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北京 102206)
(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北京 102206)
以电视剧《小爸爸》台词为口语语料,对汉语告知语篇中的视角转换现象作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通过对说话人在实施告知行为过程所形成的语篇进行分类描述,指出汉语告知语篇有说话人视角、听话人视角、信息视角的不同,进而对更复杂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语篇中隐含着视角转换——说话人视角中套有听话人视角、角色视角中套有叙述者视角。
视角转换;话语标记;语篇;告知;《小爸爸》
汉语告知语篇中的核心行为语[1],如“我告诉你”“我跟你说”“你猜怎么着”“你知道”等,很多都已经固定化而成为了话语标记[2]-[5],主要起衔接作用,能引导出一个语篇。也就是说,说话人运用“我告诉你”“我跟你说”等话语标记时,往往会衔接其他话语,从而实施一个告知言语行为。本文要讨论的就是说话人在这个告知言语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话语形式——上述话语标记所引导的告知语篇中所隐含的视角转换问题。例如:
李三妹:我告诉你啊,我跟你们出来,我是陪着夏天出来旅游的,不是来伺候你的啊①。
电视剧《小爸爸》是2013年一部火爆荧屏的都市情感电视剧,以80后的爱情、亲情为主题而展开的城市生活题材的电视剧,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关系复杂、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我们通过人工看录、转写该剧中表达告知言语行为的语言结构,共得 210句(段)典型的语言结构,并根据需要,对这些结构所在的会话场景信息进行了考察、分类、统计和描写,由此构成本研究的语料基础。
我们可以把一个话语标记(如“你知道吗”“我跟你说”“你听我说”)所引导的语言表现形式当作一个语篇,对话语标记“我告诉你”“你知道吗”“你听我说”等在语篇层面所折射出的视角转换,本文将进行详细的考察。
告知语篇中,“有些核心行为语含告知信息量强,有些核心行为语含告知信息量较弱,有些则有泛化的语用义,含最弱的告知信息”“核心行为语在告知信息含量强弱度方面形成了一个连续系统,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清晰、明朗的”[6]92。尽管话语标记本身不传达信息功能,但是它所引导的语篇却传递信息,以话语标记“我告诉你”“你知道吗”“你听我说”所衔接引导的语篇,一般能将告知信息由说话人传递到听话人那里,从而形成一个告知语篇。
语篇中包含着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就是“视角”[7]。语篇的说话人出于表达的需要,从一定的视角出发来识解一个言语事件或一个客观场景,这个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
在实施言语行为过程中,说话人立足的视角不同,便会形成不同视角的语篇。总起来说,告知语篇可分为3种类型: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听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和信息视角的告知语篇。
(一)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
说话人从自身角度发出告知话语所形成的语篇,就是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从形式上看,这类告知语篇中的核心行为语一般是第一人称形式加告知施事行为动词结构。例如:
1) 于果:我,我,我现在跟你讲,你,你,你们机场的问题很大,我是于果没错,我来接夏小白,但不是,不是来接小孩的。你们机场现在问题很大。
2) 于果:我告诉你,一会儿那些人的手比我重得多。
3) 李三妹:爸,我跟你说,每次你开大巴来接我的时候,我都特别有面子。
4) 小艾:齐大胜,我郑重其事地跟你说一遍,那个人特别奇怪,我讨厌他,我不喜欢他,你能不能不和我讨厌的人有任何来往,行吗?
