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信引发的返乡兴业热潮

2014-09-21 13:54童信文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14年9期
关键词:铜仁务工人员人员

童信文+文叶飞

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给铜仁在外亲友写新年家信,真诚邀请他们回乡就业创业。

2013、2014年,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发出《致铜仁在外亲友的新年家信》,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建设美丽家乡。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信”让铜仁在外务工人员倍感亲切,欢欣鼓舞。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原始资本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踏上回乡就业创业之路,返乡大军日益壮大,“归雁经济”强劲凸显。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凤凰”争还“巢”。春节以来,记者在铜仁市各区县采访,时时处处感受到返乡就业创业者给当地经济带来的蓬勃活力和张力。

筑巢引雁

铜仁市有90多万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占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去年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给铜仁在外亲友写新年家信,真诚邀请他们回乡就业创业;市委副书记李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帮助返乡人员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乡情、政策和服务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主动邀请”吸引“凤还巢”。市县乡三级每年都对本地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他们的务工经商地点、从事行业情况、资产状况、发展设想、联系方式等,做到“明家底”;利用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的春节期间,举办返乡人员就业招聘会,组织市内企业进行现场招聘,引导“外出打工潮”向“回乡就业潮”发展,实现“请进来”。

“优惠政策”助推“凤还巢”。出台返乡就业务工人员享受城镇就业失业登记人员的相关就业政策、返乡创办企业的务工人员享受和外来投资者一样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工商免费扶持、税收减免扶持、社保补贴扶持、小额贷款扶持等优惠政策。市县两级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用于返乡人员创业补贴、创业培训等,对返乡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且连续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500元的创业补贴;各区(县)建立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返乡人员创业贷款贴息、奖励等,对用工超过50人、每年上缴税收超过10万元的企业,从事种植业达到300亩以上或带动扶持当地农户100户以上,从事养殖业年产值达到50万元以上或带动扶持当地农户100户以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吸纳就业10人以上的返乡创业人员,分别给予1万至3万元的奖励等激励机制。

“优质服务”留住“凤还巢”。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为返乡人员创办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在用水、用电、用路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项目选择、土地流转、科技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创建创业孵化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返乡创业人员的企业进入园区,要求各区(县)至少创办一个以上的创业孵化园区或创业基地,让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有场所、发展有平台。目前全市共创办创业孵化园区或创业基地16个。

“榜样力量”激励“凤还巢”。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对返乡就业创业人员中的典型进行宣传,让典型的事例感染人、用取得的成就激励人、用可观的价值带动人、用真实的数据征服人,让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实现财富增加的同时,也实现自己人生的更高价值。以此鼓励、吸引和带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抱着回报家乡、致富家乡的感情主动返乡就业创业,助推铜仁经济发展。

归雁展翅

常年在广东等地打工的德江县长丰镇土家青年沈应山在“家信”感召下,2013年回乡投资80万元,采取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与种植户签订回收订单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何首乌种植。在他的带动下,当地30余户返乡青年加入何首乌种植行业,成立何首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发展会员种植何首乌300余亩,户均年创收近10万元。

“外出打工的最大感受最深,就是家乡与外面相比太落后,贫富差距太大。看到市委书记、市长的‘家信后,我很受感动,决定回乡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一年下来,在自己挣钱的同时,父老乡亲也从中得到很多实惠。”沈应山说。

目前,铜仁市像沈应山这样返乡就业创业的人员共有7万多人,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务工型:主要是在园区企业从事技能工作。印江自治县新寨乡女青年杨江艳,2013年春节返乡后选择在印江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服装企业务工,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

养殖型:主要是养猪、养牛、养羊、养禽等。碧江区桐木坪乡返乡人员瞿志文创办的优质商品猪养殖项目,占地20多亩,配套建设有饲料厂、绿色蔬菜基地等,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带动当地180余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商品猪4000头,纯收入100多万元。该项目完全建成后,年可出栏商品猪3万头,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带动养殖户200多户,示范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种植型:主要是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蔬菜、茶叶、经果林等。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返乡人员王友明联手当地20名返乡青年,投资800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武陵山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200万棒,年创产值3000万元,盈利3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00多人。王友明因此被评为“2013年贵州省第一届返乡创业之星”。

