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嵘
(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29)
依托咪酯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镇静、催眠及遗忘作用,无镇痛或肌松药效,是临床全身麻醉药物中重要的镇静药物[1]。乳剂依托咪酯麻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药效强,对血管刺激小,较少干扰心血管功能,注射后药效消除快,持续输注无明显蓄积,临床多应用于心血管患者的麻醉诱导[2-3]。为研究心血管麻醉诱导过程中先后注射依托咪酯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情况,作者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360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分组麻醉诱导分析,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MAP变化情况,总结麻醉诱导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360例冠心病搭桥手术患者,心功能分级Ⅱ~Ⅲ级,年龄48~74岁,平均(62.5±3.7)岁。排除肝肾脑功能障碍及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0例。A组中男98例,女82例,平均年龄(44.3±2.2)岁,平均体质量(52.8±2.8)kg,心功能Ⅱ级122例,Ⅲ级58例。B组中男96例,女 84例,平均年龄(44.8±2.3)岁,平均体质量(52.9±2.3)kg,心功能Ⅱ级119例,Ⅲ级6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心功能分级、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所有患者术前0.5 h肌肉注射8~10 mg吗啡、0.3 mg东莨菪碱,手术室内监测血压与血氧饱和度,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麻醉诱导时A组先给予0.3 mg/kg依托咪酯,再给予0.1 mg/kg力月西、0.1 mg/kg哌库溴铵、5 μ g/kg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后6 min行气管插管;B组先给予0.1 mg/kg 力月西 、0.1 mg/kg 哌库溴铵 、5 μ g/kg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诱导后5min静脉注射0.3 mg/kg依托咪酯,诱导后6 min行气管插管。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监测2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和组间比较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麻醉诱导后,患者的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开始上升,插管后10 s和插管后5 min的MAP显著高于插管前MAP(P<0.05),整个麻醉诱导过程中HR与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B组麻醉诱导后,患者的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开始上升,但插管后10 s与插管后5 min的MAP与插管前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麻醉诱导过程中HR与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10 s以及插管后5 min的M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心血管手术过程中麻醉诱导是关键所在。由于麻醉诱导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降低,导致其冠脉灌注不足,加重患者的心肌缺血低氧[4],所以诱导过程中既要保持平稳,避免发生低氧和抑制心血管,同时又要保证具有足够的麻醉深度,以尽最大可能消除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5]。依托咪酯作为心血管麻醉诱导的常用药物,具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轻微影响血管功能、降低患者的冠脉阻力及增加心肌灌注的显著作用[6]。Zhang GH等[7]报道显示,常规剂量的依托咪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诱导中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脏每搏量、肺血管阻力以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与普通患者几乎无差别,充分证明了依托咪酯的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及其对压力感受器的功能、外周血管舒缩功能、心肌收缩力无明显影响作用的麻醉诱导效果[8-13]。
依托咪酯的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中枢镇静催眠、遗忘的作用,主要因为二氨基丁酸(GABA)A受体的β2和β3亚基的影响,但临床应用无明显镇痛与肌松效果,这与二氨基丁酸(GABA)A受体相关。邢书生研究显示,采用0.3 mg/kg的依托咪酯进行全麻诱导,用0.12 mg/kg进行维持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前后患者每搏的容量和血压均不变,其心脏血液灌流量会增加19%,其冠状动脉阻力会降低19%,而心肌的氧耗基本无明显改变,而依托咪酯麻醉时需要维持所需血浆药物浓度为300~500 ng/mL,而镇静时血药浓度为150~300 ng/mL,当患者的血浆药物浓度降至150~250 ng/mL时即可苏醒。本研究中对重症心脏病患者静脉注射0.3 mg/kg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时也未发现对患者的心率、外周血管及肺血管阻力造成影响,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麻醉诱导给药后,A、B组患者的血压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虽然依托咪酯对循环影响较小,但合并其他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时也会引起相对比较明显的血压下降[14-17]。A组麻醉诱导后,患者的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开始上升,插管后10 s和插管后5 min的MAP明显高于插管前;B组麻醉诱导后,患者的MAP明显下降,插管后MAP开始上升,但插管后10 s和插管后5 min的MAP与插管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整个麻醉诱导过程中HR、CVP以及SpO2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按照B组的方法给药进行麻醉诱导,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此种诱导方法对心血管抑制作用更小,而且从插管后B组患者血压波动幅度明显小于A组也说明B组在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方面比A组更佳,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患者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由于插管时所引发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患者心脏的氧耗量增加,甚至引发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更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麻醉诱导时必须控制好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18-22]。
综上所述,心血管患者应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有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过程中后期注射依托咪酯对患者血压波动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心血管患者的临床麻醉手术。
[1]张忱,岳云,吴奇伟,等.不同剂量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镇静深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790.
[2]赵清林,肖应丽,盛博.舒芬太尼对高血压患者诱导插管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3,34(3):384.
[3]周琪,王刚,高长青,等.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在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期对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8,6(3):162.
[4]孙艳红,刘海梅,赵芸慧,等.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及不同给药顺序对肌阵挛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12):1058.
[5]Seravalli L,Pralong F,Revelly J P,et al.Adrenal function after induction of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with an etomidate bolus:aretrospective study[J].Ann Fr Anesth Reanim,2009,28(9):743.
[6]邹健飞.异氟烷、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老年人麻醉诱导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903.
[7]Zhang G H,Sun L.Peri-intubation hemodynamic changes during low dose fentanyl,remifentanil and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etomidate for anesthetic induction[J].Chin Med J(Engl),2009,122(19):2330.
[8]王常永,商敏,程林,等.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的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695.
[9]王怡,宋伏虎,李传翔,等.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全身麻醉深度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5):600.
[10]斯妍娜,张媛,吕云落,等.右旋美托咪定减少丙泊酚和芬太尼的用量及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1):134.
[11]张玉龙,夏闵涛,浦江,等.经I-gel喉罩盲探气管插管在全麻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1):70.
[12]何忠友,尹治清.双管型喉罩与气管导管通气在全麻下气管内治疗时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3):159.
[13]郭凌翔,窦英茹,史甜,等.口腔冲洗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169.
[14]罗德生,王慧,方敏,等.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10.
[15]金玉坤,张博,张涤非,等.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诱发的血流动力学和BIS变化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730.
[16]林汉森.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392.
[17]吴强,张泓,许启霞.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0):1501.
[18]崔新亮,刘松,赵继英,等.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971.
[19]王银娥,徐云侠,丁慧,等.循证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471.
[20]刘健慧,郁庆,张晓庆.两种剂型依托咪酯在心脏手术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2008,29(2):94.
[21]邢书生.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循环系统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224.
[22]肖运珠,张玫.依托咪酯与咪达唑仑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