5) 疗养院医生:于果,我告诉你个好消息,前几天我们院长啊,从欧洲做学术交流回来,带回来一套先进的理疗方法。我们开会研究决定啊,应用在于实身上。
6) 于果同事:哎,跟你们说啊,这两天别在他面前提孩子事,到时候再把他火给勾起来。
例1中的“我现在跟你讲”、例2中的“我告诉你”、例3中的“我跟你说”、例4中的“我郑重其事地跟你说一遍”、例5中的“我告诉你个好消息”、例6中的“跟你们说啊”,在所处的告知语篇中都是核心行为语。这些核心行为语的构成是:体现说话人视角的第一人称形式“我”加表明告知行为的动词——尽管例 6中没有出现“我”的形式,但核心行为语“跟你们说啊”是“我跟你们说啊”形式的省略。也就是说,上述告知语篇,通过核心行为语无一例外地表明了:说话人是从自身的视角出发来实施告知行为的。类似例1至例6这样的语篇是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
上述告知语篇表明:在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中,体现说话人视角的成分在于告知语篇中的核心行为语。如果告知语篇中的核心行为语,从形式上看,含有(或隐含着)第一人称形式的“我”,能体现出是说话人主观上有了主动向听话人告知的意愿,那么此告知行为便是从说话人角度发出的,此告知行为所形成的语篇便是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
(二)听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
说话人从听话人角度发出告知话语所形成的语篇,就是听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从形式上看,这类告知语篇中的核心行为语一般含有第二人称形式的“你”。例如:
7) 大胜:你听我说,不是我见异思迁,可是我现在真碰上事了,急需用钱,我看上你也是真心实意。
8) 于果:夏天,你得少吃点儿啊,你刚发完烧你不能多吃,你知道吗?
9) 大胜:你也知道,美国那个地方坏人多多呀,你说她一个姑娘家家的,手里头再没俩钱,完了之后,万一遇上坏人,你说可咋整,是不是?
10) 小艾妈:哎,你不知道,现在年轻人都这样,那旅行不叫旅行,叫行走,是吧?
11) 老于:哎,对了,你还记得吗,你小的时候有一次发烧,怎么也退不下去,后来啊,你马叔叔从青海带了一对羚羊角,把它打成了粉,你吃了以后就退烧了。
12) 老于:你让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你这简直是混帐透顶。
13) 大胜:夏天,你得听你大胜叔叔的一句话,你们家老于头不容易呀,是,打开头那会儿啊,他对你是挺不靠谱的,但是他改正了,哎,这改正了,那就是好同志,而且呢,老于头对你所做的一切,你大胜叔叔都看在眼里呢。
例7中的“你听我说”、例8中的“你知道吗”、例9中的“你也知道”、例10中的“你不知道”、例11中的“你还记得吗”、例 12中的“你让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例 13中的“你得听你大胜叔叔的一句话”,都包含着第二人称代词“你”,这体现了听话人的视角。
“你说”“你们瞧”“你知道”等,强调突出“你”,是要“你”作出反应——最好是附和、支持他的观点[8]。这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含有“你”的告知中的核心行为语,在大部分情况下已经失去了语句的实在信息意义,而只表示固化的意义,即告诉听众以下话语是从听话人角度来说的”。告知语篇中的这些核心行为语,表明了说话人是从听话人视角出发来陈述后续的信息的。类似例 7至例 13的语篇,便是听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
