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2014-09-18 16:07李德森,吴水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7期
关键词:谱曲教学思考

李德森,吴水生(等)

摘要:为寻求一种能让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丰富方剂学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加学生对方剂歌诀记忆的长效性,通过师生谱曲创作实践等方法,提出对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方剂歌诀;谱曲;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57-03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配伍理论与临床运用的一门中医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习临床各科的重要基础课程。方剂学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经典方剂的学习,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和组方结构,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知常达变”,为今后熟练运用于临床实践奠定基础。然而要让学生打好学习方剂学的基础,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方剂歌诀。方剂歌诀,又称汤头歌诀,是初学中医者必须熟悉的基础方、代表方的诵记形式。它一般是将方剂的药物、功效、主治等方面融汇编入,韵律符平仄,类似诗词,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古往今来,牢记方剂的配伍组成为医家所重视,一些著名的方剂歌诀,如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等,自问世以来,对中医方剂的传授和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根据本科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学习200多首方剂。学生往往反复朗读,机械记忆,容易混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便。根据笔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完《方剂学》这门课后,能再度回忆起相关内容的很少,甚至全无所知。如今,“90后”学生成为了高校主力,一方面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有较宽的知识面;另一方面,由于从小备受呵护宠爱,又比较娇贵懒惰,不乐意付出,缺乏毅力,加之当今国学文化教育环境弱化。这样的情况不利于中医药理论学习及之后的临床实习,这些不得不引起关注。因此,研究一种能让老师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方剂歌诀记忆的长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从港台大量涌入,流行歌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一无所有逐渐发展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流行音乐又是最容易让青年人接受和喜欢的音乐。另一方面,从现代流行音乐中不难找到流行音乐歌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一剪梅》、《月满西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将中国古代词曲变成歌词,被人们传唱至今;《青花瓷》、《曹操》等,更是将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与名人用歌词描绘为人们所知;还有时下流行的与中医药文化有关的《本草纲目》(周杰伦唱)等也成了当代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中医是我国三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结晶。而方剂歌诀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仍能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所以,课题组认为,将方剂歌诀谱曲传唱可行性很大,这必将成为流行音乐谱曲的一个宝库,也将成为促进中医药专业牢记方剂歌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2011年开始,我们与学校团委合作举办三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及方剂歌诀传唱大赛,发动并鼓励全校有兴趣的师生进行创作,将方剂歌诀编成诗或词的形式,并编曲或套用流行歌曲,组成形式多样的方剂歌诀曲目,如逍遥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顾名思义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的意思。祖国医学认为肝属木,木气位在东方,对应春气,其时大气回暖,草木生发,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故引申凡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木,因而引申肝具有这些特性。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如若情志不畅或抑郁,肝木不能条达,则肝将失于疏泄,以致肝气郁滞。肝主藏血,肝气郁滞可能导致肝藏血功能失调,而致肝血虚。仲师在《金贵要略》中云“见肝之变,知当传脾”,木郁克土,肝郁而脾虚,故当引起肝郁血虚脾弱证。治之法当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一旦凑效,全身气机舒畅,犹如飘飘欲仙,逍遥自在。经云:木郁则达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将“逍遥”解释为优游自得,安闲自在。《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姜亮夫校注:“逍遥即游之义。”即缓步行走的样子。《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其两种解释均符合传统养生之道。因此在编该方歌时,应当有“逍遥”的感觉。很多学生将电影《笑傲江湖》黄霑作曲的《沧海一声笑》套用之,引用它简明流畅的曲调,舒发条达去抑郁,大受师生欢迎,取得良好的反响。另一方面,我们尝试寻求与音乐专业老师合作,将经典的方剂歌诀编成曲目,增加学生对方剂歌诀记忆的长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对方剂歌诀谱曲的思考

1.方剂歌诀内容的编排。同一个方剂的歌诀有多种版本,有三版以后教材上附录,有古代著述,有著名学者著述,有各地院校自编等。为此,要从方剂的内容、韵律的需要与谱曲的要求等方面考虑,融汇各版本汤头歌诀,采用古典与现代诗词韵律新编方剂歌诀,使原有比较枯燥、拗口的方歌变为朗朗上口,易于诵记。

2.方剂功效、属性与作用特点方面的分析。现有方剂按功效分类,有解表、泻下、清热等20类,它们的属性与作用特点各异,如大承气汤为苦寒峻下,药性猛烈,谱曲时应选用热情奔放,活泼的格调;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调畅气机,性质平和,谱曲时应选让人舒缓心情,平心静气的格调;天王补心丹养心安神、滋阴补血,能使虚火潜伏,心神安宁,谱曲时应要有和缓安眠效应。通过对方剂进行分析,根据各方的性能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谱曲格调。

