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014-09-17 13:13高晓芳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具体运用朗读初中语文

高晓芳

摘 要: 朗读是一种对作品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帮助读者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起到融会贯通、水到渠成的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学的殿堂。语文教学呼唤朗读,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会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朗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 朗读 初中语文 具体运用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教育教学特别强调朗读。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段话,既说明了朗读必须注意的方法,又证明了朗读的作用。

其实,朗读是一种对作品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帮助读者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起到融会贯通、水到渠成的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学的殿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因此,语文教学呼唤朗读,初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确实,采用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陶醉于语文天地中,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让学生在朗读中“得他滋味”,从而将静态的、无生命的语言变为动态的、有生命的语言,将课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朗读之法,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语言烙印,获得一种阅读启示。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加以背诵,更能巩固所学内容,将他人之物慢慢转化为自己之物。

二、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发现更多适合学生的朗读指导方法,用来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然后,教师可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使它们日益趋向完美,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使情感、智慧、能力三者和谐统一,让学生到达语文学习的高境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古诗词教学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可用朗读将诗歌中的意境尽可能完美地表现出来,让学生陶醉在古典文学深邃的意境中。如教北朝民歌《敕勒歌》时,教师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将诗歌中那种壮丽的画面表达出来,让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民歌大意。教师配乐朗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后产生身历其境之感,心胸为之豁然开朗。让学生仿佛看到阴山下辽阔无垠的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领略到北国草原的苍茫景象,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美,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情境之美,学生在朗读中很自然地将民歌背诵出来。又如教师在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先朗读,之后相互点评。然后教师范读,营造诗歌气氛,再让学生正音、掌握诗歌节奏,让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通过朗读,学生明确诗中的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成果;劳作的艰辛;田园之乐。最后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齐读、背诵全诗。

2.现代诗教学

教师在教授现代诗时,可以用朗读营造诗歌氛围,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教师在教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时,可让学生知道《乡愁》作为“乡愁诗”的经典之作,不仅意象独特、内涵丰富,而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这首诗在悠悠乡情中表现了希望两岸沟通、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静静感受。然后学生齐声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再让学生听配乐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轻重音。最后学生个别朗读《乡愁》,教师在这基础上明确诗歌的主题是思念家乡,所以感情基调应是忧郁深沉的,语速应是稍慢而又舒缓的,诗中四节的节奏是一致的。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其中的轻重音要处理好,能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要强调,轻读和重读一样强调,如轻读“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更能衬托出乡愁的厚重,再加以配乐诗朗诵或开展朗读竞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象和内涵,学生会逐渐明确诗人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是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思念,是爱情;而用“海峡”表达对祖国的眷恋,是爱国之情。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这首诗由这几组意象构成了乡愁的内涵,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都能当堂背诵,达到教学目的。

3.现代散文教学

优美的现代散文,大多写得像诗一般,有情感、有意境,音节和谐,语言精练,不读,就不能出韵味;不读,不能见精神。所以,教师在教授现代散文时,可用朗读将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意境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融入其中。如教朱自清的《春》时,首先明确《春》为我们描绘了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动人景象,其中五幅春景图令人耳目一新。教师可用范读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通过范读,让学生看到小草的调皮、可爱、生命力顽强,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繁花似锦、姹紫嫣红、蜂蝶争春的美丽画面,把学生的感官全部调动起来,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景色之中,体悟、感受文中的一幅幅画面。当学生被老师的范读感染时,教学效果就会得以优化,然后让学生依次读来,教师步步订正。教师边读边讲,以读带讲,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要让学生知道整篇散文的基调应该是舒缓的。喜迎万物苏醒,描绘大自然吐露的生机,以及歌颂“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景色,都充满了联想和想象,所以声调不宜太高,音量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文章开头的四个短句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朗读时声调要低一点,音量要轻一点,速度要慢一点。而文章的结尾:“……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这是作者对春天的颂歌。由盼春到绘春再到颂春,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感情步步升温,诵读自然应相应提高、加大、增快,这样诵读,就读出了文章起落有致的音乐美。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我背诵每一幅画面,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能想象春天的美景,能感受春风拂面、细雨沾衣的气息。通过朗读,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能领悟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憧憬。endprint

4.文言散文教学

就文言散文来说,其更不可忽视朗读。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教师要让学生从《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懂得“舍生取义”的崇高人格精神;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从《〈孟子〉二章》中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自强不息精神。文言文中的民族精魂是浓缩在语言文字中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悟,才能记在脑里、刻在心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记忆力强、理解力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朗读、多背诵、多积累。朗读、背诵文言文的名篇名句,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的需要。

教师在范读文言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停顿),读准思想感情。如《孟子·舜发于畎亩章》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这是一段说明事理的先秦散文,第一分句提出论题,引起注意,所以诵读时声调宜高,音量宜强,速度宜慢。其节奏变化: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中的“故、降、于、人”四字读重音。第二分句陈述“大任”(重任)由来的经过: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表示停顿,“·”表示重音),其中“先”表示强调事理的先后,“苦、劳、饿、空乏、行、乱”表示磨炼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艰苦锻炼,而后可以担负重任。第三分句得出结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两字一顿,语语铿锵,读时声调较重,音量较强,速度宜慢。有的文言文中的大句子一般由几个小句子组成,小句子与小句子之间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联系十分密切的地方要连读,联系不十分紧密的地方要停顿,如教《出师表》时,有一个长句:“①诚宜开张圣听,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恢弘志士之气,④不宜妄自菲薄,⑤引喻失义,⑥以塞忠谏之路也。”教师先要范读,让学生明确句中的停顿,体会到“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是开张圣听的目的,而“塞忠谏之路”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结果,分别用一个“以”字将上下句连接起来,所以①②③应连读,④⑤⑥应当连读。“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两个大分句的关系是并列的,因而③④之间可以停顿。教师在范读时要传递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境中,在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朗读,也可用默读让学生静静体会文言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有时,默读更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默读之后,最终学生就能流畅地背诵出来了。

5.小说教学

教师在教授小说时,更要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获得一种思想的顿悟、永恒的回味。如教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小说的高潮部分是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咽了,他说不下去了。教师在范读时,要尽量体现韩麦尔先生当时的心情,用心读好这一句话,创设一种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一定会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韩麦尔先生的心灵世界,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在教《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最精美的语句,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等,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体味,再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段落第11段,一方面加深印象,积累语言,另一方面培养语感。教师通过朗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语言描绘的情景之中。烈日和暴风雨同样渗透进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而然地同情起祥子悲惨的命运,憎恨坐车人的冷漠无情……

三、结语

朗读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加强记忆,并有益于健康。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会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的教学,还是文言文的教学,朗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融入学生最真切的感受,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素质教育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通讯,2006,3.2005,5、7-8、12.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具体运用朗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谈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运用
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尊重学生差异 开展有差异的教学
简议和声理论与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