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县崛起“工业森林”

2014-09-21 13:56张维军
当代贵州 2014年9期
关键词:开发区产业园工业

张维军

岑巩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突出强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吹响了工业发展的集结号。

在岑巩县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工打造的片片“梯田”上,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卷正在迅速铺开:壮观的产业集聚区、宽阔的产业大道、森林般的厂房、机器轰鸣的车间、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

在昔日的印象中,岑巩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田野,不时闪现出金黄的水稻、葱郁的果林、成群的畜禽,已建成全国杂稻制种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思州柚基地、贵州精品水果基地,贵州生猪养殖基地,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

是什么“魔力”,使一个农业大县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一片“工业森林”,奏响工业强县的时代乐章?

吹响工业发展集结号

近年来,岑巩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突出强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吹响了工业发展的集结号。

岑巩工业园区于2003年经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复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0年,岑巩县工业园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国发2号文件发展机遇,规划建设面积30.2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总体布局形成“一区五园”框架,即:原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轻纺电子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特色食品药品产业园、文化产业园。

同时,工业发展基金、项目前期费用补贴、项目扶持基金、工业纳税奖励制度、工业用地保障、信用担保体系、政银企三方协调机制等扶持措施先后配套出台,多部门、多渠道联手“给力”园区建设。

开发区充分利用县内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级投资和金融机构合作,采取垫资等合作共建模式,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基础配套服务建设累计投入达24.74亿元,整体服务功能和形象快速提升,聚吸能力迅速增强。

筑巢引来金凤栖

2013年,开发区与泰国产业园达成共建“岑巩开发区泰国产业园”协议,首期合作有贵州博宇东盟贸易出口有限公司、贵州高峰服饰、贵州七匹狼服饰、贵州威信箱包等20余个轻工类项目,总投资37.25亿元,生产加工的服饰、箱包等产品将销往中东、东南亚、英国、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产业园正在开展企业入驻工作。

同年,年产100万吨商品混凝土项目和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等一批大项目也纷纷落户开发区。目前,商品混凝土项目已建成投产;水泥生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年产80万平方米新型板材项目正在实施厂房建设。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74户,建成投产50户,规模企业36户,在建企业24户,从业人员达7931人。其中仅2013年,就新签约项目27个,实体项目22个,签约资金60.25亿元,到位资金14.32亿元,项目入园率100%;新增规模企业13户,新增从业人员4131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36.6%。

当好入驻企业“全职保姆”

为让企业搬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岑巩县对入驻企业实行了“全职保姆”式服务。

实行县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县直单位定点帮扶企业、县纪委监察局挂牌保护企业、领导小组和开发区部门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制度。一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加一名区工(管)委领导加一个县直部门加一个开发区部门,组成服务团队跟踪服务。每个项目制定一张跟踪联系服务卡加一张绿色通行证加一套专项服务方案,每天帮助解决一个以上实际问题。坚持实行“5+2、白+黑、夜总会”和“周总结+周计划+周调度”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重点企业驻警制度”。

同时,采取选派干部到企业挂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务,驻点对企业进行零距离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好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坚持用环境吸引人和留住人,科学规划了3.15平方公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区,覆盖教育、医疗、金融和生活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实施了首期1.2平方公里配套区建设,计划投资2.8亿元,主要建设1360套廉租房、1.47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总占地700亩能容纳3600人的职校、100套公租房及医疗、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确保入驻园区企业员工和群众的求学、就医、就业、居住等需求。

与发达地区、高校联系合作,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选派3人到江苏、重庆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20人次到高校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

同时,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前已高薪引进1名高端人才,吸引5名紧缺人才和招聘15名高校专业人才,壮大了开发区人才队伍。

荒边坡地崛起“工业森林”

在岑巩县省级经济开发区,绵延起伏的丘陵、沟壑间,一片片新生的、开阔的“小平原”正在向外延伸。推土机、挖掘机在向茅草丛生的荒坡、山谷挺进,被削平的荒山和填平的谷地,已变成错落有致的“工业梯田”,一座座厂房如森林般崛起,水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已经布局到位。

2010年,岑巩县大手笔编制了开发区30.23平方公里的总体发展规划。随后,工业大发展如火如荼,一时剧增的工业建设用地从何而来?

