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 也要绿水青山

2014-09-21 19:06陈敏尔
当代贵州 2014年9期
关键词:银山绿水青山贵州

陈敏尔

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

理论之树长青,实践之路常新。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闪烁理论光辉,充满实践智慧,饱含民生情怀,不仅对贵州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对全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此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在这次讲话中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真知灼见,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治理经验,现实指导意义很强。

习近平同志特别要求贵州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一重要指示,非常切合贵州实际。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生态基础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损害,而且损害后非常难以修复。这一状况决定了贵州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更需谨慎小心。可以说,处理好这个关系是贵州发展中的最大辩证法。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完成好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良好的生态是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品牌。而且,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把贵州生态保护好是我们的最大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护好、利用好。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重要观点,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深化拓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的丰富发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指导意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条件相差不大,谁都愿意到拥有绿水青山的地方投资、发展、工作、生活、旅游。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水青山能够使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创造经济财富、社会财富。现在,很多外地投资者、旅游者看好贵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州拥有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秀美的山水,在贵州既能投资赚钱又能享受生态。我们要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科学的开发观和绿色的财富观,更加自觉地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更加主动地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互动双赢?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他强调,只要指导思想搞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守护好生态。这表明,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首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应该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现在世界上生态环境好的国家,许多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做法,端正指导思想,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提高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互动双赢。

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贵州发展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认为,贵州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是难免的。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事实上,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贵州这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初步走出了把发展与生态统筹起来、统一起来的新路子。与2010年相比,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接近翻一番,公共财政收入翻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46倍和1.57倍。同时,通过深入实施《贵州省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一系列举措,生态文明指标保持得比较好。近3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230万吨,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达3000、7100平方公里。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8%。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PM2.5平均值在50以下,空气质量保持良好。

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他强调,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如何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理解,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就是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为了今天的经济效益牺牲明天的生态效益,不计成本、不顾条件盲目发展,导致今天的GDP变成明天的负GDP,最终陷入“破坏环境换取产值—花费巨大投入医治环境创伤”的恶性循环。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推进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发展,优化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谋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实现前进式、上升式的循环。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把产业项目、生产要素集聚在重点平台,多给生活、生态“留白”,努力将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绝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要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能留下遗憾和隐患。

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就谈不上“金山银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从贵州来讲,产业发展要作一些选择,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要把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抵消了、搞没了。我们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一是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在贵州,最能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无烟产业、可持续产业。这些年,贵州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旅游业日益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我们要坚持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着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二是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培育壮大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抢抓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户贵州的机遇,推动大数据企业云集贵州,唱响“多彩贵州彩云飞”。贵州抓发展要如饥似渴,但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不能饥不择食。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并特别谈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他指出,森林就是肺,湿地就是肾,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清新的空气就是人气财气。保持清新的空气,有助于汇聚人气,增加财气,给老百姓带来福气。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保护生态环境,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经验表明,发展如果不以百姓富裕为价值取向,不但失去意义,也会失去动力。生态环境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受益,也是不可持续的。

贵州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越高。只有抓好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广大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放心的食物。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关切、顺应民生需求,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和监管力度,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下大气力治水、治气、治渣,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不断美化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03月18日 07 版责任编辑/彭美玉)

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

理论之树长青,实践之路常新。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闪烁理论光辉,充满实践智慧,饱含民生情怀,不仅对贵州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对全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此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在这次讲话中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真知灼见,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治理经验,现实指导意义很强。

习近平同志特别要求贵州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一重要指示,非常切合贵州实际。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生态基础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损害,而且损害后非常难以修复。这一状况决定了贵州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更需谨慎小心。可以说,处理好这个关系是贵州发展中的最大辩证法。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完成好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良好的生态是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品牌。而且,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把贵州生态保护好是我们的最大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护好、利用好。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重要观点,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深化拓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的丰富发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指导意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条件相差不大,谁都愿意到拥有绿水青山的地方投资、发展、工作、生活、旅游。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水青山能够使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创造经济财富、社会财富。现在,很多外地投资者、旅游者看好贵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州拥有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秀美的山水,在贵州既能投资赚钱又能享受生态。我们要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科学的开发观和绿色的财富观,更加自觉地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更加主动地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互动双赢?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他强调,只要指导思想搞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守护好生态。这表明,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首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应该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现在世界上生态环境好的国家,许多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做法,端正指导思想,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提高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互动双赢。

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贵州发展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认为,贵州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是难免的。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事实上,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贵州这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初步走出了把发展与生态统筹起来、统一起来的新路子。与2010年相比,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接近翻一番,公共财政收入翻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46倍和1.57倍。同时,通过深入实施《贵州省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一系列举措,生态文明指标保持得比较好。近3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230万吨,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达3000、7100平方公里。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8%。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PM2.5平均值在50以下,空气质量保持良好。

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他强调,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如何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理解,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就是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为了今天的经济效益牺牲明天的生态效益,不计成本、不顾条件盲目发展,导致今天的GDP变成明天的负GDP,最终陷入“破坏环境换取产值—花费巨大投入医治环境创伤”的恶性循环。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推进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发展,优化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谋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实现前进式、上升式的循环。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把产业项目、生产要素集聚在重点平台,多给生活、生态“留白”,努力将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绝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要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能留下遗憾和隐患。

