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云
安顺市“四千工程”旨在通过选派10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到合并的1000余个村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以上。
安顺市着眼同步小康大局、攻克农村难点,实施“四千工程”重要举措,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同步小康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四千工程”旨在通过选派10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到合并的1000余个村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以上。
把并村的产业规模效应发挥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安顺市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优先将产业相连相近的村进行合并,形成规模效应。全市围绕壮大产业合并的村占21%,形成了蔬菜、稻香优质米、韭黄种植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村。
突出以强带弱,并出拉动效果。在并村工作中采取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等形式,达到取长补短、强弱拉动、共同发展,全市强弱结合合并的村占29%。平坝县天龙镇将发展较好的天龙村与相对较弱的天台村、山背后村合并后,形成优势互补的旅游村,天龙村已投入10多万元帮助原来的两个村启动安全饮水、公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资源整合,并出发展合力。结合人才、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优势互补,实现发展资源积聚,全市优势整合的村占24%。镇宁县把大寨、西苗等五村合并成有1000亩以上中草药基地的新大寨村。
突出优化布局,并出特色新村。考虑地理区位、民风民俗、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布局,并出具有特点特色的新村,全市优化布局合并的村占26%。黄果树将偏坡、普叉等民族村寨合并为乡村旅游更突出的布依族村。
并村工作的完成,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小康帮扶工作要把产业帮扶作为重点任务,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从农业里找到加工业、服务业,找到自己的特色、亮点、强项,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让市场营销更有力,抓市场促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产什么、卖什么,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叫得响、过得硬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名特产品,加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的目标。
把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把握好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农民的最大愿望就是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安顺实施“四千工程”的目标。在小康帮扶工作中,把握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顺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新步伐,把广大农民同步小康的志气信心鼓舞好、发挥好。
围绕中心村、产业发展、路网布局、旅游景点等,本着生产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传承历史文化的原则,分门别类、统筹指导好新村规划;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整合“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资金,在新村中心区域改扩建综合服务站、文化广场、敬老院和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实现村村办事有中心、活动有广场、留守老人儿童有依靠;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和谐稳定中的堡垒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同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建设和谐乡村。
推广“一线接访制”、“律师进村”等有效做法,深化文明村寨、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村风;打造“地戏”“花灯”等安顺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建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意田园乡村。
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基层堡垒建设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安顺市并村换届后,一批年纪轻、文化高、“双带”能力强的干部走上支书主任岗位,村阵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为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带动了文体活动场所、垃圾中转点、公共厕所的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力、凝集力、向心力。关岭、平坝、普定等县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以上的为民服务中心110个。同时,村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有了较大提高,干劲更足。平坝县把支书主任和文书治安员报酬提高到每月1800元、1650元,工作经费根据村大小分别提高到2万、2.5万和3万元。
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待遇经费提高的积极性转化成为民办事谋利的具体行动,优化村级组织设置,按照村庄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变化,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延伸到农村各个层面。
加快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融合,注重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基层服务平台。同时,加大基层服务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共享共用的区域综合性便捷服务平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落实村级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村(社区)干部待遇报酬、党组织日常运转等方面的经费保障,为开展服务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撑。
发挥群众积极性,探索建立群众最关心、可感知、好评价的科学考评体系,拓宽群众参与评议渠道,加强村支两委监督。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强基固本亮形象、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创富热情,走出一条“市县一把手挂帮,县乡组织实施,村支两委引领,群众参与”的安顺同步小康帮扶新路子。
把“第一书记”能调动的资金项目整合好
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选派1000名“一把手”挂任村第一书记,打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升级版,目的既是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引导干部增添对农民的感情、加深对“三农”的认识,更是充分发挥“一把手”能够调动资金项目的优势,帮助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培养一批带富能人、培育一批致富产业、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完善一批管理机制。