岑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人均耕地面积少,为节约集约用地,在园区规划建设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开创性地提出以荒山开发为重点,向山区腹地纵深扩展的战略决策。

向山要地打造“工业梯田”。从2010年起,一场浩大、持久的攻坚战在工业园区长冲湾20多个荒山头上展开。

在建设进程中,开发区坚持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充分利用无搬迁、无耕地、无林地的“三无”特点,大力实施“工业梯田”工程,加大向山要地力度,大规模削峰填谷。

此举曾得到时任贵州省长赵克志的肯定和赞扬,一度成为全省样板,《中国国土资源报》将岑巩的这一做法作为贵州向山要地的典型予以报道。

截至目前,岑巩已投资3.95亿元,完成20余个山头场平面积4100亩;投资2.7亿元,完成土地收储1.2万亩;累计开发建设面积达5.1平方公里,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几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荒边坡地,人称‘三无地带,眨眼间就成了工业产业集聚区,一座座厂房就像森林一样拔地而起,变化很快。”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比喻:“一个从前鸟都不下蛋的地方,现在成了工厂产金生银的聚宝盆。”(作者单位:岑巩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哈文丽)

岑巩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突出强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吹响了工业发展的集结号。

在岑巩县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工打造的片片“梯田”上,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卷正在迅速铺开:壮观的产业集聚区、宽阔的产业大道、森林般的厂房、机器轰鸣的车间、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

在昔日的印象中,岑巩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田野,不时闪现出金黄的水稻、葱郁的果林、成群的畜禽,已建成全国杂稻制种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思州柚基地、贵州精品水果基地,贵州生猪养殖基地,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

是什么“魔力”,使一个农业大县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一片“工业森林”,奏响工业强县的时代乐章?

吹响工业发展集结号

近年来,岑巩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突出强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吹响了工业发展的集结号。

岑巩工业园区于2003年经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复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0年,岑巩县工业园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国发2号文件发展机遇,规划建设面积30.2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总体布局形成“一区五园”框架,即:原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轻纺电子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特色食品药品产业园、文化产业园。

同时,工业发展基金、项目前期费用补贴、项目扶持基金、工业纳税奖励制度、工业用地保障、信用担保体系、政银企三方协调机制等扶持措施先后配套出台,多部门、多渠道联手“给力”园区建设。

开发区充分利用县内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级投资和金融机构合作,采取垫资等合作共建模式,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基础配套服务建设累计投入达24.74亿元,整体服务功能和形象快速提升,聚吸能力迅速增强。

筑巢引来金凤栖

2013年,开发区与泰国产业园达成共建“岑巩开发区泰国产业园”协议,首期合作有贵州博宇东盟贸易出口有限公司、贵州高峰服饰、贵州七匹狼服饰、贵州威信箱包等20余个轻工类项目,总投资37.25亿元,生产加工的服饰、箱包等产品将销往中东、东南亚、英国、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产业园正在开展企业入驻工作。

同年,年产100万吨商品混凝土项目和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等一批大项目也纷纷落户开发区。目前,商品混凝土项目已建成投产;水泥生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年产80万平方米新型板材项目正在实施厂房建设。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74户,建成投产50户,规模企业36户,在建企业24户,从业人员达7931人。其中仅2013年,就新签约项目27个,实体项目22个,签约资金60.25亿元,到位资金14.32亿元,项目入园率100%;新增规模企业13户,新增从业人员4131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36.6%。

当好入驻企业“全职保姆”

为让企业搬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岑巩县对入驻企业实行了“全职保姆”式服务。

实行县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县直单位定点帮扶企业、县纪委监察局挂牌保护企业、领导小组和开发区部门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制度。一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加一名区工(管)委领导加一个县直部门加一个开发区部门,组成服务团队跟踪服务。每个项目制定一张跟踪联系服务卡加一张绿色通行证加一套专项服务方案,每天帮助解决一个以上实际问题。坚持实行“5+2、白+黑、夜总会”和“周总结+周计划+周调度”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重点企业驻警制度”。

