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城乡一体化;政策
摘要:文章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对成都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投入与运行的两个关键政策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基层公共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5-0005-03
收稿日期:2014-03-02
作者简介:张丽(1967-),彭州市图书馆馆员,书记兼副馆长。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城乡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对成都市创新实践的肯定,也对成都市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成都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以“全域成都”为理念,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为关键,以社区和村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惠及人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为此,成都市做出了很多敢为人先的举措,尤其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政策,其中很多政策涉及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与运行的机制,基本解决了成都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投入和运行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
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率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08]17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有关具体事宜的通知》(成文发[2008]68号)(以下简称《通知》),为建设和完善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为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确立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对于全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成都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投入政策
1.1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完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四位一体”的社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城乡文化,是当前成都市贯彻落实我党指出的促进城乡基础配套设施改革要求需要重点思考和必须处理的重大事务。协调城乡文化共同发展,综合化发展,是《意见》拟定的和执行的根本原则。基于此,《意见》要求:“2009年,成都市文化馆、图书馆全都要符合国家三级馆以上的要求,60%以上的必须符合国家二级要求,尽可能实现地震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重建工程完成”。为了保证上面规定的目标最终实现,《通知》要求:“2009年11月,根据二圈层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不得低于500m2,三圈层乡镇文化中心占地面的不得超过400m2,还需要建设2000m2全民文化广场,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等等重点文化配套设施,并且也必须符合标准化建设的规定,最终实现14个郊区(市)县2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并免费开放。”根据上面的要求,不管是成都市的城区街道文化站、社区活动中心,还是乡镇文化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都必须在2010年前竣工建成,并符合规定标准。以上两个重要文件不仅仅规定了建设线路和工程建设进程,更严格规定了有效的建设对策和方式。若以上工程建成,成都市基层文化建设将基本完成,城乡基层文化服务机制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比较健全的供文化服务系统组件将构成。
1.2明确基层公共文化投入经费标准,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意见》和《通知》使“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不再是一句空话。作为公益事业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一项复杂、长期的工程,必须保证资金充足。一直以来,很多有关单位和领导干部文化观念还未转变,依然认为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相提并论,两者处于不同的建设位置。针对文化事业资金不足的现象,《意见》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从2009年起,按一、二、三圈层区(市)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0元、8元、6元的标准,纳入区(市)县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步增长。对远郊市县,市财政按其常住人口每人每年2元的标准转移支付,纳入市级财政一般性财力补助范围”。此外,《意见》还规定:“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常年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标准不变,保障渠道不变,并随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同步增长。”
《意见》的上述规定,第一次以政策规定的形式确定了相关政府必须将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列入到财政预算中。这一措施既能够保证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的持续运营有充足的资金,又能够确定基层文化建设得长效建设机制和实质保障。
长期以来,“加大对文化的投入”这句话,常常见诸报端和各种文件中,然而,现实的文化建设中却缺乏有效的财政投入。而该《意见》和《通知》的出台,则把“加大投入”从口号变成了政策,从而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2成都市基层图书馆运行政策
2.1基层公共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对基层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资金支持不到位,造成大多数基层图书馆常年荒废,图书馆管理人员逐渐流失或者专业能力不强,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立足于长远,完善基层图书馆建设,重点不在于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员管理队伍的构建。图书馆员队伍构建的重点在于对管理人员“身份”的确定和“资格”的控制。基于此,《意见》要求:“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按照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机制,根据相关要求选取专业技能强的管理人员,采取公开招考和聘用优秀人才,逐渐构建资格准入、全员聘用、公平竞争的人才队伍构建制度。另外,从社会中招聘2~3名专职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实行集中培训、资格审查、严格管理、目标考核。同时,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由村(社区)自治组织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兼职管理。”
以上要求能够有效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身份、资格以及薪酬福利等重点事务。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人员的录用,《意见》特意规定:“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主管人员按照乡镇中层干部的薪酬福利,其录用和升迁等需要征得区(市)县委、政府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着重规定这一点的目的在于:确保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符合规定。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产权关系
