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企活力和带动力

2014-09-21 19:03岳振
当代贵州 2014年10期
关键词:江平产权制度市场主体

岳振

3月17日,《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出席会议并致辞。王江平在致辞中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起步之年,也是国企改革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帷幕已拉开,一个顶层设计、分类推进,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国企改革新时代即将到来。近日,就贵州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问题,王江平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打破国企改革停滞困局

:国企改革向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改革进程中,特别是近10年来,出现了不少争议。你怎么看待之前的国企改革局面?

王江平:国企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来路、去向都明确,但历程相当复杂和艰巨,可谓“路就在脚下,但寸步难行”。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一直在不懈探索把国企培养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改革方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当下,打破停滞不前的平静,是我们共同的改革追求。除了要解决真改还是假改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探索怎么改。

:贵州国企发展面临的是怎样一个历史状况?

王江平:贵州国企大多数是依托于“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粗放,加之地处西南,长期思想僵化、人员冗余、活力和竞争力弱,改革历史欠账较多,是“改有困难,不改困难更多”的典型。因此,改革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今天的改革较以前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压力丝毫没有减轻,越往前走,人们的期待越高,遇到的困难越多,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越高。

:贵州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行动。《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向社会公布,外界对此反响热烈。你怎么评价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对贵州改革以经济发展的意义?

王江平:实施《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是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年行动计划”将从深处着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国资监管企业全面改革,通过改革释放更多红利,充分激发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贵州省以改革、开放、包容的姿态,启动贵州省国资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外推介贵州省国资监管企业合资合作项目,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参与贵州国资监管企业改革,吸引各类资本汇聚贵州、助力贵州、发展贵州,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由于历史原因,贵州省经济发育很缓慢,但是我们沉淀了很多优秀的国有企业,沉淀了许多优秀的可以流动的上市资产和资源,所以不管做实业还是做金融,投资者从“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相关政策、信息中,应该都能寻找到宝藏和成功的喜悦。

“三年行动计划”释放出许多改革机遇,希望企业家抓住这些机遇,充分发挥每个企业独特的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带动力,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启动国企改革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因此贵州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背景不难理解,也可说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王江平: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指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市场主体是不是充分发育、是不是充满活力。国资监管企业是贵州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监管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贵州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我们提出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提出了“一条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国企改革可行、可操作、能见实效。

创新思路推进国企改革

: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上,很多人对“一条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这个思路很感兴趣。“一条底线”是指“坚守保护职工权益的底线”,以此作为国企改革的底线,其依据何在?

王江平: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权益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职工权益的保护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底线,把职工权益研究透、保护好,国企改革的方案才有可能落地、推行。

以前提到国企改革需坚守的底线,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从实际推进和操作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贵州省计划3年完成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涉及职工人数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成本筹集难等复杂问题。如果不坚守这一底线,改革将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甚至会产生新的“包袱”,引发“旧病”。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想办法、出思路、定政策,确保国企改革又快又稳进行。

:“两个目标”是指“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带动力”,有的放矢推进国企改革,确保贵州省国企改革的方向。请谈谈这“两个目标”的具体内涵。

王江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要增强国企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对贵州省来讲,由于省属国有企业更多属于消费品领域,所以贵州国企最迫切需要的是活力和带动力,要通过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另外,由于贵州省经济总量比较小,特别是我们市场主体总量小、结构单一,贵州现在有136万户市场主体,其中80.6%是工商个体户,也就是不到20%的市场主体是企业,这说明市场主体的结构是单一的。通过国企改革,把国有企业拥有的一些资源、一些配套变成市场主体,挖掘市场机会,带动更多市场主体的发育,从而带动贵州经济总量的提升。

现在,贵州省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对各类资本全面开放,对竞争性国企,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不设限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增量补充资本,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员工持股制度,希望以此全面提升国企的活力和带动力。

:“改革成本筹集、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职能移交”是需要抓住的“三个关键”。贵州省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如何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