同时,采取选派干部到企业挂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务,驻点对企业进行零距离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好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坚持用环境吸引人和留住人,科学规划了3.15平方公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区,覆盖教育、医疗、金融和生活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实施了首期1.2平方公里配套区建设,计划投资2.8亿元,主要建设1360套廉租房、1.47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总占地700亩能容纳3600人的职校、100套公租房及医疗、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确保入驻园区企业员工和群众的求学、就医、就业、居住等需求。

与发达地区、高校联系合作,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选派3人到江苏、重庆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20人次到高校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

同时,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前已高薪引进1名高端人才,吸引5名紧缺人才和招聘15名高校专业人才,壮大了开发区人才队伍。

荒边坡地崛起“工业森林”

在岑巩县省级经济开发区,绵延起伏的丘陵、沟壑间,一片片新生的、开阔的“小平原”正在向外延伸。推土机、挖掘机在向茅草丛生的荒坡、山谷挺进,被削平的荒山和填平的谷地,已变成错落有致的“工业梯田”,一座座厂房如森林般崛起,水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已经布局到位。

2010年,岑巩县大手笔编制了开发区30.23平方公里的总体发展规划。随后,工业大发展如火如荼,一时剧增的工业建设用地从何而来?

岑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人均耕地面积少,为节约集约用地,在园区规划建设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开创性地提出以荒山开发为重点,向山区腹地纵深扩展的战略决策。

向山要地打造“工业梯田”。从2010年起,一场浩大、持久的攻坚战在工业园区长冲湾20多个荒山头上展开。

在建设进程中,开发区坚持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充分利用无搬迁、无耕地、无林地的“三无”特点,大力实施“工业梯田”工程,加大向山要地力度,大规模削峰填谷。

此举曾得到时任贵州省长赵克志的肯定和赞扬,一度成为全省样板,《中国国土资源报》将岑巩的这一做法作为贵州向山要地的典型予以报道。

截至目前,岑巩已投资3.95亿元,完成20余个山头场平面积4100亩;投资2.7亿元,完成土地收储1.2万亩;累计开发建设面积达5.1平方公里,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几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荒边坡地,人称‘三无地带,眨眼间就成了工业产业集聚区,一座座厂房就像森林一样拔地而起,变化很快。”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比喻:“一个从前鸟都不下蛋的地方,现在成了工厂产金生银的聚宝盆。”(作者单位:岑巩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哈文丽)

岑巩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突出强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吹响了工业发展的集结号。

在岑巩县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工打造的片片“梯田”上,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卷正在迅速铺开:壮观的产业集聚区、宽阔的产业大道、森林般的厂房、机器轰鸣的车间、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

在昔日的印象中,岑巩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田野,不时闪现出金黄的水稻、葱郁的果林、成群的畜禽,已建成全国杂稻制种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思州柚基地、贵州精品水果基地,贵州生猪养殖基地,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

是什么“魔力”,使一个农业大县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一片“工业森林”,奏响工业强县的时代乐章?

吹响工业发展集结号

近年来,岑巩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突出强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吹响了工业发展的集结号。

岑巩工业园区于2003年经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复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0年,岑巩县工业园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国发2号文件发展机遇,规划建设面积30.2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总体布局形成“一区五园”框架,即:原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轻纺电子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特色食品药品产业园、文化产业园。

同时,工业发展基金、项目前期费用补贴、项目扶持基金、工业纳税奖励制度、工业用地保障、信用担保体系、政银企三方协调机制等扶持措施先后配套出台,多部门、多渠道联手“给力”园区建设。

开发区充分利用县内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各级投资和金融机构合作,采取垫资等合作共建模式,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基础配套服务建设累计投入达24.74亿元,整体服务功能和形象快速提升,聚吸能力迅速增强。