3.曲调的选择与创作。音乐的风格要多样,以引起不同受众的不同兴趣。流行音乐的节奏形式多样,有强弱(二拍子)或强弱弱(三拍子)的循规蹈矩的音乐形式,也有重音和重拍分离的摇曳生姿的有趣节奏效果。可依据方歌自身特点,通过自己创作,调套用民间音乐填词,套用现有流行乐曲填词,加以谱曲,进而传唱,以产生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例如: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有龙胆草、栀子、炒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生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及肝胆湿热下注证。肝胆郁而化热,热郁生火,木火炎上,则见肝经郁热症状;如若病人湿盛,则湿易夹热下注,治当釜底抽薪,去其肝热与湿,使之火降热清,湿浊得消。因此,张含弓老师作曲,曲中既有大剂清热之象,又有釜底抽薪之感,全曲清爽流畅起伏,清中有养,降中有升,泻中有补,不失为一曲美妙的旋律。endprint

方剂歌诀内容丰富,包含方剂多种治法及广泛的应用,这给编写词曲带来很大困难,编词时既要体现方剂的内容,又要能够谱曲,最好还要体现一定文学效果,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笔者已进行初步尝试,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提出来与各位同行交流,抛砖引玉,希望有兴趣的同行能做得更好。

三、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意义与展望

1.创造内隐学习环境。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很多名医都有从师、科班、自学的多种学习经历,非常强调“悟性”。对初学中医的同学来说,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八纲等理论又与高中的现代科学教育衔接不上,而且很多中医的认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学医的氛围环境对现在中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掌握无不受到内隐学习的影响。在方剂学教育中,如果只靠外显的学习方式去学习,靠课堂上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重视规则化、形式化知识的传授,也是不够的。因此,辅以方剂歌诀传唱,逐渐形成校园文化自觉,进而影响的内隐学习,实质就是认知主体在反复进行方剂知识、中医药技术和文化的练习与复习中而产生的一种对中医药“悟道”的学习。

2.揭示中医七情疗法,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内涵。中医认为五音与七情相通,音乐与情志治疗古已有之。五音:角徵工商羽,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角—怒—木—肝”、“工—思—土—脾”相对应,音乐可归经,具有中草药升浮降沉、温热凉寒的特性,用乐可如用药。药:繁体字为“藥”。《说文解字》:“治病艸。从艸樂声。以勺切。”《左传》中晏婴论及“声亦如味”,谓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史记·乐书》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和正心也。”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方剂歌诀谱曲传唱的教育情境,有助于中医药教学实践,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激发学生专业情趣,使其进一步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中医药文化,从中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完善中医药音乐疗法,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益。

3.影响学生性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歌曲向来被称为是开启人类心扉的钥匙。《史记·乐书》:“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90后”的大学生群体更具有其个性化的群体特征,方剂歌诀传唱正好结合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思想政治教育隐化为其文化生活之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再通过方剂歌诀创作谱曲活动,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平台,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在这些过程中,丰富和加深他们对方剂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在展现和发现自己才华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内涵,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情感调适,更有助于和谐校园建设。

总之,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模式的探索,寓教于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悟性和热情,使他们受到熏陶,增强自信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晶.聊发为唐诗今释谱曲之宏愿[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9,(1):39-41.

[2]陈静.浅析当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态势[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增):167-183.

[3]郭秀艳.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J].教育科学,2003,12(19):41-44.

[4]覃生平.论内隐学习与音乐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11(6):112-113.

[5]傅涓涓.浅谈中医五行音乐治疗[J].科技信息,2010,(12):274-275.

[6]程晓婷.论音乐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0,(10):144-145.

作者简介:李德森(1982-),男,福建永春人,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药性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吴水生(1965-),男,福建建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学药性理论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endprint

方剂歌诀内容丰富,包含方剂多种治法及广泛的应用,这给编写词曲带来很大困难,编词时既要体现方剂的内容,又要能够谱曲,最好还要体现一定文学效果,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笔者已进行初步尝试,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提出来与各位同行交流,抛砖引玉,希望有兴趣的同行能做得更好。

三、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意义与展望

1.创造内隐学习环境。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很多名医都有从师、科班、自学的多种学习经历,非常强调“悟性”。对初学中医的同学来说,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八纲等理论又与高中的现代科学教育衔接不上,而且很多中医的认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学医的氛围环境对现在中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掌握无不受到内隐学习的影响。在方剂学教育中,如果只靠外显的学习方式去学习,靠课堂上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重视规则化、形式化知识的传授,也是不够的。因此,辅以方剂歌诀传唱,逐渐形成校园文化自觉,进而影响的内隐学习,实质就是认知主体在反复进行方剂知识、中医药技术和文化的练习与复习中而产生的一种对中医药“悟道”的学习。

