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发展质量报告

2014-09-22 09:28李家莲
宏观质量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发展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中国文化

李家莲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当代中国面临的艰巨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成功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生命线是保证并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通过分析2010-2012年间的中国文化发展质量,研究认为,中国文化发展质量的不足主要体现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文化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心尚需加强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亟待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融入文化产业,以高质量的文化理念打造文化精品并加快推进文化立法。

关键词:中国文化;发展质量;文化竞争力;公共文化服务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把该工作总结为四个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领域内的延伸。在文化建设中这两个方面的建设是统一的: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公民在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价值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熏陶。就此而言,以2010-2012为时间段,本报告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主要涉及三个主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文化产品问题以及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问题。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解决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核心的三个重要文化问题。在2010-2012年期间,围绕这三个问题,就“量”而言,我国文化发展在数量上取得了长足进展。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任务。2010-2012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体现为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以及七中全会的报告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是对前面探索的进一步推进。2010-2012年,我国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较为丰富。随着网民数量从2010年457亿人激增至2012年的591亿人,各类网络文化产品增加较快,并由此产生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电影、电视发展迅猛,影院建设迅速发展,电影作品和电视剧作品数量显著增加。包括文艺演出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读书活动、社区活动、旅游活动以及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总量在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展现为较为活跃的状态。2010-2012年期间,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国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达到30071亿元,相比2006年13627亿元,增加幅度为12067% 。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而言,单单只从数量的角度来考量文化发展现状,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文化发展不仅需要“量”的支撑,更离不开“质”的审视。在某种意义上,离开了“质”,文化发展的“量”就失去了最初的根基和最终的目标。然而,就当前针对我国文化发展而做的宏观研究而言,由于过去30年以来一直奉行的外延式、粗放型、总量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文化发展也深受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背后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多的时候偏向于从“量”的角度,而不是从“质”的角度来对文化发展进行宏观研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组编的《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为依据,本研究试图对我国2010-2012年期间文化发展的质量状况进行考察,并针对中国文化发展质量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

一、2010-2012中国文化发展质量的基本数据与统计分析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质量状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2010-2012年,全国图书、期刊和主流报刊出版或刊发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书籍或文章大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质量正在稳步提升。各类出版社出版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图书共计334本,其中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分别为74本、110本、150本〖ZW(DYB〗数据来源:超星发现。。在这三年内,CSSCI收录的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共发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章4844篇,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CSSCI期刊共发表1685篇,每年分别发表497篇、528篇以及660篇;北大核心期刊共发表3159篇,每年分别发表958篇、951篇以及1250篇〖ZW(DYB〗数据来源:超星发现。。根据中国知网的数据,2010-2012年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分别发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章共计43篇、81篇、7篇和19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质量状况,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质量建设水平。因此,通过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质量,可以为我们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2010-2012年期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质量处于稳步提升的趋势,主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活动更具活力、理论创新成果质量更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活动形式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以及科研经费的投入等。学科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性的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实质是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质量的基础。2004年,中央明确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通过整合6个二级学科,2006年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0年前,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设置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2010-2012年3年期间,共增设了1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幅达到615%。2012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学和研究中处于指导地位,要求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 并对今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在科研经费上,2010-2012年期间,国家加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体现了国家层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质量的决心。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提供的2009-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名单的统计,2009-2010年,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为主题立项的科研项目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由2009年的83项增至109项(2010年)、122项(2011年)以及150项(2012年),增幅分别达到31%、47%、81%。在这些立项项目中,就地域而言,由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北京地区的项目立项总数最高,远超其他各省的立项总数,2010-2012年北京的立项总数是61项,湖北和江苏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共有33项和29项。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和调研实践基地建设质量较高。各种学术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平台,有效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endprint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10-201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出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理论创新成果,该工程相继推出了三批重点教材共30部。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正式启动,由该文库推出的成果,反映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2010-2012年,该文库共收录著作197部。2012年,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质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先后实施了两批学术期刊资助计划,共支持了200家社会科学类的学术期刊,资助总经费达8000万元。

