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陕西西安 710100)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对策研究
——以渭南市为例
何 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陕西西安 710100)
基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类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方法及指标体系。并以处于成熟型资源城市发展阶段的渭南市为例,测评了其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的提升对策。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渭南市
1 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13年12月0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他们将作为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1]、城市空间结构优化[2]、城市转型与发展[3]、城市环境调控[4]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生命周期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解决城市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5]。资源型城市最主要的特点是资源稀缺性及城市对资源开发利用的过度依赖,因此基于AHP法,分析构建测评指标体系,测评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可以提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2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2.1 生命周期理论
狭义的生命周期是指本义,即生物体从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到死亡的全部过程;广义是本义的延伸和发展,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规律。城市的发展遵循一般事物的生命周期理论,即城市的发展一般也要经历四个基本阶段:起步阶段、腾飞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2.2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资源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大都依赖于地区的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铁矿、石油等自然资源,因而其发展具有较强的资源导向性。考虑到资源的市场需求多变性,并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我国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分为4个不同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再生阶段。
2.3 优化调控理论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对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因此当资源逐渐枯竭时,城市的转型就迫不及待。对于这些严重依赖自然资源而发展的传统城市的转型,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在资源条件、产业区位、环境质量、财政支持、产业结构与培育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针对不同城市自身综合特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优化指标建立调控模型,并对成长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进行可操作的优化调控[6]。
2.4 测评方法
(1)分析法:用于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内部环境的优劣势及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和威胁,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定性分析结果,用于分析资源型城市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渭南市发展分析
(2)AHP法: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用于设置资源型城市优化调控潜力测评体系中的各类指标及层次分类,如表2所示。
(3)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反馈,使最终结果基本能够反映专家的基本想法和对信息的认识,用于对测评体系中的各级各类指标打分、赋予权重指数,如表2所示。
3 渭南市生命周期阶段
3.1 渭南市概况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东部,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2012年GDP产值为1212.45亿元,总人口556万人,已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生产布局中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是典型的煤炭型资源城市,渭南市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陇海铁路、包西铁路、侯西铁路、宁西铁路、大西客专、郑西客专、连霍高速、西禹高速沿线、渭蒲高速贯穿南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煤炭经济的告诉发展,渭南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3.2 渭南市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通过调查渭南市的资源条件、环境质量、产业结构及政策状况,分别从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结合表1分析结果,参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各项指标,将渭南市划归为成熟型资源城市,其面临着煤炭资源短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
4 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
4.1 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指标体系
优化调控潜力是资源型城市根据自身城市类型、资源禀赋、政策倾斜等发展条件,构建测评模型来分析估算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大小[7]。本文优化调控理论,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选择资源禀赋、环境质量、产业经济、政策支持四个因素来构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指标体系,并参照参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发展目标及渭南市发展现状设置测评标准,如表2所示。
4.2 优化调控潜力等级标准
参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目标及渭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将资源型城市优化调控潜力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如表3所示。
表2 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指标体系
注:测评标准参照《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发展目标及渭南市发展现状进行划分。
表3 资源型城市优化调控潜力等级划分标准
4.3 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
测评指标中,城市人口数量、城市GDP、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率、森林覆盖率、资源剩余比率、财政支出比率等数据,均来自《渭南统计年鉴2012》[8],其余指标采用德尔菲法邀请产业经济学、城市地理学、自然资源学等专业专家根据渭南市发展现状对主导资源禀赋级别、可开发水平、人文社会、交通区位、产业发展延伸水平、城市优化管理、体制健全等进行对比打分、赋予权重,测评当前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结果
测评结果表明,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分值为65.28,根据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等级划分标准,渭南市属于二级优化调控潜力城市,优化调控潜力较大。首先,在四种优化调控潜力影响因素中,产业经济影响力最大,为18.08,占总分值的27.70%,其次为政策支持,为18.03,占总分值的27.60%,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影响力较小,分别为12.74和15.83,分别占总分值的19.52%和24.25%;其次,在指标层中,主导资源禀赋级别测评分值是7.32,占化调控潜力总分值的11.21%,其对提升地区优化调控潜力影响是最大的,其次为政府财政支持,测评分值是7.01,占化调控潜力总分值的10.74%,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影响最小,测评分值是1.92,占化调控潜力总分值的2.94%;最后,分析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差值比例表明,主导资源可开发水平、人文社会条件、交通区位条件、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差值比例大于40%,为提升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的最大制约因素,可提升的主要因素为自然生态条件、主导资源禀赋级别、政府优化城市功能能力、体制改革能力、政府决策管理水平、第三产业占GDP比率,而对调控潜力提升影响较小但可进一步改善的影响因素为城市GDP、人均GDP、主导产业延伸潜力、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财政支持等。
