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生日书写的文化意义

2014-09-19 14:53熊芳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圣经诗经

熊芳

摘 要:浩如烟海的中西文学经典中,有关生日的诗歌和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学、民俗学等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追根溯源,解读中西文化的源头性文本《圣经》和《诗经》中的生日书写,了解到中国文学的乡愁主题与中国的生日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西方的生日文化传统则与西方文学的复活和精神救赎主题密切相关。

关键词:生日;《圣经》;《诗经》;文化意义

生日一般指对出生日的庆祝和纪念,《圣经》和《诗经》这两部经典性的作品中都有对生日庆祝的文学记载,其与生日有关的内容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含义。

一、《圣经》中的生日叙事

《圣经》记载了两次国王的生日,这两次生日都有宴饮的内容。

《圣经》中第一个记载过生日的人是埃及王法老。以色列人雅各伯的爱子约瑟,被其兄长们因嫉妒出卖后,又遭埃及妇人的诬告,被关入埃及大牢。当时埃及王法老的司酒长和司厨长触怒了法老,被关进羁押约瑟的地方,有一天,这两人同时各做了一个梦,约瑟为这两位大臣各解其梦,他预言法老的司酒长会复原职,而司厨长被杀 ,并请求如果司酒长如能官复原职,要帮约瑟离开大牢。

“第三天,适逢法老的生日,法老为群臣摆设了盛筵,在群臣中将司酒长和司厨长提出来,恢复了司酒长的司酒职,再将杯放在法老手中,至于司厨长,却被悬挂起来,正如约瑟对他们所解释的。但司酒长没有想起约瑟,他忘记了约瑟的功劳。” (《创世记》Genesis 40 : 20 – 23)[1]

约瑟的预言非常准,司酒长果然被法老王重用,而司厨长则被法老王吊死,从《圣经》的记录中看来,埃及的法老王过生日的时候也会大宴群臣庆祝生日,但没有说明缘由地赦免一个大臣而同时又把另外一个赐死,根本没忌讳这是他的生日。埃及法老王的生日宴会验证了约瑟有预言的神奇能力。这个情节承上启下,在法老王做了两个奇怪的梦,而整个埃及境内无人能解的情况下,司酒长想起了约瑟,并向法老推荐了约瑟,也才有后来约瑟为法老解梦并因此能力而受法老重用,成为埃及的宰相,富可敌国,最后与加害自己的诸位兄弟相认等故事。

《圣经》中记述最详细的一个生日,是黑落德(也有翻译为希律王)的生日。他的父亲大黑落德因害怕耶稣降世,而屠杀伯冷及其境内所有两岁以下的婴儿,黑落德因先知若翰责骂过他,既恨若翰又尊重他,就把若翰关进牢里。《马可福音》第六章以倒叙开头,说众人不知道耶稣的能力从哪里来,有什么能力,耶稣努力传道,并且声名远扬,有人说,耶稣是先知,暗示若翰是耶稣的先行者,他的命运也预示着耶稣将来的命运。黑落德王在听说耶稣的事情后,联想起被自己砍头的先知若翰,再又听别人说耶稣有奇能,就认定洗者若翰复活在耶稣身上,接着黑落德回忆杀害洗者若翰的原委:洗者若翰敢于批评一切违反律法的人,包括国王,黑落德娶了弟弟的妻子黑落狄雅,被若翰反对,黑落德虽恨若翰,但仍敬重他,只是把他关进大牢,但此事仍触怒了另一当事人黑落狄雅,她一直想找一个机会杀掉若翰。

“黑落德生日那天,黑落狄雅的机会来了。黑落德宴请了部属大臣,军官和加里利的权贵乡绅。黑落狄雅的女儿进来献舞,深得黑落德和在座来宾的欢心,国王便对这女孩说:“你跟我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他还发誓说:“即使你要江山的一半,我也赏给你。”

这女孩出去和母亲商议:“我该要什么?”她母亲说:“洗者若翰的头。”女孩立即回到黑落德跟前请求说:“我要你马上把洗者若翰的头,用盘子盛来给我。”黑落德王就十分为难,可是他已当着宾客的面发了誓,便不好拒绝。于是就派了侍卫,下令把若翰的头送来。侍卫就去监狱斩杀了若翰,将若翰的头放在盘子上,端给女孩;女孩接过给了她母亲。(《马可福音》6:21-28))( MARK 6:24)[2]

先知若翰的生命成为小女子口里邀诺的筹码,他在黑落德的生日宴会上成为黑落德、黑落狄雅和黑落狄雅女儿三人游戏的牺牲品,无辜被黑落德杀害。 从《圣经》的记录看,无论是埃及王法老,还是黑落德王,在他们的生日宴会上,或杀其臣,或害其民,生日虽也庆祝,但生日不是一个聚会庆祝的快乐日子,伴随的却往往是他人的死亡。甚至连出生日都成为让人诅咒的时日,在《圣经》中诅咒自己出生之日的有两位。

