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杨凯
仕者必为学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为什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究其原因,在于学习是后两者的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真正创新。
重视学习,也是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传统。所谓“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古人很看重为官和为学之间的有机联系。荀子更是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强调学习是为官者的基本素质和长期功课。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为缩短。从前讲“活到老,学到老”,好像还是对一种学习境界的追求,现在看来,这已经是由“本领恐慌”倒逼回来的要求了。
今天的学习,除了学好理论、政策、法律、党情、国情,学好和自身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以外,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正如习近平所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木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论语·为政》
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论语·雍也》
释义:懂得一种知识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礼记·中庸》
释义: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荀子·劝学》
释义: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峡谷,不知道地有多厚。这段话的意思反过来说还有一句常用的谚语:不知天高地厚。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荀子·大略》
释义: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典出: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习近平《之江新语·要善于学典型》
典出:汉·刘向《说苑·建本》
释义:要想增加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又不如亲自尝试去做。
学而不化,非学也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典出:宋·杨万里《庸言》
释义:学习却不能够融会贯通,不是有意义的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2013年3月22日)
典出: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释义:多阅读(以增长才学),多游历(以增加见识)。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典出: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释义: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去的箭才能击中鹄的(达成目标)。
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
典出: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释义: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论治学的三种境界。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整理、释义:杨 凯)
(吕丽妮荐自201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