加工型:主要是创办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企业等。江口县返乡人员杨志创办的服装厂可解决500多人就业,现有员工180人,其中130人为返乡农民工,日产服装3000多件,预计年产值7000万元,杨志也被评为“2013年贵州省第一届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和“全省创业先进个人”。

服务型:主要是发展农家乐、休闲山庄等旅游服务业。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返乡人员喻振铭,利用乡村旅游政策扶持机遇和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与人合资230多万元建设“银杏山庄”,去年实现营业额340多万元,盈利60多万元,带动当地20多人就业。

链式效应

眼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在铜仁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并引发了一系列良性的链式效应。

带回先进生产力。外出务工人员是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推动者和开拓者。这些“务工能人”返乡就业创业,为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状况开辟了新的领域。他们通过独资经营、合伙经营等多种形式创办基地、领办企业,带回了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培育了更多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强的农民创业者,有效地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活跃了农村市场,繁荣了农村经济。

解决农民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招工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另一方面,本地农民就近打工挣钱,能照顾家庭、兼顾农业生产,实现了创业人员与农民双赢,有效解决了本地农民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市通过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共安置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创业1万余人。

促进小城镇发展。返乡人员创业一般都集中在乡镇和县城,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助推农村经济转型。返乡创业人员结合本地优势,立足特色资源,不断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就近向二三产业转移,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据统计,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带动就业农民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左右。(责任编辑/哈文丽)

铜仁市通过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共安置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带动就业农民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左右。

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给铜仁在外亲友写新年家信,真诚邀请他们回乡就业创业。

2013、2014年,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发出《致铜仁在外亲友的新年家信》,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建设美丽家乡。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信”让铜仁在外务工人员倍感亲切,欢欣鼓舞。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原始资本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踏上回乡就业创业之路,返乡大军日益壮大,“归雁经济”强劲凸显。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凤凰”争还“巢”。春节以来,记者在铜仁市各区县采访,时时处处感受到返乡就业创业者给当地经济带来的蓬勃活力和张力。

筑巢引雁

铜仁市有90多万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占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去年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给铜仁在外亲友写新年家信,真诚邀请他们回乡就业创业;市委副书记李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帮助返乡人员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乡情、政策和服务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主动邀请”吸引“凤还巢”。市县乡三级每年都对本地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他们的务工经商地点、从事行业情况、资产状况、发展设想、联系方式等,做到“明家底”;利用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的春节期间,举办返乡人员就业招聘会,组织市内企业进行现场招聘,引导“外出打工潮”向“回乡就业潮”发展,实现“请进来”。

“优惠政策”助推“凤还巢”。出台返乡就业务工人员享受城镇就业失业登记人员的相关就业政策、返乡创办企业的务工人员享受和外来投资者一样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工商免费扶持、税收减免扶持、社保补贴扶持、小额贷款扶持等优惠政策。市县两级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用于返乡人员创业补贴、创业培训等,对返乡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且连续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500元的创业补贴;各区(县)建立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返乡人员创业贷款贴息、奖励等,对用工超过50人、每年上缴税收超过10万元的企业,从事种植业达到300亩以上或带动扶持当地农户100户以上,从事养殖业年产值达到50万元以上或带动扶持当地农户100户以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吸纳就业10人以上的返乡创业人员,分别给予1万至3万元的奖励等激励机制。

“优质服务”留住“凤还巢”。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为返乡人员创办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在用水、用电、用路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项目选择、土地流转、科技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创建创业孵化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返乡创业人员的企业进入园区,要求各区(县)至少创办一个以上的创业孵化园区或创业基地,让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有场所、发展有平台。目前全市共创办创业孵化园区或创业基地16个。

“榜样力量”激励“凤还巢”。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对返乡就业创业人员中的典型进行宣传,让典型的事例感染人、用取得的成就激励人、用可观的价值带动人、用真实的数据征服人,让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实现财富增加的同时,也实现自己人生的更高价值。以此鼓励、吸引和带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抱着回报家乡、致富家乡的感情主动返乡就业创业,助推铜仁经济发展。

归雁展翅

常年在广东等地打工的德江县长丰镇土家青年沈应山在“家信”感召下,2013年回乡投资80万元,采取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与种植户签订回收订单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何首乌种植。在他的带动下,当地30余户返乡青年加入何首乌种植行业,成立何首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发展会员种植何首乌300余亩,户均年创收近10万元。