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就谈不上“金山银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从贵州来讲,产业发展要作一些选择,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要把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抵消了、搞没了。我们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一是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在贵州,最能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无烟产业、可持续产业。这些年,贵州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旅游业日益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我们要坚持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着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二是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培育壮大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抢抓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户贵州的机遇,推动大数据企业云集贵州,唱响“多彩贵州彩云飞”。贵州抓发展要如饥似渴,但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不能饥不择食。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并特别谈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他指出,森林就是肺,湿地就是肾,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清新的空气就是人气财气。保持清新的空气,有助于汇聚人气,增加财气,给老百姓带来福气。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保护生态环境,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经验表明,发展如果不以百姓富裕为价值取向,不但失去意义,也会失去动力。生态环境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受益,也是不可持续的。

贵州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越高。只有抓好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广大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放心的食物。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关切、顺应民生需求,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和监管力度,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下大气力治水、治气、治渣,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不断美化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03月18日 07 版责任编辑/彭美玉)

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

理论之树长青,实践之路常新。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闪烁理论光辉,充满实践智慧,饱含民生情怀,不仅对贵州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对全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际行动。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此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在这次讲话中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重要论述,是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真知灼见,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治理经验,现实指导意义很强。

习近平同志特别要求贵州注重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一重要指示,非常切合贵州实际。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生态基础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损害,而且损害后非常难以修复。这一状况决定了贵州在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方面难度更大,更需谨慎小心。可以说,处理好这个关系是贵州发展中的最大辩证法。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金钥匙”。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完成好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良好的生态是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品牌。而且,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把贵州生态保护好是我们的最大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像呵护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护好、利用好。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重要观点,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深化拓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财富观和价值观的丰富发展,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指导意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条件相差不大,谁都愿意到拥有绿水青山的地方投资、发展、工作、生活、旅游。从这个意义上讲,绿水青山能够使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创造经济财富、社会财富。现在,很多外地投资者、旅游者看好贵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州拥有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秀美的山水,在贵州既能投资赚钱又能享受生态。我们要深入理解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科学的开发观和绿色的财富观,更加自觉地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更加主动地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向绿色要红利,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互动双赢?习近平同志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他强调,只要指导思想搞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守护好生态。这表明,能不能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首先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应该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现在世界上生态环境好的国家,许多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做法,端正指导思想,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提高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互动双赢。

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贵州发展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也有人认为,贵州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是难免的。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事实上,只要思路对头、路径对头、方法对头,在加快发展中积极主动地保护生态环境,完全能够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贵州这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初步走出了把发展与生态统筹起来、统一起来的新路子。与2010年相比,2013年全省经济总量接近翻一番,公共财政收入翻一番多,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46倍和1.57倍。同时,通过深入实施《贵州省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一系列举措,生态文明指标保持得比较好。近3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230万吨,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分别达3000、7100平方公里。201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8%。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PM2.5平均值在50以下,空气质量保持良好。

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他强调,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这些重要指示,为我们如何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理解,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就是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为了今天的经济效益牺牲明天的生态效益,不计成本、不顾条件盲目发展,导致今天的GDP变成明天的负GDP,最终陷入“破坏环境换取产值—花费巨大投入医治环境创伤”的恶性循环。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推进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发展,优化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谋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实现前进式、上升式的循环。要优化生产力布局,把产业项目、生产要素集聚在重点平台,多给生活、生态“留白”,努力将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绝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要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能留下遗憾和隐患。

产业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就谈不上“金山银山”,也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从贵州来讲,产业发展要作一些选择,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不要把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抵消了、搞没了。我们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具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一是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在贵州,最能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就是旅游业。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无烟产业、可持续产业。这些年,贵州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旅游业日益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我们要坚持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增强文化自信,突出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着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二是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培育壮大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抢抓国家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户贵州的机遇,推动大数据企业云集贵州,唱响“多彩贵州彩云飞”。贵州抓发展要如饥似渴,但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上不能饥不择食。多彩贵州拒绝污染项目。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习近平同志要求我们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并特别谈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他指出,森林就是肺,湿地就是肾,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清新的空气就是人气财气。保持清新的空气,有助于汇聚人气,增加财气,给老百姓带来福气。无论是加快发展还是保护生态环境,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经验表明,发展如果不以百姓富裕为价值取向,不但失去意义,也会失去动力。生态环境保护如果不能让人民受益,也是不可持续的。

贵州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越是贫困的地方,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越高。只有抓好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在广大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喝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放心的食物。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关切、顺应民生需求,严守生态红线,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改革力度和监管力度,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下大气力治水、治气、治渣,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和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不断美化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的多彩贵州格局,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03月18日 07 版责任编辑/彭美玉)

猜你喜欢
银山绿水青山贵州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致课堂教学设计
国外是如何保护“金山银山”的
绿水青山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疯狂的传单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