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珊,李文霞
摘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理工科大学生具有人文素质偏低,重实用主义轻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缺乏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审美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健全高尚人格,培养独立个性,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美教育;知识结构;人格;个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66-02
现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等教育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为了适应时代潮流,高校致力培養思想品德高尚、知识结构合理、创新精神蓬勃、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在人才计划上除了智力培养外,对审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高校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理工科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高等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理工类高校长期片面侧重培养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忽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导致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存在不足,尤其是人文科学知识匮乏。据调查,由于过度强调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许多理工科大学生忽视人文课程学习,对文史哲基础知识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文书表达能力较差,艺术审美品位较低,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安徽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运用卡特尔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对在校理工科大学生随机调查研究,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具有谦虚、忍耐、克己、严肃审慎、处事认真、比较保守、尊重传统观念、很少追求刺激做危险事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标准。此外,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和18~29岁年龄的人群相比,理工科大学生表现出的抑郁、强迫症状、敌对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程度等9种心理症状比他们略重些。科学作为主流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空前繁荣发展,为人类进步创造辉煌历史。理工科大学生是科学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发展者,更是未来知识经济的主体。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导致长期教育机制保守和教育手段单一,致使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健全人格和心理素质缺乏和谐发展。此外,理工科专业因其自身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文科,使理工科大学生表现出强理性思维和弱感性思维交融、重实用主义轻审美能力等个性特点,究其原因有:①理工科大学生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逻辑推理,具有较高逻辑分析能力,却缺乏对人生了解和生命感悟。②理工科学生侧重发展专业技能,强调实用主义,具有强烈的功利意识,却忽视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导致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淡薄。③受科研压力的长期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心理持续紧张却无法舒解,引发心理失衡,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异常现象。高校教育发展既要关注理工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应该重视审美教育在丰富他们的审美精神、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审美教育的功能
1.完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人全面发展,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反之,知识结构片面和不足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迫切需求复合型优秀人才,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到人文主义教育的教化作用正好弥补科学主义教育的缺陷,正致力建设一种使受教育者在能力、知识、素质和人格等其他方面趋向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式。理工科大学生要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努力完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审美教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创造性思维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的心灵、行为、语言和体态的作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令学生在技术、科学、哲学、艺术和语言等学科的融合熏陶中,弥补因科技进步和人文精神的分离对立产生的缺陷。从而使理工科大学生既能立足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认识现实人生和社会历史价值意义,又能相互补充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知识交叉渗透和综合化。这也是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独具创新精神的重要智力基础。
2.健全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人格境界的高低取决与个体行为动机的指向性。当个人身处社会经济生活中时,若个人受物质利益的驱使,追求利益,注重功利,就会做出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决定,从而形成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性格特征,降低人格境界。审美心理活动过程是没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心灵净化过程。当个人观照审美对象时,会不自觉忽视审美对象的现实利益,经过和审美对象的交流、对话、共鸣的“润物细无声”过程,陶冶情感,升华品德,净化心灵,健全人格,提升境界。理工科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业生活之余可选修艺术、文、史、哲等人文类课程,在观照艺术作品时感知其丰富的精神和情感内涵,体验艺术家传达的人生感悟和人格力量,收获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通过审美文化教育,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培养个人艺术兴趣爱好,丰富大学文化生活,提高自身审美素养,有效完成健全人格塑造。
3.培养个性。人的个性包括性格、气质、潜能和兴趣等诸多方面,是构成个人综合素质的非智力因素。不同的个体因为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年龄阶段不同等因素形成不同的个性。个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智力水平的发挥。独立的人格、独特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是创造的源泉。没有个性的人难以超越既定逻辑思维,难有创造可言。理工科专业的教育要求学生以“合乎逻辑”的理论思维思考问题,过分强调问题确定性,如此教育会令学生思维僵化、思路狭窄,不利理工科人才培养。
审美教育是崇尚自由、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注重培养个体健全人格,关心个性和谐发展,注重潜能发挥,强调实现自身价值。在个体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天马行空,个性张扬自由,不仅获得审美体验和审美乐趣,个体的独特个性有助于激发求新求异的思维潜能,形成创造性思维。审美是以真实为基础,以至善为前提,审美教育是求真向善的过程,旨在推崇高尚的人格,培养具有超越创新精神的人格、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构建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心理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中美术、绘画、摄影、书法、音乐、文学作品等各种媒介,开拓理工科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兴趣爱好,以美促智、以美怡情、以美育德,发展和谐个性,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培根.培根论人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EB/OL].2001-03-29.
http//www.hnedu.cn/fagui/LawV19Vlaw-19-1064htm.
[3]倪青,马庆玲.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21(2):65-68.
作者简介:刘海珊(1984-),女,广东韶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