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儿童医院输液药品不良反应303例分析

2014-09-19 08:50张卫红陈琴王芳曾凌空
医药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利巴韦头孢儿科

张卫红,陈琴,王芳,曾凌空

(武汉市儿童医院药剂科,武汉 430016)

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1],ADR监测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儿童专科医院的ADR发生和处理有其特殊性[2],近年来儿科输液患者较多,ADR报道有上升趋势。为全面了解我院门诊患儿ADR发生的情况,现对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30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门诊输液室呈报的所有ADR报告,均上报医院药剂科并经上级ADR监测中心确认输液反应,共计303份。

1.2 研究方法 ADR判断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3],药品分类方法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4],ADR临床表现和器官系统损害参考《WHO药物不良反应术语集》[5]。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患儿性别、年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药品、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各指标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不同组间差异以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患儿的基本情况 在303例ADR中,男160例(52.8%),女143例(47.2%)。患儿年龄范围 <18 岁,其中<1个月4例(1.3%),~1岁77例(25.4%),~3岁130例(42.9%),~6岁25例(8.3%),~12岁48例(15.8%),~18岁19例(6.3%)。发生 ADR 患儿原发疾病分别为肺炎129例,感染性腹泻病76例,上呼吸道感染59例,其他疾病39例。303例中有青霉素类药物变态反应史6例,在输注中药制剂和利巴韦林时出现ADR,既往无变态反应297例。

2.2 ADR所涉及的药物 药物输液配置浓度均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303例剂量均符合药品说明书根据儿童体质量的要求。303例ADR所涉及的药物有38个品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位于首位,共计229例(75.6%)。其中头孢菌素类有16个品种179例(59.1%);青霉素类有12个品种50例(16.5%);中药注射液有4个品种58例(19.1%);抗病毒类有4个品种6 例(2.0%);其他类2 个品种10 例(3.3%)。

2.3 ADR发生时间 用药当天发生ADR占绝大多数,其中10~30 min内发生者158例(52.1%);其次为用药5~10 min内发生者122例(40.3%);用药结束后发生23例(7.6%)。

2.4 联合用药 我院门诊联合用药比例为9.3%,单一用药90.7%。303例ADR中61例(20.1%)有联合用药。其余242例(79.9%)ADR为单一用药。抗菌药物并发使用:头孢硫脒联合氨苄西林6例;头孢唑林联合哌拉西林6例;头孢替安联合氯唑西林5例;头孢他定联合苯唑西林4例;克林霉素联合哌拉西林4例;克林霉素联合氨苄西林4例;头孢孟多联合哌拉西林3例。抗生素联合抗病毒药:阿莫西林、头孢唑林联合利巴韦林各3例;头孢孟多联合利巴韦林2例;头孢替安联合阿昔洛韦2例;头孢美唑联合利巴韦林1例。阿莫西林、氯唑西林加维生素K各2例。利巴韦林加氯化钾2例。联合中药注射剂:头孢替安联合莪术油4例;头孢唑林联合莪术油2例;头孢唑林联合莪术油2例;头孢替唑联合喜炎平2例;头孢美唑联合痰热清2例;阿莫西林联合喜炎平2例。

2.5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见表1。

表1 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分类及临床表现

2.6 ADR结果评定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根据ADR的严重程度,303例ADR中一般259 例(85.5%),严重13 例(4.3%),其中新的、严重ADR 11例(3.6%)。见表2。

2.7 ADR对原患病的影响 303例ADR中治愈299例,好转4例,没有死亡病例。对原患病影响不明显198 例(65.3%),导致病程延长 98 例(32.3%),导致病情加重7例(2.3%)。

3 讨论

3.1 ADR与患儿年龄的关系 303例ADR报告中,1~3岁患儿ADR构成比居首位。可能原因:①该年龄段患儿发病率及静脉用药概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因此ADR构成比较高;②该年龄段免疫系统处于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也处于逐步成熟的过程中,生命早期接受抗原刺激更容易诱导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有些会出现反应过度情况,可能是使ADR发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原因之一;③儿童1岁前母乳喂养和由母亲胎盘传递的被动免疫可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所以许多儿童1~3岁阶段是初次患病,既往过敏史等不清楚,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提示护理人员应加强1~3岁患儿的输液巡视,仔细观察病情,注意用药安全。

3.2 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在303例ADR报告中,由抗菌药引发的ADR占大多数,与有关报道一致[6-9]。其中头孢菌素类ADR比例最高,可能与该药物抗菌谱广、价格相对低廉、临床使用广泛有关。统计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用药,头孢菌素类用药次数约占全部用药次数的72.3%。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在构成比中占绝对优势。儿科患者家长急于症状迅速好转,主动要求静脉滴注,但输液的配药、输注过程、药物进入血循环后和人体内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是复杂和多样的,发生ADR的机会远远大于口服用药,所以向家长健康宣教静脉输液的危险性,临床医生严格掌握静脉输液指征,尽量选用口服制剂,减少静脉输液是降低儿科ADR的重要措施。

3.3 ADR发生时间分布 本研究显示,用药当天发生ADR占绝大多数,其中发生于输液后10~30 min内占半数;5~10 min内约40%;用药30 min内是ADR的高发时段,因此,护理人员在患儿输液后30 min内尤应加强巡视,仔细观察患儿情况,早期发现ADR,及时处理,减轻ADR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发生,迅速更换输液套组,积极对症处理,确保患儿安全。