强化挂帮责任,建立挂帮台账,纳入目标管理,用抓项目的方式抓同步小康帮扶。市级层面每年组织一次同步小康帮扶现场观摩推进会,对“第一书记”挂帮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现场观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工作目标不实现挂帮不脱钩。实施过程中,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有调整的,由选派部门单位的接任主要领导自动接替,接续帮扶,一任接着一任帮、一步一个脚印走,积小胜为大胜。
强化典型特色培育引导,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干部优先向基层配齐配强、项目资金优先向基层倾斜。优先解决基层困难问题,深化对新形势下乡村治理规律性认识,用正确的主线和框架把亮点特色连接起来,形成优势叠加效应,打造出过硬的美丽乡村品牌,推动同步小康帮扶上台阶,实现点上好看、面上加强。
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激发好
同步小康是爬坡,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是过坎。爬坡过坎都是力气活,都得咬紧牙关、奋力登攀,但最根本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安顺得改革风气之先,创造了北凤阳南顶云的“顶云经验”,推进了“多种经济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在新形势下,更要通过实施“四千工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农村落地,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创新,把农村改革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同步小康的强大发展动力。
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对没有集体经济的,帮助探索以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公司、合作社、农产品集散地等经济实体;对集体经济弱的,帮助引导盘活集体资产,探索成立村级投资开发公司,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对集体经济强的,帮助引导实行公司化运作,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引导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帮助完善民主自治等方面的机制,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党务村务规范运行,提高村民自治水平。鼓励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改革新尝试、新事物,认真总结,精心呵护,培育出一批农业经营效益好,农民增收致富快、农村和谐稳定的改革新鲜经验。(作者系安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任编辑/哈文丽)
安顺市“四千工程”旨在通过选派10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到合并的1000余个村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以上。
安顺市着眼同步小康大局、攻克农村难点,实施“四千工程”重要举措,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同步小康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四千工程”旨在通过选派10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到合并的1000余个村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以上。
把并村的产业规模效应发挥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安顺市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优先将产业相连相近的村进行合并,形成规模效应。全市围绕壮大产业合并的村占21%,形成了蔬菜、稻香优质米、韭黄种植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村。
突出以强带弱,并出拉动效果。在并村工作中采取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等形式,达到取长补短、强弱拉动、共同发展,全市强弱结合合并的村占29%。平坝县天龙镇将发展较好的天龙村与相对较弱的天台村、山背后村合并后,形成优势互补的旅游村,天龙村已投入10多万元帮助原来的两个村启动安全饮水、公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资源整合,并出发展合力。结合人才、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优势互补,实现发展资源积聚,全市优势整合的村占24%。镇宁县把大寨、西苗等五村合并成有1000亩以上中草药基地的新大寨村。
突出优化布局,并出特色新村。考虑地理区位、民风民俗、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布局,并出具有特点特色的新村,全市优化布局合并的村占26%。黄果树将偏坡、普叉等民族村寨合并为乡村旅游更突出的布依族村。
并村工作的完成,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小康帮扶工作要把产业帮扶作为重点任务,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从农业里找到加工业、服务业,找到自己的特色、亮点、强项,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让市场营销更有力,抓市场促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产什么、卖什么,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叫得响、过得硬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名特产品,加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的目标。
把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把握好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农民的最大愿望就是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安顺实施“四千工程”的目标。在小康帮扶工作中,把握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顺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新步伐,把广大农民同步小康的志气信心鼓舞好、发挥好。
围绕中心村、产业发展、路网布局、旅游景点等,本着生产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传承历史文化的原则,分门别类、统筹指导好新村规划;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整合“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资金,在新村中心区域改扩建综合服务站、文化广场、敬老院和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实现村村办事有中心、活动有广场、留守老人儿童有依靠;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和谐稳定中的堡垒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同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建设和谐乡村。
推广“一线接访制”、“律师进村”等有效做法,深化文明村寨、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村风;打造“地戏”“花灯”等安顺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建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意田园乡村。
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基层堡垒建设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安顺市并村换届后,一批年纪轻、文化高、“双带”能力强的干部走上支书主任岗位,村阵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为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带动了文体活动场所、垃圾中转点、公共厕所的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力、凝集力、向心力。关岭、平坝、普定等县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以上的为民服务中心110个。同时,村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有了较大提高,干劲更足。平坝县把支书主任和文书治安员报酬提高到每月1800元、1650元,工作经费根据村大小分别提高到2万、2.5万和3万元。
