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络监督为视角探析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愿——来自H市的实证调查

2014-09-18 06:0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意愿

张 华

以网络监督为视角探析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愿
——来自H市的实证调查

张 华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学界热点,但缺少关注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来自H市的实证调查发现,在政府的鼓励下,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意愿较为强烈。从网络监督视角看,女性公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强度与其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密切相关。女性公民遇有政治梗阻时,其参与意向骤减。因此,为增量女性公民参与意愿,还需做出制度性努力。关键词: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愿;网络监督

张华/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安徽合肥230601)。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便捷、低廉的渠道和平台,网络政治参与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遗憾的是,多数前期成果没有突出网络政治参与中的性别差异,鲜有关注女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专门研究,更缺乏实证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7月)显示,中国网民已达5.91亿人,其中男女性别比例为55.6:44.4,即女性网民数量已逾2.63亿。毋庸置疑,关注女性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意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网络政治参与的外延甚广,大致可以分为浅度政治参与和深度政治参与两大类,之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且各自再可细化为多种行为。因此,从可行性角度出发,本文拟从网络监督这一具体的深度政治参与行为的视角进行研究。笔者于2013年7月在H市进行了关于网络监督问题的问卷调查,以310份有效问卷作为本文所用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呈现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并求教于方家。

一、女性网民基本信息

在310份有效问卷中,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居多,这和多数网民是年轻人的特征一致。其中,18-29岁者187人,30-39岁者77人,40-49岁者34人,50-59岁者9人。职业分布情况为学生95人,公务员3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39人,在企业工作的99人,自由职业者46人,待业者6人,其他情况17 人(见表 1-1)。

表1-1 年龄*职业交叉制表

★注:在处理问卷时,凡是问卷中某项没有被回答的问题均做“无反应”处理,因此各表中均会见到“无反应”情况。

一般而言,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其文化程度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在问卷设计时,专门设有“学历层次”项。初中及以下学历14人,高中或中专学历67人,大专学历56人,本科学历12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7人(见表1-2)。

表1-2:年龄*学历层次 交叉制表

二、女性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解公民参与网络监督的意愿,我们在问卷中设计出“如果政府需要您对政府工作或官员进行监督,您会?”问题,并把选项设置为“1.一定参加监督;2.可能会参加监督;3.要看具体是什么事情;4.可能不会参加;5.一定不会参加”。考察公民在政治宽松的环境中,是否会有比较强烈的监督意愿。我们在统计分析资料时,将选择“一定会参加监督”、“可能会参加监督”或“要看具体是什么事情”者,视为女性公民有监督意愿;而将选择“可能不会参加监督”或“一定不会参加监督”的人,视为无监督意愿者。就问卷回答情况看,如果政治环境宽松或政府鼓励,女性公民会有较为强烈的监督意愿。统计显示,在310分有效问卷中,剔除无反应者5人,有监督意愿者达到255人,无监督意愿者40人,参与意向率达到86%。值得注意的是,在既定的宽松政治环境下,作为“无直接利益相关”的网络监督参与者,女性公民的参与意愿强度与其年龄、文化层次、职业等因素密切相关。

1.年龄与监督意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统计资料显示,年龄与监督意愿成反比,即在成年女性中,年龄越小的群体其监督意愿越高。具体分析结果:①在18-29岁年龄段中,剔除无反应者2人后可以发现,表示有监督意愿的达到163人,无监督意愿的22人,参与意向率约为88%。②在30-39岁年龄段中,表示有监督意愿的61人,没有监督意愿的16人,参与意向率约为79%。③在40-49岁年龄段中,有监督意愿的33人,无监督意愿的9人,参与意向率约为78%。④在50-59岁年龄段中,有监督意愿的6人,无监督意愿的3人,参与意向率约为67%。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64人的40岁以下青年女性中,剔除无反应者2人后,有224人表示出有监督意愿,比例达到86%。这与经验事实相符,网络社会的行为主体多是年轻人,他们是网络监督兴起的重要社会基础。尽管有人批评年轻人思想不成熟甚至偏执,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有血性,敢担当,有中老年人所没有的想法,能够说出他们不敢说的话,做他们不敢为的事。我们另一项研究亦显示,网络监督事件多数是由40岁以下的年轻人引发的。[1]

2.文化程度与监督意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资料统计显示,女性公民参与网络监督意愿强度与其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群体,其参与意向率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群体。具体分析结果:①剔除无反应者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共13人,7人有监督意愿,6人无监督意愿,参与意向率约为54%。②剔除无反应者后,高中或中专学历者共65人,有监督意愿者53人,无监督意愿者12人,参与意向率约为82%。③大专学历者共56人,有监督意愿者49人,无监督意愿者7人,参与意向率约为88%。④剔除无反应者后,大学本科学历者共122人,其中103人有监督意愿,19人无监督意愿,参与意向率约为84%。⑤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共47人,其中有监督意愿者43人,无监督意愿者5人,参与意向率约为90%。⑥如果我们将有效问卷中的女性分为受过高等教育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两个群体,那么由大专学历者、本科学历者、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组成的群体中,有195人表示出监督意愿,31人无监督意愿,监督意向率达到86%;与此对照的是,由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高中或中专学历者组成的群体中,有监督意愿者72人,无监督意愿者59人,监督意向率约为55%左右。可见,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影响女性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

