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成语中身体隐喻的认知

2014-09-21 10:59:15刘少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英汉成语隐喻

刘少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陕西西安 710100)

英汉成语中身体隐喻的认知

刘少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陕西西安 710100)

人体在人类认知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体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认知角度研究英汉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并将英汉成语中的身体隐喻划分为四种类型:身体作为源域;身体作为靶域;身体同为源域和靶域;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它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

概念隐喻;人体隐喻;汉语成语

一、引言

隐喻研究有着悠远的历史。最早关于隐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修辞”。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 “利用一种物体表达另一物体”的修辞手法[1]。这种认为隐喻是基于语言层面上相同点的修辞理论,在很长时间内限制了人们对隐喻本质的理解。传统的语言学家和早期的语言学理论都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性语言[2]。

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首次提出了关于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3],给隐喻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层面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隐喻是认知主体从熟悉的具体的认知域到复杂的抽象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以此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

随着概念隐喻理论的不断成熟、研究对象的细化,人体隐喻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作了相关方面的研究。有的研究侧重于探讨人体隐喻的具体体现[4-6];有的研究侧重于对不同语言中的隐喻进行比较,总结出不同语言中某一特定隐喻现象的异同,其中有从文化意义上的对比,也有从语用角度的对比[7-8];也有大量研究旨在分析一个器官的具体隐喻机制和文化内涵[9-11]。在众多的关于身体隐喻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将汉语中的熟语、惯用语与认知研究结合,从转喻和隐喻的认知功能入手进行分析[12-15]。然而将英汉成语和隐喻结合起来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研究了英汉成语中身体隐喻的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体隐喻研究的一个补充。

二、身体隐喻的哲学基础及其认知阐释

任何一个语言学派的诞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身体经验基础上的,其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的重要原则是身体的体验性,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范畴化能力;概念系统是由人们自身的身体体验形成的。我们的祖先是从认识自己开始去认识世界的,人体是人类最早思维的出发点,也是人类最早的隐喻源。因此,体验性为人体隐喻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人类的认识总是遵循以自我为中心,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自我到非自我的发展规律。认知的深化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隐喻机制的。人们将自己对身体的认识以各种方式映射到客观世界,通过人体隐喻化的方式把陌生的、抽象的、复杂的认知对象投射到已形成的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人体隐喻体系中,从而认识了世界。可见,人体域是人们最初形成、组织和表达概念并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三、语料分布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汉语成语语料来源于《汉语成语大词典》。该词典较其同类词典更加全面,包含了17000余条成语,保证了汉语成语语料的代表性、真实性和解释力[16]。本研究的英语成语语料来源于《国际剑桥英语成语词典》。该词典收录了当代英语中最常用的7000余条成语,每一成语均有浅显易懂的英语释义,也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和解释力。本研究首先搜集了《汉语成语大词典》和《国际剑桥英语成语词典》中含有身体部位字、词的所有成语,并对这些成语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英汉成语中身体隐喻类型。

在语料搜集之前,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新华字典,首先确立了可以被称为身体部位的词。这些词包括:手(掌)、脚(足)、头(首,颅)、心、发(毛)、指、目(眼,睛)、鼻、口(嘴)、腮、牙(齿)、耳、肝、胆、肺、脾、腿、脉、胫、裨、胸(膺)、脏、腑、腰、体(身,躯)、肩、踵、唇、趾、睫、面(脸,颊)、瞳(珠)、 骨、髓、肠、皮(肌,肤)、腹、鬓、尾、舌、颈、臂、腋、喉、眸、股、肱、额,共65项。在《汉语成语大词典》的17000多条成语中,含有身体器官的成语有1976个,所占比例达到11% 以上,这足以说明身体术语在汉语成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查阅《汉语成语大词典》,作者计算了各个身体部位在该词典中出现的频次和比例。

表1 身体部位词语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的出现频次及比例

根据表1,在汉语成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身体部位依次为:心、目(眼,睛)、头(首,颅)、口(嘴)、面(脸,颊)、手(掌)、耳、脚(足)、牙(齿)、骨、发(毛)、腹等。其余的身体部位在汉语成语中也均有出现,但出现的次数较少。

在统计英语成语中包含身体部位词的数目时,仍然保留了上述统计方式,按照新华字典中所列出的65个身体部位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国际剑桥英语成语词典》的7000条成语中, 有563个成语包含身体部位字词,占整个英语成语总数的比例高于8%。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在成语构成(汉语成语基本属于四字成语,而英语成语没有规定的单词字数)和搭配习惯方面有着诸多差异,但两种语言的成语中所使用的主要身体部位字词是一致的,即在英语成语中,大规模出现的身体部位与在汉语成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身体部位之间具有很大一致性,heart, eyes, head, mouth, face, hand, ear, foot, teeth, bone, hair等在英语成语中大量出现,但其余的身体部位则出现较少。