2014年5月,山东高速集团接替山东黄金集团,成为山东男篮的又一任东家。时任高速集团董事长孙亮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接手山东男篮是山东高速集团进军文体产业的第一步,高速集团高层也表示,高速集团不会为了打球而打球,会力争将山东男篮做成一个品牌,进军体育产业,通过篮球扩大高速品牌的影响力,用篮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反哺篮球。
5 优化调控潜力提升对策
渭南市目前处于成熟型资源开发阶段,发展较为稳定,但由于资源不可再生性,仍然会面临后备资源短缺、产业难以接续及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根据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分析结果,研究制定以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调控潜力提升对策。
5.1 高效开发利用资源
提高资源型产业技术水平,高效开发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一批资源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全面掌握矿产资源储量和开发潜力,形成集约高效的资源开发格局,支持城市打造若干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基地,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9-11],有序推进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如在煤、钼、金、石灰石等矿井、矿山开采方面,大力实施一批煤化、冶化一体化联营及余气、余热、尾矿、废料回收利用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提高钢铁、有色金属深加工水平,发展绿色节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提升产业竞争力[12-14]。
5.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优先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资源危机矿山实施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力争发现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隐伏矿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进步趋势[15-16],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培育壮大优势替代产业,如积极推进韩城、潼关等县市和蒲白、澄合等矿区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5.3 重视生态环境问题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严格限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矿产资源开发,逐步减少矿山数量,禁止新建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高度重视资源开采引发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切实做好恢复治理工作[17-18]。
5.4 完善城市功能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
5.5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强化开发秩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资源开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评价办法,以成长型和成熟型城市为重点,加强可持续发展预警与调控[19]。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研究完善矿业权使用费征收和分配政策,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建立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利益分配共享机制。进一步落实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6 结语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本文仅选择了15个影响因素来对渭南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进行测评并提出优化调控对策,而对资源性产品价格、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治等因素对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的影响考虑较少,因此如何全面的对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进行优化调控,将是下一步需深入研究的内容。
[1] 刘玉宝.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5(4):57-63.
[2] 宋飏,王士君,王雪微.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进过程与机理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2):48-51.
[3] 孙合灵,徐天祥.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115-119 .
[4] 王立珩,马勇.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60-65.
[5] 刘吕红.资源型城市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规律的视阈[J].四川大学学报,2011(4):98-102.
[6] 王必达,张兵兵.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转型:居民效用视角的解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1(4):229-231.
[7] 朱爱琴,曾菊新.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优化调控潜力测评[J].人文地理,2013(5):69-72.
[8] 渭南市统计局.渭南统计年鉴2012[M].渭南:渭南市统计局,2012.
[9] 金贤锋,董锁成,李雪.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演化研究——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3):403-409.
[10] 何邕健,许熙巍,辛鑫.新兴资源型城市转型动力及规划探讨——以陕西彬县为例[J].规划师,2011(11):108-112.
[11] 刘霄泉,李国平.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选择——以辽宁大石桥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1):75-102.
[12] 何邕健,袁大昌,冯时.基于城镇化绩效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58-62.
[13] 钱勇.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5(12):24-30.
[14]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0.
[15] 李充.贵州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对策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2.
[16] 鲁丽婷.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7] 孟士翔.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研究[J].北方经济,2011(10):67-71.
[18] 黄溶冰,王跃堂.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J].经济纵横,2008(2):35-38.
[19] 董锁成,李泽红,李斌,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12-17.
[责任编辑朱毅然]
OptimizationandRegulationMechanismStudyofLifeCycleinResource-basedCity—ACaseStudyofWeinan
HE Bo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00,China)
Based on the life cycle theory of resource-based city,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type of resource-based city life cycle stage, constructed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resource-based city by using the analysis method of SWOT, AHP and Delphi. This paper helped to construct the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dex system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t took Weinan as an example, which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resources-based city, to evaluate the life cycle optimization and the regulation development there.
resource-based city; life cycle; optimization and regulation; Weinan
2014-05-23;
:2014-07-15
何博,女,陕西周至人,理学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F127
:A
:2095-770X(2014)06-0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