上述表明,在听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中,体现听话人视角的成分也在于告知语篇的核心行为语。如果告知语篇中的核心行为语,从形式上看,包含着表第二人称的形式“你”,能体现出说话人首先考虑的是听话人的存在,似乎是有了听话人需要被告知的客观情况,说话人才实施了此告知行为,那么此告知行为便是从听话人角度发出的,此告知行为所形成的语篇便是听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
(三)信息视角的告知语篇
从告知语篇的核心行为语形式上看不出说话人、听话人视角的痕迹,直接表明了告知信息的状态的告知语篇,是信息视角的告知语篇。例如:
14) 老于:哦,是这么回事儿,我把我那个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儿,等你和夏天回来,好有个睡觉的地方。15) 于果:哎,还有就是,我知道你跟孩子舅舅熟,但是这事,就,就别跟孩子舅舅说了。
例 14中,说话人在陈述告知信息之前,以“是这么回事儿”来发语,表明“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信息是这么一回事”,这是从信息角度出发的告知行为;例 15中,说话人以“还有就是”做核心行为语,表明后续的信息陈述语有补充、添加的必要,这也是说话人立足于信息本身的告知行为。
下面的例子也是说话人从信息角度实施告知行为所形成的语篇。
16) 大飞:不用你还,我直接就扣了,还有啊,这孩子赶紧得走,给我找个地方,不能在这儿了,在这儿不定出什么事呢。
17) 小艾:别叫嚣啊,这事你不占理。对了,明天你来趟学校,把相关的费用交一下。
18) 于果同事:果哥,昨天咱们冤枉大飞哥了,他把厂子给卖了。
例 16中的“还有啊”,表明后续的信息陈述语“这孩子赶紧得走,给我找个地方,不能在这儿了,在这儿不定出什么事呢”,是说话人在说了“扣钱”的事之后,觉得有必要补充、添加的信息,这是从信息角度发出的告知行为;例 17中,“对了”有引发话题的功能[10],表明说话人突然想起了什么信息要跟听话人说,以“对了”为核心行为语,表明后续的信息陈述语是说话人突然想起来的,由此形成的告知语篇无疑是从信息角度出发的。例 18中没有核心行为语,告知语篇中只有单纯的信息陈述语,毋庸置疑,是从信息视角出发实施告知行为而形成的告知语篇。
含有空位的核心行为语(“对了”“然后”“是这么着”“是这样”“还有啊”)的告知语篇都是信息视角的告知语篇。信息视角的告知语篇重在陈述信息的状态——或强化后续的告知信息的真实性,或表明后续的告知信息的补充性。
一般而言,说话人用“我告诉你”等说话人视角的形式,使告知的信息陈述语更强烈地聚焦于说话人自身,体现了主观性;而说话人在告知过程中用“你听我说”等听话人视角的形式,是一种交际策略,表达了对听话人“自我”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意义上,即关注听话人的“面子”或“形象需要”——使告知的信息陈述语更有效地传递给听话人。明确的说话人视角的“你听我说”,是说话人在告知行为中考虑听话人存在的一个反映,使告知性话语的意义更强烈地聚焦于听话人,这表达了交互主观性。
语篇长度不定,但其自身构成统一的整体,因此,告知语篇可以由多个小的语篇构成。这种语篇中套有语篇现象的背后是说话人视角的转换。
(一)说话人语篇中套有听话人语篇
告知行为是说话人在陈述信息,是“我”在实施告知动作,而“你”是处于告知事件之外的角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告知语篇主要是由说话人建构的语篇。但自然口语中,往往会出现两种视角套合的告知语篇。例如:
19) 大胜:我告诉你,我初赛的时候,我就是这么走的,你知道吗?
20) 小艾:那什么,那你去之前一定要通知我,我给你们安排住的地方,到时候再陪你们玩一圈儿。
小艾闺蜜:太好了,我跟你说,我们家那口子,他就是这么打算的,你知道吗?
