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红梅
我校是苏南地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就读于我校的外地生占30%~40%,他们在升入初中前有的是半途转来的,有的在本地民工子弟学校,有的直接从老家转来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甚至是零基础,所以进入初中后跟不上本地孩子。这样,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更不用说什么课堂参与度。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不断提高外地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值得每个英语教师探讨的问题。我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导学案》,培养外地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首先,课前我精心设计好一份《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主测评、学习反思、存在问题等方面。在设计时尽量照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专门为外地生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话题和题目,利用导学案组织他们做好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然后,把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回家预习导学案上自主预习部分,我在上课之前收上来看一下,了解检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哪些东西学懂了、学会了,哪些东西还不懂,哪些东西学生感兴趣,是他们想进一步了解的。这样我可以在课上有针对性地多进行操练,使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对导学案上的错误及时用其他颜色的笔修改订正好,有利于以后复习,并对学习情况做好反思,提出存在的问题,便于课后或第二天课上讨论。
我对有导学案和没有导学案的课堂作了比较,发现有导学案的课,上起来轻松、流畅,学生积极性高涨,举手发言的学生明显比没有导学案的多得多,特别是那些平时很少发言的外地生,他们也跃跃欲试争着回答问题。在这种课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多了,老师讲得少,学生问得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了,有时还为了一个语言点各抒己见、相互争执,最后在老师的指点下达成共识。这样争执过的语言点,他们印象深刻,以后再做到类似题目很少有错。
导学案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外地生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针对班级外地生多这一特点,为了让外地生有更多机会和本地生交流接触,也使他们尽早融入本地生中,我对班级学生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可以有效进行语言交际,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使他们互助学习、共同提高,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首先要划分好学习小组,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等分为四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并对组长们进行专门培训,平时一些简单的事情就由组长全面负责。
(二)教师要多关注那些外地生,特别是外地学困生的课堂发言,只要他们举手,就把机会优先给他们,或者特意设计一些简单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回答。学生对于贴近生活的话题很感兴趣,大家踊跃举手发言,课堂上参与的同学越来越多。
(三)教师还要关注外地生的课后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我把我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组:基础组、中级组和高级组。基础组是学困生,他们完成最基础的题目;中级组是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在完成基础组作业以后,再加一些提高题;高级组是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在完成中级组作业后需要完成一些探究题。这样既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又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提高学习效率。
(四)要完善确定翔实的学习评价制度。对小组合作学习施以恰当、系统的评价,调动每个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不仅关心他人在合作学习中的成就,而且关注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使小组合作切实有效且有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要注意适当调控,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真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创设语境,激发外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有效语境: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共有三个模块设计是以青少年生活(Teenage life)为中心的,第一模块——7A第4、5、6單元;第二模块——8A第1、2、3单元;第三模块——9A4、5、6单元。这些话题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层层递进的。在设计这些课的时候我利用外地生的优势,他们大多来自不同地方,还来自不同民族,他们的家乡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我特地为他们设计一些适合他们话题的语境,如谈论不同民族的服饰(Fashion show)、建筑(Buildings,Houses)、饮食(Food and drinks)、传统节日(Traditional festivals),等等。这样,学生都能投入不同的语境中,变得有话可讲,学起来轻松、愉快,而且兴致高。
(二)根据不同区域的外地生设计不同的主题化语境,如学8B Unit1 Past and present这一单元时,要求学生完成《导学单》上的预习部分:“谈谈你家乡近年来的变化。”在课上,由外地生们介绍各自家乡在饮食文化、生活习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介绍了解我国南北饮食、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差异,激发热爱祖国、热爱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师还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创设有效语境:(1)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语言交际情景;(2)利用食物投影——创设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3)利用网络——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等。
总之,在真实而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让学生真正走进现实社会生活进行交际,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的特点,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