(二)文化产品质量状况

以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为研究对象,作为精神产品的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学术文化产品;一类是针对社会大众的普通文艺产品。

1.理论学术文化产品质量考察

理论学术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有图书、期刊、报纸、硕博士论文以及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在此,本报告选取具有明确质量评价标准的期刊、报纸以及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来考察理论学术成果的质量状况。

(1)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CSSCI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是重要的质量评价标准。就数量而言,无论是CSSCI期刊,还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在2010-2012年期间,期刊总数大致保持不变。2010-2012年期间,这两类期刊发表的理论学术成果总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2011年比2010年减少1407%,2012年比2011年减少283%。在各类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内,被这两类期刊采用的应用经济类的理论成果总量最多,2010年共刊登79315篇,占年度总数3776%;2011年共刊登65107篇,占年度总数36%;2012年共刊登59233篇,占年度总数3377%。与此同时,统计显示,发表在这两类期刊上的高质量的理论学术成果最少的学科是统计学、民族问题研究和人口学。详见表1。

(2)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理论学术成果,除了可以以图书、期刊的形式面世之外,还可以在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发表出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主流报纸,由它们所刊登的理论学术成果,代表了本领域内的最高水平。中国知网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四大报纸”共发表理论学术成果23292篇。其中《人民日报》发表10804篇,占总数463%;《光明日报》发表6123篇,占总数263%;《经济日报》发表5596篇,占总数24%;《中国教育报》发表769篇,占总数33%。2011年“四大报纸”共发表理论学术成果30713篇。其中《人民日报》发表16461篇,占总数5359%;《光明日报》发表6755篇,占总数2199%;《经济日报》发表7497篇,占总数244%;《中国教育报》发表738篇,占总数24%。2012年“四大报纸”共发表理论学术成果27364篇。其中《人民日报》12748篇,占总数4658%;《光明日报》8187篇,占总数2992%;《经济日报》5991篇,占总数2189%;《中国教育报》438篇,占总数16%。数据分析显示,在各学科中,应用经济类的理论学术成果在“四大报纸”刊发数量最多,在各报纸的各学科各年度理论学术成果刊发总数中均超过了20%。《人民日报》2010年刊发应用经济理论学术成果2634篇,占本年度总数2437%;2011年4530篇,占本年度总数2751%;2012年3407篇,占本年度总数2672%。《光明日报》2010年刊发应用经济理论学术成果2041篇,占本年度总数333%;2011年2164篇,占本年度总数32%;2012年2293篇,占本年度总数28%。《经济日报》2010年刊发应用经济理论学术成果4045篇,占本年度总数7228%;2011年刊发5125篇,占本年度总数6836%;2012年3829篇,占本年度总数6391%。《中国教育报》2010年刊发应用经济理论学术成果220篇,占本年度总数286%;2011年197篇,占本年度总数2669%;2012年97篇,占本年度总数2214%。统计学、民族问题研究、世界历史、宗教学、外国文学以及管理学在这“四大报纸”中刊发的理论学术成果最少,每年总数大多低于10篇,有时还为零。《人民日报》2010年没有刊登统计学理论学术成果,2011-2012年分别刊登4篇和5篇;《光明日报》2010-2012年期间,仅2011年刊登1篇,其他两年均没有刊登;《经济日报》2010-2012年分别刊登4篇、2篇、3篇;《中国教育报》2010-2012年期间,除2010年刊登1篇外,其他年份均没有刊登;《人民日报》2010-2012刊登民族问题研究成果为5篇、4篇、2篇;《光明日报》分别为8篇、2篇、7篇;《经济日报》2010-2012期间,除2010年刊登1篇外,其余年份均没有刊登;《中国教育报》2010-2012年均没有刊登民族问题研究成果。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为对象,世界历史2010年刊发成果总量分别为3篇、5篇、0篇、0篇;2011年为6篇、26篇、0篇、1篇;2012年为4篇、37篇、0篇、0篇。宗教学、外国文学以及管理学在这“四大报纸”刊发理论成果也有类似状况。

