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摘要: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体育活动对提高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提升幼儿体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体育活动教学能力的高低对幼儿身心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通过研究幼师实习生在幼儿园体育活动实习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探讨在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提升幼师实习生的体育教学能力策略,以期为提高幼师实习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幼师实习生;体育活动教学能力;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69-02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语言领域、健康领域(健康,生活,体育等)、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等五大领域,而体育活动是健康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规划者、指导者、组织者,承担着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激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任务,其教学能力的高低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和带领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发现五年制大专因实践经验不足存在诸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及原因,有助于了解幼师实习生的实际需要与教学能力,从而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入职后进入角色,在实际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能力。
1实习生制定的活动目标和选择的内容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在课程理论教学时,教师结合幼儿卫生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讲解幼儿健康的特点及幼儿园各年龄阶段体育活动的目标,85%的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活动设计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设计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对活动目标的设计与内容的选取却忽视了这些特点。例如在一堂中班的体育活动课上,实习生希望用顶气球的方法(固定在距幼儿45cm的线上)来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为了让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实习生增加了一个环节,要求幼儿在跳跃时两条小腿间夹住一个沙包。未夹沙包时,幼儿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顶到气球,但小腿夹了沙包后,幼儿要么顶不到气球,要么顶到气球而沙包没夹住,很多幼儿摔倒在地或者放弃夹沙包。该生在活动后意识到是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没有考虑幼儿的身体实际发展阶段和幼儿的实际能力发展水平。
2幼师实习生对动作和技能的讲解示范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
54%的幼师实习生在给幼儿讲解动作要领时,没有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和特点,讲解语言简单枯燥,动作示范走形严重,常使幼儿无所是从;67%的幼师实习生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表述复杂且时间过长,对体育专业术语照搬硬套;82%的实习生虽然也做了示范动作,但存在示范动作不到位、不规范,不会做镜面示范,示范能力差,示范的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幼师实习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弱。如在一堂体育教学活动课中,实习教师为幼儿示范跑步动作,其身体僵硬,关节不够放松,摆臂和步伐错位,协调性差,幼儿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都没有搞清楚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跑步。
3幼师实习生组织的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游戏性和趣味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5条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的练习都是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训练幼儿的动作技能。而笔者在多次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体育活动都较单一、单调,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有些实习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以跑、跳、钻、爬为主,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图省事,设计一个基本动作一个游戏的组织形式。每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有些相似,照搬照套,很少安排器械运动和借助小型体育器材进行游戏和活动,经常把自己在体育课中玩过的游戏放在实习活动中。像这样只是应付的实习,幼师实习生自身的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4幼师实习生在教学过程时忽略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在特定的场地借助教师指导,在自己或集体合作的情况下做身体练习,根据这些特点,幼师实习生在教学活动中要重点培养幼儿勇于面对困难的习惯,训练幼儿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格。比如,通过跳绳游戏,培养幼儿勇于面对困难的习惯;通过进行相对激烈的竞争游戏,增强幼儿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等。而在实习活动中,笔者观察发现,很少有实习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除此之外,一些幼师实习生还存在口令下得不准、镜面动作示范错误、体育器材使用不当等问题。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自身的素质。
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课程学习中为幼师学生提供的观摩幼儿园优质体育教学活动和实践机会较少,仅仅依靠理论学习如何设计体育活动。这种形式无异于纸上谈兵,设计的活动过于理想化,在学生现有认知和经验的基础上虚化出来的一种模拟情境。而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幼儿,他们活泼、可爱,又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机智和丰富的经验,而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必须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其次,在同一些幼师实习生以及体育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学校的体育课教师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基本动作的讲解练习涉及得很少,大多带领学生玩游戏或自由活动,导致幼师学生不会讲解或讲解有误。再次,一些幼儿园因为幼师实习生经验不足,害怕孩子在活动中受伤,所以安排给幼师实习生体育活动的教学机会不多,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忽视和错误认识,以为体育教学活动不重要。在这种思想观念下,学生设计的体育教学活动简单,对于体育活动的实际教学缺乏足够的体验,在一次教学活动中获取的经验与活动后的教学反思都无法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有更透彻的改进,从而使得幼师实习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无法提高。endprint
三、问题的解决策略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使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
幼师生体育教学应深入贯彻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树立身心、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和职后工作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师范体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幼师的师范院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去幼儿园参观学习,充分了解当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实践的素材,真正将幼儿园的活动情境展示给所有学生。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励幼师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他们能自觉积极地、科学地锻炼身体和参加能力训练。早期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因为幼师生除了要掌握体育教学能力外,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力。如果能力的培养到四年级或到临近实习时才加强训练,易出现厌学心理,其效果也较差。从多次的实习中发现,早抓比晚抓,实习的效果大不一样。
2指导学生精心修改实习活动设计(教案),帮助实习生备好课
设计是开展好活动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由于幼师生理论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实际经验缺乏,备课难免会出现瑕疵。教师要指导学生精心修改实习设计,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合理删减、添加,学生再进行第二次备课,使活动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实用。这样学生对活动设计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上的课才能丰富多彩。
3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练习,以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通过调查发现120人中,只有14人经常练习口令,而78%的学生很少练习口令,12%的学生从不练习,这点可以从实习中看出来。学生通过多练习能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口令、队列队形、示范、领操)。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增设技巧专项练习,通过相互观察纠正并评价同伴动作的规范程度,要求学生通过镜面示范领做练习等形式,对学生的领操能力、评价能力、动作示范能力进行训练。这些练习内容可以随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专门针对学生的弱项技能展开。在教学形式上坚持多样化,理论讲解配合幼儿园优质课观摩视频,使学生加深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利用学校实训基地或示范性优秀幼儿园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幼儿园、观摩教学、专题座谈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制定学生与幼儿园班级的定期联系制度,为学生分组,并与幼儿园的具体班级建立联系,规定学生定期或随时到幼儿园实践观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田雯雯,戎华.学前教育师范生体育活动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2]王秀华.幼师生“模拟”幼儿体育活动课存在问题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2,(6).
[3]陈智峰.拓展幼师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幼师生职业能力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9,(4).
[4]黄涛.拓展体育教学改革深化职业能力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科教导刊,2010,(9).
[5]段彩霞.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师学生的创新能力[J].华章,2011,(16).
[6]董丽霞.浅析如何培养幼师生体育教学能力[J].商情,2010,(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