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规律”失效凸显铁律回归

2014-09-21 03:34曹林
党员文摘 2014年8期
关键词:铁律副省长辟谣

曹林

喜欢用民间总结出来的各种“反腐规律”分析中国反腐现实的人,可能越来越看不懂中国的反腐败了,因为那些“反腐规律”在现实面前失效了。

比如,按照一些人总结出来的“反腐规律”,一个官员(尤其是高官)退休了,等于就是“安全着陆”,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被追究了。但中央纪委的消息打破了这个“规律”:湖南省已退休的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阳宝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前已有多名退休高官被调查。如果屁股不干净,退休了照样会被追究。

专家和民间还总结出了很多“反腐规律”:比如腐败的“59岁现象”,哪些岗位是“腐败高危岗位”,党报上的公开报道可以预测官员政治生命,刑不上某级别、官做到某个级别就安全了,网上传闻被官方辟谣后就代表这个官员“安全过关”了。还有,纪委干部一般都很安全,自己人不查自己人。

种种“反腐规律”,是人们根据往日经验和既有案例总结出的认知,这些规律在一定时期内也确实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能解释一些现象,其背后却反映了人们对反腐的不信任:不信法律,不信“腐败必被捉”这个铁律,而是相信有很多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因素会影响反腐败。也就是说,这些规律都是根据“人治”思维总结的,而没有法治反腐的影子,不相信会完全依据法律去查处贪官。

不过,在当下这场“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风暴中,过去那些规律都失效了。比如,从党委机关报的报道绝看不出官员的命运了。今年3月,中央纪委宣布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时,舆论很是惊讶,因为在姚落马的当天,当地机关报还刊发了署名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姚木根”的文章。副省长被查,当地官媒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如果有传闻称某个官员受到调查了,人们会去看这个人近期有没有在报纸上出现,在电视上露面。如果出现了,就说明那些传闻可能是假的。可从南京前市长季建业到江西前副省长姚木根的被查来看,这个规律完全失效。

人们也以为,如果网传某个官员被查,但官方迅速辟谣称这官员没问题,说明这个官员“安全过关”了。可从刘铁男被查,到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落马,证明这个规律也不靠谱——他们都曾在被传涉嫌腐败后辟谣。

“反腐规律”失效是一件好事。再多的“反腐规律”,都比不上一个基本的常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滥用权力乱伸手了,都会付出代价,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是多大的官。反腐并没有其他的规律可循,唯一的铁的规律就是“伸手必被捉”。

(摘自2014年6月16日《学习时报》)

endprint

猜你喜欢
铁律副省长辟谣
生产再忙 莫忘铁律
『手顺』,在日本是铁律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徐光副省长重要批示
民主管理有“铁律”
关于拍卖的辟谣
今年是什么年
今年是什么年
副省长出庭应诉体现了权力的谦卑
辟谣是为方便面“正名”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