《圣经》中有一位被上帝称为“完全正直”的人—约伯,诅咒过自己的生日。约伯在上帝眼中是一个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的人,他家庭美满,有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家产丰厚,当上帝称赞约伯时,撒旦却认为,约伯敬畏神,是因为上帝的慷慨赐予,但一旦伸手毁掉他的一切所有,他肯定会背弃上帝,上帝就派遣撒旦执行他的考验。一夜间,约伯失去了他所有的家产,甚至他的三个女儿七个儿子也在家庭聚会中全部殒命,但这样的考验面前,约伯仍信仰上帝,他认为,他出身母胎,也必赤身归还,赏赐他子女和财富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应该是上帝耶和华。当上帝再次赞美约伯,说,约伯失去当前一切所有,仍信仰上帝,但撒旦认为,这样的考验还不彻底,因为人们情愿失去一切也想保全生命,如果让他身体受罪,约伯必定会背弃上。撒旦使约伯从脚掌到头顶都长毒疮,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当约伯的三个朋友,在约伯遭撒旦攻击后,来看他时,见他面目全非,极其痛苦,都为他悲伤,以为他会诅咒上帝,但他却开口即咒诅自己的生日:

“愿我诞生的那日消逝,愿报告‘怀了男胎的那夜灭亡。愿那日成为黑暗,愿天主从上面不再寻觅它,再没有光烛照它。愿黑暗和阴影玷污它,浓云遮盖它,愿失光的晦暗惊吓它。愿那夜常为黑暗所制,不让它列入年岁中,不让它算在月份里。愿那夜孤寂,毫无欢呼之声。愿那诅咒白日者,有术召唤海怪者,前来诅咒那夜。愿晨星昏暗,期待光明而光明不至,也不见晨光熹微,因为它没有关闭我母胎之门,遮住我眼前的愁苦。” (《约伯传》JOB 3:2-10)[3]

约伯即便知道是耶和华一手造成他丧失一起家财和最心爱的子女,是耶和华让他承受撕心裂肺的肉体折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最痛苦不堪的时候他宁愿诅咒自己的出生也不愿咒骂耶和华,这种鲜明的对比只是为了表明他对上帝坚信不疑,最后上帝被他的虔诚所感动,把从他身边夺走的一起都加倍还给了他,让他得享天年。

另外,《圣经》中记述了流泪的先知—耶利米同约伯一样自咒生辰。耶利米被耶和华选中当先知,告诉周围不施行公平和公义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将被其他北方民族攻击,城破人亡,另外还将遭遇大瘟疫死亡,只有实行正义才能得救,但无人愿听这样的预言,也无人相信他。耶利米被朋友孤立,遭受巨大的耻辱和磨难,眼看着他的族人走入死路却无能为力,最后导致他开始诅咒自己的生日:“愿我诞生的那一天,是可咒骂的;愿我母亲生我的那天,不蒙受祝福!愿那给我父亲报信说‘给你生了一个男孩叫他异常高兴的人,是可诅咒的!愿这人象上主不顾惜消灭的城市: 早晨听到哀号,晌午听到警报; 因为他没有叫我死在母胎,使我的母亲成为我的坟墓,叫她永远不分娩我! 为什么我要从母胎里出来,眼见辛酸痛苦,在羞辱中消磨我的岁月” (《耶利米书》Jeremiah 20 : 14 – 18)[4]

犹太人继续堕落沉沦,没有接受耶利米的警告,最终巴比伦人攻破了耶路撒冷,亡国的犹太人从此便在周围大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圣经》中自咒生日的记录虽然也不多,但这两例恰巧都是圣人,都在精神和肉体上经历着上帝考验,但即便这样,他们俩都从未失去对上帝的信仰。约伯是受上帝青睐的圣人,他认为所拥有的一切是来自上帝的恩赐,而不是母亲;耶利米是被上帝选中的先知派到世间,做为上帝的喉舌去警告堕落中的族人,他的母亲也许只是上帝选中给与耶利米尘世生命的载体,他的出生之日可以诅咒,甚至母亲可以诅咒,唯有给予他们精神新生命的上帝不可诅咒,最值得他们信仰和敬畏。从夏娃由亚当的肋骨产出到约伯和耶利米诅咒母胎甚至母亲,表明那时女性的形象被消解,男性统治地位已经显现,由此反映了希伯来民族从氏族社会母权制逐渐向父权制社会过渡: “圣经神话的开始,也就是巴比伦神话终结之处。男性神的主宰已经成立,任何前代的母系统治痕迹一点也没有遗留下来。”[5]

