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插值和竞争态的山东省旅游节庆时空分异

2014-09-19 00:47:40栾福明熊黑钢王昭国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年5期
关键词:季节性插值山东省

栾福明,熊黑钢,时 卉,王昭国,王 芳,李 东

(1.丽水学院商学院,云南丽水 323000;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5.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乌鲁木齐 830012)

0 引言

旅游节庆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方式。山东省现代旅游节庆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各式各样的旅游节庆如开渔节、啤酒节、赏花节、美食节、冰雪节、风筝节等不胜枚举。旅游节庆凭借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山东省旅游产业的繁荣和进步。2010年以来,山东省陆续组织和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逐渐形成了持续不断的休闲活动高潮,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山东省旅游节庆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

国外有关节事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及其效应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1-4],对于节日节庆、体育赛事及商业会展等大型节事的研究也较为集中[5-6]。而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7-8],研究视野主要集中在定义、特点、要素、开发策略等一般问题的探讨和界定,内容相对单一[9-10]。而从地理学角度对旅游节庆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机理及其变异性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11-12]。本研究以山东省140个市、县为样本,采用空间插值、竞争态等研究方法对中观尺度下旅游节庆进行探讨,有助于把握其时空规律与演变特征,为节庆旅游的区域分工、布局优化提供科学指导和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年际集中指数。旅游节庆年际集中性用年际集中指数R表示,反映旅游节庆需求在某一时段中各年度间集中、离散或均匀分布的程度[13]。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旅游节庆年际集中指数;xi为各月节庆数量占全年的比例(%)。R值越接近0,旅游节庆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旅游节庆需求时间分配越集中。选取此方法分析旅游节庆季节性的年际变化特征。

1.1.2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他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三次样条插值是将给定n个观察时间t1< t2< t3… tn及其观测值y1,y2,y3,…,yn,用三次自然样条函数S(t)求出一组插值点上的函数值及其一阶、二阶导数值[14],它满足:① 在每个子区间[ti,ti+1]上是三次多项式;② s(ti)=yi;③ 连接条件:s(t)、s'(t)、s″(t)在[ti,ti+1]上连续,特别地,有s'(ti-0)=s'(ti+0),s″(ti-0)=s″(ti+0);④ 自然边界条件s″(t1)=s″(tn)=0,具体方法是在每个子区间[ti,ti+1]上用牛顿均插值公式表示 s(t),(i=2,3,…,n-1)。运用此方法研究旅游节庆数量以及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异性。

1.1.3 市场竞争态。市场竞争态即波士顿矩阵,是指旅游目的地各主体在市场占有率(ai)和市场增长率(bi)双指标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记为 Ω(ai,bi)[12]。其模型为:

式中:Xi,t为第i个市场第t年的旅游统计量。市场占有率代表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而增长率代表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的潜力。因此,竞争态Ω就可以表示为占有率和增长率组合形成的二维空间中的一个点(ai,bi),分别以不同的数值作为区分高、低的中点,将坐标图分为4个象限,以此来说明不同地区旅游节庆发展的类别。

1.2 数据来源

根据《山东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公报》、山东省旅游信息官网、省内17个地市的旅游局网站中关于旅游节庆的相关统计公报、《山东旅游统计便览(2000—2013)》等资料进行统计、遴选、分类,得出1990—2013年山东省140个市、县的年度旅游节庆的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旅游节庆发展阶段

运用DPS软件对旅游节庆数量进行曲线拟合(图1),发现其符合指数函数增长方程y=20.59e0.126x,拟合度为0.95,且方程均通过F检验和系数检验。1990—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经历了明显的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起步期(1990—1999年):旅游节庆数量少,增长速度缓慢。1990年,全省旅游节庆共有31个,平均每个地市不足2个,1999年达到57个,平均每年增加2.5个,节庆增长率一直在2.63%~11.76%之间浮动,年均增长率仅为8.6%。(2)发展期(2000—2005年):旅游节庆数量快速增加,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由2000年的63个增加到2005年的146个,年均增加13.8个,年增长率均值为10.05%,且每年均高于10%。(3)腾飞期(2006—2013年):旅游节庆数量激增,增长速度最高,由170个骤增至500多个,年均增加达42.8个,增长率呈现明显的“先增后降”的趋势,年均增速高达17.31%。其中,峰值出现在2007年,增速最低值(14.17%)仍高于发展期均值4.12个百分点。

2.2 旅游节庆季节性特征

图1 1990—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数量和增长率Fig.1 The annual number and growth rate of tourism festiv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13