例19中的核心行为语形式是“我告诉你”“你知道吗”;例20中的核心行为语形式是“我跟你说”和“你知道吗”。“我告诉你”和“我跟你说”体现了说话人的视角,而“你知道吗”体现了听话人的视角,因而例 19、例 20是在告知行为中从说话人视角转向了听话人视角,这“带来了事件角色向事件外听众角色转换的现象”“表明视角转换,表明对后续话语的重视”[9]10。由此,便形成了说话人语篇中套有听话人语篇的现象。
(二)角色语篇中套有叙述者语篇
1. 告知语篇中的角色与叙述者
如前所述,说话人从自身角度发出告知话语所形成的语篇,就是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说话人的视角体现在其核心行为语上,如“我说”“我跟你说”“我告诉你”等等,都带有明显的说话人的痕迹。
通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观察、研究,我们发现,说话人在告知语篇中的身份具有多重性表现,有的时候说话人是告知话语内的角色,有的时候则是告知话语外的角色。例如:
21) 舅舅说:“这笔费用是应该由我来负担的。”
22) 夏天:舅舅说了,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
例 21,“这笔费用是应该由我来负担的”是说话人(舅舅)实施的告知行为的话语表现,说话人处于告知行为之内,因而是告知话语(“这笔费用是应该由我来负担的”)内的角色;例22中,“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是“舅舅”的话的转述形式,说话人(“夏天”)不在“舅舅”实施的告知行为之内,因而是告知话语(“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外的角色。
笔者发现,这种情况其实与讲述戏剧故事相类似。在艺术领域,戏剧舞台上扮演的人物,一般被称为“角色”,角色一定参与戏剧故事的建构。在戏剧故事之内讲述故事的人,其身份是角色;而在戏剧故事之外讲述故事的人,其身份则是叙述者。
把处于告知行为之内的说话人,即上文所说的“告知话语内的角色”,称为“角色”;把不在告知行为之内的说话人,即上文所说的“告知话语外的角色”,称为“叙述者”。
邢欣指出,“角色指包含在语篇中的叙述人……叙述者是指不包含在语篇中的叙述人”[9]7-8,这种界定对我们启发很大,也很适合用来分析告知语篇。因此,我们界定,在告知语篇中,“角色”指包含在告知语篇中的说话人,“叙述者”指不包含在告知语篇中的说话人。
例21作为一个告知行为的语言表现形式,可以被当作一个告知语篇而独立存在;而例22则是告知语篇中套有告知语篇,如下所示:
例 21a,在实施告知行为时,说话人是话语“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内的角色,是包含在语篇中的说话人,因而是角色的身份;例 22a,“舅舅说了,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是说话人(“夏天”)向听话人(“于果”)实施告知行为的话语表现,说话人(“夏天”)是处于这个告知行为之中的,因而说话人是话语“舅舅说了,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内的角色,是包含在告知语篇一中的说话人,因而对于告知语篇一而言,说话人是角色的身份。
2. 角色语篇与叙述者语篇
刘大为在考察显现言语行为的言说动词句时指出:“一个语句的语义内容如果述说了一个言语行为便是言语行为的被述句,简称被述句。被述句述说的言语行为是被述行为,被述句本身则属于一个述说行为[11]18。”并以例句形式说明了被述句的下位区分(实示自指、语义它指和转述)[11]18。
23a) 施望云告诉他的亲朋好友和老师:“我要出国留学去啦!”
23b) 施望云告诉他的亲朋好友和老师一句话。
23c) 施望云告诉他的亲朋好友和老师他要出国留学去了。
例23a是实际自指的被述句,“我要出国留学去啦”以直接引语的形式成为被述句的宾句,维持其完整而独立的句子形式,不受主句部分句法要求的干扰;例23b是语义它指的被述句,指称的结果是把语句“我要出国留学去啦!”变成了词组“一句话”;例 23c是转述的被述句,站在述说行为说者的立场上去重新述说被述行为说者所述说的事实,所使用的依旧是句子形式——直接引语形式变成了间接引语形式,相应的人称形式由第一人称变成了第三人称。
据上所述,在告知范畴内,如例22a所示的一个告知语篇套有另一个告知语篇的形式,即是一个告知言语行为述说了另一个告知言语行为的被述句。
“被述句下位的区分取决于宾句的变化”[11]18,我们可以用表1来表示:
表1 刘大为被述句下位区分情况
这种考察,主要是参照被述句的宾句的变化、从被述句的性质来对其做的下位区分,目的是对显现言语行为的言说动词句进行分类。与“言语行为的实示句”“言语行为的自述句”相对而说,“言语行为的被述句”这种称谓是可行的。但是把这类句子放置于告知范畴,“被述句”的说法就有失准确了。