2.揭示中医七情疗法,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内涵。中医认为五音与七情相通,音乐与情志治疗古已有之。五音:角徵工商羽,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角—怒—木—肝”、“工—思—土—脾”相对应,音乐可归经,具有中草药升浮降沉、温热凉寒的特性,用乐可如用药。药:繁体字为“藥”。《说文解字》:“治病艸。从艸樂声。以勺切。”《左传》中晏婴论及“声亦如味”,谓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史记·乐书》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和正心也。”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方剂歌诀谱曲传唱的教育情境,有助于中医药教学实践,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激发学生专业情趣,使其进一步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中医药文化,从中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完善中医药音乐疗法,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益。

3.影响学生性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歌曲向来被称为是开启人类心扉的钥匙。《史记·乐书》:“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90后”的大学生群体更具有其个性化的群体特征,方剂歌诀传唱正好结合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思想政治教育隐化为其文化生活之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再通过方剂歌诀创作谱曲活动,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平台,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在这些过程中,丰富和加深他们对方剂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在展现和发现自己才华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内涵,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情感调适,更有助于和谐校园建设。

总之,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模式的探索,寓教于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悟性和热情,使他们受到熏陶,增强自信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晶.聊发为唐诗今释谱曲之宏愿[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9,(1):39-41.

[2]陈静.浅析当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态势[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增):167-183.

[3]郭秀艳.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J].教育科学,2003,12(19):41-44.

[4]覃生平.论内隐学习与音乐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11(6):112-113.

[5]傅涓涓.浅谈中医五行音乐治疗[J].科技信息,2010,(12):274-275.

[6]程晓婷.论音乐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0,(10):144-145.

作者简介:李德森(1982-),男,福建永春人,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药性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吴水生(1965-),男,福建建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学药性理论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endprint

方剂歌诀内容丰富,包含方剂多种治法及广泛的应用,这给编写词曲带来很大困难,编词时既要体现方剂的内容,又要能够谱曲,最好还要体现一定文学效果,通俗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记忆。笔者已进行初步尝试,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提出来与各位同行交流,抛砖引玉,希望有兴趣的同行能做得更好。

三、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的意义与展望

1.创造内隐学习环境。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很多名医都有从师、科班、自学的多种学习经历,非常强调“悟性”。对初学中医的同学来说,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八纲等理论又与高中的现代科学教育衔接不上,而且很多中医的认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学医的氛围环境对现在中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掌握无不受到内隐学习的影响。在方剂学教育中,如果只靠外显的学习方式去学习,靠课堂上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重视规则化、形式化知识的传授,也是不够的。因此,辅以方剂歌诀传唱,逐渐形成校园文化自觉,进而影响的内隐学习,实质就是认知主体在反复进行方剂知识、中医药技术和文化的练习与复习中而产生的一种对中医药“悟道”的学习。

2.揭示中医七情疗法,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内涵。中医认为五音与七情相通,音乐与情志治疗古已有之。五音:角徵工商羽,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角—怒—木—肝”、“工—思—土—脾”相对应,音乐可归经,具有中草药升浮降沉、温热凉寒的特性,用乐可如用药。药:繁体字为“藥”。《说文解字》:“治病艸。从艸樂声。以勺切。”《左传》中晏婴论及“声亦如味”,谓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史记·乐书》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和正心也。”音乐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方剂歌诀谱曲传唱的教育情境,有助于中医药教学实践,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激发学生专业情趣,使其进一步理解中医药文化,热爱中医药文化,从中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逐步完善中医药音乐疗法,最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益。

3.影响学生性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歌曲向来被称为是开启人类心扉的钥匙。《史记·乐书》:“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90后”的大学生群体更具有其个性化的群体特征,方剂歌诀传唱正好结合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思想政治教育隐化为其文化生活之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再通过方剂歌诀创作谱曲活动,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为学生提供平台,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在这些过程中,丰富和加深他们对方剂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在展现和发现自己才华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内涵,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和情感调适,更有助于和谐校园建设。

总之,方剂歌诀谱曲传唱教学模式的探索,寓教于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悟性和热情,使他们受到熏陶,增强自信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行素质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晶.聊发为唐诗今释谱曲之宏愿[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9,(1):39-41.

[2]陈静.浅析当今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之态势[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增):167-183.

[3]郭秀艳.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J].教育科学,2003,12(19):41-44.

[4]覃生平.论内隐学习与音乐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11(6):112-113.

[5]傅涓涓.浅谈中医五行音乐治疗[J].科技信息,2010,(12):274-275.

[6]程晓婷.论音乐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0,(10):144-145.

作者简介:李德森(1982-),男,福建永春人,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药性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吴水生(1965-),男,福建建瓯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药学药性理论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谱曲教学思考
为九月谱曲
培养小学生音乐创编能力的探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为歌词谱曲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