2.2.1 季节性年内变化特征。总体来看,山东省旅游节庆的年内变化明显,季节性非常显著,各月旅游节庆的数量年内分布不均,差异性大。① 起步期,旅游节庆的数量较少,平均仅3个/月;发展期得到进一步壮大,平均11个/月;腾飞期则突飞猛进,平均高达31个/月。以旅游节庆集中的4,5,9月份为例,起步期4,5月份的数量共为12个,发展期增加到43个,腾飞期则激增至108个。②季节性特征明显:4—10月份一直是山东省旅游节庆的多发频段。其中,9月份数量占全年的20.24%,为最高频段,8,10月份的数量共占全年的19.76%,秋季可谓“黄金季节”;而4,5,6月份共占全年的38.56%,堪称“白银时节”。③ 从节庆数量年内的“波峰”和“波谷”分布(图2)来看,旅游节庆的年内分布从起步期的“三峰三谷”型演变为发展期和腾飞期的“双峰双谷”型。起步期呈现出明显的“三峰三谷”状态。其中,波峰分别为4月、7月、9月;而11—12月和1—3月、6月、8月则为显著的波谷时段。发展期则由起步期的“三峰三谷”转变为“两峰两谷”。其中,2个波峰分别出现在4—5月和9月;6—8月、11—12月和2—3月则为明显的波谷阶段。腾飞期旅游节庆的年内变化和发展期基本一致,即“双峰双谷”态势,峰值分别为5月和9月,低谷时期则为6—8月、11—12月和1—3月。

图2 不同时期旅游节庆数量年内变化Fig.2 Annua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tourism festivals in different phases

2.2.2 季节性差异形成原因。①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旅游节庆季节差异的基本因素。气候是风景地貌塑造、山体风景形成、观赏生物生长和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山东省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晴朗干燥,最佳旅游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其旅游节庆的数量占总量的85%。②节庆主题的季节性。特定的旅游节庆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季节举办,由此导致其年内分异性。以济南滑雪文化节(1月)为代表的冰雪旅游节庆,囿于气温、降雪等天气条件,只能在冬季或低温的月份举办。季节性较强的奇花异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里才能够观赏,相应的旅游节庆也只能在相应月份举办,如菏泽国际牡丹花会(4月)、山东莱州月季花节(5月)。因此,与旅游季节相关的自然景观型节庆的数量较多,比例约占20%。③ 资源禀赋。地方特产和自然景观是山东省数量最多的节庆类型,其比例约为总量的50%,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成为旅游节庆季节性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莱阳梨乡旅游节、胶州湾海鲜节、烟台苹果旅游节、肥城品桃节、吴旺冬枣节等地方特产型旅游节庆与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市场消费活动紧密相关,而秋季正是绝大多数农产品收获的季节,成为旅游节庆最为集中的时段。

2.2.3 季节性年际变化特征。利用1990—2013年山东省节庆数量比例的逐月数据计算各年年际集中指数R(图3)。旅游节庆季节性的年际变化大,波动性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其季节性分布趋于均匀。①起步期。R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15.04下降到10.31。②发展期。R曲线波动起伏,2003年R值最高,为10.35。这是由于2003年“非典”的冲击,旅游节庆多集中于2003年下半年,“非典”的影响甚至波及到2004年,因此,这两年的旅游季节性相当明显。③腾飞期。R值曲线亦呈现波动起伏,但幅度不大,2008年R值较高,原因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协办城市青岛市和日照市承担了众多水上项目的比赛,而奥运本身就是最著名的旅游节庆,加之山东省在此时又推出了众多的旅游节庆,夏、秋季节吸引了大部分的国内外游客。自2010年起,山东省推出“观世博,游山东”等大型旅游节庆,其后几年的R值均较高,夏、秋季的节庆数量空前增多,季节性有所增强。

图3 1990—2013年旅游节庆季节性年际变化Fig.3 Seasonality of tourism festival in inter-annual variation from 1990 to 2013

2.3 旅游节庆持续时间特征

2.3.1 持续时间分异性特征。1990—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持续时间呈现出明显的长短相间、峰谷交替的特点(图 4)。其峰值由高到低为 7,3,30,2,10,5,6,15 d。其中,持续7,3,30 d的旅游节庆累计频率为43.19%;而其余5个时间段的频率占总数的31.64%。其原因主要是:①国家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的推行。从1999年开始,我国居民国内出游的年内变化就出现了“五一”、“十一”、“春节”3个时间段的高潮。2007年之后,则变成2个“黄金周”和5个3天“小长假”,增加了假日的次数,保障了出游时间。②“暑假游”旅游市场的兴旺。“暑假游”一直是山东省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迅速升温,各种亲子游、修学游、拓展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在“暑期游”市场的刺激下,山东省旅游节庆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市场需求。③节庆经济效益的驱动。对于采摘节、美食节等参与性强的旅游节庆而言,持续时间长可以增加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满足旅游者和举办方的需要。

