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艳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清远 511510)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刘晓艳
(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清远 511510)
本文说明了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论基础和意义,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给合作学习带来的便利及对教学效率提高的帮助;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总结了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事项,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是由Robert·E·Slavin在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提出,并在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关键。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学习语言必须进行人际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观念正确、方法恰当的外语合作学习对促进认知发展、建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流技能、增强合作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合作学习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广阔空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成为外语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论依据入手,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合作学习的教学进行探讨。
1.合作学习的内涵
纵观世界各国合作学习专家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题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2)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4)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5)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对此,我们试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被普遍接受并广泛采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社会互赖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积极的合作会产生积极的互动,则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在没有个人努力合作的情况下,则不会出现互动。另一项心理学研究成果,即动机理论也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认为,人的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不仅如此,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因此,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另外,合作学习的提出,还和社会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学习者被认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总结或领悟到他人行为的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自己的行为。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入合作,必然能使他们互相学习。
对上述理论全面、深刻地理解,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合作学习的深层内涵和实质,然后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实现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
3.合作学习对于外语学习的意义
近年来,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原因在于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作学习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开阔和活跃了学生思维;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外语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信息技术下“合作学习”的概念
信息技术下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合作小组内各成员以多媒体、网络等为媒介,借助信息技术所创建的虚拟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合作学习形式。
2.信息技术下“合作学习”的优势
同以往的“合作学习”相比,信息技术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任何方便的时间里实现高效率的合作,真正实现教学从讲课为中心到小组活动为中心的转变。信息技术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合作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便利,冲破了时空的限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之间交流的资源都是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文本语言、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此外,无论是BBS公告板、电子邮件,还是聊天室(包括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虚拟教室,这些学习环境都能给“合作学习”提供各具特色、不同学科特点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信息反馈方式,保障学习的正常进行。
总之,信息技术下“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有利于学习者情感的养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和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合作,有助于他们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和形成观点的多样性。此外,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等。
在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成效并不能自然产生,需要教师在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周密设计安排,方能产生既定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下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展。
1.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异质小组通常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性。通常由4人组成,由于每个班级都有60人左右,因此每组可由7人或8人组成。其中一名是英语爱好者,成绩总体较优秀,其他成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笔头和口语表达均较差。每个小组设立group leader(小组长),要求小组长有责任心,最好是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各小组总体水平一致,是全班的缩影。因此,全班各学习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基本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遵循这样的流程:参与—探讨—转化—呈现—评价。
(1)参与阶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现场演示、试听音像画面、言语描述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为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然后,教师需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信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任务引领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之始提出目标,有利于学生参与热情的激发和合作活动的有效展开。任务的下达必须明确,确保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意向。
(2)探讨阶段。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对概念和信息进行加工。第一,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和任务,设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搭建合作学习平台;第二,鼓励各小组成员各自收集信息,通过网络或面对面方式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互相监督任务完成情况;第四,小组成员应对所收集资料和信息进行汇总,并加以分析、筛选、整理、归纳;第五,形成一致意见并制定成果呈现方案。
(3)知识转化阶段。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通过组织、阐明、精加工和综合分析学习概念来重新组合知识。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全组学生的参与,教师应注意避免由全组语言能力最强的学生独自承担阐述和精加工学习的工作,因为这样会剥夺其他成员学习的机会。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使知识的转换在不同的层面进行,或者根据不同的子任务设置不同的知识转化目标。
(4)知识呈现阶段。教师应给各个小组发言的机会,让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作成果汇报展示,然后集思广益,将各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汇总,总结出更大的成果。这一阶段的学习必须注意小组间的合作,在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时,其他小组和老师应给他们提出反馈和建议。
(5)评价阶段。汇总评价阶段是课堂合作学习的最后阶段,而适当的评价又是合作学习的保障。首先,在合作中,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合作情况,可采取教师评价、组间评价、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评价要讲究艺术性,不适当的评价会大大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评价要有真情实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如果采用同一模式来评价,学生会感到乏味、无趣。评价要具有个性化,虽然合作学习的结果是小组讨论交流的精华,但每个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我们给予的评价不仅要有总体性,还要具体到个人,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真正起到鼓励作用。
1.在信息技术下的“合作学习”,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教师首先要创设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猜测,凝练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其次,当学生的活动出现严重的错误时,教师必须及时指出并更正;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必须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
2.信息技术下的“合作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会熟练使用网络通讯工具,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交流和协作能力。
3.信息技术下的“合作学习”,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人独立思考,两者应有密切关系,整个合作学习是一个循环、更新、提高的过程。针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学习者应在个人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在网上多与小组成员进行协商,对各成员在网上的发言发表评论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进一步补充,修正个人的认识,在合作中相互吸纳思维的闪光点,在合作中进行互相监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信息技术下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小组合作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用在重点、难点上,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上。
5.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合作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始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考、探究、合作的能力。它有利于改正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
[1]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2]刘冰.教育网站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1.1.
[3]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教学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5.
[4]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