二、《诗经》的贺寿诗

《诗经》里没有如《圣经》那样有专门讲述与生日庆祝有关的故事,却有为庆贺生日写下的贺寿诗:

《诗经•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6]

螽斯是一种昆虫,学名蝈蝈,繁殖力强,善鸣,诗中的“诜诜”、“薨薨”和“揖揖”都是对螽斯群聚在一块时的声音描绘,而“振振”、“绳绳” “蛰蛰”则是相应的繁盛境况这首诗歌是祝愿寿星象螽斯那样子孙众多。 借繁殖力强的螽斯为喻祝愿过生日的寿星子孙满堂,“朱熹先生认为此诗的表现手法是“比”,是将螽斯的几种特征来比喻寿星老的多子多孙,福作绵长。”[7]古人一般在六十岁生日那天开始设宴庆祝称为做寿。生辰庆典,宾客来仪,总会为寿星送上琅琅上口的祝寿词,这无疑是生日庆祝中流传至今的节目和内容,只不过古时的祝寿词更书面化。虽然《诗经》反映生日庆典和出生的诗歌仅两首,但后来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的小说有更详细的记载。生日无疑是一个家庭的节日,喜庆且多庄严,即便也有宫廷禁止庆生的例子,也多是感念母亲生产的不易,出于孝亲等观念予以禁止。在《颜氏家训 .风操》中记载着,南朝梁元帝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六,每逢这天,他都要在宫里设“斋讲”直至母亲去世:“梁孝元帝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8]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这篇文章中还曾提到了当时江南某些地区,以设酒庆的方式庆祝生日,这一举动被作者斥之为:“无教之徒,虽以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9]可见,隋唐五代时期在我国北方,做生日多是出于儒家的孝亲观念,以严肃正式的仪式居多,多带有哀戚色彩。不管是张灯结彩的生日寿宴还是肃静的斋讲感恩,其实都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的体现:“崇拜的并不是祖先已死的本身,而是祖先的生殖之功,也可以说,而在纪念祖先所给与我们的生命。[10]“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孩子尤其是男丁延续生命,延续祖宗的香火,这是大不孝,不仅愧对祖先,还怕百年后无子祭祀自己。多子才多福,所以女娲庙求子仪式才备受关注,送子娘娘庙至今香火鼎盛;所以生日寿辰说得最多的祝词就是希望寿星长寿如螽斯那样多子,家族枝繁叶茂。

三、《诗经》和《圣经》中伟人出生日故事的书写

生日不仅是对出生日的庆祝和纪念,也指出生的年月日,《圣经》和《诗经》都有对出生日发生事件的记录。

耶稣降生的事迹记载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圣经》中对耶稣基督降生时最详细地记录是《路加福音》 ,耶稣降生前就有很多灵异的现象,当时玛利亚已经与大卫家族的约瑟订婚,却奇迹般地由圣灵的能力怀孕,约瑟并非耶稣真正的父亲。天使向一群牧羊人宣告耶稣的降生,至少40天之后来自东方的三个占星术士也由于一个特别的星的引导前来祝贺:“他们在那里的时候,她分娩的日期满了,便生了她的头胎男儿,用桃祝裹起,放在马槽里,因为在客栈中他们没有地方。” (《路加福音》 LUCK2:6 )[11]

除《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分别记录了耶稣的出生后,都再未言及他的生日,无论是耶稣本人,还是跟随他的众使徒,《圣经》中一再告诫人们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世为人的重要意义,天主似乎并不在意耶稣降世的具体时日。耶稣基督再三向他的门徒预言的,倒是他的受难日和复活日。

但从历史学意义上看,有关耶稣出生的感生神话是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残留的表现。“英国学者罗伯逊在剖析了圣经中的许多神话之后,又主张不能把所有的圣经故事都看做神话。因为那样做的话,不但某些传说故事的历史价值将被忽视,更常见的是,圣经里所折射的基督教形成的具体历史背景,干脆就被回避。”[12]

无独有偶,《诗经.大雅.生民》周人的先祖后稷出生日也有点神异色彩,其诞生的前后过程颇有传奇性: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13]

据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的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14]周人的先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她是传说中帝王高辛氏帝喾的妃子,因久未生养,她虔诚地祭祀,向上天求子,有一天外出时踩到上帝的脚趾印,心中突感欢欣,于是感应怀孕。这段内容固然有神异的成份,但祭祀和求子的仪式的书写却是真实的,“女娲不但是婚姻之神,还兼着子孙娘的职务,《诗•生民》中‘以弗无子,‘弗,去也,去无字求有子,古者必立郊禖焉” 郊禖就是高禖,古时候没有子嗣的人每每就去高禖神庙去求有子嗣,于是媒神且兼作的笙就是一证。……世民间极为崇祀的‘子孙娘娘或‘送子娘娘推寻本源,实当始于女娲。”[15]这种祭祀和求子的仪式流传至今仍未断绝,中国民间各地的送子观音庙和家庭供奉的送子娘娘到现在仍香火鼎盛可见一斑。

