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困难学生如何养成批注式阅读习惯

2014-09-18 19:55麦曙艳
中国教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教课困难课文

麦曙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对学生来说,具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息息相关。据此,为了提升阅读困难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研究批注式阅读习惯的策略入手,竭力使他们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最终做到“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一、自主探究

要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养成批注式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因此,在预习过程中引入批注,学生就能自主探究,从而不断具备自学能力。具体策略有三个。

1.整体感知

当阅读困难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进行这样的引导: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或单元导读内容,再快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段与段的联系,以摸清文章的思路,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预习《松鼠》(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10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就可根据问题归纳、总结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把这些内容组织成一段通顺的话,从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

符号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只有阅读困难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使用批注符号,才能集中注意力,并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让学生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笔者参照有关资料设计了相应的批注符号(表1)。

阅读困难学生在运用表1中的符号进行批注的过程恰好是思考课文的过程。例如,在预习《山中访友》(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一课)这一课文时,学生均能运用上述批注符号画出相关内容。例如:有的用“~~~~~”画出“泡沫聚散”“岁月悠悠”“飞流的瀑布”和“挺拔的身躯”等,有的在“德高望重”这个成语旁边标上“?”,等等。

3.有感而发

文字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常见方法,一般可写于文章的空白处,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文字批注有眉批、旁批、夹批和尾批等。文字批注的过程是需要学生吸收并运用知识的过程。由于阅读困难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个性特点不同,因此,阅读批注既不可能一步到位,又不可能统一步伐,因此,教师应把自主权交给他们,让他们通过文字自由表达,同时,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设计。例如,在预习《圆明园的毁灭》(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1课)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成语的意思;有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以寻求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简单的圆明园布局图;还有的学生在某些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只有阅读困难学生自由地通过文字进行批注,并有感而发,乐在其中,才能使预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融合文本

《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以为:可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确定它的批注主题,这样,目的性更强,更易于阅读困难学生掌握。具体策略有三个。

1.赏析词句

当阅读困难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这样进行引导: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并寻找有关词句进行赏析,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放手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语句进行分析,于是,有的学生找到相关句子(“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从而体会到詹天佑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一问题,寻找有关的句子,并进行评价与赏析。

2.语文方法

语文方法批注,即标注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并感受其表达效果等,这有助于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例如,在《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等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和拟人等),因此,教师要从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到半扶半放,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以使他们发现、体会和运用文章的写法。尤其是,在《草虫的村落》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学生都知道这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蜥蜴和黑甲虫碰面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继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它们见面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于是,学生感兴趣地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提升了思维能力。

3.联想拓展

拓展批注,即以篇幅较长的文字进行批注。在完成课文的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批注,以加深他们的阅读感悟。例如,在结束《穷人》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批注,即续写文章,于是,有的学生写出几个孩子长大后照顾桑娜的故事,有的学生继续描写桑娜和丈夫之间的对话,并通过对话展现他们的爱心。又如,在结束《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的教学后,有的学生写出当“我”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仍然每天来看书(割马草卖掉,有钱后才来);有的写出残疾青年让“我”不要介意,可继续来看书,而“我”通过帮残疾青年看管书店来报答他……总之,阅读困难学生展现出来令人欣喜的想象力。还有,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介绍了大文豪鲁迅的故事,因此,在结束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人物评论,以增强他们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描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并且每篇课文都有关于场景的描写,因此,在结束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根据这些场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以指导阅读困难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总之,教师要善于依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以培养阅读困难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彰显个性

由于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加工信息,因此,教师可放手让阅读困难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自由运用各种批注方法。

《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确,阅读困难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以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既要为他们推荐优秀读物,又要督促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采用各种批注式阅读方法,以使他们边思考边动手,这样,不仅能取得较好的课外阅读效果,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批注式阅读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学生只有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对学生来说,具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息息相关。据此,为了提升阅读困难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研究批注式阅读习惯的策略入手,竭力使他们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最终做到“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一、自主探究

要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养成批注式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因此,在预习过程中引入批注,学生就能自主探究,从而不断具备自学能力。具体策略有三个。

1.整体感知

当阅读困难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进行这样的引导: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或单元导读内容,再快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段与段的联系,以摸清文章的思路,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预习《松鼠》(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10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就可根据问题归纳、总结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把这些内容组织成一段通顺的话,从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

符号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只有阅读困难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使用批注符号,才能集中注意力,并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让学生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笔者参照有关资料设计了相应的批注符号(表1)。

阅读困难学生在运用表1中的符号进行批注的过程恰好是思考课文的过程。例如,在预习《山中访友》(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一课)这一课文时,学生均能运用上述批注符号画出相关内容。例如:有的用“~~~~~”画出“泡沫聚散”“岁月悠悠”“飞流的瀑布”和“挺拔的身躯”等,有的在“德高望重”这个成语旁边标上“?”,等等。

3.有感而发

文字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常见方法,一般可写于文章的空白处,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文字批注有眉批、旁批、夹批和尾批等。文字批注的过程是需要学生吸收并运用知识的过程。由于阅读困难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个性特点不同,因此,阅读批注既不可能一步到位,又不可能统一步伐,因此,教师应把自主权交给他们,让他们通过文字自由表达,同时,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设计。例如,在预习《圆明园的毁灭》(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1课)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成语的意思;有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以寻求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简单的圆明园布局图;还有的学生在某些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只有阅读困难学生自由地通过文字进行批注,并有感而发,乐在其中,才能使预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融合文本

《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以为:可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确定它的批注主题,这样,目的性更强,更易于阅读困难学生掌握。具体策略有三个。