“外出打工的最大感受最深,就是家乡与外面相比太落后,贫富差距太大。看到市委书记、市长的‘家信后,我很受感动,决定回乡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一年下来,在自己挣钱的同时,父老乡亲也从中得到很多实惠。”沈应山说。

目前,铜仁市像沈应山这样返乡就业创业的人员共有7万多人,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务工型:主要是在园区企业从事技能工作。印江自治县新寨乡女青年杨江艳,2013年春节返乡后选择在印江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服装企业务工,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

养殖型:主要是养猪、养牛、养羊、养禽等。碧江区桐木坪乡返乡人员瞿志文创办的优质商品猪养殖项目,占地20多亩,配套建设有饲料厂、绿色蔬菜基地等,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带动当地180余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商品猪4000头,纯收入100多万元。该项目完全建成后,年可出栏商品猪3万头,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带动养殖户200多户,示范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种植型:主要是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蔬菜、茶叶、经果林等。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返乡人员王友明联手当地20名返乡青年,投资800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武陵山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200万棒,年创产值3000万元,盈利3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00多人。王友明因此被评为“2013年贵州省第一届返乡创业之星”。

加工型:主要是创办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企业等。江口县返乡人员杨志创办的服装厂可解决500多人就业,现有员工180人,其中130人为返乡农民工,日产服装3000多件,预计年产值7000万元,杨志也被评为“2013年贵州省第一届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和“全省创业先进个人”。

服务型:主要是发展农家乐、休闲山庄等旅游服务业。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返乡人员喻振铭,利用乡村旅游政策扶持机遇和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与人合资230多万元建设“银杏山庄”,去年实现营业额340多万元,盈利60多万元,带动当地20多人就业。

链式效应

眼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在铜仁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并引发了一系列良性的链式效应。

带回先进生产力。外出务工人员是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推动者和开拓者。这些“务工能人”返乡就业创业,为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状况开辟了新的领域。他们通过独资经营、合伙经营等多种形式创办基地、领办企业,带回了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培育了更多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强的农民创业者,有效地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活跃了农村市场,繁荣了农村经济。

解决农民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招工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另一方面,本地农民就近打工挣钱,能照顾家庭、兼顾农业生产,实现了创业人员与农民双赢,有效解决了本地农民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市通过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共安置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创业1万余人。

促进小城镇发展。返乡人员创业一般都集中在乡镇和县城,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助推农村经济转型。返乡创业人员结合本地优势,立足特色资源,不断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就近向二三产业转移,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据统计,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带动就业农民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左右。(责任编辑/哈文丽)

铜仁市通过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共安置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带动就业农民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左右。

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给铜仁在外亲友写新年家信,真诚邀请他们回乡就业创业。

2013、2014年,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发出《致铜仁在外亲友的新年家信》,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创业,建设美丽家乡。

一石激起千层浪,“家信”让铜仁在外务工人员倍感亲切,欢欣鼓舞。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积累了一定原始资本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踏上回乡就业创业之路,返乡大军日益壮大,“归雁经济”强劲凸显。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凤凰”争还“巢”。春节以来,记者在铜仁市各区县采访,时时处处感受到返乡就业创业者给当地经济带来的蓬勃活力和张力。

筑巢引雁

铜仁市有90多万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占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去年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市委书记刘奇凡、市长夏庆丰连续两年给铜仁在外亲友写新年家信,真诚邀请他们回乡就业创业;市委副书记李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帮助返乡人员解决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乡情、政策和服务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主动邀请”吸引“凤还巢”。市县乡三级每年都对本地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他们的务工经商地点、从事行业情况、资产状况、发展设想、联系方式等,做到“明家底”;利用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的春节期间,举办返乡人员就业招聘会,组织市内企业进行现场招聘,引导“外出打工潮”向“回乡就业潮”发展,实现“请进来”。

“优惠政策”助推“凤还巢”。出台返乡就业务工人员享受城镇就业失业登记人员的相关就业政策、返乡创办企业的务工人员享受和外来投资者一样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工商免费扶持、税收减免扶持、社保补贴扶持、小额贷款扶持等优惠政策。市县两级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用于返乡人员创业补贴、创业培训等,对返乡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且连续正常经营一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3500元的创业补贴;各区(县)建立创业就业扶持专项资金,用于返乡人员创业贷款贴息、奖励等,对用工超过50人、每年上缴税收超过10万元的企业,从事种植业达到300亩以上或带动扶持当地农户100户以上,从事养殖业年产值达到50万元以上或带动扶持当地农户100户以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吸纳就业10人以上的返乡创业人员,分别给予1万至3万元的奖励等激励机制。

