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85-01
在教育大纲中明确规定:每个学科都要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利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观念指导行动,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观念才能正确的学习、生活,思想有问题的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和正确的道德认识,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首先要正确处理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暗含的道德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材中,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例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激发学生思想感情,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如利用教学内容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大好河山教育等。
二、利用学校或社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学校的走廊里和班级里都有名人事迹,针对这些资源结合语文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针对一些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学生通过学习最终是要回到社会,因此要拓宽学生的接触面,把学生领到社会进行有目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红绿灯课时,把学生领到公路,教学生认识红灯、绿灯、认识公路各种标记,了解过马路注意事项等知识,教育学生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把学生经常领到超市银行等服务部门,教育学生要排队等候,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遵守公共道德的好习惯。
三、在语文课中利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和学校要严格贯彻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要遵守规章制度。违反了规章制度,要进行批评和教育,耐心做思想工作,直到改正错误并转变思想为止。同时还要利用平时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小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事实教育胜于说教,让学生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教师要坚持抓下去,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利用语文课中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要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主动承担某些角色,在实践活动中按一定原则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例如,扮演班长、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等角色。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帮助其走出心理障碍,克服困难,树立坚强的意志,发挥集体作用,共同关心爱护这样的学生,使其增强道德意志,转变道德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在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分析原因,因人而异,利用各种办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不同,认识能力低,某些学生的道德行为不规范,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教育措施,用事实案例教育感化这样的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六、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感化并教育学生
情感是沟通的桥梁,要使受教育者接受道德认识和行为方面的教育,教师就要做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和老师说真心话,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交流,老师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的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七、利用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教育和感化学生
语文课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和典型事迹,如刘胡兰、黄继光、江姐、李大钊、世界聋奥会冠军费勇、王静娴、孔融让梨等典型事迹和人物典范,利用这些人和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仿效。另外,利用犯罪事实对学生进行法纪法规教育,努力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社会,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