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14-09-18 07:53曹玲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6期
关键词:肾衰竭尿毒症血液

曹玲英

近三十余年来,血液透析的治疗设施、应用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进步,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率逐渐增加[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大,老年的尿毒患者逐渐增多。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对于患者生存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血液透析已经逐渐演变为老年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质量方法,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原发疾病、死亡病因构成不断发生改变,因此研究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病因与临床特征,对于提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3]。本文对于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每组各30例。老年组的年龄在61~85岁,平均(72.3±3.6)岁,血液透析时间18~25个月,平均(20.3±1.6)个月,其中6例高血压肾损患者,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2例慢性肾炎患者,5例尿路结石患者。非老年组的年龄32~58岁,平均(42.6±3.5)岁,血液透析时间19~27个月,平均(19.3±1.2)个月,其中5例高血压肾损患者,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0例慢性肾炎患者,3例尿路结石患者。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时间以及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60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采用的设备为4008透析机,采用聚砜膜等空心纤维作为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时,透析液的流量控制在500 mL/min[4-5]。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管通路,将血流量控制在200~300 mL/min,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6]。每周进行3次左右的血液透析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透析时间,一般将透析时间控制在4~4.5 h,并且保证超滤量1 h内≤1000 mL。

1.3 观察指标 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分别在1~3年后观察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情况以及营养情况进行观察,对于引发患者死亡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7]。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有患者的肌酐、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磷、钙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进行测定,了解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征[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 血液透析1年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老年组患者的存活率为73.33%(22/30),非老年组患者的存活率为86.67%(2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字2=4.156,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死亡现象,老年组的死亡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病因,见表1。

表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存活率比较 例(%)

2.2 两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生化指标显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血白蛋白、PTH、铁蛋白、尿素氮水平、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的肌酐经过测定之后,发现其明显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老年组的CRP反应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3年,显示患

表2 两组生化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生化指标的比较(±s)

组别 血白蛋白(g/L) 铁蛋白(ng/mL) 尿素氮(mmol/L) 钙(mmol/L) 肝肌(μmol/L) CRP(mg/L)老年组(n=30) 37.20±2.70 165.00±19.66 23.00±6.46 2.44±0.20 894±245 9.33±0.90非老年组(n=30) 39.10±2.64 168.00±19.35 25.60±5.92 2.44±0.18 1110±268 5.68±0.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者中大部分出现贫血、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现象,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的贫血、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的症状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化程度加深,老年肾衰竭患者逐渐增多,而且该病症的致死率高,对于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肾衰竭尿毒症会造成患者脏器功能下降,引发各种并发症,血液透析时治疗肾衰竭尿毒症的主要方式。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并发症现象,而且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9]。

与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各系统老化,而且因为系统性疾病的存在,因此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国外研究显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恢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比缓解患者肾衰竭尿毒症、维持延长生命更有意义,但是临床上老年并发症高于非老年组,而且与青年组患者相比,高血压、糖尿病等引发肾衰竭尿毒症的病因争夺,因此早期预防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肾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的研究显示,老年组的3年存活率小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生化指标测试结果显示,老年组的肌酐经过测定之后,发现其明显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CRP反应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贫血、感染、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的症状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是引发老年组死亡的主要原因,与文献[10-11]报道相符。

为了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提前对患者进行身心护理与疾病宣教,提升患者及其家人对于病症的认识,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率与应对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前做好血管通路准备,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为了提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早期充分透析、严格控制饮食、严格控制透析间期水钠摄入、单次透析避免过多过快超滤等方式能够提供血液透析质量,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适度增加透析频率、减少透析时间,能够有效地避免透析过程低血压等心血管并发症发生,而且采用促红素纠正贫血、左旋卡尼汀改善心功能,能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预防,提升透析质量与生存率[12]。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以及医疗条件,合理的选择透析方式,在血液透析时监理良好的血管通道,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制定血液透析方案,从而减少寻血管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提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1]赵学智,梅长林.老年尿毒症患者两种透析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4):232-233.

[2]陈莉,刘毅,郑尘非,等.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61-163.

[3]林民专,岳良升.53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19(19):245-247.

[4]付瑶,常明,刘书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1):58-60.

[5]钱家麒,张敏芳.慢性肾衰竭与血管钙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2007,8(5):249-251.

[6]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6-297.

[7]王梅.老年终末期肾病的血液透析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23-24.

[8]肖湘成,周巧玲,肖云.老年血液透析忠者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1):3276-3278.

[9]何正宏,陈西北,白云凯,等.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贫血、营养不良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9(12):1072-1075.

[10]姚全梅,李海旺.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C].中华医学会全国老年肾病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成都,2010.

[11]周红卫.血液透析与微炎症状态[J].医学综述,2011,12(21):135-137.

[12]陈爱春,余筱宇.老年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J].江西医药,2008,43(7):681.

猜你喜欢
肾衰竭尿毒症血液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听闻某大佬尿毒症洗肾有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
降浊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α-SM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