表1 2010-2012核心期刊发表理论学术成果统计表

序号 一级学科2010年 学术论文(篇) 2011年 学术论文(篇) 2012年 学术论文(篇)

1 马列•科社 1430 1285 1396

2 党史•党建 3845 4050 3205

3 哲学 10143 8531 9846

4 理论经济 11674 8898 7991

5 应用经济 79315 65107 59233

6 统计学 344 303 282

7 政治学 11705 10468 11570

8 法学 12588 11590 11025

9 社会学 3657 2960 3357

10 人口学 643 539 653

11 民族问题研究 523 344 497

12 国际问题研究 1934 1471 1597

13 中国历史 6283 6483 5957

14 世界历史 1315 1001 870

15 考古学 2023 1980 1936

16 宗教学 2548 2272 2269

17 中国文学 19455 15744 15948

18 外国文学 2899 2846 3239

19 语言学 2326 2209 2805

20 新闻学与传播学 15185 14245 18804

21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3312 12712 7339

22 体育学 5545 4406 4247

23 管理学 1354 1047 1312

数据来源:超星发现。

(3)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各项研究项目对于推动理论学术成果的诞生产生了重要作用。由理论学术研究产生的结项成果是重要的理论学术成果,因此,考察理论学术成果,不得不考察理论学术成果的助推剂——科研项目。在各类、各级别的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最具权威性的研究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结项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该领域内最新最高的研究成果。2010-2012年,结项的项目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结项1259项,其中结项为“优秀”的项目有183项;2011年结项1620项,其中“优秀”221项;2012年结项1820项,其中“优秀”217项。以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为考察对象,2010年结项的项目中,除管理学没有结项项目之外,其他各学科均有项目结项。结项总数最高的是应用经济,共183项,其次是法学和理论经济,分别是109项和100项。在各学科中,结项为“优秀”最多的学科是应用经济,为25项;其次是中国文学,为23项;人口学、管理学没有项目结项为“优秀”;党史党建、统计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问题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宗教学、外国文学、新闻与传播学、体育学和教育学这些学科的结项为“优秀”的均在10项以下;其他各学科结项“优秀”的总数均超过了10项。2011年各学科均有结项,结项总数最高的是应用经济,共221项,其次是哲学和中国文学,分别共148项和116项。结项总数最低的是考古学,共14项,其次是统计学和党史党建,分别共18项和34项。在各学科中,中国文学结项为“优秀”的项目总数最多,占32项;其次是应用经济,占27项;然后是哲学,占21项;其他各学科结项为“优秀”的项目总数均在20项以下,其中管理学没有项目结项为优秀,人口学、国际问题研究分别都只有1项结项为“优秀”。2012年各学科均有结项项目,结项总数最高的是应用经济,共222项,其次是中国文学和法学,分别共有158项和153项。结项总数最低的是考古学和管理学,分别都是13项,其次是人口学、外国文学和统计学,分别为21项、22项、22项。在2012年结项为“优秀”的项目中,中国文学结项为“优秀”的项目总数最多,占36项;其次是语言学,共35项;然后是哲学和应用经济,分别共23项和22项;其他各学科结项为“优秀”的项目总数均低于20项,其中人口学和管理学分别只有1项结项为“优秀”。

endprint

2.大众文艺产品质量考察

就传播形式和载体而言,大众文艺产品可以分为广播产品、网络产品、电视产品、电影产品、音像制品、报纸产品、杂志产品、图书等,根据不同的质量衡量标准,本报告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产品考察其质量水平。以经济指标为标准,本报告将考察以电影产品为代表的大众文艺产品质量状况。在各类传播载体中,本报告将以具有稳定质量评价标准的重要报纸为对象,考察各类文艺作品的质量发展状况。

