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的音符充满高中语文课堂

2014-09-17 02:49莫雯雯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文情境

莫雯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065-02

“寓教于乐”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我认为它应该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意趣、情趣,即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意趣、情趣的培养上,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情境与教师、教育的过程、评价与激励机制。下面,笔者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让快乐充满课堂。

一、情境与教师

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情感交流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令人愉快和谐的情境更便于情感的表达与交流,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舒适温馨的氛围当中去感受语文的魅力,是语文课首要的工作。情境的构成又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图画、音乐、影视作品、多媒体等硬件设置,又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角色的转换与情景演示等等,让课堂变成社会自然历史科学人文的缩影,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种审美愉悦和以知识心领神会的目的。比如讲授《孔雀东南飞》可以从古代四大传说讲起,运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铺垫一种凄楚哀婉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节当中;《再别康桥》就可以先从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讲起,通过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缠绵的爱情故事,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徐志摩对爱与美的追求上来。情境创设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亲和力,师生相亲方能教学相长,在这一点上,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语文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些。高中语文老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父亲般的严厉、母亲般的慈爱之外,还要具备演讲家的口才与机敏,哲学家的幽默和豁达,演员的表演技巧,水手的驾驭和操控能力,此外,语文老师还应当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创新质疑能力的提升者。唯其如此,才能引领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一定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强化服务意识,用爱心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调动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去接受知识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二、教育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体现为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借助于情趣去获取知识,强化能力,得到审美愉悦的快感,完善人格。教学活动给人的感觉应当是快乐的、愉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和谐的、平等的,而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措施也是很多的,大到一节课的安排,小到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能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教学中要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去尽情享受教学的整个过程。一般来说,整个教学过程这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参与——教师简评——引题过渡——设置疑点——共同探究——得出结论——评估激励,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这个过程当中,而且也只能由学生充当这个过程的主人,我从来不认为老师的包办能够起到好的作用,这是寓教于乐思想在教学过程当中最直接的体现,即用平等和尊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趣。正如我在每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总是告诫自己的那三句话:调动起每个学生课上的积极性;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上的习惯和选择;把成功的体验交给每一个学生。语文课最能体现互动性与参与性,对于每一篇课文而言,学生既是听众,又是讲解人;既是观众,又是主演;既是接受者,又是批判者。他有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甚至与老师的意见相反,他在听的同时也在幻想,课文中那个地方是他向往的,课文中那个人物也许就是他自己,作者笔下的跟我想象的还不一样,他也许会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提出一个很让人费解的问题,也许会在老师讲课过程中不经意地插上一两句话。其实这正是一种自由融洽的课堂气氛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也是学生去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必然结果,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一切都转化成一种契机,一种动因,进一步去激发学生探究与思考,质疑与思辨,去发现知识的闪光点和美的所在,要让学生永远以思考的主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对过程的把握体现了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缺乏激情的课堂只能培养出缺乏激情的学生,诗的节奏,散文的韵味,小说的深刻,文言文的博大,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同时又不乏思辨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三、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并准确地做出反馈与评估,是继续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绝不是分出等级,划出优良差劣。“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要求老师在对学生作出评价时要力求面向全体,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应当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并集中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上课导入时;二是随堂检测。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活动当中,无论是抄讲成语、评析古诗、拟对联还是解读格言,我都力争去鼓励每一个学生,从一个眼神到一句首肯的话,只要能够燃起学生学习的火焰,便是一种成功,有时结果可能会出现一点问题,但整个过程就已经说明了他在努力让自己达到老师的要求,对于教育来说,这是最重要的。随堂检测作为评估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反馈与激励,让学生借助于这种手段来发现自身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检测要把成就感交给学生,而绝不能让检测对教学活动产生一种抑制作用,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设置错误情景,适当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错误、修正错误,会更加激起他求知的欲望,而让学生加入到评估当中,进行自评与他评,更有助于他学习品质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也许“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所以给予学生的正是这样一种活泼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我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探究语文之美,提高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正是每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所期盼的吧。

(责任编辑 刘凌芝)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