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
[提要] 本研究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和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数据,对河南省R&D投入与产出现状作具体分析,结合全国数据做横向比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R&D投入;R&D人员;R&D经费;R&D经费投入强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南省R&D投入与产出的现状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9日
R&D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的英文缩写,也是国际上开展R&D统计调查的规范称谓。R&D投入主要有R&D人员投入和R&D经费投入两个方面;R&D产出主要有专利申请、科技论文发表和科技著作出版等三个方面。
一、河南省R&D人员投入现状
R&D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研究与发展(R&D)的所有人员以及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诸如研究与发展(R&D)经理、管理人员及全体办事人员。R&D人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极为重要的财富,是一个地区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没有R&D人员,R&D活动就无法进行,也就更谈不上进行技术创新了,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从某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水平。因此,研究和分析河南省R&D人员投入的现状,对于河南省准确把握R&D人力资源政策方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R&D人员总量明显增加。2012年,河南省共有1,720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R&D活动,参与R&D活动的人员达到18.5万人,比2000年(3.7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全时当量为12.8万人年,是2000年的3.7倍。由表1可以看出,2001~2012年期间,河南省参与R&D活动的单位逐年平稳增长,平均每年增加近59个单位。同时,2000年到2012年期间,R&D人员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全时当量,除2003年和2004年有所下降以外,每年都保持上升势头,年均增长率为11.5%。(表1)
从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可以得到:2009年中国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28.71人年,而同时公布出来的几个发达国家的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均在100人年以上,其中日本为133人年,法国为137人年,德国为127人年。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R&D人力的密度还相差甚远。2009年河南省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为15.56人年,比我国的平均水平低13.15人年,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了。可见,河南省的R&D人力资源密度相当低,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河南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应该积极地引导更多具备科技知识的人投入到R&D活动中。
(二)河南省R&D人员结构仍需调整。上述分析得到,河南省R&D人员总量明显增加,但河南省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仍处于较低水平。除了总量指标以外,结构特征指标也相当重要。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2012年河南省R&D项目(课题)参加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11.392万人年。其中,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0.327万人年,占2.87%;应用研究人员0.513万人年,占4.5%;试验发展人员10.552万人年,占92.63%。在R&D活动中,试验发展活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河南省在试验发展活动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占了整个R&D活动的绝大多数。在快速发展经济阶段,河南省R&D人力集中在试验发展方面,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但是,基础研究是科学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并对R&D活动的整体发展起着支撑作用,逐渐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河南省创新能力的长期提升及科技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希望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企业和社会增强对基础研究的先导性、重要性认识,增加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
二、河南省R&D经费投入现状
(一)河南省R&D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但投入强度仍然偏低。近十年来,河南省对于研究与发展活动资金的投入总量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且增长率均在15%以上。2000年R&D经费投入量为24.8亿元,到2012年增加为310.8亿元,共增长了11.2倍。2003年到2012年,各个部门投入到R&D活动的资金都不断增加。2012年的政府资金投入量是42.7亿元,是2003年的5.7倍;2012年企业资金的投入是2003年的12倍。
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R&D经费的增长率应当高于GDP的增长率,只有这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的实力才能得到长期保持和不断加强。尽管河南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递增趋势,到2012年增加到1.05%,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可见,河南省R&D投入强度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二)R&D经费的来源分析。R&D经费的来源由政府和事业单位、企业、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国内资金组成。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数据显示,2009年河南省R&D经费主要来自于企业资金,全省174.76亿元经费中,有143.89亿元来自于企业,占82.34%。而政府资金仅有27.76亿元,占15.89%。可见,在河南省,企业是R&D活动的主要投资者。这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近,这也说明河南以企业投入为主渠道的全社会多渠道科技投入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且河南省并不存在经费来源失衡的现象,企业已经承担起了主要投资者的角色。(表2)
三、河南省R&D产出现状
R&D人员研究成果主要用专利、论文和著作来衡量。由2013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12年全省专利申请数为15,788项,发表科技论文60,665篇,出版科技著作2,086部。同年全国专利申请数为1,255,138项,发表科技论文151.78万篇,出版科技著作46,751部。
从整体上看,河南省R&D产出占全国的比重偏低;特别是专利申请仅占1.26%。可见,河南省在专利申请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2012年河南省15,788项专利申请中,12,792项为企业申请,约占81.02%;同时,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为3,607项。2012年河南省有4,099家企业参与了R&D活动,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3.12项、发明专利申请0.75项。2012年,企业发表科技论文8,019篇,占13.22%。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水平不高。这也许是因为河南省科学研究支出所占的比重不高,导致科技发展的根基还不够坚实,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47,556篇,占78.39%;出版科技著作1,820部,占87.25%。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3,488篇,占5.75%;出版科技著作118部,占5.66%。可见,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科技著作方面,高等学校是绝对的主力。但高数量并不代表高质量,杨宏进等曾在论文《我国R&D人力资源配置分析》一文中讲到:“我国论文的总体水平还很有限。虽然高校的论文多,但由于高校大多是有导师带研究生做研究,而且许多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发表1~3篇论文,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流动性高,所以论文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比较普遍,当然河南也不例外。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近十年来,河南省开展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2000年的1,017个增加到2012年的1,720个,参与R&D活动的人员从3.7万人增加到18.5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但河南省R&D人力资源密度仍然偏低。2012年河南省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为29.42人年,尚达不到我国的平均水平(47.82人年)。
2、河南省R&D人员分布结构不太合理。基础研究投入的人员数量偏少。基础研究活动中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相当匮乏。2012年我省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仅为0.327万人年,占2.87%。基础研究为7.57亿元,只占R&D经费支出的2.43%。