(1)以票房收入为评价标准,2010-2012年期间,中国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较往年大为增加。2011年全国票房收入总额为17747亿元,比2010年全国票房收入总额10172亿元增长2893%。 2010-2012年,大连万达所属下的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条年度票房破10亿元的院线,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票房收入中均位列榜首,分别为140265万元、178475万元以及245600万元。2010年全国票房收入前十名的国产影片分别为《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叶问2:宗师传奇》《赵氏孤儿》《大兵小将》《大笑江湖》《山楂树之恋》《锦衣卫》;2011年全国票房收入前十名的国产影片分别为《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建党伟业》《失恋33天》《新少林寺》《窃听风云》《白蛇传说》《将爱情进行到底》《武林外传》《画壁》;2012年全国票房收入前十名的国产影片分别为《人在囧途之泰囧》《画皮Ⅱ》《十二生肖》《一九四二》《寒战》《听风者》《四大名捕》《大魔术师》《搜索》《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

(2)2010-2012年,全国发表文艺作品的报纸总数较为稳定。其中2010年刊登文艺作品的报纸有1939 种,2011年有1928种,2012年有1918种。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这四种主流报纸为对象,2010-2012年期间,在各类大众文化产品中,发表文艺作品的数量是最高的,共达到了4981篇;其次是文学作品,达2161篇;发表表演作品的数量是最少的,只有8部,究其原因或许同表演作品不太适合在报纸这种载体上发表有关。数据显示,2010-2012年期间,在各类文化产品中,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和文学作品总数最多,具有广泛的大众影响力。详见表2。

表2 2010-2012年重要报纸发表文化产品的数量

《人民日报》2010 2011 2012 合计

《光明日报》2010 2011 2012 合计

《经济日报》2010 2011 2012 合计

《中国教育报》2010 2011 2012 合计

文艺作品 471 730 491 1692 610 977 1055 2642 68 117 45 230 156 162 99 417

文学作品 217 280 177 674 275 409 443 1127 16 36 12 64 112 113 71 296

美术作品 17 31 35 83 59 76 64 199 3 10 1 14 10 8 5 23

书法作品 6 7 6 19 12 18 16 46 2 1 0 3 2 16 4 22

雕塑作品 4 7 1 12 8 4 10 22 2 2 2 6 0 0 1 1

工艺美术作品 7 14 9 30 16 19 21 56 7 5 3 15 3 3 2 8

戏剧作品 54 124 77 255 66 130 146 342 14 17 5 36 9 5 2 16

电影电视作品 147 211 152 510 105 260 291 656 18 34 20 72 16 8 8 32

表演作品 1 2 1 4 1 1 0 2 0 0 0 0 0 1 0 1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三)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质量状况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特征,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发展质量正在逐年提高。对内体现为以经济为指标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对外体现为中国文化正在逐步“走出去”。

1.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内质量状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也逐渐展开。2010-2012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0)、《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10)、《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2012.2)以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为我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2010-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0-2011年,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为205%, 相对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2%高出103%。 到2012年底,我国从事文化或文化产业的人员达2288万人,比2009年的198万人相比,增加了308万人,增幅为156%。与此相应,我国文化市场空前繁荣。以电影为例,国家广电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生产国产故事片526部,2011年为791部,2012年为745部;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稳定增加,2010年达10172亿元, 2011年达13115亿元,2012年达17073亿元;国产电影的票房连续几年都超过了进口电影,中国成为仅次于北美和日本的电影大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市场。