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待遇经费提高的积极性转化成为民办事谋利的具体行动,优化村级组织设置,按照村庄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变化,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延伸到农村各个层面。
加快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融合,注重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基层服务平台。同时,加大基层服务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共享共用的区域综合性便捷服务平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落实村级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村(社区)干部待遇报酬、党组织日常运转等方面的经费保障,为开展服务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撑。
发挥群众积极性,探索建立群众最关心、可感知、好评价的科学考评体系,拓宽群众参与评议渠道,加强村支两委监督。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强基固本亮形象、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创富热情,走出一条“市县一把手挂帮,县乡组织实施,村支两委引领,群众参与”的安顺同步小康帮扶新路子。
把“第一书记”能调动的资金项目整合好
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选派1000名“一把手”挂任村第一书记,打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升级版,目的既是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引导干部增添对农民的感情、加深对“三农”的认识,更是充分发挥“一把手”能够调动资金项目的优势,帮助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培养一批带富能人、培育一批致富产业、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完善一批管理机制。
强化挂帮责任,建立挂帮台账,纳入目标管理,用抓项目的方式抓同步小康帮扶。市级层面每年组织一次同步小康帮扶现场观摩推进会,对“第一书记”挂帮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现场观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工作目标不实现挂帮不脱钩。实施过程中,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有调整的,由选派部门单位的接任主要领导自动接替,接续帮扶,一任接着一任帮、一步一个脚印走,积小胜为大胜。
强化典型特色培育引导,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干部优先向基层配齐配强、项目资金优先向基层倾斜。优先解决基层困难问题,深化对新形势下乡村治理规律性认识,用正确的主线和框架把亮点特色连接起来,形成优势叠加效应,打造出过硬的美丽乡村品牌,推动同步小康帮扶上台阶,实现点上好看、面上加强。
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激发好
同步小康是爬坡,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是过坎。爬坡过坎都是力气活,都得咬紧牙关、奋力登攀,但最根本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安顺得改革风气之先,创造了北凤阳南顶云的“顶云经验”,推进了“多种经济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在新形势下,更要通过实施“四千工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农村落地,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创新,把农村改革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同步小康的强大发展动力。
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对没有集体经济的,帮助探索以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公司、合作社、农产品集散地等经济实体;对集体经济弱的,帮助引导盘活集体资产,探索成立村级投资开发公司,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对集体经济强的,帮助引导实行公司化运作,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引导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帮助完善民主自治等方面的机制,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党务村务规范运行,提高村民自治水平。鼓励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改革新尝试、新事物,认真总结,精心呵护,培育出一批农业经营效益好,农民增收致富快、农村和谐稳定的改革新鲜经验。(作者系安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任编辑/哈文丽)
安顺市“四千工程”旨在通过选派10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到合并的1000余个村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以上。
安顺市着眼同步小康大局、攻克农村难点,实施“四千工程”重要举措,紧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同步小康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四千工程”旨在通过选派10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到合并的1000余个村挂任村第一书记,帮助1000个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美元以上。
把并村的产业规模效应发挥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安顺市委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优先将产业相连相近的村进行合并,形成规模效应。全市围绕壮大产业合并的村占21%,形成了蔬菜、稻香优质米、韭黄种植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村。
突出以强带弱,并出拉动效果。在并村工作中采取大村带小村、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等形式,达到取长补短、强弱拉动、共同发展,全市强弱结合合并的村占29%。平坝县天龙镇将发展较好的天龙村与相对较弱的天台村、山背后村合并后,形成优势互补的旅游村,天龙村已投入10多万元帮助原来的两个村启动安全饮水、公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资源整合,并出发展合力。结合人才、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优势互补,实现发展资源积聚,全市优势整合的村占24%。镇宁县把大寨、西苗等五村合并成有1000亩以上中草药基地的新大寨村。
突出优化布局,并出特色新村。考虑地理区位、民风民俗、规划建设、乡村旅游布局,并出具有特点特色的新村,全市优化布局合并的村占26%。黄果树将偏坡、普叉等民族村寨合并为乡村旅游更突出的布依族村。
并村工作的完成,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小康帮扶工作要把产业帮扶作为重点任务,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从农业里找到加工业、服务业,找到自己的特色、亮点、强项,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让市场营销更有力,抓市场促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产什么、卖什么,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叫得响、过得硬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名特产品,加快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的目标。