王江平:国企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点多、面广,改革成本筹集、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职能移交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有改革改制的支持政策,已不能满足现有改革成本支付的需要。抓住“三个关键”,创新思路推进国企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有企业基本已经和市场融在一起了,现在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三个关键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化,也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迫切需要对这三个问题有很好的研究与回答。

在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中,对三个问题作了很好的回应。我们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筹集渠道,可以是建立改革、改制平台,开发和利用金融工具,放大现有改革、改制资金规模和政策功能。解决成本筹集问题,也能强化、保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底线的能力。

职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有资本如果退出,不能完全把职工推到社会上去,要让职工有选择,要让职工的权益有保障。我们的思路是,围绕劳动关系接续和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探索建立竞争性职工利益保护机制,供分流职工选择安置路径,统筹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本轮改革的职工分流安置。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社会职能怎么移交?这实际上是全国性问题,在过去20年的国企改革中,社会职能移交,有些做得很好,有的做到一部分,有的还没有做,这个问题很困扰新一轮国企改革。我们将积极探索市场化移交社会职能,探索与地方政府建立社会职能市场化服务机制,将社会职能分离计入改革成本,向第三方购买社会职能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职能移交问题。通过第三方服务来解决社会职能移交,是一个全新选项。

贵州省国企改革还需要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但是“一个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要牢牢抓住,这样,贵州省国企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责任编辑/喻丹)

3月17日,《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出席会议并致辞。王江平在致辞中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起步之年,也是国企改革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帷幕已拉开,一个顶层设计、分类推进,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国企改革新时代即将到来。近日,就贵州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问题,王江平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打破国企改革停滞困局

:国企改革向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改革进程中,特别是近10年来,出现了不少争议。你怎么看待之前的国企改革局面?

王江平:国企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来路、去向都明确,但历程相当复杂和艰巨,可谓“路就在脚下,但寸步难行”。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一直在不懈探索把国企培养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改革方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当下,打破停滞不前的平静,是我们共同的改革追求。除了要解决真改还是假改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探索怎么改。

:贵州国企发展面临的是怎样一个历史状况?

王江平:贵州国企大多数是依托于“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粗放,加之地处西南,长期思想僵化、人员冗余、活力和竞争力弱,改革历史欠账较多,是“改有困难,不改困难更多”的典型。因此,改革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今天的改革较以前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压力丝毫没有减轻,越往前走,人们的期待越高,遇到的困难越多,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越高。

:贵州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行动。《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向社会公布,外界对此反响热烈。你怎么评价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对贵州改革以经济发展的意义?

王江平:实施《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是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年行动计划”将从深处着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国资监管企业全面改革,通过改革释放更多红利,充分激发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贵州省以改革、开放、包容的姿态,启动贵州省国资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外推介贵州省国资监管企业合资合作项目,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参与贵州国资监管企业改革,吸引各类资本汇聚贵州、助力贵州、发展贵州,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由于历史原因,贵州省经济发育很缓慢,但是我们沉淀了很多优秀的国有企业,沉淀了许多优秀的可以流动的上市资产和资源,所以不管做实业还是做金融,投资者从“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相关政策、信息中,应该都能寻找到宝藏和成功的喜悦。

“三年行动计划”释放出许多改革机遇,希望企业家抓住这些机遇,充分发挥每个企业独特的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带动力,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启动国企改革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因此贵州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背景不难理解,也可说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王江平: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指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市场主体是不是充分发育、是不是充满活力。国资监管企业是贵州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监管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贵州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我们提出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提出了“一条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国企改革可行、可操作、能见实效。

创新思路推进国企改革

: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上,很多人对“一条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这个思路很感兴趣。“一条底线”是指“坚守保护职工权益的底线”,以此作为国企改革的底线,其依据何在?

