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探微

2014-09-19 14:47:57李泽杰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原文化庄子思想

李泽杰

摘 要:庄子思想到底是楚文化的产物还是中原文化的产物,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争论的话题。本文试图从两方面来论证庄子思想是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

关键词:庄子;思想;中原文化

引言:庄子作为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提倡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庄子思想到底是楚文化的产物还是中原文化的产物,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王国维先生认为:“然南方文学中,又非无诗歌的原质也。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之,故庄、列书中之某部分,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1]后世学者,刘师培先生《南北文学不同论》、任继愈先生《中国哲学发展史》、崔大华先生《庄学研究》都持庄子思想源于楚文化这一观点。但本文试图从两方面来论证庄子思想是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

把庄子思想列为楚文化,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他生活在南方。任继愈先生在介绍庄子思想时,以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状况来说明庄子思想产生的根源。而事实上,任先生所举的《楚辞》、《老子》、《庄子》三部书,除《楚辞》作者外,老庄都是生活在淮河以北数百里处的人,他们的生活区域属黄淮流域,而非江汉流域。[2]

关于庄子的故里,目前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宋人说、楚人说、齐人说、梁人说、鲁人说。[3]其中,宋人说与楚人说的争议最大。汉代学者一般认为蒙是战国时宋国的邑里, 故庄子是宋国人。如《史记• 庄子列传索隐》引刘向《别录》云: “宋之蒙人也。”《淮南子• 修务训》高诱注:“庄子名周,宋蒙县人。”战国时的宋地, 西汉时封属梁国, 《汉书• 地理志》记曰: “梁国领县八, 其三即蒙。” 故唐代学者因此或称庄子为梁国人。如《隋书•经籍志》“ 庄子二十卷” , 自注: “ 梁漆园吏庄周撰” 。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序录》亦说庄子“ 梁国蒙县人也” 。宋或梁乃一国或一地享异名, 故汉代说庄子为宋人,唐代或说庄子为梁人, 乃是名异而实同的一致的说法。现代学者多数同意这一说法,马叙伦可为代表,他在《庄子宋人考》中提出两条比较坚强有力的论据: 一条引自《史记•宋世家》所据《左传》庄公十二年“ 宋万弑湣公于蒙泽”; 一条引自《史记•宋世家索隐》所据《庄子》佚文:“桓侯( 按: 指禾桓侯,名辟) 行,未出城门,其前驱呼辟,蒙人止之,后为狂也。”这两条即可证明宋国确有蒙地。[4]

庄子为楚人的说法宋代才开始有,但是,关于这一观点的论据都比较脆弱。乐史在《太平寰宇记》里的记载在秦汉典籍中找不到印证,因此难以成立。朱熹从思想风格特色上的说法又属推测。现代学者常征在《也谈庄周故里》一文中认为判定庄子为楚国人的论据主要有:第一,战国时宋楚敌对,若庄子是宋国人,则《史记•庄子列传》所载楚威王闻庄子贤,重币远行聘以为相,则是不可能的;第二,《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的濮水,就是《水经注》中的沙水,即今之芡河。所以庄子隐居之地,当在芡河沿岸,亦即今涡阳、蒙城一带;庄子故里之“蒙”,即今安徽蒙城。[5]对此崔大华先生在《庄学研究》中认为:应该说这两个论据都是相当脆弱的。就第一个论据而言, 楚聘庄周为相, 自宋代黄震以来,多有学者表示怀疑; 即使确有此事, 在那“邦无定交, 士无定主”(《日知录•周末风俗》)的战国时代, 诸侯越出封界招揽贤才以图强,士驰驱列国游说君王以逞能,也是司空见惯的, 所以不能仅以其就聘或出仕之国, 即判定为其母国。就第二个论据而言, 濮水有二, 一属黄河, 一属淮河。即使庄子垂钓之濮水是入淮之沙水,也不足以推论出此即庄子出生、生长之蒙地。从历史地理上看, 先秦到两汉, 沙水两岸并无以“ 蒙” 为邑里之称者。现今之安徽蒙城, 汉时称山桑, 唐天宝元年始改称蒙城。宋代许多学者如苏轼、王安石、未遑细察, 竟将此蒙城认定为庄子故里 , 亦属疏误。[6]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文献史料的角度,还是从《庄子》一书内证的角度,都可以推断庄子确为宋人。生活在宋蒙城的庄子,必然会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

老庄生活的地区正处于中原地带,他们的东部是齐鲁文化,西部是周文化。老庄思想主要是受到了中原文化(即周、鲁文化)的影响,老庄的主要思想都能在中原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7]具体到周文化对庄子思想的影响,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证。道为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为其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8]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夫道,有情有信(《大宗师》)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本原和基础:“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同上)。自然无为是其根本特性:“无为无形”( 同上) 、“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天运》)、“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 万物之本也”(《天道》) 。同时“道”又是一个“周遍咸”、“无所不在”(《知北游》)的宇宙整体: “道通为一”(《齐物论》)。这样, 从“道”的立场来看, 万物之间是没有界限的:“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秋水》) 由此,生死也就是了无差别:“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天地》)。这样, 庄子以自然主义的“道”论为其逻辑起点, 建立起极富超越精神的生死哲学。[9]追溯“道”的源头,可以发现它来自周文化,而非楚文化。远在周初,《周易》中就出现了重“道”思想。“道”在《周易》中共出现四次,其中随卦的“有孚在道,以明”和履卦的“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中的“道”都是指原则、规律,而老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道”字。[10]

老庄的相对主义理论和辩证思想在先秦时期很有代表性。庄子的相对主义理论与辩证法思想,在许多地方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的。[11]庄子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差别。因此《齐物论》中说:“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从“道”的角度看,小草和大柱子、丑女和西施,以及一切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等同的,没有差别的。整体的分,就是个体的成;新事物的成,就是旧事物的毁。所以,从整体上看,一切事物都没有成与毁的区别,都可以复归于一个整体。因此,事物本身并没有大小、美丑、贵贱等等的差别。[12]《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3]这则寓言故事看似强词夺理,但是在二人的辩论中却处处体现着庄子的相对主义理论和辩证法思想。老庄的辩证、循环思想是很突出的,但这些思想都不是他们首倡。比如辩证思想,早在《周易》中就有清楚的演示,除去两两相对的卦象不谈,其“无望不陂,无往不复”(泰卦九三爻辞)、“亢龙有悔”(乾卦上九爻辞)等也表现了明显的辩证思想和循环思想。[14]综上所述可知,庄子的思想是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

注释:

[1]王国维.王国维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31.

[2]张松辉.庄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3]刁生虎.庄子故里考[J].天中学刊,2006,03.

[4]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7.

[5]常征.也谈庄周故里[J].江淮论坛,1981,06.

[6]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8-9.

[7]张松辉.庄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

[8]叶海烟.庄子的生命哲学[M].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67.

[9]刁生虎.生的执着与死的解脱——庄子的生死哲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10]张松辉.庄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

[11]张采民.《庄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8.

[12]张采民.《庄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8.

[13]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2:606-607.

[14]张松辉.庄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

参考文献:

[1] 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 张松辉.庄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张采民.《庄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5]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刁生虎.庄子故里考[J].天中学刊,2006,03.

[7] 刁生虎.生的执着与死的解脱——庄子的生死哲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8] 常征.也谈庄周故里[J].江淮论坛,1981,06.

猜你喜欢
中原文化庄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试论中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6:00:07
关于中原文化传承和动漫形象品牌的有效发展策略分析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51:33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以中原历史文化为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