是提升资产设备科技含量,目前最切实有效的方式途径不是自主研发。众所周知,二战后国家遭受重创、一败涂地的日本于1960-1970年代花费了万亿美元进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前沿的科技技术专利和设备,直接缩短了几十年的技术研发过程。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点更有意义。虽然目前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政治环境复杂,对于中国会有这种各样的限制,但还是要结合时机,适时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政策面考虑,户籍农地改革和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改革是现阶段政府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与升级的有效途径。

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要面对的困难

中国目前的经济类型基本上是一个投资型的国家,想要从投资型的国家转型为消费型的国家是却并非易事。以德国为例,德国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国,其生产的产品40%用于出口,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但他们还没有完全从投资拉动型转型成为消费型国家,对于中国而言,所要面对的困难可能会更大。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方向上是明确的,是大势所趋的,但过程之中所需面对的困难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目前的社会现状是更高的通胀、更高的工资和更高的就业率,但投资的增长速度则会更快。消费的增长总是要滞后于投资的增长,两者之间的差距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加大。当投资增长过快时,会产生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出路无非是出口和库存,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未来的这个十年内,中国经济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劳动力不足、环境污染以及资本边际产出减少将会是在转型期内无法回避的问题。

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够停滞的,眼下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改革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改革执行的力度和效率将直接影响着处在转型期的中国。

参考文献:

[1]韓秀云.中国新趋势.

[2]陶冬.拐点下的困惑:陶冬预言中国经济的危与机.

[3]祁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突破.

[4]张卓元.中国改革顶层设计.

作者简介:刘鹏(1982.10- ),男,汉族,天津,研究方向:南开大学课程进修班世界经济专业(金融管理方向)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