2.中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质量状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我国政府是重要官方推动力量,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平台是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010-2012年,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孔子学院逐步获得了良性发展,对于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国情以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实力和竞争力。据孔子学院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2010-2012年,孔子学院总数逐年增加,2010年有322所,2011年增加为358所,2012年增加为400所。从地域来看,欧洲、美洲和亚洲是孔子学院最为密集的地区,分别达到了149所、144所和93所。孔子学院的宣传效果明显,《中国教育年鉴》数据显示,2010-2012年外国来华留学的学生数量稳步增加,分别为265090人、292611人和328330人。截至2013年,中国政府已经在全世界建成了14所中国文化中心,它们与所在国政府文化部门紧密合作,举办了各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提升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除官方推动力之外,中外合作成为2010-2012年“走出去”的主要途径。以电影为例,合作拍片兴盛,正在迎来“大合拍时代”。随着合拍政策变得逐步宽容,中国先后与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俄罗斯等国签署了合作拍摄协议。2011年,相比2010年合拍立项增加30%。由于内地电影很难进入香港以及国外市场,而合拍电影却能同时满足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合拍电影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动画企业为例,2010-2012年,我国动画企业参加国际性节展活动总数逐年增加,“2011年企业参加节展活动的次数为209次,较2010年增长22%。此外,我国动画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倾向于欧洲、亚洲等文化底蕴深厚及节展活动发达的国家及地区。2011年参加戛纳动漫展、戛纳电视节、安纳西动画节、安纳西动漫节等欧洲地区著名节展活动51个,较2010年和2009年分别增长了714%和50%,居五大洲之首。这表明我国动画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目标性强,注重提升走出去的质量与力度。”(江畅等,2014)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联合起来,例如,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中国文化•四海同春、中国文化节等,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endprint

二、2010-2012中国文化发展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0-2012年,我国各类文化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出现了显著增加,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我国当代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文化发展质量状况统计不同的是,文化发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定性的问题,几乎无法用定量的标准来进行描述。与此同时,对文化发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我们也需要采用定性的描述。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复杂的思想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接受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其“核心”的地位。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能打开普通人的心扉,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情感共鸣。

(二)文化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文化“走出去”,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有二:首先,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价值诉求,文化深层的内涵模糊,影响力难以持久;其次,“官方”的文化主导力过强,缺乏民间力量的推动。事实上,只有立足民间,立足普通人的生活,立足人性,我们才能找到文化的根,而这种“根”在某种程度上与“官方”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此,要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就要让民间团体和民间艺人大量参与进来,给文化增加一些“地气”。

(三)文化自信心尚需加强

当今时代,是一个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起源于近代西方的启蒙时代,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启蒙的时代,也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为了找回传统文化的自信,有些文化作品主张在民族主义中回归传统。然而,传统一旦真正成为传统,是无法真正回归到过去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虚心学习并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以普遍的思维看待民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我们民族的传统,也是世界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在民族文化中培养真正的自信心。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亟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在2010-2012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着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现象。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就要充分考虑到民众的消费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文化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不仅使部分人富起来了,而且给国民生活水平带来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随着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等的显现,过去30年以来一直奉行的外延式、粗放型、总量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受到挑战,经济发展的质量被提上了议程。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增强社会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改变社会形象,并使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

(二)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融入文化产业

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民间力量逐渐增加,有与官方力量抗衡之势。民间力量的融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于官方力量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主要的助推力量仍然是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官方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的文化发展需要,需要鼓励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融入。为了增加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发展的活力,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政府等官方机构需要考虑真正调动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吸引民间力量在文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以高质量的文化理念打造文化精品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的中国,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也体现在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内变化主要体现为文化理念的变化,传统文化理念正在经历现代化转型。在中国当今的现代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高质量的文化理念绝非传统文化理念,也非西方文化理念,而是立足传统,融合了西方文化精粹的先进文化理念。文化发展的质量要得到提高,改变文化理念是重要因素。只有在高质量的文化理念的支配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理论文化精品和大众文化精品。