3.职业与监督意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在中国这样一个身份社会里,社会阶层的划分往往从社会职业入手,职业包含着较多的社会信息。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不但收入水平有较大差异,其政治偏好与意愿往往也表现出很大不同。借鉴社会分层理论,我们将职业调查的选项设为“1.学生;2.公务员;3.在事业单位工作;4.在企业工作;5.自由职业者;6.待业;7.其他”。试图探究职业与监督意愿的关联度。统计显示,在政治环境宽松或政府鼓励监督的情况下,不同职业的女性公民,其监督意向表现出较大差异。 具体分析结果:①在95名女性学生中,有监督意愿者85人,无监督意愿者10人,参与意向率约为84%。②回答问卷的女性公务员仅有3名,其中2人有监督意愿,1人无监督意愿,参与意向率约为67%。③在事业单位工作的39名女性中,剔除2名无反应者后,有监督意愿者30人,无监督意愿者7人,参与意向率约为81%。④在企业工作的99名女性中,剔除无反应者后,有监督意愿者82人,无监督意愿者17人。参与意向率约82%。⑤在46名自由职业的女性中,有37人有监督意愿,7人无监督意愿,剔除无反应者2人后,参与意向率约为84%。⑥待业女性6名,其中4名女性有监督意愿,另外2人无监督意向,参与意向率约为67%。⑦其他职业女性17人,其中13名表示出监督意愿,其他4名女性无监督意愿,参与意向率约为76%。仅就我们问卷统计而言,女性公民参与监督的意愿强度由强到弱的职业排序为:学生、自由职业者、企业工作者、事业单位工作者、其他职业工作者、待业者、公务员。

三、女性公民参与意愿的脆弱性及应对策略

如前所述,在政府鼓励公民监督或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女性公民参与监督的意愿较为强烈,有监督意愿的人数比例达86%。但是如果政府或官员对参与者进行打压,那么女性公民的监督意愿是否会骤然降低呢?为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如果知道网络监督可能被捕,您还会进行监督吗?”的问题,以考察在政治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公民监督意愿的变化,并设置了五个选项“1.依然会;2.有可能会;3.可能不会;4.一定不会;5.从没考虑过”。其中,我们将选择 “依然会”或“有可能会”者视为有监督意愿的人,而选择“可能不会”或“一定不会”者,视为放弃监督意愿或已没有监督意愿的人。在剔除无反应者以及回答“从没考虑过”者后,我们发现,在外在政治环境发生不利情形后,还有监督意愿的女性人数为85人,已没有监督意愿的女性人数为170人,即只有33%左右的女性可能还有监督意愿。

虽然问卷设计的问题有些极端,但是熟知灵宝贴案、任建宇案等事件的人们清楚,网络监督者遭到掌权者的打压并不是鲜有之事,监督者经常会面临掌权者设置的政治梗阻困境。[2]问卷统计结果与我们的设想一致,网络监督者面临的政治梗阻困境也会令女性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骤减,使众多原本有监督意愿的人改变想法。由此可见,女性公民参与监督的意愿有相当的脆弱性。

因此,如何化解政治梗阻困境是增量女性政治参与意愿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做出制度性努力。首先应在法律上明确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遭遇政治梗阻后的救济渠道和方式,并通过明晰的程序法形式予以可操作性,为参与网络监督者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其次,在制度上严格行政程序,让被监督者意图打击监督者的行为因为不符合程序而遭到阻滞,减少掌权者肆意妄为的可能性,保护监督者的法定权利。再次,从制度上加大官员的违法行为成本,如果掌权者对正当的网络监督进行打压,那么将要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直至终结其政治生命。以此为网络监督者免受权力不当侵害提供底线保护。最后,应在战略上推进“监督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制度建设,通过展示网络监督成功案例,传递社会正能量和政府正面信号,鼓励人们投身于反腐倡廉事业中,塑造监督权力人人有责的社会信念,强化人们的监督意愿。参考文献:

[1]张华.当代中国公权力网络监督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华,黄健荣.网络监督面临的政治梗阻困境及其化解路径[J].求实,2012(5)

D668

B

1671-6531(2014)24-0004-02

安徽省妇联基金项目

责任编辑:丁金荣

猜你喜欢
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消费者两型产品支付意愿的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P2P信贷出借意愿研究的一个理论模型的构建
流动人口城市融合意愿统计分析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实习护生儿科就业的意愿调查及分析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