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与石涛绘画艺术精神的比较

2014-09-17 04:02卞培刘少华
艺术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审美取向美学特征创新精神

卞培 刘少华

摘 要:莫奈与石涛同属于描绘自然的艺术大师,二者身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虽然二者身处东西两方,但在艺术领域有着惊人的共鸣之处,无论是对自然的描绘与讴歌,还是对艺术的执着与创新,无论是对先前传统的继承与开拓,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与延伸,都将二人牢牢地记录在美术史册,位列于大师之行,下面我们就二者的艺术成就做一下比较。

关键词:绘画;光与色;笔墨;审美取向;美学特征;创新精神

1 莫奈与石涛生平

克洛德·莫奈(1840~1926),最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学画,代表作有《日出·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睡莲》等。1926年逝世,莫奈一生留下五百多件素描,两千多幅油画,充分表现了莫奈旺盛的生命力和庞大的创作量,用特有的方式阐述了独创的色彩语言和艺术生命力。石涛(1642~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等,与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明宗室靖江王后裔,晚年寓居于扬州“大涤堂”直至辞世。石涛诗、书、画、印,样样堪称精绝。其成就在清初“四僧”中居其首,独撰《画语录》,其论述之深刻、体系之完整,被公认为中国美学史和中国画学史上压卷的力作。

2 艺术比较

(1)光色与笔墨。东西方艺术因为材料媒介的不同,绘画技法的不同,导致其样式的迥异,内涵形式的不同。西方侧重于造型与色彩,东方侧重于笔墨与神韵,其二者均是艺术的精神载体,具有永恒的开拓意义。我们就莫奈的光色研究与石涛的笔墨探讨进行比较研究,借此深入了解东西方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一,光色。1860 年前后,莫奈在巴黎格莱尔画室学习。那里教的是样式古板的传统绘画,他深感厌烦。而此时的巴比松画派引起了他的兴趣,该画派崇尚返璞归真,创作直接来源于自然和生活,用真实的自然风景来否定学院派保守的风格样式。因此,莫奈离开画室到巴比松附近枫丹白露森林区写生。运用当时先进的光学理论,以独特的眼光观察自然光线下景物的色彩变化,开始了他对光与色探索的人生。莫奈的绘画色彩对比鲜明,他不再依靠明暗塑造空间感,而是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形成前后差距形成空间感,将条件色和环境色表现得恰到好处。莫奈认为光本身就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表现了周围物质世界不断变化的条件,并且传达出本身处于流动中的时间感。自然界不存在孤立单一的颜色,色彩随着受光量的大小而起变化。莫奈并不想按照我们已知而习惯的状态去描绘物体,他要尽可能准确按照我们所见的状态去表现它们,传统的方法和风格已全然不再能适用。

第二,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是进行绘画创作工具和材料的外在形式,同时也是绘画造型艺术语言的精神载体。“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随着历史的推进与演变,关于笔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笔墨在元代以前主要是为绘画造型服务的,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尚未充分显现。到了元代,文人画逐渐成为画坛主流,笔墨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文人画家突出强调笔墨,以书入画,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疾徐、刚柔、巧拙、偏正、曲直、繁简、虚实、干湿、浓淡等笔墨形式传达出的思想情趣。这样,笔墨从为绘画造型服务的传统中独立出来,并且逐渐成了中国文人画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即所谓的笔墨中心论。但在石涛看来,笔墨只是描绘山川自然的形式,不是本质。他说:“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石涛对笔墨做的新的美学规定,要求画家在进行创作时用笔用墨要照顾到自然山川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这样的作品才有内容,有意境,而不会滑入形式主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恰恰是这种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让两位艺术大师在不同时间与空间上产生共鸣!

(2)美学体系特征。早期西方绘画,神话题材一直是永恒的主题,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画作还没有形成规模。印象派则打破这种格局,将目光直接取向大自然,描绘富于真趣的自然景色。这如同暗夜里的一道闪电,划破黑夜的阴暗与死寂!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莫奈的美学体系特征,首先来看一下其作品的特点:1)还色彩以本真面目。万物皆有其固有色彩,但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物体的色彩变化也随之变化。因此,色彩应不受所谓“固定色”的束缚。莫奈打破了人们头脑中传统的色彩观念。2)捕捉瞬间印象。自然景物在各种光照下会出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象。即使是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给人的瞬间印象也是不同的。3)对形的意识转变。莫奈作画时,通常以对色调与光的感应代替对物象形体的观察,光色的知觉从贴近真实感向色彩与光的独立价值提升,形与色互相渗化。在莫奈眼里,一切物体都失去了它们固有的“形”,而只是以色块的形式出现,只因颜色和光而存在。

莫奈的画作是对自然的讴歌,富有文学意义上的表达性。他的作品像一首首优美的散文诗。《睡莲》诗一般的意境,已有抽象主义的意味,在印象主义之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对具象事物的描绘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石涛绘画美学体系的特征则是对绘画审美的哲学思考。石涛在其理论体系中很重视范畴的使用。由他提出来的。例如,“一画”,如 “生活”,是在一般概念的基础上予以重新解释升华为哲思高度的。还有,“受”、“识”,是他从佛学理论中引进的。“蒙养”,是他从教育哲学中引进的。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新意与体系的构成主要是通过他提出的这些范畴的作用显现出来的。“蒙养”这一概念,体现了人格到情感及能力的综合素养,感悟生命意义和净化内心的能力,能够把握美的规律,表现出审美的特殊性。在“以笔操之,则受生活之任”,理论中我们看到“生活”已经走进审美理论体系之中。这些范畴的出现和运用是对审美观点的界定,意味着石涛美学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3 历史价值

印象主义在世界美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莫奈提出并推进印象主义的观点,对传统的西方绘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为现代美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不懈的追求为其他艺术家开辟了道路。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寻找到艺术发展的新的方向,使得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他是传统艺术的最后阶段,又是孕育现代派艺术的最初萌芽。石涛绘画艺术实践中的基本视觉元素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具体化。他对画理画法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系统性。他以自身的绘画实践历程深刻地论述了艺术关系。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脉,总结了画家一生绘画艺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艺术哲学思想,建立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理论架构,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再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结语

莫奈与石涛无论是在对前人绘画程式的反叛,还是对美学规律的拓展上都有着共鸣之处。无论是对先前传统的继承,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他们都开创了美术史的新篇章,受到后人的敬仰与尊重。

作者简介:卞培,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2012届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刘少华,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1届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审美取向美学特征创新精神
文献翻译初探
浅谈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审美取向的影响
岭南四大园林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
简论宋代画院对小品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探讨藏族民间舞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