王江平: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权益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职工权益的保护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底线,把职工权益研究透、保护好,国企改革的方案才有可能落地、推行。

以前提到国企改革需坚守的底线,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从实际推进和操作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贵州省计划3年完成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涉及职工人数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成本筹集难等复杂问题。如果不坚守这一底线,改革将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甚至会产生新的“包袱”,引发“旧病”。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想办法、出思路、定政策,确保国企改革又快又稳进行。

:“两个目标”是指“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带动力”,有的放矢推进国企改革,确保贵州省国企改革的方向。请谈谈这“两个目标”的具体内涵。

王江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要增强国企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对贵州省来讲,由于省属国有企业更多属于消费品领域,所以贵州国企最迫切需要的是活力和带动力,要通过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另外,由于贵州省经济总量比较小,特别是我们市场主体总量小、结构单一,贵州现在有136万户市场主体,其中80.6%是工商个体户,也就是不到20%的市场主体是企业,这说明市场主体的结构是单一的。通过国企改革,把国有企业拥有的一些资源、一些配套变成市场主体,挖掘市场机会,带动更多市场主体的发育,从而带动贵州经济总量的提升。

现在,贵州省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对各类资本全面开放,对竞争性国企,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不设限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增量补充资本,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员工持股制度,希望以此全面提升国企的活力和带动力。

:“改革成本筹集、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职能移交”是需要抓住的“三个关键”。贵州省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如何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

王江平:国企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点多、面广,改革成本筹集、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职能移交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有改革改制的支持政策,已不能满足现有改革成本支付的需要。抓住“三个关键”,创新思路推进国企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有企业基本已经和市场融在一起了,现在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三个关键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化,也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迫切需要对这三个问题有很好的研究与回答。

在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中,对三个问题作了很好的回应。我们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筹集渠道,可以是建立改革、改制平台,开发和利用金融工具,放大现有改革、改制资金规模和政策功能。解决成本筹集问题,也能强化、保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底线的能力。

职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有资本如果退出,不能完全把职工推到社会上去,要让职工有选择,要让职工的权益有保障。我们的思路是,围绕劳动关系接续和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探索建立竞争性职工利益保护机制,供分流职工选择安置路径,统筹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本轮改革的职工分流安置。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社会职能怎么移交?这实际上是全国性问题,在过去20年的国企改革中,社会职能移交,有些做得很好,有的做到一部分,有的还没有做,这个问题很困扰新一轮国企改革。我们将积极探索市场化移交社会职能,探索与地方政府建立社会职能市场化服务机制,将社会职能分离计入改革成本,向第三方购买社会职能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职能移交问题。通过第三方服务来解决社会职能移交,是一个全新选项。

贵州省国企改革还需要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但是“一个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要牢牢抓住,这样,贵州省国企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责任编辑/喻丹)

3月17日,《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出席会议并致辞。王江平在致辞中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起步之年,也是国企改革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帷幕已拉开,一个顶层设计、分类推进,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标志的国企改革新时代即将到来。近日,就贵州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问题,王江平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打破国企改革停滞困局

:国企改革向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改革进程中,特别是近10年来,出现了不少争议。你怎么看待之前的国企改革局面?

王江平:国企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来路、去向都明确,但历程相当复杂和艰巨,可谓“路就在脚下,但寸步难行”。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一直在不懈探索把国企培养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改革方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当下,打破停滞不前的平静,是我们共同的改革追求。除了要解决真改还是假改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探索怎么改。

:贵州国企发展面临的是怎样一个历史状况?

王江平:贵州国企大多数是依托于“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粗放,加之地处西南,长期思想僵化、人员冗余、活力和竞争力弱,改革历史欠账较多,是“改有困难,不改困难更多”的典型。因此,改革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今天的改革较以前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压力丝毫没有减轻,越往前走,人们的期待越高,遇到的困难越多,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越高。

:贵州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行动。《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向社会公布,外界对此反响热烈。你怎么评价这个“三年行动计划”对贵州改革以经济发展的意义?

