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现实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途径,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不同的经济类型及发展条件会有不同的着力点和方法。对于转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根本在于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改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以现代市场经济组织运营思维调整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目前,传统畜牧业仍然是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主体发展方式。主要表现在草原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比较低,畜牧业经济区域分工协作及资源优化配置空间布局没有形成,全区草原畜牧业资源产业整合效能不足,畜牧经济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改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根本在于提升畜牧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而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关键要着眼草原畜牧业资源整合优势,着力草原畜牧业经济特色功能区构建,推进区域畜牧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性。
(一)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自然基础
内蒙古草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居延海畔,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6.6%,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可利用面积 6359.09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80.7O%。内蒙古草原草地类型依据区域水热条件和植被特征差异,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变化,自东向西主要分为五大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形成五个地带性草地植被带。草甸草原总面积862.87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95%,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及其岭东、岭西两麓的高平原、低山丘陵地区,其中以分布于岭西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和锡林郭勒高平原东端的面积最大,占80%。草甸草原自然条件优越,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年均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草原植物种类及饲用植物比较丰富,约220种,主要建群牧草以禾草和杂草为主,适于发展马、牛等大型牲畜。内蒙古中部和南部属典型草原,总面积为2767.35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35.12%,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广泛分布于呼伦贝尔高平原中西部、锡林郭勒高平原大部、阴山北麓丘陵一线、鄂尔多斯高平原东部和西辽河平原东南部。典型草原年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是草原带最基本的类型。该类草原是全区面积最广的优良天然牧场,饲用植物比较丰富,有258种,自东向西半灌木、灌木成分逐渐增加,绝大多数植物均可供牲畜采食,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多,适于饲养马、牛、羊等牲畜,尤其宜于养羊。荒漠草原处于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总面积841.99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10.68%,呈狭长带状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以锡林郭勒高平原西北部,乌兰察布高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平原西部为主体。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在150-250毫米,饲用植物有137种,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该类草地植物采食率较高,干物质含量较多,尤其是粗蛋白质高。在荒漠草原中,二等草地占75%,属于优良草地,适于羊的繁衍。草原化荒漠处于荒漠草原西侧,总面积538.65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6.84%。这类草原植被带比较集中地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平原西北角和阿拉善高平原东隅。草原化荒漠是地带性荒漠植被中干旱程度偏弱的一个类型,年均降水量100-200毫米。草地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主要是豆科和藜科植物,次优势种和伴生种为荒漠草原成分,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三等草地占83.5%,主要是旱生多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并混生有大量的超旱生小半灌木植物,牧草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这类草地适宜发展骆驼和羊。荒漠是由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为主所组成的地带性草地,荒漠区域牧草稀疏且产量低,牧草具有带刺、含盐、灰分高特点,适宜发展骆驼。总面积1692.31万公顷,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21.47%。位于内蒙古的最西部,东接草原化荒漠,大致以雅布赖山的分水岭为界,集中分布在阿拉善高平原中西部,乌拉特中旗北部,乌拉特后旗西北部,杭锦旗西北部也有分布,年均降水量在30-100毫米。荒漠地区虽然没有生机盎然的生态植被,却拥有广阔的空间地带,空间资源。而且,这类草地的生产力虽低,但对畜牧业发展却有特色价值,是阿拉善双峰驼、白绒山羊和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驴、野骆驼的重要产地。
基于内蒙古草原空间区域分布、地理气候环境、生态植被、畜群等区域特点可以看出:内蒙古草原不仅总体面积大,草原畜牧业资源丰富,而且内蒙古草原生态和地理气候环境呈现区域多样性、差异性,形成草原区域不同生态植被,形成畜牧业不同地域种群和品质的差异性、多样性,进而形成内蒙古不同区域畜牧业资源空间特色分布优势,形成构建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及发展区域特色畜牧业产业经济的基础。着眼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资源整合优势、着力畜牧业区域特色优势打造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价值
首先,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构建有利于区域经济潜力发挥。内蒙古地域辽阔,草原资源丰富,自东向西形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等五个地带性草地植被带,区域特色明显,草原畜牧经济的互补性较强,畜牧业资源整合及区域经济协作潜力巨大。但多年来,从全自治区草原经济优化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市场经济大视野出发,积极地着力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及相关特色产业打造的意识不强,草原畜牧业资源主体功能区空间优化基本上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种情形不仅影响着畜牧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而且也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其次,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划有利于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传统粗放经营的自然畜牧业经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而且经济只注重畜牧业的初级产量产值,草原资源经营产业链短,草原畜牧业资源经济附加值差,经济效益低下,畜牧业资源基本处于原料性经营流通。要提升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力,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必须改变。但畜牧业的产业化升级需要畜牧业资源优化整合基础,这就需要对草原畜牧业功能区的关注。endprint
再次,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划有利于科学规划利用草原资源。推进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转变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这就要立足资源特色,转变区域经济宏观发展观念,推进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资源分类经营,打造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推进草原畜牧业资源的整合、草原畜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特色畜牧业资源优势发挥,发展区域特色畜牧业经济,推进区域牧业经济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步伐。
最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划是关涉畜牧业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大问题。内蒙古草原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与畜牧业经济资源及区域经济基本优势不同, 而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过程决定经济运行的结果。因此,要使我区畜牧业经济政策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就要明确各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促进不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我区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着力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统筹,实现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原则