张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层公共图书馆投入运行政策研究张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基层公共图书馆投入运行政策研究首先,要从政策层面明确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设备的归属权和主管方,从根本上杜绝长期以来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设备被挤占、挪用的情况。其次,还要将某些地区存在的复杂产权关系清晰化、明朗化,为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开展、日常运行提供空间上的保障。
2.3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机制
长期以来,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如:图书馆、文化馆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动服务,缺乏自主权和主观能动性,业务开展较为单一死板,这样不利于基层文化权利的普及和文化服务的深入[2]。对此,《意见》要求:“按照我国文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文化服务基地服务机制,明确其服务内容、规格和目标。超过基本文化领域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由其他经济主体提供。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渠道,灵活文化服务,逐渐充实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由此可见,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载体的公共图书馆在发展机制上不仅要完善自身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更要开拓思路,兼收并蓄,运用市场手段扩大服务范围,扩充文化产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3成都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施战略
3.1统筹城乡,整体推进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全覆盖
3.1.1将基层公共图书馆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2007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为全国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后,各级政府就相继出台了城乡基本公共文化阵地达标全覆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立了发展建设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阵地,使之成为“全域成都”和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将基层公共图书馆纳入灾后重建工作任务。2008年年底,成都地区所有乡镇、行政村社区都开始建立了文化站、综合文化活动、图书室,并逐步完善了配套设施。2009年,灾区乡镇社区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全面完成。2010年~2011年,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灾后重建新图书馆全面对外开放。
3.1.3把基层公共图书馆列为民生建设重点内容。把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摆在市政工程的重点位置,明确各区县政府相关人员的职责,严格要求县区图书馆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建设符合标准规定,再逐步完成乡镇(街道)建成综合文化站(中心)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村(社区)建成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目标,将年度建设任务与当年民生工程目标一并下达,一同考核。2008年,“5.12”地震后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都地区新建的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全覆盖面为50%,并对外开放。如:2010年,彭州市20个乡镇文化站都是福建援建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的,目前全部对外开放。
3.2强化措施,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阵地
3.2.1标准化构建。成都市确定构建要求,严格要求各个县区图书馆建设必须满足或者超过上级规定的要求,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文化站的占地面积不能少于500m2。在建设过程中,成都市坚持标准化原则,全面规划设计、一致的风格标志、一致的招标建设、一样的设备设施,最终实现了成都地区所有的文化阵地标准化建成,较好地提高了基层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水平。2009年,成都市全市和县城两级图书馆建设完成,城区各个社区文化服务基地建设都符合上级面积规定,功能设施齐全的文化服务站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城区454个社区、郊区2,887个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郊区(市)县238个乡镇,已有116个按照标准化要求建成综合文化站,其余已在2011年10月建成并开放。如:彭州市图书馆新馆于2011年4月23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建筑面积大于400m2,馆内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在成都区、市、县名列前茅。彭州市图书馆从2008年~2013年在全市20个乡镇文化站建立图书室、346个村社区建立图书室,且彭州市乡镇、社区图书室都按有关标准配备了设施设备,并配有专职兼职的管理员一名。
3.2.2平衡化配置。成都市要促进服务机会平衡化享有,要坚持落实城乡文化数字化构建、示范带动、遗产文化保护和人才培养四项重点事务,不仅仅是“送文化”,更要“种文化”,最终要达到该地区乡镇和城市构建文化活动中心书籍转阅点百分之百,从而使城乡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同样的文化服务[3]。
3.2.3集成化开展。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构建信息化阅读中心、多功能活动室、电子阅读中心以及共享工程服务室等活动中心,进行群众喜欢的各种文化活动,让当地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的福利,也能够从各种文化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进一步充实文化生活,逐渐提高生活质量。
3.3构建机制,全力保障城乡基层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
3.3.1建立财政保障的分级投入机制。各区、市、县,应该根据有关文件标准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来确定图书馆的经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每人每年0.6册书的标准来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建立与本地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
3.3.2建立以人为本的互动提升机制。积极为城乡群众提供丰富的图书、音像、电子资源等文化产品,努力提供优质的公益讲座、读书活动,基本形成市上每月有公益讲座(如:金沙讲坛、彭州市图书馆湔江讲坛)、县上每月有送书活动、街乡每周有集中文化服务、村社每天有群众读书活动的良好局面。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有效评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室)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3.3构建责、权、利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根据我国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机制,坚持选拔优秀人才、竞聘任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社会中招考选拔出本专业技术人才。注重目标管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把群众满意度列为考察的重点内容,积极组织开展监管活动,保证基层文化活动有效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成委发[2008]17号)[Z].2008.
[2]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成都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文化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有关具体事宜的通知(成文发[2008]68号)[Z].2008.
[3]李忠昊,王嘉陵.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编校: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