之所以汉语中包含身体部位字词的成语数目大量超过英语中包含身体部位字词的成语,可能是因为,汉语中,同一身体部位通常有不只一种表达方式,例如“目”,在汉语中,可以同时用“眼”或“睛”表示;而在英语中,只有“eye(s)”一种表达方式。

四、英汉成语中身体隐喻的类型

1. 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

人类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将自己对身体的认识映射到非人体域的客观世界,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这类投射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人体域投射于具体域:人体名称最早被用来指称具体物体或东西的相近部位,其中既有无生命的物体,又有有生命的东西,即动植物。在成语中,人体名称被用来指称无生命的具体物体的成语如“归心似箭”、“街头巷口”、“床头金尽”、“剑胆琴心”、“人面桃花”、“舌枪唇剑”、“竹头木屑”、“大胆海口”等;人体名称被用来指称有生命的东西(动植物)的成语如“兰心蕙性”、“贼眉鼠眼”、“龙肝凤胆”、“鱼目混珠”、“虎头蛇尾”、“狼心狗肺”、“牛头马面”等。英语中有许多搭配反映了人体域到具体域之间的投射,但英语成语中没有该类现象。

(2)人体域投射于抽象域:由于认知世界和思维表达的需要,人类不仅将人体术语投射于具体事物的描述,而且将其投射于抽象的概念表达。在汉语成语中,人体名称被用来指称无生命的抽象事物的成语有“刀笔老手”、“群龙无首”、“切要关头”、“百尺竿头”、“国脉民命”、“肺腑之言”、“开山鼻祖”、“庐山面目”等。英语中该类成语有put a new face on(改过自新,重新做人);lose face(丢脸,失去威望);be weak in the head(智慧很低,傻里傻气);make head or tail of it(了解,弄清楚);put their heads together(集思广益,共同出主意);break the neck(尽最大的努力,做完(工作等)的最难部分,死命的干,拼命的干)等。

2. 非人体域到人体域的投射

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投射有助于人类新概念的形成与表达;反过来,非人体域到人体域的投射有利于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和对相关事物和概念的认识与表达[4]。

(1)空间域投射于人体域

认知语言学认为,在所有的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与表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多数抽象概念是通过空间隐喻得以理解与表达的[4]。同理,借助人体器官构成的抽象概念也离不开空间隐喻。汉语成语中,由空间域投射于人体域的成语有“漠不关心”、“心软意活”、“心中有数”、“目中无人”、“语重心长”、“长舌之妇”、“胸中有数”、“眉来眼去”、“眉开眼笑”、“眉梢眼底”、“出头之日”、“动人心弦”、“一寸丹心”、“不堪入目”、“开心见肠”、“出口入耳”等。英语中该类成语主要包括heavy heart (沉重的心情);open one’s heart(向人开诚布公,向他人诉说衷情);see beyond one’s nose(高瞻远瞩);under one’s nose(在…面前;在…鼻子底下);fill one’s heart with(内心充满);put a long face(郁闷的表情,愁眉苦脸)。

(2)颜色域投射于人体域

颜色属于人类重要的认知对象和范畴。人们在熟悉掌握了颜色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之后,进而将之投射于对其他事物的认知与表达。人体器官词汇便是颜色词投射的重要对象之一。汉语成语中,由颜色域投射于人体域的成语有“面红耳赤”、“丹心赤忱”、“青脸红发”、“齿白唇红”、“灰心丧气”等。英语中有很多使用颜色词修饰身体部位的例子,例如red heart;white teeth等等,但这都属于词的搭配,不能纳入英语成语的范畴。

(3)数量域投射于人体域

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离不开数量词汇。人类借助于自己对数量词汇的认知,将数量域投射于其他事物域。汉语成语中不乏将数量域投射于人体域的成语,如“一寸丹心”、“三心二意”、“七嘴八舌”、“一脉相承”、“万众一心”、“三头六臂”、“十目十手”、“八面玲珑”、“万目睚眦”、“千头万绪”等。英语中该类成语有Four eyes see more than two(两个人总比一个人看得全面)等。

(4)其他非人体域投射于人体域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典型的非人体域到人体域的投射类型外,还有其他几种投射类型,这些类型主要有:天气域投射于人体域。天气是人们生活中几乎时时刻刻会谈到的话题,人们将自己对天气的认知投射于对其他事物的认识。汉语成语中将天气域投射于人体域的成语有“耳热眼花”、“古道热肠”、“冷眼旁观”、“冷心冷面”等。情感域投射于人体域。人类不仅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能将自己对情感的认知投射于人体域,加强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汉语成语中,这类成语有“怒发冲冠”、“金刚怒目”、“心惊胆颤”等。材料域投射于人体域。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材料,并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将自己对材料域的认知投射到对其他事物的认知中。汉语成语中,将材料域投射于人体域的成语有“铁石心肠”、“火眼金睛”、“油头粉面”、“铁心石肠”、“木人石心”等。还有些汉语成语体现了人类将动作域投射于人体域的过程。该类成语有“点头哈腰”、“一见倾心”、“伤心惨目”、“伤筋动骨”等。