草原经济功能构建要立足内蒙古草原类型及畜牧业资源特色,促进内蒙古生态环境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与生态保护两个目标,坚持有利于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一),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有利于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首先,树立现代畜牧业经济组织运营理念。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转变畜牧业发展观念,以现代畜牧业经济运营理论为指导,关注有利于区域畜牧业经济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及集约化、产业化利用,在坚持以地域草原自然植被、种群等基础条件为依据的前提下,同时应该考虑畜牧业经济市场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其他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环境因素,诸如交通、信息、畜牧业科技、区域畜牧业产业基础等。其次,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涉及突出区域畜牧业资源优势发挥及区域畜牧业资源整合和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它是区域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核心价值在于畜牧业资源的转型开发利用,而畜牧业资源又是一个复合型资源范畴。畜牧业资源包括畜群种类、草原资源类型等,地理气候因素、草原资源类型是畜牧业资源的核心基础,不同地理气候因素及草原类型其畜牧种群及生产能力不同,畜牧业经济产业发展优势不同,最终其畜牧业资源经济功能不同,相应畜牧业经济产业结构和畜牧业资源运营发展方式就不同。最后,内蒙古草原经济功能区构建应坚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内蒙古草原地域广阔,草原类型差异性较大,草原经济功能区构建要因地制宜,充分认识草原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功能,充分认识不同地域、不同草原生态环境及物种条件其功能不同,这就要依据草地资源的经济性能、生态功能等产业化利用特征,科学构建基于草地经济功能、草地生态功能等实施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功能分区模型,建立以区域畜牧业经济主导功能区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为主的草地资源分类经营调控机制,形成草地资源在经济功能、生产系统空间结构优化,实现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与畜牧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兼顾的区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保障草原草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广袤的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东北、华北、西北,跨越了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三个气候带,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占据着大陆北方季风主通道和东北、华北上游水源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草原所具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调节功能,其生态状况关系整个三北地区生态安全。不仅是我国畜牧业经济的重要资源,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防线,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因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要立足实现草原经济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不应该纳入生态环境范畴,而应该纳入自然环境范畴,不应该将地理环境、地质环境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问题相混淆。如内蒙古的一些沙漠戈壁有其特殊的区域环境地理功能,而且某种意义而言,这些特殊的地理植被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因此,应该树立大生态、大资源的环境资源观念,科学看待和分析自然环境状况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第二,由于草原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采矿、开设工厂等草原区域工业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大气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局部植被破坏的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根本解决途径在于优化工业经济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资源利用科技水平,着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二是农牧业经济发展造成的问题。农牧业经济发展过程造成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就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环境问题而言,根本问题是要解决草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通过转变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解决草畜矛盾,解决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问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总体上集约化程度比较低,草原资源效益不高,而又面对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因此,内蒙古草原经济需统筹草原工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态环境局部治理与工业、畜牧业产业经济空间合理布局及环境全面治理保护相结合。特别要把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转型放在环境保护的核心地位,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快实施草原畜牧业经济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对区域草地资源的分类运营,优化畜牧业经济主体功能区,促进草原资源产业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草原产业经济空间格局,实现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三、加快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草原经济功能区构建,在于草原畜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集约化运营,在于着力推进畜牧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这就要转变草原畜牧业经济运营观念,明确草原畜牧业经济区域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有利于转变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力提升为指导思想,以打造特色草原畜牧业经济产业为龙头、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特色产业集群为纽带、草原区域经济畜牧业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构建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特色功能区,以此为基础规划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endprint
(一),以构建区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为基础,优化区域畜牧业经济空间格局。目前,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仍呈现区域互补协作发展不足的状况,整体经济优势得不到发挥,而区域经济功能区是实现区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组织形式。因此,立足优化区域畜牧业资源配置,综合考虑畜牧业经济发展整合效益,从区域畜牧业资源基础条件谋划区域畜牧业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区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优化区域经济产业布局和提升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畜牧业区域经济应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草原畜牧业资源富集区和畜牧业产业化经济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形成草原畜牧业区域经济功能区间合理分工,强化区域畜牧业协作整合草原畜牧业资源,形成新型草原区域畜牧业经济新格局。
(二),发展特色畜牧业产业经济园区,奠定构建畜牧业经济功能区的产业基石。构建畜牧业经济功能区要以特色畜牧业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发挥区域特色畜牧业产业规模效应。区域草原资源特色需要以产业化经济园区作为转化平台,特色畜牧业经济园区是实现草原经济产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的组织形式,是草原畜牧业区域经济功能区的重要支撑。因此,要以特色区域草原畜牧业功能区为基础,根据不同地区草原资源禀赋、区位自然生态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打造畜牧业产业经济园区。
(三),以推进草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打造草原畜牧业经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突破单产业的边界,实现产业资源利用互补,提升资源总量效益,形成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竞争力效应。打造草原畜牧业特色经济产业集群必须从草原畜牧业资源利用效益、畜牧业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畜牧业产业经济要素优化整合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考察,坚持有利于规模化、集约化运营的指导思想进行经济园区产业集群规划设计,着力解决畜牧业产业链打造及畜牧业资源规模效益、集约效益的提升问题。
(四),培育畜牧业特色品牌龙头企业,发展草原畜牧业经济支柱产业。企业是产业经济园区的基本要素,特定产业由同类企业构成,园区发展能力与产业构成密切相关,而龙头企业对产业经济园区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要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目标,加快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合理统筹畜牧业产业布局和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启动企业创新驱动,特色发展计划,加快畜牧业产业升级,优化畜牧业生产要素运营空间结构配置。以草原畜牧业特色经济功能区为基础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畜牧业产业品牌龙头企业,形成区域畜牧业特色支柱产业。
基金项目:中共内蒙古党校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与产业化发展课题阶段性成果。
(执笔:徐永平 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法学博士;课题组成员:向荣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托娅 内蒙古党校教务处副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杨再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