3、河南省R&D总经费正以较快速度增长,但R&D经费投入强度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河南省R&D产出中,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且专利授权数量在全国的排名也比较靠后。企业对R&D活动重视不够,相关投入不足,导致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偏少。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对R&D经费投入强度。政府应该加大对R&D经费投入的力度,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R&D的投入,以增强河南省的科技投入水平。政府和企业投入充足的资金,是促使研发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加大对R&D经费投入强度,会给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不竭的动力。
2、改善R&D经费来源结构,加大政府资金比重。因为R&D投入具有高度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只有政府提供有力支持,技术创新才能稳定、持续发展,河南省在不挤压企业应占的R&D投入资金来源结构比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政府R&D投入力度,增加R&D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来源。
3、优化R&D人员和经费投入结构,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河南省的R&D经费投入结构不平衡,需进一步加强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人员和经费投入。河南省在基础研究活动的人员和经费投入都相当匮乏,这对于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相当不利,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同时,河南省政府应该更好地引导企业参与到基础研究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生命周期在某些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变,基础研究与试验开发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与某些技术领域相关的企业逐步开始增加自己所在领域的基础研究投入。因此,河南省政府应利用此契机,鼓励企业开展与自己产品技术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4、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创新的鼓励措施,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习近平在两院院士会议上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通过现有科研院所的结构调整,逐渐把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为一个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创新源泉和后盾,中介机构和科技园区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创新为核心,应用为目的,符合科技全球化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金融机构有效结合,科技资源优化、人才辈出、运行高效、富有竞争力的新体系。政府的资金向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投入,将促进河南省科技事业的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文娟,黄秀蓉,陈丽.广东省企业R&D投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
[2]陈静.山西省R&D人力资源投入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
[3]贾辛欣.山东省R&D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8.4.
[4]孙林叶.山西省R&D人力资源投入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0.1.
[5]许轶,张英.我国R&D投入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0.3.
2012年河南省15,788项专利申请中,12,792项为企业申请,约占81.02%;同时,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为3,607项。2012年河南省有4,099家企业参与了R&D活动,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3.12项、发明专利申请0.75项。2012年,企业发表科技论文8,019篇,占13.22%。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水平不高。这也许是因为河南省科学研究支出所占的比重不高,导致科技发展的根基还不够坚实,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47,556篇,占78.39%;出版科技著作1,820部,占87.25%。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3,488篇,占5.75%;出版科技著作118部,占5.66%。可见,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科技著作方面,高等学校是绝对的主力。但高数量并不代表高质量,杨宏进等曾在论文《我国R&D人力资源配置分析》一文中讲到:“我国论文的总体水平还很有限。虽然高校的论文多,但由于高校大多是有导师带研究生做研究,而且许多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发表1~3篇论文,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流动性高,所以论文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比较普遍,当然河南也不例外。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近十年来,河南省开展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2000年的1,017个增加到2012年的1,720个,参与R&D活动的人员从3.7万人增加到18.5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但河南省R&D人力资源密度仍然偏低。2012年河南省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为29.42人年,尚达不到我国的平均水平(47.82人年)。
2、河南省R&D人员分布结构不太合理。基础研究投入的人员数量偏少。基础研究活动中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相当匮乏。2012年我省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仅为0.327万人年,占2.87%。基础研究为7.57亿元,只占R&D经费支出的2.43%。
3、河南省R&D总经费正以较快速度增长,但R&D经费投入强度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河南省R&D产出中,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且专利授权数量在全国的排名也比较靠后。企业对R&D活动重视不够,相关投入不足,导致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偏少。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对R&D经费投入强度。政府应该加大对R&D经费投入的力度,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R&D的投入,以增强河南省的科技投入水平。政府和企业投入充足的资金,是促使研发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加大对R&D经费投入强度,会给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不竭的动力。
2、改善R&D经费来源结构,加大政府资金比重。因为R&D投入具有高度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只有政府提供有力支持,技术创新才能稳定、持续发展,河南省在不挤压企业应占的R&D投入资金来源结构比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政府R&D投入力度,增加R&D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来源。
3、优化R&D人员和经费投入结构,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河南省的R&D经费投入结构不平衡,需进一步加强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人员和经费投入。河南省在基础研究活动的人员和经费投入都相当匮乏,这对于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相当不利,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同时,河南省政府应该更好地引导企业参与到基础研究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生命周期在某些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变,基础研究与试验开发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与某些技术领域相关的企业逐步开始增加自己所在领域的基础研究投入。因此,河南省政府应利用此契机,鼓励企业开展与自己产品技术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4、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创新的鼓励措施,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习近平在两院院士会议上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通过现有科研院所的结构调整,逐渐把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为一个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创新源泉和后盾,中介机构和科技园区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创新为核心,应用为目的,符合科技全球化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金融机构有效结合,科技资源优化、人才辈出、运行高效、富有竞争力的新体系。政府的资金向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投入,将促进河南省科技事业的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文娟,黄秀蓉,陈丽.广东省企业R&D投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
[2]陈静.山西省R&D人力资源投入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
[3]贾辛欣.山东省R&D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8.4.