图4 山东省旅游节庆持续时间帕累托累计分析Fig.4 The Pareto cumulative figure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ourism festiv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2.3.2 持续时间的空间差异及原因。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山东省旅游节庆持续时间的地区分布(图5)。旅游节庆持续的平均时间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走向特征,从东到西基本上呈现“两峰两谷”的阶梯状分布特点。“两峰”一为东部和东北部区域,大致分布在胶东半岛,平均时间最长(16.0 d)。其中,最高值为威海(19.75 d),其次是青岛(12.7 d),烟台居第3位(11.4 d)。另一峰值区为中部区域,均值为13.0 d。其中,时间较长的有济南槐荫区(21.0 d)和市中区(16.5 d)及章丘市(17.5 d)、淄博沂源县(14.0 d)和博山区(13.0 d)、临沂蒙阴县(23.8 d)和平邑县(16.3 d)、泰安泰山区(15.6 d)和肥城市(15.0 d)、莱芜莱城区(14.5 d)、济宁曲阜市(15.5 d)。另外,中东部、北部和东南部的数值亦较高,中东部包括潍坊寿光市(19.4 d)和奎文区(17.3 d),北部则包括滨州沾化县(20.0 d)、东营垦利县(14.1 d)和利津县(14.3 d),东南部则为日照五莲县(17.3 d)和东港区(11.7 d)。“两谷”主要集中于除两峰之外的全部地区,一处包括滨州、东营、淄博、潍坊、临沂、枣庄、济南、泰安和济宁的东部以及日照的部分地区。除个别的高值区域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时间值为10.0 d左右;另一处则包括山东省西北部和西南部,其平均时间最短(5.0 d),是低值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最低值为德州(3.4 d),菏泽也只有3.8 d。节庆持续时间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交通可达性等有关。青岛、烟台、济南3个旅游中心资源禀赋好,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可达性较好,辐射效应会惠及周边的地区,尤其是空间距离较近的市、县的旅游者相互参加彼此举办地的节庆活动,其游客的流动性较强,不同类型和主题节庆之间产生一定的互补性,节庆持续的时间长。而资源禀赋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远离经济(或旅游)中心,空间距离较远,交通可达性差,随着旅行成本的上升,空间距离一定程度上成为旅游者参加节庆活动的阻碍,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性降低,节庆的互补性减弱,节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2.4 旅游节庆空间特征

2.4.1 节庆分布的整体分异性及原因。采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进行对1990—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数量进行空间插值(图6)。旅游节庆数量的地区分布不均衡性显著,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从东到西呈“三级阶梯状”。第一阶梯节庆数量最多,均值约为14个。主要位于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其中,最高值为青岛市南区(35个)和城阳区(25个),其余地区的均值约为10个。第二阶梯节庆数量较多,集中分布于东部的潍坊和日照,中部的济南、淄博、莱芜和泰安,南部的临沂等地区,其均值约为7个。第三阶梯节庆数量最少,主要集中于除胶东半岛和部分中部地区以外的其余地区。其中,最低值分布于西南部的菏泽和聊城,菏泽9个县、聊城8个县的节庆数量分别为16,12个。旅游节庆数量的地区分布格局是由节庆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供给能力和交通可达性等所决定。胶东半岛节庆资源禀赋高,旅游供给能力强,济南等中部地区次之,其余地区较弱;由于青岛、济南、烟台是省内的旅游中心及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吸引力强,由此引起旅游节庆活动向中心区域集聚;节庆主题的特定性、类型、个人偏好以及举办地环境因素导致旅游对举办地选择的主观性增大,而旅游中心城市因其资源禀赋好、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旅游供给能力强而成为多数旅游者的首选,由此刺激了更多节庆的涌现,成为“热点”地区,而其余地区则成为节庆的相对“温点”或“冷点”地区。随着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日臻合理,组织性、规范性越来越完善,旅游节庆“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也日渐明朗,由此形成了从东到西呈“三级阶梯状”。

图5 旅游节庆平均持续时间空间插值Fig.5 Spatial interpolation diagram of average duration of tourism festivals