后稷一生下来就像小肉球,不破不裂,让姜嫄惊惧不安,以为天帝不满意她的祭祀,降祸给她,因此她把后稷抛弃了,后稷出生日发生的故事写得一波三折,刚出生的他被放置于越来越危险的境地:先是偏僻的隘巷,再是深远的平林,最后是人迹罕至的寒冰上。但看似有神灵护佑,既有牛羊为之哺乳,又有飞鸟展翼为之驱寒,最后不祥的疑虑被神异现象驱散,后稷回归母亲身边。后稷后来的成长之路也颇有神异的色彩,他最终成就了大业,为周朝的开国始祖。 《生民》中对后稷的出生和成长写得波澜起伏,被称为《诗经》作品中史诗性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的祖先崇拜。

四、比较

文化的传承,一般靠世代口耳相传或靠文学的记录和书写。中国《诗经》中的庆祝生日以及明清小说中大量有关生日的描述,都可看出受中国祖先崇拜的影响所体现的文化独特性,祖先的精神和业绩要靠子孙的延续,故求子仪式繁琐而虔诚,有子才能家族兴旺,故寿筵上祝寿星长寿多子,惟其长寿才能开枝散叶和子孙满堂。从这种来说,中国文学作品的乡愁主题也是这种祖先崇拜的延伸,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对祖辈生存的土地有着这样的深长眷念,这种文化经过几千年仍有强劲的生命力。

《圣经》里生日宴会上的预言成真的死亡杀戮到被害先知(耶利米和耶稣)灵魂的复活,固然有神话的成份,但更多是宗教思想的影响,一切宗教都宣扬转世轮回。 《旧约全书》是希伯来民族的文化和宗教经典,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被 “七十士”译为希腊文,后来的基督徒接受该经典并编入他们的《圣经》,也叫《新旧约全书》 。为了区别在公元后基督教徒写的《新约全书》 ,希伯来民族的传统经典被称为《旧约全书》以区别在公元后基督徒所写的《新约全书》。《圣经》里的生日描述充分表明现世生活里的生日并不值得纪念和费劲笔墨赞美,只有来世或者精神得道的那天才是真正有意义和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时刻。 “So I say ,live by the Spirit ,and you will not Gratify the desires of the sinful nature.” (《加拉太书》Galatians ( 5:16) )[16] 这段引文主要告诫人们不要随从肉体,只能随从圣灵。肉体的欲望和肉身的存在并不是此世最重要的,对于基督徒来说,从灵魂的角度来说,人肉身的生,并无什么意义,它不过是灵魂的载体,肉身的死,则是灵魂的复归。所以说,若要纪念,当纪念灵魂得生的那日,即,旧我死亡,灵魂复活的时日。 以《圣经》生日的书写的例子为例,复活和精神得救主题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映这类主题的作品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的学生哈利逊(Jane Harrison)继承老师的理论并创建“剑桥学派” ,他认为“‘欧西利士的艺术与仪式的共同来源是举世都有的、深切的愿望:但愿那看来是死的自然能复活起来。哈利逊的这番妙论,其实还可以找到一个证据,那就是彷徨在现代荒原的象征中,寻求精神复活的艾略特。”[17]

五、结论

综上,解读中西经典《圣经》和《诗经》有关生日的记载,除了让我们了解各个民族都经历了“只知有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生日宴会、求子仪式和感生神话所表现出的历史学和民俗学意义,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民族的先民最初对生命的延续采取了迥异的方式,中国人更重视表示血脉传承的生日,反映在文学中的主题多乡愁;对于生日,西方各民族更重视精神得救的重生之日和灵魂复活之日,故此类重生和救赎主题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

[1]—[4]、[11]、[16]The Holy Bible,international bible society USA,1984年

[5]〔埃里希•弗罗姆:《被遗忘的语言—梦的精神分析》,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7年,P225

[6]、[7]、[13]任自斌和近健主编:《诗经鉴赏辞典》,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 年,P9,P498

[8]、[9]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 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P78-79

[10]周予同:《“孝”与“生殖器崇拜”》,《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14]许嘉璐、安平秋:《二十四史全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4年 P31

[15]袁柯:《古神话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P41

[16]、[17]郑凡:《震撼心灵的古旋律—西方神话学导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P166,P213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圣经诗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诗经
《圣经》经文中国化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高校内应对综艺活动教学研究
中美国家形象广告视觉文化意义的二元差异
关于《奥赛罗》戏剧文化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