(四)加快推进文化立法

为了促进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2010-2012年,中国政府相应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文件,然而却没有有效推进文化领域内的立法。为了提高文化发展质量,文化领域亟待立法,如《电影电视法》《出版法》《广播法》《新闻法》《演出法》等。只有在法律的规范指导下,我国文化发展才会更加有序,文化发展的质量才可能有望得到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 江畅、孙伟平、戴茂堂,2014:《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周海春,2014:《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周海春,2013:《〈论语〉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强以华,2014:《世界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 吴成国,2014:《湖北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The Quality Report of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Li Jialian

Abstract:The greatest historical miss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s to build up the cultural powerful country with socialism characteristic and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the country. The key poin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miss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from 2010 to 2012, the report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development quality as the unattractiveness of the core value system in domestic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 field, the cultural nonconfidence and the poorqual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the report cal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private capital to enter into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to create highquality cultural goods with the best cultural ideas and to push forward cultural legislation.

Key Words: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Cultural Competivenes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 责任编辑汪晓清

endprint

二、2010-2012中国文化发展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0-2012年,我国各类文化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出现了显著增加,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我国当代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文化发展质量状况统计不同的是,文化发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定性的问题,几乎无法用定量的标准来进行描述。与此同时,对文化发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我们也需要采用定性的描述。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复杂的思想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接受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其“核心”的地位。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能打开普通人的心扉,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情感共鸣。

(二)文化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文化“走出去”,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有二:首先,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价值诉求,文化深层的内涵模糊,影响力难以持久;其次,“官方”的文化主导力过强,缺乏民间力量的推动。事实上,只有立足民间,立足普通人的生活,立足人性,我们才能找到文化的根,而这种“根”在某种程度上与“官方”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此,要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就要让民间团体和民间艺人大量参与进来,给文化增加一些“地气”。

(三)文化自信心尚需加强

当今时代,是一个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起源于近代西方的启蒙时代,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启蒙的时代,也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为了找回传统文化的自信,有些文化作品主张在民族主义中回归传统。然而,传统一旦真正成为传统,是无法真正回归到过去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虚心学习并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以普遍的思维看待民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我们民族的传统,也是世界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在民族文化中培养真正的自信心。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亟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在2010-2012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着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现象。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就要充分考虑到民众的消费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文化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不仅使部分人富起来了,而且给国民生活水平带来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随着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等的显现,过去30年以来一直奉行的外延式、粗放型、总量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受到挑战,经济发展的质量被提上了议程。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增强社会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改变社会形象,并使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

(二)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融入文化产业

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民间力量逐渐增加,有与官方力量抗衡之势。民间力量的融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于官方力量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主要的助推力量仍然是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官方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的文化发展需要,需要鼓励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融入。为了增加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发展的活力,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政府等官方机构需要考虑真正调动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吸引民间力量在文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以高质量的文化理念打造文化精品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的中国,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也体现在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内变化主要体现为文化理念的变化,传统文化理念正在经历现代化转型。在中国当今的现代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高质量的文化理念绝非传统文化理念,也非西方文化理念,而是立足传统,融合了西方文化精粹的先进文化理念。文化发展的质量要得到提高,改变文化理念是重要因素。只有在高质量的文化理念的支配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理论文化精品和大众文化精品。

(四)加快推进文化立法

为了促进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2010-2012年,中国政府相应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文件,然而却没有有效推进文化领域内的立法。为了提高文化发展质量,文化领域亟待立法,如《电影电视法》《出版法》《广播法》《新闻法》《演出法》等。只有在法律的规范指导下,我国文化发展才会更加有序,文化发展的质量才可能有望得到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 江畅、孙伟平、戴茂堂,2014:《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周海春,2014:《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周海春,2013:《〈论语〉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强以华,2014:《世界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 吴成国,2014:《湖北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The Quality Report of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Li Jialian

Abstract:The greatest historical miss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s to build up the cultural powerful country with socialism characteristic and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the country. The key poin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miss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from 2010 to 2012, the report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development quality as the unattractiveness of the core value system in domestic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 field, the cultural nonconfidence and the poorqual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the report cal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private capital to enter into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to create highquality cultural goods with the best cultural ideas and to push forward cultural legislation.