在告知范畴中,例23a、例23b、例23c,均是某说话人实施告知行为所形成的语篇,在这些语篇中说话人叙述了“施望云”的告知性话语—— “我要出国留学去啦”。正因为“被述句述说的言语行为是被述行为,被述句本身则属于一个述说行为”[11]18,相对于说话人而言,“施望云”的话语是被叙述的,所以笔者认为,“我要出国留学去啦”才是被述句,而含有这个被述句的告知语句是叙述句——前者不应被处理为被述句、后者不应被处理为被述句的宾句[11]18。
因此,在告知范畴的研究中,我们不采用“被述句”的说法,而以“角色语篇”和“叙述者语篇”来分别称谓“被述句”和“被述句的宾句”。
可以界定,在告知范畴中,角色语篇是说话人以角色身份实施告知行为所形成的语篇,而叙述者语篇指说话人以叙述者身份所形成的告知语篇,它“含有元话语或话语标记语”,其中的“话语脱离语篇的命题结构,形成了语言层面的元话语”[9]8。
由此视之,例21和例22则如下所示:
再观察例 22的内部,告知语篇二“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是转述“舅舅”说的话,这表明,说话人(“夏天”)不包含在告知语篇二中,不是告知语篇二的角色。相对于告知语篇二,说话人(“夏天”)是叙述者身份。换言之,相对于说话人(“夏天”),告知语篇二是叙述者语篇,见下:
如例 22b’所示,“舅舅说了”是独立于两个语篇之外的成分。说话人用“舅舅说了”形式,表明了其在以叙述者身份转述“舅舅”的话,以此向听话人说明信息陈述语“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来源于“舅舅”。也就是说,表达形式“舅舅说了”的作用有二:其一,是就告知语篇二而言,“舅舅”是角色的身份,是命题信息“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的发出者、施事主语;其二,在告知语篇二之外,表明说话人是叙述者身份,是叙述者身份的标记。
例22告知语篇的话语构成是简约告知形式,只有信息陈述语[6]77——“舅舅说了,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这是角色语篇套有叙述者语篇的例子,其中叙述者和角色不重合,是两个不同的人。在说话人以角色身份构建的告知语篇中,说话人转述了他人的告知语篇,使其在自己构建的告知语篇里做部分的信息陈述语。
再看一个例子,来说明角色语篇套有叙述者语篇的现象:
与例22相比,例24将“舅舅”置换成了“我”。依上述分析,无疑“我说了,等有时间我就去交”从整体上看是角色语篇,“等有时间我就去交”是叙述者语篇,而时体标记“了”的存在,使“说”这一动作具有了“已然”性。即例 24中的“等有时间我就去交”,是说话人(叙述者)转述自己(角色)曾经说过的话语。对于告知语篇二,表面上,其叙述者与角色重合;但实质上,二者是不共时的——叙述者的说话人是现在时的“我”,而角色的说话人是过去时的“我”。
这表明,在告知范畴中,角色语篇与告知行为同处一个时间,而叙述者语篇发生在告知行为之前,因而角色语篇是现在时的,叙述者语篇是过去时的。
例24的角色语篇套有叙述者语篇,是说话人自我转述以前的话语,而例25则与此不同:
例 25是说话人在自我转述现在的话语,从整体上看依然是角色语篇,其中的“等有时间我就去交”是叙述者语篇。但与例24相比,例25不带时体标记“了”。这里,告知动作“说”失去了时间义,“这种述说行为永远是此时此地现场发生的……述说与被述行为已经重合为一,而述说行为又只能取现在时,这种时间上的自身参照自身,就不仅不可能出现时间差而且必然是现在时态了”[11]22。例 25是说话人(叙述者)转述自己(角色)正在说的话语,即叙述者与角色重合,且二者是共时的——叙述者的说话人是现在时的“我”,而角色的说话人也是现在时的“我”。此时,叙述者语篇和角色语篇都是现在时的。
例21、例22、例24、例25,它们在形式上略有变化,尽管变化细微,但是却暗含着说话人说话时代表的身份是不同的。例21,说话人身份单一,只承担角色身份;例22、例24、例25,就告知语篇二来说,说话人具有双重身份:叙述者和角色。其中,例 22中,告知语篇二叙述者与角色不重合,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叙述者为说话人“夏天”,角色是“舅舅”;例 24中,告知语篇二的叙述者与角色重合,都是说话人“我”,但分属于现在时和过去时两个状态;例25中,告知语篇二的叙述者与角色也重合,但都属于现在时的状态。
3. 小结
上文界定语篇中的角色、叙述者时,是以戏剧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来类比的。通过上述系列讨论,可以看出,告知语篇中的“舅舅说了”“我说了”“我说”等形式,就相当于戏剧的旁白。在戏剧中,旁白是脱离故事的建构的,仅仅起着提示舞台下的观众的作用。告知语篇一中的“他说”,脱离告知语篇二的建构,是表明说话人相对于告知语篇二的叙述者身份的标记,在告知语篇中仅仅起着提示听话人关注告知中的信息陈述语(由告知语篇二充当)的作用。
因此,可以列出告知语篇的如下公式,见图1:
告知语篇中存在着的“第三人称 X+说”间接引语形式,是在提示听话人:后续的信息陈述语是来源于“X”的。如例 22,说话人用“舅舅说了”,向听话人说明了信息陈述语“这笔费用是应该由他来负担的”来源于“舅舅”。
“第三人称 X+说”形式在告知语篇中的作用很简单,说话人语篇里经常夹杂着的“我说”,却是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形式。