3.4 临床表现与ADR的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与大多数报道相同[10-11]。这类ADR属于药物变态反应,易于发现和观察。抗生素类药物制备工艺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或半合成法,可能带有大分子抗原或半抗原杂质,在患儿为特异性体质时,可以引起该类反应。若患儿对某一药物出现变态反应,往往再次使用与其相似的药物时也容易出现变态反应。治疗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按规定做皮试,皮试阴性者可使用该药物,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生异常及时处理。303例中有19例患儿在输注相同药物开始1~2 d无反应,3~5 d出现ADR,主要表现是皮疹,可能与迟发型反应有关,也可能与药物批号不同有关,提示输注相同药物时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更换批号时需要重新皮试。

表2 新的、严重ADR的药物和临床表现

3.5 新的严重的ADR分析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303例ADR中新的严重ADR 6例,新的ADR 12例,其中莪术油引起4例严重ADR,表现为气促3例,面色发绀3例、大汗心悸2例,血压下降、休克2例,虽经积极抢救和处理没有出现死亡和严重后遗症,但引起较严重医疗纠纷,医院决定暂停其在门诊的应用,以杜绝同类事件继续发生。中药输液制剂由于原料来源于植物,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工艺差异较大使其质量控制有较大难度,药物成分多且杂,有效成分纯度不容易标准化,某些成分含较多致敏原;中药制剂宣称不需要皮试,也没有皮试的操作规范;儿科患者免疫系统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均可能是中药制剂容易发生ADR的因素。新的ADR中2例痰热清引起低血压未入说明书。某些儿科患者因为青霉素皮试阳性选择中药输液剂,输注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同时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防止和减少ADR发生。痰热清引起低血压(2例),利巴韦林引起低血压和五水头孢唑林钠引起心悸、腹胀,均为未载入说明书的ADR。氯化钾引起瘙痒患儿为病毒性腹泻脱水患儿,第1天输液中仅为葡萄糖和0.9%氯化钠注射液、利巴韦林,第2天加正常剂量氯化钾,出现瘙痒,本反应也未载入说明书。维生素K1引起过敏性休克也属少见。一般认为,氯化钾和维生素K及利巴韦林等不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是“安全”的,但儿科患者用药是依据体质量用药,同年龄患者体质量差异很大,造成剂量不易掌握,并且儿童肝肾功能容易受发育和疾病的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可能是这些“安全”的药物发生ADR的原因,因此,儿科患者需要精确称量体质量,根据体质量用药,同时关注患儿肝肾功能,尽量减少ADR发生。

3.6 联合用药及预后 303例ADR中联合用药61例(20.1%),研究表明2种联合用药时 ADR发生达6%,5种药物联合使用,其发生ADR的可能性提高到64%[12]。因为疾病相对简单,儿科门诊联合用药并不多见,我院门诊联合用药比例仅9.3%,但联合用药在ADR发病中其构成比并不低。儿童由于参与药物代谢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更容易出现因为联合用药而发生的ADR。

我院门诊303例ADR中治愈299例,好转4例,没有死亡病例,一方面因为门诊输液室非常重视ADR,输液观察室均有专人巡视,制定了ADR处理流程,一旦发生ADR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处理,有专门医生处理ADR和输液反应,严重ADR迅速转至急救科,部分通过绿色通道入院治疗。另一方面与儿童门诊就诊患者相对病情较轻,恢复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关系。但ADR的发生造成患儿身体不适,部分延长病程甚至使病情加重,引起医疗纠纷,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是重中之重。首先,向家长普及药物知识,尤其是静脉用药指征,减少静脉用药。其次,减少联合用药,充分考虑儿童特点,根据患儿体质量用药。注意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药物半衰期长调整用药间隔和剂量。第三,应重视好发年龄和时段,1~3岁儿童和输液后30 min密切观察。第四,要重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易导致ADR,同时对“相对安全”药物也不能掉以轻心。第五,儿童患者对严重ADR的表达能力差,尤其需要医护人员更细心,多巡视,早发现、早干预。

综上所述,相对于成人和儿科病房ADR,儿科门诊ADR的发生和处理、预后有其特殊性,ADR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干预ADR的发生,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认识[1],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

[1]DOS SANTOS PERNAS S I,HERDEIRO M T,LOPEZGONZALEZ,etal.Attitudes ofPortuguese health professionals toward adverse durg reactions reporting[J].Int J Clin Pharm,2012,34(5):693 -698.

[2]POSTHUMUS A A,ALINGH C C,ZWAAN C C,et al.Adverse drug reaction-related admissions in paediatrics,a prospective single-centre study[J].BMJ Open,2012,2(4):e000934.

[3]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中文更新版)[M].2013.

[6]李祥,刘昄阳,阎媛媛,等.1340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54.

[7]王荣乐,赵庚昊,史强,等.北京儿童医院药物不良反应123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4(4):176-177.

[8]袁跃海,张瑞华.我院2007~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7):3071-3073.

[9]张敏,刘梅,孔伟,等.169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5):387 -390.

[10]汤杰,刘东,姜汉英,等.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1):110 -113.

[11]陈幸谊,石坚如.3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3):390 -391.

[12]范桂兰.浅谈临床合并用药[J].中外医疗,2009,28(20):109.

猜你喜欢
利巴韦头孢儿科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圆梦儿科大联合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