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东《田野的春天》音乐分析

2014-09-21 09:15文丽娟
艺术评鉴 2014年16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创作背景

文丽娟

摘要:本文对作曲家徐沛东的音乐创作成就做了简要介绍,对《田野的春天》从音乐结构、旋律发展手法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田野的春天 徐沛东 创作背景 音乐分析

著名作家余华曾说:“我没有想到我会如此猛烈地热爱上了音乐,本来我只是想附庸风雅,让音乐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然后在朋友们谈论马勒的时候,我以为可以议论一下肖邦,或者用模棱两可的词语说上几句卡拉扬。然而音乐一下子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风雨似地来到了我的内心,我再一次发现人的内心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愿意接受一切可以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而且消化他们。”②有些音乐作品,聆听的时候被一种震撼与魔力久久牵引着,能引起内心共鸣,从而敞开心扉,神往、思索,让人颇想探究其音乐魅力。

一、徐沛东的音乐创作

徐沛东是一位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且在当今中国乐坛极富声誉的词曲作家和音乐理论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主要有歌剧《将军情》、舞剧《枣花》、电影《摇滚青年》、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风雨丽人》、《东周列国》、《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乐作品,同时创作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磁带、CD等。”③尤其在歌曲创作方面,从气派炽热的《亚洲雄风》到清新祥和的《大森林的早晨》,从生机盎然的《田野的春天》再到祥瑞平和的《天蓝蓝》等,举不胜举,其声乐作品以其富有民族特色、优美的旋律音调以及丰富多变的创作手法,赢得了音乐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的推崇和赞赏,倍受听众青睐。他曾说:“审视自己的音乐创作历程,尤其在歌曲创作方面,我十分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通俗易唱和浓烈的地方色彩,凸显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并追求富有时代感的节奏、明朗而大气的特质,力求给人以艺术的新鲜感和思维的深度。”④

二、音乐分析

(一)音乐结构

这首《田野的春天》音乐结构较为短小,整体音乐布局前抑后扬,是一首由两个乐段组成的主副歌⑤形式的独唱歌曲,主副两乐段均为非方整性结构,调性统一,如上图所示,主歌乐段由五个乐句组成,即(a ﹢ b)﹢(a′﹢ c ﹢ c′)五个乐句,近似于复乐段,每个乐句各由四小节组成;副歌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即d、d′以及d〞三个乐句,小节数分别为8、9、8,九小节的间奏过后,整首歌曲再反复一边,最后结束全曲,主题陈述明确,表现真切。

(二)旋律发展特征

1.清晰的“和弦板块”链接

《田野的春天》其旋律发展手法独特,观其音线运动轨迹,“和弦板块”链接在这首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和弦是有功能性的,清晰的“和弦模块”链接形成组织有序的“和弦节奏”,旋律流动性、逻辑性增强,音乐构思独特,严谨而不呆板,巧妙而不拘束。

依谱例片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弦模块”链接的迹象。图一中旋律为T 和弦和D7 和弦的分解进行,其连接灵活,图二中亦是,前两小节T和弦,第三小节加了一个跳进级出的辅助音,很巧妙,旋律线波浪起伏,悦耳动听。

图一所示为T -D7 的分解和弦进行,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构思灵活、巧妙,假如我把图一中的和弦链接采用柱式和弦的形式表示出来,如上图所示,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共同音保持的情况下,上方两高声部与低声部呈反向进行,假如低声部与上两声部呈同向进行,其后一个和弦就成为D三和弦,用分解和弦的形式链接,为了追求旋律的流畅与连贯,用D7 和弦并且末音用D7 和弦的七音后,整个旋律就有了活力,就没有了用D三和弦时的呆板、乏味,所以,就从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局部就可以看出作者作曲技法的娴熟与高超。

2.以“分解和弦”为主的旋律运动

在“和弦模块”链接的基础上,作者以分解和弦的方式铺展旋律,在旋律发展过程中,曲作者并非呆板地运用,而是运用经过音及辅助音加以连接,使旋律感增强,旋律与意境结合恰到好处,独特而巧妙。

从谱例中标记的地方可以看到,其前后皆是T和弦的分解,此处运用经过音fa显得更为巧妙,连贯性、旋律感增强了。

上面谱例中标记的地方,前面是S和弦的分解,此处,运用辅助音增强了旋律在一味地运用分解的僵滞、乏味,旋律连贯性明显增强,旋律有了活力和神气。

三、结语

文章的最后,再一次去审视这首歌曲,我们会发现它的结构、旋律、音乐表现等在整体上结合得非常巧妙,一首优秀的歌曲来自于曲作者睿智、精细的创作构思,在《田野的春天》中,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和弦模块”链接、分解和弦等方式,以明朗热情的曲调非常贴切地表现了田野的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音乐意境。在我们周围,有不少歌曲写作爱好者,除了平时创作实践中记录一些瞬间灵感之外,再也没有一个创作思路来做引导,《田野的春天》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一种最简单的写作构思框架,所以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歌曲创作中借鉴和学习。

注释:

①徐沛东:《徐沛东创作歌曲精选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

②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

③黄胜泉:《中国音乐家词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徐沛东:《徐沛东创作歌曲精选集》--自序,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

⑤因其两乐段在音乐逻辑组织上达成整体统一局势,并且第二乐段"扬"作为在第一乐段"抑"后的补充,因此,我们通常把这种音乐布局样式称作主副歌。

参考文献:

[1]徐沛东.徐沛东创作歌曲精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3]黄胜泉.中国音乐家辞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5]高伟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创作背景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