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

2014-09-18 22:27郭大章
美文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李德裕仕途李商隐

郭大章

李商隐凭窗而望,外面是茫茫无边的黑暗,连绵不断的大巴山在黑暗中延伸,一切都沉没在远古的苍凉和辽阔之间。这巴蜀的夜雨怎么一下起来就没有个止境啊,他满面愁容。黑夜让李商隐想起了前尘往事,想起了那个遥远的下午。李商隐已经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外面的池塘里涨满了秋水,一些残荷漂在水面,显得那么寂寞。他突然明白:原来寂寞并不只属于人类。前几日,亲人来信了,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去。李商隐看着这不知道何时才能停止的秋雨,充满了无限的歉意。不知道亲人现在过得还好吗?思绪飘过了千山万水,来到遥远的长安。故乡依旧,亲人依旧,就连那只烛台同样依旧。李商隐陪着亲人彻夜不眠,以致那只红烛都结出了灯花。剪去灯花,那跳动的火光再次弥漫在了无边的温馨里。李商隐在朦胧的灯光下述说那个遥远的巴山夜雨之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童年非常不幸,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在浙江去世,于是李商隐随着母亲返回故乡河南。他是家中长子,自然背负起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为别人抄书挣钱来补贴家用的一些往事,可见其生活的贫困。这段经历对李商隐的影响非常深远,他那忧郁清高的性格,与童年生活的困顿不可谓不相关。这些特征大量地从其诗文中流露出来,同时还表现在李商隐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上。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甚至是仕途生涯中一位重要的人物。令狐楚极其擅长骈体文,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他骈体文的写作,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和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迅速,由此获得了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唐代,没有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有两个途径: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则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的正式官员。李商隐青年时期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并且跟随他学习骈体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令狐楚的幕僚。

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李商隐取得进士资格。其实在此之前,李商隐已经考过许多次了,但都是以失败告终。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了泾州(今甘肃泾县)做了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但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李商隐一生都被牵累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斗争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的一次科举考试。应试举子牛僧孺和李宗闵在试卷中严厉批评了时任宰相的李吉甫。由此,李吉甫和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个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下来。这样,以牛僧孺和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就和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互相倾轧,争斗不休。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叹服于命运的无常,命运这个东西我们看不见更是摸不着,但其总在那最为隐秘的地方左右着一个人的生活。这正如此时的李商隐:王茂元和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是“李党”的成员,可偏偏自己的恩师令狐楚是“牛党”成员。这样,李商隐投靠王茂元的行为,就被轻易地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那么,李商隐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了授官考试,得以顺利通过,得到了品阶很低的官职。李商隐在任职期间很不顺利,因为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李商隐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

辞职后的李商隐开始了自己的闲居生活。闲居期间,李商隐创作了一些著名的诗词。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朝廷开始重用宰相李德裕,对唐朝后期的一些弊政实行改革。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得到重用的机会。然而,命运此时再一次和李商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进秘书省不到一年,母亲就去世了。这样,李商隐就要离职回家丁忧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之年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机会。

到了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只当了六年皇帝的唐武宗去世了,时年三十三岁。唐武宗去世之后,经过一系列残酷的宫廷斗争,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唐宣宗不满唐武宗时期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怎么看李德裕都不顺眼。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朝廷都在持续新一轮的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包括李商隐在内的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朝廷。

除了仕途的不顺,李商隐的家庭也遭到了变故。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妻子王氏在这年的春夏间不幸病逝。李商隐和妻子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之家的女性,一直以来都在无怨无悔的照料着家庭和支持着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所以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离多聚少。不难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着一份歉疚之情的,而李商隐在仕途上的坎坷,无疑更是增强了这份歉疚之情。家庭的变故给李商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正当李商隐的生活举步维艰的时候,西川节度使柳仲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任职。李商隐在简单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这年的十一月赴职。李商隐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郁郁寡欢。唐宣宗大中十三年,李商隐在自己的家乡病故,时年四十六岁。

英年早逝。我们的文学史已经无数次见证了这个残酷的词语: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因仕途失意,一生愁苦,二十七岁便与世长辞;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因才情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年仅三十三岁便走完了一生;有着晓风残月而今重见柳屯田美誉的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刚过三十岁便压抑而亡……

李商隐虽然走了,但是他对唐代诗歌所作的巨大贡献是任谁都无法抹去的,在晚唐诗歌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李商隐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晚唐诗歌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李商隐现存的六百余首诗歌,从吟咏的题材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咏史诗。李商隐是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的,在其一生短短的四十余年中,唐朝竟然换了六个皇帝,从宪宗开始至宣宗结束。其实我们单从这一点就可以得知李商隐的种种不幸遭遇了。虽然一生经历了无数坎坷,但李商隐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和命运抗争,可以说李商隐是一个至情至性,颇具骨气的中国文人。只要我们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

