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珍 吴惠平 周仲辉 朱彩云 林育青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518000)
随着交通、建筑业不断发展,脑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占所有外伤的15%~20%。脑外伤昏迷患者由于意识障碍、误吸、咳嗽反射减弱等原因,易伴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而肺部感染造成的缺氧,可进一步加重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因此,评估意识障碍程度和肺部感染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65例脑外伤昏迷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并总结预防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的65例患者,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3.5~61.0岁,平均年龄(42.5±4.6)岁;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24h内就诊。致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6例,高处坠落伤23例,压砸伤10例,暴力打击伤6例。
1.2 肺部感染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经纤支镜或人工气道毛刷采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的细菌量≥103cfu/ml;(2)经纤支镜或人工气道,对下呼吸道吸引物培养、分离的细菌量≥105cfu/ml;(3)咳痰定量培养细菌量≥107cfu/ml;(4)血和呼吸道标本分离到相同的致病菌[2]。
1.3 CSI监测 CSI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量化脑电图(q-EEG)监测指标。将标准心电电极片置于患者前额正中、左前额和左乳突部位,连接CSI监测仪[3]。CSI监测仪分析患者脑电图频率容量,经过模糊逻辑分类器分解出相关CSI,量化脑功能状态、意识水平等参数。经过麻醉深度监测仪CSM,搜集能量频带参数α与β,确定独立参数β-α;CSM检测脑电图中振幅小于3.5V的比例,获得BS(爆发抑制),CSM 将α、β、β-α、BS等参数导入模糊逻辑等级结构,得到 CSI[4]。
1.4 CPIS评分标准 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气体交换指数、X线胸片、痰培养共计6项,每项0~2分,满分12分。(1)12h平均体温 :0分:36℃~38℃;1分:38~39℃;2分:>39℃;(2)白细胞计数 (3.5~9.5×109/L):0分:4~11;1分:11~17;2分:>17;(3)分泌物:0分:无痰或少许;1分:中~大量非脓性;2分:中~大量脓性;(4)气体交换指数:0分:>33,2分:<33;(5)X 线胸片:0分:无;1分:斑片状;2分:融合片状;(6)痰培养:0分:无菌生长;1分:有菌生长;2分:两次培养为一种细菌或与革兰氏染色一致[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1 不同CSI评分组患者CPIS评分的比较 与CSI 50~80分组比较,CSI 30~50分组和CSI 10~30分组CPI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尤以CSI 10~30分组显著(表1)。
表1 不同CSI评分组患者CPIS评分的比较
2.2 不同CPIS评分组患者CSI评分的比较 与CPIS 0~4分组比较,CPIS 5~8分组和CPIS 9~12分组的CS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CPIS 9~12分组的CSI评分低于CPIS 5~8分组(P<0.05)(表2)。
表2 不同CPIS评分组患者CSI评分的比较
2.3 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CSI评分和CPIS评分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CSI评分越高,CPIS评分越低,两者呈负相关性(r=-0.524,P=0.03)。
3.1 病房环境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0~22℃,湿度60%~70%;(2)病房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3)空气用动态消毒机消毒,每日3次;(4)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病者,严禁入室接触患者;(5)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3.2 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行雾化吸入,促进排痰;定期更换体位,家属协助给患者翻身、拍背;(2)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润,采用持续滴注无菌蒸馏水湿化法,并根据痰液的性质调整微泵速度:痰少且稀者速度为3~5ml/h,痰浓且稠者调为6~8ml/h,以保证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3)气管切开局部应保持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的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一般每天1~2次。被痰液浸渍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碘棉球消毒,每天2次[6];(4)适时有效吸痰,吸痰方法正确,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口腔与气管内吸引管严格分开,同时,吸痰管应选择外径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1/2,吸引时,氧气被吸出的同时,使空气进入两肺,以利于持续负压,以免引起肺不张。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不超过15s。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过多的抽吸反而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多、SpO2下降。在吸痰过程中,负压应限于-10.64~-15.96kPa,较高的负压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
3.3 侵入性操作的护理 严格对气管插管、呼吸机管道、吸氧面罩、鼻导管、雾化器等器械进行消毒,进行气管切开套管的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套管,尽早拔除留置导管,防止交叉感染。
3.4 饮食营养护理 (1)由于昏迷与肺部感染互相协同,所以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尤为重要,经鼻饲管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饮食;(2)可行肠外补充维生素、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机体抵抗力提高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7];(3)昏迷患者留置鼻饲管的护理不当,将导致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据报道[8],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为10%~77%,并常在气管切开后72h内发生,病情允许时头部抬高30°,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h。除加强卧位护理外,还采取少量多次鼻饲,同时在鼻饲后30min避免翻身拍背,减少胃内容物返流,以降低肺部感染。
本研究以65例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了CSI与CPI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CSI评分降低,CPIS评分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2)随着CPIS评分增加,CSI评分呈明显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脑外伤昏迷并发肺部感染患者CSI评分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这一结果验证了脑外伤昏迷与肺部感染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恢复。因此,早期预防,加强护理,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1]马坤.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6):937-938.
[2]张慧琴,徐春婷.ICU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23-24.
[3]郭魁,赵云龙,董全勇.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防治[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42-44.
[4]徐明,郑一,王谦,等.脑状态指数监测用于开颅术后持续意识障碍的预测[J].北京医学,2009,31(4):201-204.
[5]程锦珍,周仲辉,邱雪,等.脑状态指数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指导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2,18(12):21-23.
[6]陈诗霞.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NCU内继发肺部感染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75-76.
[7]胡秀壬.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6-97.
[8]李素晓,张玉葵,张立志,等.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J].河北医药,2008,30(12):1984-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