把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把握好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农民的最大愿望就是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安顺实施“四千工程”的目标。在小康帮扶工作中,把握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顺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新步伐,把广大农民同步小康的志气信心鼓舞好、发挥好。
围绕中心村、产业发展、路网布局、旅游景点等,本着生产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传承历史文化的原则,分门别类、统筹指导好新村规划;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行动计划,整合“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资金,在新村中心区域改扩建综合服务站、文化广场、敬老院和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实现村村办事有中心、活动有广场、留守老人儿童有依靠;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和谐稳定中的堡垒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同时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建设和谐乡村。
推广“一线接访制”、“律师进村”等有效做法,深化文明村寨、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村风;打造“地戏”“花灯”等安顺特色文化品牌,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建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意田园乡村。
把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基层堡垒建设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安顺市并村换届后,一批年纪轻、文化高、“双带”能力强的干部走上支书主任岗位,村阵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为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带动了文体活动场所、垃圾中转点、公共厕所的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力、凝集力、向心力。关岭、平坝、普定等县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以上的为民服务中心110个。同时,村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有了较大提高,干劲更足。平坝县把支书主任和文书治安员报酬提高到每月1800元、1650元,工作经费根据村大小分别提高到2万、2.5万和3万元。
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待遇经费提高的积极性转化成为民办事谋利的具体行动,优化村级组织设置,按照村庄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变化,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组织延伸到农村各个层面。
加快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融合,注重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基层服务平台。同时,加大基层服务资源整合,建立健全共享共用的区域综合性便捷服务平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落实村级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村(社区)干部待遇报酬、党组织日常运转等方面的经费保障,为开展服务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撑。
发挥群众积极性,探索建立群众最关心、可感知、好评价的科学考评体系,拓宽群众参与评议渠道,加强村支两委监督。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强基固本亮形象、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创富热情,走出一条“市县一把手挂帮,县乡组织实施,村支两委引领,群众参与”的安顺同步小康帮扶新路子。
把“第一书记”能调动的资金项目整合好
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选派1000名“一把手”挂任村第一书记,打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升级版,目的既是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作风,引导干部增添对农民的感情、加深对“三农”的认识,更是充分发挥“一把手”能够调动资金项目的优势,帮助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培养一批带富能人、培育一批致富产业、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完善一批管理机制。
强化挂帮责任,建立挂帮台账,纳入目标管理,用抓项目的方式抓同步小康帮扶。市级层面每年组织一次同步小康帮扶现场观摩推进会,对“第一书记”挂帮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村级党组织建设进行现场观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坚持工作目标不实现挂帮不脱钩。实施过程中,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有调整的,由选派部门单位的接任主要领导自动接替,接续帮扶,一任接着一任帮、一步一个脚印走,积小胜为大胜。
强化典型特色培育引导,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干部优先向基层配齐配强、项目资金优先向基层倾斜。优先解决基层困难问题,深化对新形势下乡村治理规律性认识,用正确的主线和框架把亮点特色连接起来,形成优势叠加效应,打造出过硬的美丽乡村品牌,推动同步小康帮扶上台阶,实现点上好看、面上加强。
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激发好
同步小康是爬坡,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是过坎。爬坡过坎都是力气活,都得咬紧牙关、奋力登攀,但最根本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安顺得改革风气之先,创造了北凤阳南顶云的“顶云经验”,推进了“多种经济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在新形势下,更要通过实施“四千工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农村落地,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鼓励基层大胆实践创新,把农村改革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同步小康的强大发展动力。
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对没有集体经济的,帮助探索以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引导村级组织领办创办公司、合作社、农产品集散地等经济实体;对集体经济弱的,帮助引导盘活集体资产,探索成立村级投资开发公司,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对集体经济强的,帮助引导实行公司化运作,建立现代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引导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和“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帮助完善民主自治等方面的机制,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实现党务村务规范运行,提高村民自治水平。鼓励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改革新尝试、新事物,认真总结,精心呵护,培育出一批农业经营效益好,农民增收致富快、农村和谐稳定的改革新鲜经验。(作者系安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