去牛就李:李商隐开始受恩于令狐楚,后来投靠王茂元,并且娶了其女儿为妻,这件事普遍被认为是李商隐的忘恩负义。其实李商隐的这门婚事,根本是其个人私事,李商隐跟谁结婚,纯属个人选择,而且王茂元当时亦非朝廷要员,更是没有明显的党派倾向,凭什么就扯到了投靠李党上!李商隐一生的所有诗文,对令狐楚始终是充满感激之情的,绝无半字微词,而且李商隐平生未作一件有负令狐家之事,何来背恩之说?而且当两党激烈斗争发生较大的人事关系变动时,李商隐没有一次趋炎附势的行为,他总是同情那些失势被贬之人。牛党中的萧洗被贬时,李商隐曾前往贬所探望。李德裕被贬时,李商隐毫无顾忌,对其政绩人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一个被当政者严密监视的下台宰相大唱赞歌,这是需要一定胆识和气魄的。仅此一点,便可看出李商隐具有坚持正义和不依附权贵的宝贵品格。除此之外,李商隐还终生关心民生疾苦。李商隐在县尉任上,为活狱而不怕得罪上司,更是不在意能否保住自己的官职,足以显示出李商隐的高尚气节,这也是政治品质之大节。

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创作了大量的咏史诗,这些咏史诗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显示出李商隐在面对历史迷雾时清醒的责任意识。如这首著名的《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间后庭花。

咏物诗。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远大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自己的苦闷。李商隐的一生不是在寂寞中沉默,而是在寂寞中追求,追求自己那美好的理想。李商隐所咏之物,多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纤柔的事物,但这些事物是与其坚韧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他的咏物诗没有柔弱单薄和狭小之态,而是在柔弱中见浑厚。比如在《蝉》这首诗中,李商隐就把自已的命运和蝉联系在一起,通过咏蝉来寄予自己的身世情怀,以此来自鸣不平: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己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代表——李商隐就是以其无题诗而名垂诗册的。对于李商隐无题诗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其大半辈子都是在天涯漂泊的幕僚生涯中度过的。然而,诗人是顽强的,始终没有因为理想的郁结而停止其理想的追求。因此,当这种郁结在逼迫诗人回顾的时候,同样也推动着他向前展望,去进行新的努力。所以,在李商隐的无题诗里,无论是虚拟的梦境,还是现实的苦难,诗人在感情上都表现出希望和失望的矛盾: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以这首意蕴复杂的诗歌达到了一个高峰,达到了一种境界。没落的家世,黑暗的时代,失意的仕途,这一切无疑加重了李商隐的心理负荷。李商隐不是苏东坡,他没有苏东坡那种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所以他只能肩负重荷而悲歌一曲了:如果说人人都有一根心弦的话,那么在李商隐那充满着忧愁的心灵里,就会在无形中把这根弦绷得很紧很紧,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何物,只要稍一触动,就能谱出一曲苍凉的悲歌。为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李商隐用了一个典故:沧海遗珠。人才的摒弃,如同明珠投进沧海,不仅明珠含泪,诗人自己更是满眼含泪。诗境到了这里本来已经十分低沉,然而此时暗中竟有了美好的境界:良玉生烟。这不正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吗?希望和失望的情绪,在诗歌中交错牵连,就连诗人自己也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概括此时的情感,只能冠之以无题。这样的无题不正是诗人“无端”挑起的迷茫和忧愁吗?

可能是自己这一生太过悲凉,以致于到了傍晚的时候,李商隐总是觉得有些不舒服,于是,他坐上马车,一个人到旷野中去游玩。太阳快要落山了,遥遥的挂在天边,放射出万道霞光,把那空旷的天空染得通红。夕阳西下,美断人肠!这是一种悲壮的美,一种让人陶醉的美,一种临近消逝而回光返照的美。望着即将消逝的落日,李商隐心中泛起无限惆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走了,如纷飞在空气中的落叶,乘着风归去了。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这是一位诗人为哭李商隐而作的,可谓是道尽了李商隐一生的坎坷。此情可待,李商隐奔赴于沧海蓝田。巴山夜雨,李商隐苦痛于遥遥归期。残荷听雨,李商隐流连子竹坞飞

霜。雪岭未归,李商隐感伤于文君离群。画楼夜风,李商隐陶醉子心有灵犀。斜阳带蝉,李商隐游览于断肠春苑。东风无力,李商隐赞赏于蜡炬成灰。夜半虚席,李商隐同情于宣室求贤……外面下起了细密的夏雨,我仿佛看见了李商隐那寂寞的身影,踯躅于苍茫风雨中,显得那么的萧索。我此时真愿化作那锦瑟无端中唯一的断弦,伴随着李商隐缠绵的诗词,同其一起归去,归去在苍茫的历史风雨中。

猜你喜欢
李德裕仕途李商隐
为什么要像李商隐一样写诗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嘲桃
石榴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大咖衰
刚者李德裕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谈我演《名相李德裕》
仕途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