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祎
摘要: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上海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决策,必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苏州市对外开放程度高、临近上海,两地经济联系紧密,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为苏州经济发展提供可借鉴之经验、可对接之机遇。苏州向来是上海的“后花园”,一些新的自贸政策必将惠及苏州。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学习、借鉴上海经验仍是苏州发展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苏州外向型经济;机遇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006-02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十八大之后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总体目标是,经过2-3年的改革试验,力争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贸区。
一般而言,自贸区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自贸区是指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多数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狭义自贸区是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类似于自由区,有的国家称自由港、自由仓等等。上海自贸区属于狭义自贸区,与我国目前现有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相比,前者虽然也拥有比一般园区较高的经济自由化,但仍属于“境内关内”,而上海自贸区则属于“境内关外”,它拥有更高的管理自由度和更多的经济优惠政策,如企业经营自由、货物流动自由、人员进出自由、金融外汇自由。
一、上海自贸区给苏州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会吸引国际高端投资向长三角集聚,必将给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辐射和集聚效应。由于中国金融、外汇管制以及市场准入限制,过去跨境结算、贸易、物流以及国际金融的许多业务都无法在中国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改变这种态势,引起国际高端资本流动的根本性改变,成为苏州从开放型经济大市向强市迈进的巨大动力。
2.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上海自贸区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和投资自由化改革将加快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价值链的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使得上海自贸区成为创新的发源地,而作为上海近邻城市的苏州可以通过“跟随效应”而获得产业结构优化的好处。
3.抢占先机,扩大招商引资,发挥自身优势。自贸区将吸引更多国际机构总部入驻,有助于世界了解苏州,有助于苏州吸引外资进入。苏州拥有众多品牌进出口企业和省级以上出口基地,纳米技术、服务外包、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上海贸易转型、通关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和口岸能级提升,苏沪交通便捷,物流费用较低,有利于苏州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发展与拓宽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国际企业更加容易接近苏州,使苏州更容易获得国际人才、国际资本、国际企业。
4.为苏州市探索自贸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扩大深化海峡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成果、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打开了突破口,把握先机,因势利导,主动对接,有望迎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二)挑战
1.外资招商压力加大。通过对自贸区总体方案中的“服务业具体开放清单”的分析,此批清单主要目的是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所含行业大多不是全新领域,而是已有外资准入制度放宽限制后会跨越式发展的行业。这些争取政策突破的行业一旦试点,上海会迎来新一轮外资总部经济的集聚发展。因此,方案中“服务业具体开放清单”一旦试行,国内一线城市尚不能比肩,苏州市更无法望其项背,相关行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的外资招商势必压力加大。
2.在较短时间内可能产生极强的“虹吸”效应。自贸区内试行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兑换、以及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在国际化运营、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大的自由度,都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可能会吸引苏州市相关企业的转移,导致全市外经贸增长更加艰巨,将对苏州总部经济产生较大压力,也意味着地方GDP、进出口贸易额和税收的同时损失。
3.离岸贸易将冲击苏州保税物流贸易。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运营,进一步降低了区内企业贸易的结算、税务、财务、船务运营和关务成本等,这对苏州刚取得快速发展的保税物流贸易的冲击不可小觑。苏州难免会出现一些企业通过发展离岸贸易的途径以减少贸易成本,从而降低了苏州的外贸增量。
4.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受限。上海自贸区涵盖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等综合功能,实施境内关外特殊政策,通关服务更加便利、快捷,将吸引更多苏州进出口货物通关,吸引更多的外资,将会压缩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等的发展空间。
二、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狠抓机遇,主动迎接辐射
要深化认识,提前布局自贸试验区相关政策普遍推广后的新形势。上海自贸区不仅是单向的政策优惠措施,更是一次综合性改革试验,将来可能在更广范围推广实践,苏州应当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争取后发优势。要高度重视,有效应对短期内可能形成的对苏州高端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虹吸效应”。主动借鉴自贸区形成的成功经验,不断争取和吸收区内各项改革措施,努力建立更加现代、完善的市场体系,更加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弥补政策差距。
(二)建立苏沪政府联系机制
一是建立苏沪政府间直接联系,及时掌握有关工作进展情况。二是建立部门对接机制。市发改、商务、海关、国检、金融等部门,积极与上海对应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三是市有关部门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条线联系,及时了解自贸区优惠政策,做好相关研究,提出条线对接办法和意见。四是积极设立机构。在自贸区设立苏州市驻自贸区办事机构,建立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网络平台,为入驻自贸区内的苏州企业发展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自贸区内企业的招商工作。
(三)实行错位竞争,全力打造特色产业
加强对自贸区各类实施细则的研究,科学预测与分析自贸区政策的后续影响,加强与其的对接联系。实行错位发展的战略,同时强化培养承接上海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能力,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加工制造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加快发展纳米材料及制品、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临近上海的地域优势,利用上海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契机,一方面扩大出口、稳定外需,另一方面扩大进口,尤其是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有针对性地扩大先进装备及前沿技术的进口,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加强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
积极争取海关对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区域的抽查式的监管;推进货物装卸、运输、再装运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服务便捷化;利用风险管理方式,实施分级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监管,以对账目的监管代替货物实物监管。以有效监管为前提,稳步推进海关各项改革举措和创新项目落地。以基础建设为保障,不断强化海关规范化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以科技应用为先导,进一步提升自贸区海关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大力支持自贸区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及功能拓展。以简政放权为目标,强化内外部综合监管与执法合作机制。以能力建设为抓手,切实提高海关科学管理水平。
(五)争取成为第二批自贸试验区
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的更迭及结构调整的需要,新形势下苏州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苏州市应尽快明确自己在“两区”建设格局中的功能定位。而根据国家的最新战略部署,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建设,是为了在改革、发展和创新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就意味着上海自贸区的运作只是此轮经济改革的序曲,改革的大幕将会在全国范围内择机逐渐展开。苏州市应利用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并力争成为我国第二批自贸区试验区,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营造更良好的政策氛围。
参考文献:
[1] 滕永乐,沈坤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江苏经济的影响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4(1).
[2] 夏善晨.中国(上海)自贸区:理念和功能定位[J].国际经济合作,2013(7).
[3] 周汉民.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J].国际商务研究,2014(1).
[责任编辑:金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