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丽华 王晓英 刘志强 马蓉
摘要:以激发学生学业情绪、改善教学效果为目的,该文分析了“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学业情绪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如何将学业情绪理论应用到“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改善学生学业情绪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业情绪;数据库应用基础;激发学业情绪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57-03
1 概述
Pekrun 等人(2002) 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概念,即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课外学习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1],Efklides(2005) 提出学业情绪具有三个特征[1]。近几年来,学业情绪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将学业情绪应用到实际教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徐先彩从个人、家庭和班级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对学业情绪的影响[1],王俪嘉研究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2],叶程成[5]在积极学业情绪: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指出积极学业情绪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认知策略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过程、监控学习结果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已有研究对学业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研究较多,肯定了学业情绪对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但对学业情绪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并且学业情绪研究领域集中于文科课堂,尤其是英语课堂[3],没有针对理工科课程的专门研究,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少。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对“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进行学业情绪研究。首先分析该课程的特点,然后总结该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指出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改进效果,最后提出了怎样将学业情绪理论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中。
2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1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以青海大学“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二年级文科学生开设的计算机必修课程,开课学期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VB”,共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验16学时,实验与理论的比例为1:1。该课程的特点包括:有先修课程,专业性较强,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能力,但课时安排学时短,信息量大。学生的特点包括: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兴趣低,先修课程掌握较差,英语、数学基础较薄弱。
2.2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影响因素
徐先彩将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1],个人因素包括自我认知,成就目标和认知能力。环境因素包括:课堂教学质量、重要他人对学业的期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教师反馈,互动学习和家长同伴的支持。
针对以上特点,总结出青海大学学生在“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学习效果受以下五个方面影响:先修课程的学习体验和成绩,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喜好程度,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方法。其中,先修课程的学习体验和成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喜好程度可以归结为个人因素,课程的特点和课堂教学方法可归结为外部因素。如图1影响因素图。
2.2.1 个人因素
在个人因素中,先修课程的学习体验和成绩决定了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如果先修课程的学习过程顺利、感兴趣、愉快、成绩较好,就会对下一门计算机课程有所期待,并且有信心学好;反之如果学习较困难、没有兴趣、成绩较差,就会对下一门计算机课程产生抵触和害怕情绪,在潜意识中有学不好的想法,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衡量标准,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快获得学习乐趣,有成就感;反之亦然。最后学生的喜好程度在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虽然该课程是必修科,但该课程不是专业课,加上课程难度较大,多数同学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因此从心理上不够重视,学习动机不强,从而影响学习。
2.2.2 外部因素
在外部因素中,课程的特点是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从而在讲授过程中,专业术语多,概念多,讲解时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
这个课程对于文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编写程序,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将理论转换为实践,对于文科学生来说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方法,这个课程属于计算机技术,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很难做到生动、形象、趣味性强,但能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此教学方法下,学生形成的课程口头评价是: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理论性强,听不懂。此外,这种评价体现在学生的评教表中。
通过以上对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分析来看。内部因素中先修课程的学习体验和成绩是无法改变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由学生自身条件决定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外界因素,但最终起作用的还是学生本身。外部因素中课程的特点是由教学任务和学科特点决定的,其难度不会因为学生的差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改变。
但是可以通过外部因素中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组织教学,还包括课堂气氛的组织。课堂气氛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是主导。课堂气氛是一个情绪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和作用。因此,如何改善学生的情绪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根本。
俞国良在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4]指出良好的学业情绪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和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 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马惠霞在不同教学方法激发与调节大学生学业情绪的教育实验[3]中指出采用不同教育对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业情绪的激发与调节情况。
3 改善学生学业情绪的方法
学习情绪是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焦虑、气愤等。Pekrun等人根据愉悦度和唤醒度9种学业情绪(愉快、希望、自豪、放松、气愤、焦虑、羞愧、失望和厌倦)归为四类,即积极高唤醒情绪(愉快、希望、自豪);积极低唤醒情绪(放松);消极高唤醒情绪(气愤、焦虑、羞愧);消极低唤醒情绪(失望和厌倦)。
改善学生学业情绪可以将学业情绪理论应用到“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中,通过提高学业情绪中积极高唤醒情绪和积极低唤醒情绪的感受度,降低学业情绪中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的感受度。
3.1理论课中学业情绪理论的应用
该课程包括理论课和上机课,传统的理论课上课方式为多媒体教学,包括使用ppt讲解理论,例题演示,其中不包含任何与课程内容不相关的话题。在应用学业情绪理论后,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1) 介绍课程内容时,简单说明本课程与前两门先修课程的关系,但不能强调因果关系,如前两门课程的成绩决定本门课程的学习好坏;
2) 组织课程内容时,使用如表1激发学业情绪的教学方法,其中方法1和3是必选方法,方法2和4在每2学时的课程中可使用其中之一,所用时间共15分钟。
3.2实验课中学业情绪理论的应用
实验课的传统上课的方式为:布置实验任务,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在应用了学业情绪理论后,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根据课堂时间教师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上次实验任务的提问,学生应答方式包括口头回答和实际操作。王俪嘉在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2]提出的教学建议是激励启发、严词相济和情感传递。
在实验中,教师对学生应答方式把握积极、鼓励、正向引导。该方法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况,情绪状况,能让学生有被关注的感觉,能够做到个别辅导和及时反馈。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4 小结与展望
在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学业情绪这一领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1]总结该领域研究所达成的共识及存在问题。该文的研究内容一方面基于以上启发,一方面源于教学实践总结。此外,现有研究中,没有针对理工科教学中探讨学业情绪理论的研究。因此,该文使用上述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业情绪是理工科课程的尝试。
在实践教学中,已将上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中,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的气氛来说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等实际问题,能够提高愉快、希望、自豪、放松、情绪的体验,降低气愤、焦虑、羞愧、失望和厌倦情绪的体验。
下一步需要进行教学实验,使用马惠霞提出的问卷“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进行使用教学方法前、后的测试。然后根据问卷,计算9种学业情绪的变化,分析变化的项目、程度等,最后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从课堂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能够获得自信、学会思考、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 徐先彩. 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 心理科学进展,2009(1):93-94.
[2] 王俪嘉. 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D]. 西南大学,2010.
[3] 马惠霞. 不同教学方法激发与调节大学生学业情绪的教育实验[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4):384.
[4] 俞国良.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5(10):39.
[5] 叶程成,王莹. 积极学业情绪: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J].德育与心理,201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