Key Words: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Cultural Competivenes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 责任编辑汪晓清

endprint

二、2010-2012中国文化发展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0-2012年,我国各类文化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出现了显著增加,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我国当代文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文化发展质量状况统计不同的是,文化发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定性的问题,几乎无法用定量的标准来进行描述。与此同时,对文化发展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我们也需要采用定性的描述。

(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足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复杂的思想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接受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就是一句空话。只有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之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其“核心”的地位。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能打开普通人的心扉,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情感共鸣。

(二)文化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文化“走出去”,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有二:首先,在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价值诉求,文化深层的内涵模糊,影响力难以持久;其次,“官方”的文化主导力过强,缺乏民间力量的推动。事实上,只有立足民间,立足普通人的生活,立足人性,我们才能找到文化的根,而这种“根”在某种程度上与“官方”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因此,要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就要让民间团体和民间艺人大量参与进来,给文化增加一些“地气”。

(三)文化自信心尚需加强

当今时代,是一个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起源于近代西方的启蒙时代,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启蒙的时代,也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为了找回传统文化的自信,有些文化作品主张在民族主义中回归传统。然而,传统一旦真正成为传统,是无法真正回归到过去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虚心学习并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以普遍的思维看待民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骄傲地说,我们民族的传统,也是世界的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在民族文化中培养真正的自信心。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亟待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在2010-2012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仍然存在着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现象。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就要充分考虑到民众的消费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文化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不仅使部分人富起来了,而且给国民生活水平带来了较大的改善。然而,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随着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等的显现,过去30年以来一直奉行的外延式、粗放型、总量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受到挑战,经济发展的质量被提上了议程。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增强社会民众的文化自信心,改变社会形象,并使政治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

(二)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融入文化产业

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民间力量逐渐增加,有与官方力量抗衡之势。民间力量的融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于官方力量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主要的助推力量仍然是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的官方力量。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的文化发展需要,需要鼓励民间资本和民间力量融入。为了增加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发展的活力,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政府等官方机构需要考虑真正调动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吸引民间力量在文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以高质量的文化理念打造文化精品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变化的中国,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也体现在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内变化主要体现为文化理念的变化,传统文化理念正在经历现代化转型。在中国当今的现代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高质量的文化理念绝非传统文化理念,也非西方文化理念,而是立足传统,融合了西方文化精粹的先进文化理念。文化发展的质量要得到提高,改变文化理念是重要因素。只有在高质量的文化理念的支配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理论文化精品和大众文化精品。

(四)加快推进文化立法

为了促进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2010-2012年,中国政府相应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文件,然而却没有有效推进文化领域内的立法。为了提高文化发展质量,文化领域亟待立法,如《电影电视法》《出版法》《广播法》《新闻法》《演出法》等。只有在法律的规范指导下,我国文化发展才会更加有序,文化发展的质量才可能有望得到长足进展。

参考文献:

[1] 江畅、孙伟平、戴茂堂,2014:《中国文化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周海春,2014:《中国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周海春,2013:《〈论语〉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强以华,2014:《世界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 吴成国,2014:《湖北文化发展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The Quality Report of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Li Jialian

Abstract:The greatest historical mission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s to build up the cultural powerful country with socialism characteristic and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the country. The key poin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mission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from 2010 to 2012, the report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development quality as the unattractiveness of the core value system in domestic mainland and international field, the cultural nonconfidence and the poorqualit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the report cal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private capital to enter into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to create highquality cultural goods with the best cultural ideas and to push forward cultural legislation.

Key Words: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Quality; Cultural Competivenes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 责任编辑汪晓清

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中国文化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