[4]孙林叶.山西省R&D人力资源投入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0.1.
[5]许轶,张英.我国R&D投入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0.3.
2012年河南省15,788项专利申请中,12,792项为企业申请,约占81.02%;同时,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为3,607项。2012年河南省有4,099家企业参与了R&D活动,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3.12项、发明专利申请0.75项。2012年,企业发表科技论文8,019篇,占13.22%。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水平不高。这也许是因为河南省科学研究支出所占的比重不高,导致科技发展的根基还不够坚实,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47,556篇,占78.39%;出版科技著作1,820部,占87.25%。科研机构发表科技论文3,488篇,占5.75%;出版科技著作118部,占5.66%。可见,发表科技论文和出版科技著作方面,高等学校是绝对的主力。但高数量并不代表高质量,杨宏进等曾在论文《我国R&D人力资源配置分析》一文中讲到:“我国论文的总体水平还很有限。虽然高校的论文多,但由于高校大多是有导师带研究生做研究,而且许多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至少要发表1~3篇论文,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流动性高,所以论文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比较普遍,当然河南也不例外。
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近十年来,河南省开展R&D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2000年的1,017个增加到2012年的1,720个,参与R&D活动的人员从3.7万人增加到18.5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但河南省R&D人力资源密度仍然偏低。2012年河南省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为29.42人年,尚达不到我国的平均水平(47.82人年)。
2、河南省R&D人员分布结构不太合理。基础研究投入的人员数量偏少。基础研究活动中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相当匮乏。2012年我省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仅为0.327万人年,占2.87%。基础研究为7.57亿元,只占R&D经费支出的2.43%。
3、河南省R&D总经费正以较快速度增长,但R&D经费投入强度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河南省R&D产出中,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且专利授权数量在全国的排名也比较靠后。企业对R&D活动重视不够,相关投入不足,导致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偏少。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对R&D经费投入强度。政府应该加大对R&D经费投入的力度,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R&D的投入,以增强河南省的科技投入水平。政府和企业投入充足的资金,是促使研发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加大对R&D经费投入强度,会给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不竭的动力。
2、改善R&D经费来源结构,加大政府资金比重。因为R&D投入具有高度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只有政府提供有力支持,技术创新才能稳定、持续发展,河南省在不挤压企业应占的R&D投入资金来源结构比重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政府R&D投入力度,增加R&D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来源。
3、优化R&D人员和经费投入结构,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河南省的R&D经费投入结构不平衡,需进一步加强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人员和经费投入。河南省在基础研究活动的人员和经费投入都相当匮乏,这对于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相当不利,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同时,河南省政府应该更好地引导企业参与到基础研究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生命周期在某些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变,基础研究与试验开发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与某些技术领域相关的企业逐步开始增加自己所在领域的基础研究投入。因此,河南省政府应利用此契机,鼓励企业开展与自己产品技术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4、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创新的鼓励措施,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习近平在两院院士会议上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通过现有科研院所的结构调整,逐渐把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为一个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创新源泉和后盾,中介机构和科技园区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创新为核心,应用为目的,符合科技全球化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金融机构有效结合,科技资源优化、人才辈出、运行高效、富有竞争力的新体系。政府的资金向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投入,将促进河南省科技事业的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文娟,黄秀蓉,陈丽.广东省企业R&D投入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8.
[2]陈静.山西省R&D人力资源投入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5.
[3]贾辛欣.山东省R&D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8.4.
[4]孙林叶.山西省R&D人力资源投入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科技,2010.1.
[5]许轶,张英.我国R&D投入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