图6 1990—2013年节庆总数空间插值图Fig.6 Spatial interpolation diagram of tourism festiv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13

2.4.2 节庆的市场竞争态分析。山东省旅游节庆一直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导,重视地方招商引资。以2013年的相关数据建立波士顿矩阵,以市场占有率(a=4.5%)为横坐标、增长率(b=8.4%)为纵坐标划分4个象限,并生成空间分异图,定量分析山东省节庆规模和发展程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图7)。明星类地区共有35个市、县,集中分布于胶东半岛和中部地区,即胶东地区的青岛、烟台、威海和潍坊,中部地区的济南、淄博。该类地区不但旅游节庆举办频率高,而且持续时间也长,属于“高占有率-高增长率”的“双高”发展态势。金牛类地区共26个市、县,主要聚集于东部的烟台和潍坊,中西部的济南、淄博、泰安、临沂和德州,以及北部的滨州、东营。此类地区旅游节庆数量多,频率高,但是增长缓慢,处于“高占有率-低增长率”的“单高”状态。幼童类地区共12个市、县,主要分布在济南枣庄和烟台等中部和东部地区。该类地区旅游节庆数量较少,但增长较快,属于“低占有率-高增长率”的“单高”发展状态,旅游节庆数量有限,其旅游节庆的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阶段,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瘦狗类地区共67个市、县,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聊城和德州、西南部的枣庄和菏泽、南部的济宁和临沂以及其余的地区。此类11个地级市旅游节庆的数量和增长率均较低,处于“低占有率-低增长率”的“双低”态势,旅游节庆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边缘化的不利境地。

图7 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发展空间分异Fig.7 Spatial analysis of tourism festival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3

3 结论

1990—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起步期、发展期、腾飞期3个阶段,各阶段节庆数量、增长速度等方面差异性明显。旅游节庆“夏、秋季热,冬、春季冷”的特点显著,4—10月是多发频段。秋季可谓“黄金季节”,春夏之交堪称“白银时节”,其季节性分布从“三峰三谷”型演变为“双峰双谷”型,气候因素、节庆主题的季节性、资源禀赋是季节性的主要原因。旅游节庆季节性的年际变化大但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并逐渐由春季和秋季向其余季节延伸,其年内季节性分布趋于均匀。旅游节庆持续时间长短相间、峰谷交替,并呈明显“东高西低”、从东到西“两峰两谷”阶梯状的空间特点。持续时间的峰值有8个,其中,一周之内的节庆数量约占总数的55%。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暑假游”、经济效益是其主要驱动因素。旅游节庆数量表现为显著的“东强西弱”格局,从东到西大致呈高、中、低“三级阶梯状”。东部以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水平最高,中部以济南、淄博、泰安等地水平较高,西部以菏泽和聊城等地水平最低。旅游节庆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节庆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旅游供给能力是造成节庆数量“东强西弱”格局、持续时间“两峰两谷”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区节庆发展的竞争态势各异,以瘦狗类地区为主,数量为67个,比例约占50%。

[1]Gartner W C.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US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3):151-164.

[2]Getz D.Event Studies:Theory,Research and Policy for Planned Festivals[M].Oxford:Butterworth-Heinema,2007:12-54.

[3]Getz D.Event Tourism:Definition,Evolution and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4):403-428.

[4]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J].旅游学刊,2003,l8(5):26-34.

[5]约翰·艾伦.大型活动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5-38.

[6]Thomas R,Wood E.Event-based Tourism:A Survey of Local Authority Strategies in the UK[J].Local Governance,2004,29(2):127-136.

[7]黄翔,连建功.中国节庆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科学,2006,1(20):45-49.

[8]李祗辉.大型节事活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110-118.

[9]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23(6):845-855.

[10]戴光,保继刚.城市节庆活动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以昆明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58-68.

[11]栾福明,张小雷,杨兆萍,等.基于半变异函数的山东省旅游节庆活动时空变异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6):940-949.

[12]戴林琳,盖世杰.北京郊区节事旅游发展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8):1056-1064.

[13]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2-54.

[14]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51-953.

猜你喜欢
季节性插值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粕类季节性规律:豆粕篇
湖南饲料(2021年3期)2021-07-28 07:05:58
季节性需求放缓 钾肥价格下行
基于Sinc插值与相关谱的纵横波速度比扫描方法
蔬菜价格呈季节性回落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远离季节性过敏
Coco薇(2017年12期)2018-01-03 21:34:42
山东省即墨市
一种改进FFT多谱线插值谐波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