“优质服务”留住“凤还巢”。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为返乡人员创办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实现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服务从优。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在用水、用电、用路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在项目选择、土地流转、科技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条件。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创建创业孵化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返乡创业人员的企业进入园区,要求各区(县)至少创办一个以上的创业孵化园区或创业基地,让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有场所、发展有平台。目前全市共创办创业孵化园区或创业基地16个。

“榜样力量”激励“凤还巢”。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渠道,对返乡就业创业人员中的典型进行宣传,让典型的事例感染人、用取得的成就激励人、用可观的价值带动人、用真实的数据征服人,让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实现财富增加的同时,也实现自己人生的更高价值。以此鼓励、吸引和带动更多外出务工人员抱着回报家乡、致富家乡的感情主动返乡就业创业,助推铜仁经济发展。

归雁展翅

常年在广东等地打工的德江县长丰镇土家青年沈应山在“家信”感召下,2013年回乡投资80万元,采取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与种植户签订回收订单的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何首乌种植。在他的带动下,当地30余户返乡青年加入何首乌种植行业,成立何首乌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发展会员种植何首乌300余亩,户均年创收近10万元。

“外出打工的最大感受最深,就是家乡与外面相比太落后,贫富差距太大。看到市委书记、市长的‘家信后,我很受感动,决定回乡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一年下来,在自己挣钱的同时,父老乡亲也从中得到很多实惠。”沈应山说。

目前,铜仁市像沈应山这样返乡就业创业的人员共有7万多人,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务工型:主要是在园区企业从事技能工作。印江自治县新寨乡女青年杨江艳,2013年春节返乡后选择在印江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服装企业务工,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

养殖型:主要是养猪、养牛、养羊、养禽等。碧江区桐木坪乡返乡人员瞿志文创办的优质商品猪养殖项目,占地20多亩,配套建设有饲料厂、绿色蔬菜基地等,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带动当地180余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商品猪4000头,纯收入100多万元。该项目完全建成后,年可出栏商品猪3万头,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带动养殖户200多户,示范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种植型:主要是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蔬菜、茶叶、经果林等。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返乡人员王友明联手当地20名返乡青年,投资800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成立武陵山富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200万棒,年创产值3000万元,盈利3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00多人。王友明因此被评为“2013年贵州省第一届返乡创业之星”。

加工型:主要是创办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企业等。江口县返乡人员杨志创办的服装厂可解决500多人就业,现有员工180人,其中130人为返乡农民工,日产服装3000多件,预计年产值7000万元,杨志也被评为“2013年贵州省第一届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和“全省创业先进个人”。

服务型:主要是发展农家乐、休闲山庄等旅游服务业。印江自治县木黄镇返乡人员喻振铭,利用乡村旅游政策扶持机遇和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与人合资230多万元建设“银杏山庄”,去年实现营业额340多万元,盈利60多万元,带动当地20多人就业。

链式效应

眼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在铜仁已经形成一股潮流,并引发了一系列良性的链式效应。

带回先进生产力。外出务工人员是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推动者和开拓者。这些“务工能人”返乡就业创业,为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状况开辟了新的领域。他们通过独资经营、合伙经营等多种形式创办基地、领办企业,带回了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培育了更多市场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强的农民创业者,有效地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活跃了农村市场,繁荣了农村经济。

解决农民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招工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另一方面,本地农民就近打工挣钱,能照顾家庭、兼顾农业生产,实现了创业人员与农民双赢,有效解决了本地农民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全市通过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共安置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创业1万余人。

促进小城镇发展。返乡人员创业一般都集中在乡镇和县城,带动了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助推农村经济转型。返乡创业人员结合本地优势,立足特色资源,不断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就近向二三产业转移,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据统计,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带动就业农民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左右。(责任编辑/哈文丽)

铜仁市通过返乡人员创办的基地、领办的企业,共安置富余劳动力7000余人,带动就业农民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左右。

猜你喜欢
铜仁务工人员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诗书画苑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