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周公,用功甚勤之作——评《周公研究》

2014-04-08 20:35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周公著者全书

(1. 山东大学 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2. 河北工程大学 文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1. 山东大学 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2. 河北工程大学 文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周公的研究一直不够,罕见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当今对于周公的研究与孔子等儒家人物的研究相较而言,无论其数量抑或其研究广度和深度均不及于后者,这种状况与周公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重要历史地位来说是很不匹配的。近来,吕庙军博士的《周公研究》于 2012年 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嘉惠学林的一件喜事。全书包括导论在内共九章内容,洋洋洒洒 30多万言。这是一部研究周公用功甚勤的著作。

《周公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对周公的事迹、思想、文化等问题或做学术梳理、或做阐释、或做考证而多有创获。全书结构包括导论凡九章内容,导论部分是作者对 30年来周公研究的回顾和思考,本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周公研究的全面学术梳理和清理,可以视作周公研究的学术史即“学术篇”;第一章(论周公称王问题)和第二章(周公疑点辨正)两章是对周公研究中周公本人身份和地位等事迹的探究,可视作本书周公研究的“事迹篇”;第三章(论周公的天命思想)、第四章(论周公的史鉴思想)、第五章(论周公的忧患思想)三章内容主要是对周公主要思想的重新阐释和发掘,该部分内容可视作周公研究的“思想篇”;第六章(论周公与《诗经》的关系)、第七章(论周公与《周易》的关系)两章是对周公与中国古代经典“易”“诗”等关系的探索和考证,该部分可以视作周公研究的“文化(经典)篇”;最后第八章(从语言特点对周公思想性格的考察)则是作者利用《尚书》周初诸诰的周公用语特点对周公思想和性格的分析和阐述,这部分内容可以视作周公研究的“语言篇”。由此可见,仅从结构来说,《周公研究》作者可谓匠心独运,全书各章之间环环相扣,内在逻辑性和条理性甚为井然。

除了《周公研究》全书的结构值得称道以外,《周公研究》一书的研究方法多有称道之处。是书不仅运用了传统的历史考证方法,还采用了思想史、语言学等研究方法。如著者在论述第一章“周公称王问题”时,就采用了历史考证的“二重证据法”,既有传世文献对周公称王与否的证据,又有考古文献对周公称王与否的证据,在此基础上作者表明自己的看法,不仅持之有故,而且言之成理。著者在论述第六章“周公与《诗经》的关系”时,如对《鸱鸮》诗等进行译读采用了“以诗证史”的方法(本书 211-213页)。另外,在探讨周公天命、史鉴、忧患等思想时,著者采用了历史考证和思辨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读者对其阐述的观点由衷信服。再如第八章对周公思想性格进行探讨时,著者则通过对周公用语特点的分析,认为周公多用比喻句、多用重言、多用“呜呼”感叹语、多用历史见闻掌故等(本书260-287页),明显地采用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不能不说是对周公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

《周公研究》不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而且还使用了很多新史料来探讨周公诸多疑难问题。据对全书统计,该书研究周公问题,不但参考了400多种参考书目,而且使用了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以及清华简等考古出土材料。正是在以上多种历史研究方法和新材料的基础上,使得《周公研究》内容愈显饱满、学术呈现厚重感,故能屡发创见,充分体现了本书著者的学术功力。关于《周公研究》中的新观点,这里不妨偶举几例,以作说明。本书在第二章“周公疑点辨正”关于周公排行的讨论,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纷纷,但归纳其观点主要集中于周公行三和行四的争论上,先秦诸子如《孟子》《荀子》,以及汉代的司马迁都主张周公行四、管叔行三,是为周公小于管叔;而汉代《列女传》《白虎通》《吕氏春秋》等文献说周公大于管叔,当代学者杨朝明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富辰之言“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认为此处“叔”是“弟”义,证明周公大于管叔。对于这个问题,《周公研究》解释说:“先秦战国诸子文献的记载管叔长于周公的说法可信,而后来的汉代文献或后人的注释认为周公长于管叔的说法错误,这不仅违反了‘较早的文献记载比晚来的文献记载更可靠’的考证原则,而且宁相信后来注疏家的解释却舍弃文献本身对周公、管叔的记载,是不妥当的。另有学者认为《左传‘周公吊二叔之不咸’的记载是‘周公长于管叔’的一个佳证。其实,此处‘二叔’是富辰对管叔、蔡叔的合称、简称,富辰之意并非指管、蔡是周公的两个弟弟。”(本书94页)著者在此对周公行四、管叔行三,周公小于管叔的阐述和驳论是很有创见和说服力的,今日学者有幸得见“周公小于管叔”的史实被清华简《金縢》“管叔及群兄弟乃流言于邦曰”所印证(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第158页)。可惜当时清华简第一辑整理报告尚未面世,因而著者也就无从得见。又如,《周公研究》在探讨周公与中国古代经典《周易》《诗经》等关系时,借助于文本的记载和反映的忧患、史鉴等思想内容,来判断和说明与周公的关系成为全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或线索。著者探讨周公与以上经典的关系时区分了书中各篇写作时代和全书成书时代、文献和注疏、经和传的差异,认为先秦书籍如《周易》等写作时代和最后定型年代是不同的,也就是古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并且是集体创作的产物,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著书以及书的作者理解不同(本书260-262页)。诸如此类新见,全书时有涌现。在此不再枚举。

综观《周公研究》全书,要而言之,是著在章节结构上布局严密,逻辑性强,于无声处凸显著者运思理路;是书运用多种历史研究方法,彰显历史真实;使用多种新材料论证、支撑文中观点和见解,且书中观点多见深义而有所启迪。当然,《周公研究》具有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一些瑕疵。如在对周公思想阐述中,只有对天命、史鉴、忧患思想的论述,而对于周公其他思想如德治、用人、法律等思想探讨则几乎略尽;又如对周公与传统经典的关系方面,则对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传说也付之阙如,这或许能表明著者对《周礼》《仪礼》等文献使用的谨慎态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周公制礼作乐问题实在是周公研究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大问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本书研究主旨重在着力于“攻缺补疑”上(本书 67页)。如是,我们也不可苛求过甚,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希望《周公研究》作者,未来能够根据近年新发现的清华简等新材料,通过对商周历史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周公各方面问题的研究。

(责任编校:卫立冬)

一部研究周公,用功甚勤之作
——评《周公研究》

张少恩1,2,刘 宏1

K224.06

A

1673-2065(2014)05-0126-02

10.3969/j.issn.1673-2065.2014.05.029

2014-06-13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3WX017)

张少恩(1979-),男,河北邯郸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读博士,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讲师;刘 宏(1984-),男,安徽肥东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周公著者全书
论周公的法理学说
图片资料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