1.赏析词句

当阅读困难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这样进行引导: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并寻找有关词句进行赏析,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放手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语句进行分析,于是,有的学生找到相关句子(“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从而体会到詹天佑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一问题,寻找有关的句子,并进行评价与赏析。

2.语文方法

语文方法批注,即标注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并感受其表达效果等,这有助于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例如,在《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等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和拟人等),因此,教师要从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到半扶半放,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以使他们发现、体会和运用文章的写法。尤其是,在《草虫的村落》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学生都知道这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蜥蜴和黑甲虫碰面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继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它们见面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于是,学生感兴趣地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提升了思维能力。

3.联想拓展

拓展批注,即以篇幅较长的文字进行批注。在完成课文的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批注,以加深他们的阅读感悟。例如,在结束《穷人》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批注,即续写文章,于是,有的学生写出几个孩子长大后照顾桑娜的故事,有的学生继续描写桑娜和丈夫之间的对话,并通过对话展现他们的爱心。又如,在结束《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的教学后,有的学生写出当“我”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仍然每天来看书(割马草卖掉,有钱后才来);有的写出残疾青年让“我”不要介意,可继续来看书,而“我”通过帮残疾青年看管书店来报答他……总之,阅读困难学生展现出来令人欣喜的想象力。还有,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介绍了大文豪鲁迅的故事,因此,在结束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人物评论,以增强他们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描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并且每篇课文都有关于场景的描写,因此,在结束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根据这些场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以指导阅读困难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总之,教师要善于依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以培养阅读困难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彰显个性

由于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加工信息,因此,教师可放手让阅读困难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自由运用各种批注方法。

《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确,阅读困难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以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既要为他们推荐优秀读物,又要督促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采用各种批注式阅读方法,以使他们边思考边动手,这样,不仅能取得较好的课外阅读效果,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批注式阅读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学生只有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对学生来说,具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他们的学习能力息息相关。据此,为了提升阅读困难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从研究批注式阅读习惯的策略入手,竭力使他们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最终做到“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

一、自主探究

要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借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养成批注式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因此,在预习过程中引入批注,学生就能自主探究,从而不断具备自学能力。具体策略有三个。

1.整体感知

当阅读困难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进行这样的引导: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或单元导读内容,再快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段与段的联系,以摸清文章的思路,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预习《松鼠》(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10课)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就可根据问题归纳、总结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把这些内容组织成一段通顺的话,从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

符号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只有阅读困难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使用批注符号,才能集中注意力,并为进一步阅读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让学生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笔者参照有关资料设计了相应的批注符号(表1)。

阅读困难学生在运用表1中的符号进行批注的过程恰好是思考课文的过程。例如,在预习《山中访友》(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一课)这一课文时,学生均能运用上述批注符号画出相关内容。例如:有的用“~~~~~”画出“泡沫聚散”“岁月悠悠”“飞流的瀑布”和“挺拔的身躯”等,有的在“德高望重”这个成语旁边标上“?”,等等。

3.有感而发

文字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常见方法,一般可写于文章的空白处,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文字批注有眉批、旁批、夹批和尾批等。文字批注的过程是需要学生吸收并运用知识的过程。由于阅读困难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个性特点不同,因此,阅读批注既不可能一步到位,又不可能统一步伐,因此,教师应把自主权交给他们,让他们通过文字自由表达,同时,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设计。例如,在预习《圆明园的毁灭》(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21课)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成语的意思;有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以寻求圆明园毁灭的原因;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简单的圆明园布局图;还有的学生在某些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只有阅读困难学生自由地通过文字进行批注,并有感而发,乐在其中,才能使预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融合文本

《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以为:可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确定它的批注主题,这样,目的性更强,更易于阅读困难学生掌握。具体策略有三个。

1.赏析词句

当阅读困难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这样进行引导: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并寻找有关词句进行赏析,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放手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提出课文的主要问题(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语句进行分析,于是,有的学生找到相关句子(“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从而体会到詹天佑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这一问题,寻找有关的句子,并进行评价与赏析。

2.语文方法

语文方法批注,即标注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并感受其表达效果等,这有助于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例如,在《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等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和拟人等),因此,教师要从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到半扶半放,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以使他们发现、体会和运用文章的写法。尤其是,在《草虫的村落》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学生都知道这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蜥蜴和黑甲虫碰面的情景,这时,教师可继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它们见面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于是,学生感兴趣地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提升了思维能力。

3.联想拓展

拓展批注,即以篇幅较长的文字进行批注。在完成课文的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批注,以加深他们的阅读感悟。例如,在结束《穷人》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批注,即续写文章,于是,有的学生写出几个孩子长大后照顾桑娜的故事,有的学生继续描写桑娜和丈夫之间的对话,并通过对话展现他们的爱心。又如,在结束《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的教学后,有的学生写出当“我”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仍然每天来看书(割马草卖掉,有钱后才来);有的写出残疾青年让“我”不要介意,可继续来看书,而“我”通过帮残疾青年看管书店来报答他……总之,阅读困难学生展现出来令人欣喜的想象力。还有,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介绍了大文豪鲁迅的故事,因此,在结束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人物评论,以增强他们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人教课标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描述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并且每篇课文都有关于场景的描写,因此,在结束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根据这些场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以指导阅读困难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总之,教师要善于依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以培养阅读困难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彰显个性

由于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加工信息,因此,教师可放手让阅读困难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自由运用各种批注方法。

《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确,阅读困难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以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既要为他们推荐优秀读物,又要督促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采用各种批注式阅读方法,以使他们边思考边动手,这样,不仅能取得较好的课外阅读效果,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批注式阅读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效,因此,学生只有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猜你喜欢
教课困难课文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怎样上好低年级口语交际
要账
选择困难症
背课文
吓人的尖叫课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