本文以电视剧《小爸爸》中的台词为语料,重点对告知语篇中的一些话语标记所反映的视角转换进行了考察,依据说话人实施告知行为所立足的视角的不同,把告知语篇分为说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听话人视角的告知语篇和信息视角的告知语篇。说话人视角的告知体现了主观性,听话人视角的告知则体现了交互主观性。语篇中套有语篇的视角转换现象——说话人语篇中套有听话人语篇、角色语篇中套有叙述者语篇现象——隐含的
机制是说话人视角的转换。在言者向听者传递信息的言语行为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说话人视角的话语标记,这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话语现象,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注释:
① 本文所用语料全部来自于电视剧《小爸爸》。
② 为显示区别及简单起见,文中把被说话人以叙述者身份转述的告知语篇,称为“告知语篇二”,而把说话人正在实施的告知行为所形成的语篇形式称为“告知语篇一”。
[1]邢欣.语篇衔接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125.
[2]董秀芳.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J].语言科学,2010(3):279-286.
[3]陈丽君.话语标记“我给你说”的演变过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4-87.
[4]刘红艳,李治平.话语标记“你猜怎么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43-145.
[5]宋秀平.语用视角的汉语话语标记词“你知道”的功能[J].兰州学刊,2011(4):106-108.
[6]姜向荣.汉语告知范畴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09:77-92.
[7]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7):268-320.
[8]陈妹金.汉语假性疑问句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78-83.
[9]邢欣.视角转换与语篇衔接语[J].修辞学习,2007(1):5-11.
[10]姜向荣.话语标记“对了”的语篇衔接功能[J].德州学院学报,2008(1):33-37.
[11]刘大为.言语行为与言说动词句[J].汉语学习,1991(6):16-23.
(责任编校:耿春红英文校对:杨 敏)
从话语标记看告知语篇中的视角转换
——基于电视剧《小爸爸》台词的分析
姜 向 荣
Perspective Conversion in Informative Text Viewed from Discourse Markers——Dialogue-Based Analysis in TV Play Little FAther
JIANG Xiang-rong
(Department of Specialties, Beij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 Beijing 102206, China)
Based on the dialogues in the TV play Little Father, this article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perspective conversion in Chinese informative text. It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peakers, listeners and information. And in a further study on its complicated situation, it also draws that the text implies the perspective conversion-the speaker perspective contains the speaker perspective and the rule perspective contains the narrator perspective.
perspective conversion; discourse markers; discourse; inform; Little Father
H0-05
A
1673-2065(2014)05-0078-07
10.3969/j.issn.1673-2065.2014.05.017
2014-02-17
姜向荣(1977-),女,山东烟台人,北京华文学院专修部讲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