筑巢引来金凤栖

2013年,开发区与泰国产业园达成共建“岑巩开发区泰国产业园”协议,首期合作有贵州博宇东盟贸易出口有限公司、贵州高峰服饰、贵州七匹狼服饰、贵州威信箱包等20余个轻工类项目,总投资37.25亿元,生产加工的服饰、箱包等产品将销往中东、东南亚、英国、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产业园正在开展企业入驻工作。

同年,年产100万吨商品混凝土项目和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等一批大项目也纷纷落户开发区。目前,商品混凝土项目已建成投产;水泥生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年产80万平方米新型板材项目正在实施厂房建设。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74户,建成投产50户,规模企业36户,在建企业24户,从业人员达7931人。其中仅2013年,就新签约项目27个,实体项目22个,签约资金60.25亿元,到位资金14.32亿元,项目入园率100%;新增规模企业13户,新增从业人员4131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36.6%。

当好入驻企业“全职保姆”

为让企业搬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岑巩县对入驻企业实行了“全职保姆”式服务。

实行县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县直单位定点帮扶企业、县纪委监察局挂牌保护企业、领导小组和开发区部门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制度。一个项目,由一名县级领导加一名区工(管)委领导加一个县直部门加一个开发区部门,组成服务团队跟踪服务。每个项目制定一张跟踪联系服务卡加一张绿色通行证加一套专项服务方案,每天帮助解决一个以上实际问题。坚持实行“5+2、白+黑、夜总会”和“周总结+周计划+周调度”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重点企业驻警制度”。

同时,采取选派干部到企业挂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务,驻点对企业进行零距离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协调解决好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坚持用环境吸引人和留住人,科学规划了3.15平方公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区,覆盖教育、医疗、金融和生活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实施了首期1.2平方公里配套区建设,计划投资2.8亿元,主要建设1360套廉租房、1.47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总占地700亩能容纳3600人的职校、100套公租房及医疗、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确保入驻园区企业员工和群众的求学、就医、就业、居住等需求。

与发达地区、高校联系合作,加强培训学习,提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选派3人到江苏、重庆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20人次到高校参加专题培训班学习。

同时,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前已高薪引进1名高端人才,吸引5名紧缺人才和招聘15名高校专业人才,壮大了开发区人才队伍。

荒边坡地崛起“工业森林”

在岑巩县省级经济开发区,绵延起伏的丘陵、沟壑间,一片片新生的、开阔的“小平原”正在向外延伸。推土机、挖掘机在向茅草丛生的荒坡、山谷挺进,被削平的荒山和填平的谷地,已变成错落有致的“工业梯田”,一座座厂房如森林般崛起,水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已经布局到位。

2010年,岑巩县大手笔编制了开发区30.23平方公里的总体发展规划。随后,工业大发展如火如荼,一时剧增的工业建设用地从何而来?

岑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人均耕地面积少,为节约集约用地,在园区规划建设之初,县委、县政府就开创性地提出以荒山开发为重点,向山区腹地纵深扩展的战略决策。

向山要地打造“工业梯田”。从2010年起,一场浩大、持久的攻坚战在工业园区长冲湾20多个荒山头上展开。

在建设进程中,开发区坚持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的原则,充分利用无搬迁、无耕地、无林地的“三无”特点,大力实施“工业梯田”工程,加大向山要地力度,大规模削峰填谷。

此举曾得到时任贵州省长赵克志的肯定和赞扬,一度成为全省样板,《中国国土资源报》将岑巩的这一做法作为贵州向山要地的典型予以报道。

截至目前,岑巩已投资3.95亿元,完成20余个山头场平面积4100亩;投资2.7亿元,完成土地收储1.2万亩;累计开发建设面积达5.1平方公里,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

“几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荒边坡地,人称‘三无地带,眨眼间就成了工业产业集聚区,一座座厂房就像森林一样拔地而起,变化很快。”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比喻:“一个从前鸟都不下蛋的地方,现在成了工厂产金生银的聚宝盆。”(作者单位:岑巩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开发区产业园工业
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雨花——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