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2014-09-18 19:56汤汉强
中国教师 2014年16期
关键词:目标探究活动

汤汉强

小学数学教学,即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其中,对数学概念、原理和规则的理解与应用,是通过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策略,并获得情感体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倡导: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和尝试等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从而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最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使他们具备数学思考的能力,这样,既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培养小学生。一句话,小学数学教学就是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学生特点,明确活动属性

在小学数学活动设计中,教师既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最终设计一个实用的教学方案。具体而言,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他们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做”和“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以及自我效能感等都直接影响数学活动的效果。总之,小学数学活动设计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并尽可能把握活动的数学性。

1.认识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和好胜。其一,“好奇”是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探究知识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的设计中,务必考虑数学活动的方式选择、过程引导和环境特点等因素。也就是说,在数学活动中,只有学生的发现欲、研究欲和探索欲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激励,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达到预期目标。其二,“好动”是建立在学生知识模仿的基础上,因此,数学活动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特征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和制作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其三,“好胜”是学生前进的助推器,它能促使学生持续探究,追寻真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设置悬念、组织竞赛和表彰鼓励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2.把握活动的数学性

由于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务必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转化问题、设计方案、选择伙伴、呈现成果和体会价值。这样,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既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又要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还要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3.定位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上述两者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基于此,数学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为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活动的过程是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必须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出准确判断,并将数学活动的水平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总之,有效的数学活动设计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兼顾多样的活动形式与丰富的活动内涵。

二、确定目标、任务,选择主题、方式

小学数学活动的目标、任务与它的主题、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是数学活动设计的根本,而选择适合的主题、方式是数学活动设计的关键。

1.确定目标,分析性质

数学活动的目标,即通过数学活动,促使学生达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它既是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结果,又以学生活动后的变化为依据,从而体现他们的提高与进步,还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数学活动的任务,即学生借助数学活动的目标,明确活动方向后,进行观察、猜测、思考、讨论、实验和证明等探究学习的具体行为。数学活动任务既是落实目标的具体行为,又是达成目标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呈现的形式对活动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算24点”的扑克游戏活动中,活动目标是训练学生理清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任务性质是在知识的运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又如,在“钓鱼”的扑克游戏活动中,活动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任务性质是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

2.定立主题,选择方式

数学活动的主题,即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数学活动的主题决定数学活动的方式,因此,教师应以数学活动的主题为依据,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最近发展区”等,让他们通过竞赛、交流、实验、测量、总结、反思、表演和答辩等方式,力所能及地思考、探究。此外,数学活动方式还须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做到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并考虑到活动的整体进度。

例如,在“算24点”的扑克游戏中,活动主题是“和为24的四数凑算”,基于此,教师可采用学生自由参加、小组竞赛的活动方式,既营造开放、自由的活动氛围,又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也就是抽出任意4张扑克牌,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特征,推测如何通过添加运算符号或改变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标准》提出: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可见,探究型活动可作为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形式都可适当地运用于数学活动,关键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探索,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营造活动条件,指导活动开展

数学活动,即学生以一定的活动材料为媒介,在特定的活动环境里,由教师指导,以达成特定数学目标的活动。可见,活动条件与活动指导是数学活动设计必须规划的重要因素。

1.准备材料,营造氛围

数学活动材料,即引起和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工具。一方面,数学活动材料应是学生熟悉的,对他们有吸引力的,适宜他们的认知水平,并能有效激活他们原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同时与所要探究的问题有内在的关联,从而引起他们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例如,“钓鱼”这一扑克游戏的材料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它既蕴含着历法、神话故事等多重知识与智慧,又适宜从数学角度开展活动。此外,数学活动设计还须考虑活动环境的创设(例如,活动空间的布置、活动规模的组织等)和活动氛围的营造,以使数学活动有效开展。

2.构思过程,指导活动

《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可见,有效的数学活动设计须关注学生思维的梯度,即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有层次,并形成任务阶梯,以使活动层层递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

数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即对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究内容和方法的引领与指点。例如,在探究型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内容经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因此,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适当引导有利于学生采用正确方法有效探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规则的传授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猜你喜欢
目标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