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途径的创新与实践

2014-09-20 07:58:14孙芝杨顾立众郑虎哲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食品院校培训

孙芝杨,顾立众,郑虎哲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更是把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衡量其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1,2]。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体现。

2012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始终围绕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概况

国家骨干校建设以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依托“三个平台”、组建“一个团队”、积极实施“五项服务”的社会服务新举措。

联合校内外专家组建一支技艺精湛的社会服务团队,依托江苏省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食品研发中心)、厂中校和政府职能部门三个平台,实施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食品安全营养科普宣传、对口支援、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社会服务举措。

以横向课题为抓手,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产品开发问题和进行其他技术服务;通过职业培训和鉴定,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广泛利用宣传平台进行科普宣传,提高社会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丰富大众的营养科普知识;开放食品研发中心,接待其他院校的学习考察或委派教师到兄弟院校交流;联合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服务地方产业。践行社会服务创新与实践活动,最终惠及企业、兄弟院校、社会群众和地方产业。

近三年,完成横向课题24项,申报专利22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192万元;完成职业培训和鉴定8383人次,到账经费285万元;完成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与培训3220人次;选派6名教师和32名学生到兄弟院校进行对口支援和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会议18人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良好。

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1.联合校内外专家,组建一支技艺精湛的社会服务团队

联合校内外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专家组建社会服务团队,为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社会服务团队成员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8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师4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师4人,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教师3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教师2人,其他相关专业教师3人。另外,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发展要求动态更新社会服务团队人员组成。

2.依托食品研发中心,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与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新丰面粉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食品研发中心。食品研发中心下设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食品生物技术应用研发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等3个院级研发机构,逐渐形成“产、学、研、推”有机统一的综合研发平台。

对外开放食品研发中心,并与淮安金鸡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淮安市浦楼酱醋食品有限公司、淮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为企业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同时还承担烘焙工、饮料制作工、乳品加工工、肉制品加工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根据专业群的发展规划,计划在2年内完成营养实训室、罐头与糖果巧克力实训车间、膨化与脱水干燥食品实训车间、农产品加工与冷冻食品实训车间、功能性食品实训车间等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食品研发中心的社会服务广度和深度。

3.立足“厂中校”,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积极与大型食品企业江苏大喜来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江苏淮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厂中校”,走出了一条高校“对接产业、依托行业、惠及企业”的社会服务新路子。

在江苏大喜来食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和江苏淮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分别建立“大喜来烘焙学院”、“蒙牛(马鞍山)乳业学院”和“淮安(双汇)肉制品学院”以及“企业教师工作站”,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及技术交流,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

4.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行企人员专题培训

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号召力,依托食品研发中心的仪器设备,吸引食品行业和企业人员参加专题培训,更好地服务地方食品产业,提升行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

与淮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淮安市食品学会联合举办淮安市糕点企业和淮安市饮料(纯净水)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培训本地各类食品企业120余家。

5.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宣传食品安全与营养科学知识

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与营养科学知识,提高大众食品安全意识,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教育培训活动,通过现场咨询、食品安全宣传专栏及宣传资料等手段,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宣传活动。

6.以教育部食品类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项目为平台,带动兄弟院校共同发展

依托教育部食品与生物类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项目平台,为中西部高职院校开展师资培训和学生交流培养,选派骨干教师或管理人员到受援学校进行对口支援,互派学生学习交流。

7.深化与境内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开拓合作项目

依托国际交流中心,进一步深化与境内外高校的合作办学,开拓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容,选派管理干部、专业教师到国(境)外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吸引境内外高校的同行到我院参加学术会议和研修。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成效

1.开展课题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依托食品研发中心和“厂中校”,进行食品新产品研发与孵化,为食品企业开展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或公共技术服务。积极为合作企业技术攻关、开展企业横向合作课题研究、申报专利,并为企业提供产品检验服务。

近三年,为合作企业技术攻关24项,申报专利22项,横向课题技术服务到账经费192.05万元,其中2012年服务到账经费33.15万元,2013年服务到账经费76.4万元,2014年服务到账经费82.5万元,见图1。此外,专业群的教师主持省教育厅课题、省科技厅课题、市级课题等31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401.8万元,其中2012年服务到账经费66.6万元,2013年服务到账经费172.8万元,2014年服务到账经费162.4万元,见图2。

图1 横向课题服务到账经费情况

图2 纵向课题服务到账经费情况

2.为校政行企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服务地方产业能力显著增强

依托实训基地和“厂中校”、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江苏省淮安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近三年,为淮阴工学院等兄弟院校、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人民政府、淮安市糕点行业和饮料行业、淮安市奥斯忒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苏大喜来食品有限公司等学生、政府工作人员、社会人员和企业人员培训和鉴定8383人次,其中2012年度培训和鉴定3005人次,2013年度培训和鉴定2678人次,2014年度培训和鉴定2700人次,见图3。三年服务到账经费285.8万元,其中2012年度服务到账经费83.7万元,2013年度服务到账经费99.7万元,2014年度服务到账经费102.4万元,见图4。

图3 职业培训和鉴定人次

图4 职业培训和鉴定服务到账费用

3.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宣传,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近三年,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宣传17次,宣传或培训3320人次,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还完成《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读本》和《食品营养知识培训读本》的编撰。

4.对口支援,发挥骨干校辐射作用

近三年,与部分中西部高职院校互派32名学生和6名教师,学习交流3个月。通过高职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的学习与交流,提升了兄弟院校在教育教学理念、实践技能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水平,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5.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近三年,选派4名管理干部、14名专业教师到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地参加学术会议、研修。并吸引境内外高校的同行到我院参加学术会议和研修。

中英职业教育校长对话于英国时间2013年11月19日在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会展中心举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教师贾绍千博士参加了会议。会议上,贾博士同与会的英方代表探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对中英今后合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四、不足与改进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不少,但是直接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的专利数量较少,需要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共同申报专利,转化为生产力。

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宣传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增强与政府以及兄弟院校、社区的合作力度和深度,使更广泛的人群受益。

增加对口支援教师的质量和数量,增加互派交流学生的人次,进一步提升受援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王淑媛.浅析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34.

[2]肖飞鹏,庞晓勤.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教文汇,2012,(6):152-153.

猜你喜欢
食品院校培训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00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19:07:36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