王江平:实施《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是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年行动计划”将从深处着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国资监管企业全面改革,通过改革释放更多红利,充分激发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贵州省以改革、开放、包容的姿态,启动贵州省国资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向外推介贵州省国资监管企业合资合作项目,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参与贵州国资监管企业改革,吸引各类资本汇聚贵州、助力贵州、发展贵州,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由于历史原因,贵州省经济发育很缓慢,但是我们沉淀了很多优秀的国有企业,沉淀了许多优秀的可以流动的上市资产和资源,所以不管做实业还是做金融,投资者从“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相关政策、信息中,应该都能寻找到宝藏和成功的喜悦。

“三年行动计划”释放出许多改革机遇,希望企业家抓住这些机遇,充分发挥每个企业独特的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带动力,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启动国企改革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因此贵州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决策背景不难理解,也可说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

王江平: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指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市场主体是不是充分发育、是不是充满活力。国资监管企业是贵州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监管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研究贵州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我们提出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提出了“一条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贵州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国企改革可行、可操作、能见实效。

创新思路推进国企改革

:在“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上,很多人对“一条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这个思路很感兴趣。“一条底线”是指“坚守保护职工权益的底线”,以此作为国企改革的底线,其依据何在?

王江平: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权益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职工权益的保护是我们必须要坚守的底线,把职工权益研究透、保护好,国企改革的方案才有可能落地、推行。

以前提到国企改革需坚守的底线,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但从实际推进和操作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贵州省计划3年完成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时间紧、任务重,涉及职工人数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革成本筹集难等复杂问题。如果不坚守这一底线,改革将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中,甚至会产生新的“包袱”,引发“旧病”。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想办法、出思路、定政策,确保国企改革又快又稳进行。

:“两个目标”是指“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企业带动力”,有的放矢推进国企改革,确保贵州省国企改革的方向。请谈谈这“两个目标”的具体内涵。

王江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要增强国企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对贵州省来讲,由于省属国有企业更多属于消费品领域,所以贵州国企最迫切需要的是活力和带动力,要通过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另外,由于贵州省经济总量比较小,特别是我们市场主体总量小、结构单一,贵州现在有136万户市场主体,其中80.6%是工商个体户,也就是不到20%的市场主体是企业,这说明市场主体的结构是单一的。通过国企改革,把国有企业拥有的一些资源、一些配套变成市场主体,挖掘市场机会,带动更多市场主体的发育,从而带动贵州经济总量的提升。

现在,贵州省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对各类资本全面开放,对竞争性国企,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不设限制,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增量补充资本,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员工持股制度,希望以此全面提升国企的活力和带动力。

:“改革成本筹集、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职能移交”是需要抓住的“三个关键”。贵州省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如何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

王江平:国企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点多、面广,改革成本筹集、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职能移交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有改革改制的支持政策,已不能满足现有改革成本支付的需要。抓住“三个关键”,创新思路推进国企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有企业基本已经和市场融在一起了,现在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这三个关键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化,也产生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迫切需要对这三个问题有很好的研究与回答。

在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中,对三个问题作了很好的回应。我们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筹集渠道,可以是建立改革、改制平台,开发和利用金融工具,放大现有改革、改制资金规模和政策功能。解决成本筹集问题,也能强化、保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底线的能力。

职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有资本如果退出,不能完全把职工推到社会上去,要让职工有选择,要让职工的权益有保障。我们的思路是,围绕劳动关系接续和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探索建立竞争性职工利益保护机制,供分流职工选择安置路径,统筹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和本轮改革的职工分流安置。

第三个关键问题是社会职能怎么移交?这实际上是全国性问题,在过去20年的国企改革中,社会职能移交,有些做得很好,有的做到一部分,有的还没有做,这个问题很困扰新一轮国企改革。我们将积极探索市场化移交社会职能,探索与地方政府建立社会职能市场化服务机制,将社会职能分离计入改革成本,向第三方购买社会职能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职能移交问题。通过第三方服务来解决社会职能移交,是一个全新选项。

贵州省国企改革还需要制定“一企一策”方案,但是“一个底线、两个目标、三个关键”要牢牢抓住,这样,贵州省国企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责任编辑/喻丹)

猜你喜欢
江平产权制度市场主体
“撒娇”老师更好命
小微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折射发展信心
米东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分析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亿户
浅议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
暗处
100个县将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教你做一个“福尔摩斯”
奴非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