将天气域、情感域、材料域、动作域等投射到人体域的英语成语主要包括soft heart(软心肠);a heart of gold(心肠好);a heart of stone(铁石心肠);cold shoulder(冷遇,白眼,排斥);cold feet(紧张,临阵脱逃);beat one’s head against a wall(白费劲);hide one’s head in the sand((在危险面前)躲起来,不敢露面);lose face(丢脸,失去威望);save face(顾全颜面,免于受辱);put words into one’s mouth(无根据地说某人有某种意见,告诉别人说什么)等。

3.人体域充当源域和靶域

除了人体域与其他非人体域之间的投射外,人们常常会利用自己对某一身体器官的认识来表达另一身体器官,构成了人体域内两个器官之间的投射。在这样的投射过程中,一个身体器官充当源域,另一个身体器官充当目标域。汉语成语中该类成语有“眉头一纵”、“心头刺,眼中钉”等。英语中该类成语如,in one’s mind’s eye(在某人心中,在某人想象中);at/on the tip of one’s tongue(某事就在嘴边;差点说出某事;差一点就能想起某事)等,但数量较少。人体域同时充当源域与靶域的成语例子在英汉语中很常见,但在英汉成语中不是很常见。

4.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它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

还有一种投射类型为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它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人们利用身体部位之间关系的认知,去满足其对更加抽象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例如在“肝胆相照”、“唇亡齿白”、“骨肉情深”等成语中,人们利用身体部位“肝”与“胆”、“唇”与“齿”、“骨”与“肉”之间的关系,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依靠的抽象的亲密关系。英语中该类成语主要包括:hand and foot(手足情深;情同手足);lips and teeth(唇齿相依;唇亡齿寒);blood and flesh(血肉之情;血肉相连);bone and flesh(骨肉情深;骨肉相连);liver and gall(肝胆相照)。

五、结语

人类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在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人体术语的隐喻化模式不仅表现为人体器官用作源域或者目标域,而且表现为人体术语同时用作双域的隐喻化认知模式,形成了认识表达概念、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系统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英汉成语中身体隐喻的四种投射类型,即身体作为源域;身体作为靶域;身体同为源域和靶域;身体部位之间关系与其它事物或人之间关系的投射。研究结果显示: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在各个层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就身体隐喻的类型来说,是一致的。本文总结出的四种英汉成语中身体隐喻的投射类型同时存在于两种语言中。这进一步证实了以身体体验性为重要原则的体验哲学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同时也证实了隐喻的普遍性,为英汉成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1] 孙毅, 陈朗.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31 (3):171-175.

[2] 蔡宇学. 战争隐喻在英汉新闻中的认知构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 (4): 110-114.

[3] LAKOFF G. and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 卢卫中. 人体隐喻话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 24(6):23-28.

[5] 朱芙蓉. 含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隐喻认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 6:45-47.

[6] 王彩丽. 通过名词性人体隐喻透析人的认知过程[J].山东外语教学,2002, 4:104-106.

[7] 霍雅敏. 英汉人体隐喻的对比奇迹语用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 18(3):98-101.

[8] 陈家旭.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89-91.

[9] 王文斌. 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24 (1):57-60.

[10] 钱建成. “脸”的跨文化隐喻认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15 (5):110-114.

[11] 项成东. “心为主”隐喻的认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 1:80-87.

[12] 张辉. 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M]. 北京: 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 4.

[13] 梁茂成. 论习语语义形成过程中的隐喻理据——从面部说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30(4):66-69.

[14] 冯娅, 张珍珍. 人体器官所构成的习语及其修辞特点[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6(5):43-44.

[15] 赵伟礼.英汉体语词对比——从人体习语的文化意义谈起[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S2:70-74.

[16] 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汉语成语大词典[M]. 北京:中华书局. 2001.

[责任编辑朱毅然]

BodyMetaphorsinEnglishandChineseIdioms:ACognitiveStudy

LIU Shao-ji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00,China)

Human body is very essential in their cognition development. Body metaphor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By employing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his article analyses patterns of body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proposes four types of mapping patterns, which are: Body as source domain; Body as target domain; Body as both source and target; and the metaphorical language between different body parts and people and things.

cognitive metaphor; body metaphor;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2014-04-25;

:2014-07-13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4QNRS062)

刘少杰,女,陕西清涧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

H059

:A

:2095-770X(2014)06-0066-04

猜你喜欢
英汉成语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猜成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