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青少年宫,天津 3002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l~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着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教育理念,并确定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1]。我们教师也要适应时代的潮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进入了体育课堂,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改革思路……这一切的“新”,无可避免地冲击着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2],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较好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学习评价等,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虽然新课程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对《标准》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导致了一些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认识误区”。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由于基础理论的不足、实践经验积累的不足、在借鉴国外教育思想和理念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方面的不足等方面原因,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思想认识上、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偏差,这些偏差形成了貌似“先进”的认识误区,而这些认识误区,已经导致了实践中出现混乱和错误的后果,影响了课程改革朝着预期的理想发[3]。如果这些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干扰我们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体育新课程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方面存在的认识问题,以当代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教育基础理论为指导,对运动技能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冀澄清理论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希望通过研究,能使广大体育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牢牢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有效地避免观念上、认识上和实践上的一些误区,并积极对已有的一些误区进行及时必要的修正,从而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图书馆,并借助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著作、期刊等,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收集我国网球比赛的信息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基础。
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市区4所重点(1所市重点,3所区重点)中学,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份,问卷调查抽样中学在体育一线工作的体育老师共有41名,同时在这4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样,抽取部分学生发放学生问卷。
(1)问卷的发放情况
教师问卷的发放与调查于20111年3月天津市市区中学体育教师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共计4所学校,其中高中2所,初中2所。发放问卷47份,收回有效问卷样本41份,有效回收率为87.2%。
学生问卷的发放与调查也是在教研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由各学校的体育教师带回所在学校发放,发放问卷600份,一周后收回,收回有效问卷样本589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表1 学生基本情况
从调查数据分析,本次调查的样本数据,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可见,样本选择比较科学合理,对本研究数据的科学性有较大的帮助。
(2)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对问卷的效度检测采用的是内容效度检测法,内容效度是指问卷项目在多大程度上表示了所要调查的主题特征的范畴。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对本次调查进行的内容效度比检测中,检测结果为0.872,结果显示问卷效度较高。对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教研活动时,进行问卷指标小范围测试,一周后,将问卷中各指标重新测试,经统计并测得信度为0.95,说明本问卷的设计信度较高。
运用Excel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肌体动作系统。它主要是借助于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实现的外显肌肉的反应。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学生越是经济、有效、合理地利用身体动作完成任务,其动作技能的水平就越高,其能力也就越强。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传习,对学生的情感世界、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验和推进,人们在关注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关注体育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却出现了弱化运动技能学习的倾向,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4]。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进行运动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各种身体练习、运动活动的完成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情感、意志活动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与结果。学生在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尤其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积极参与活动,学生的身体承受着一定运动负荷。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与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无论是发展体能还是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都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生进行运动性认知学习,最主要的功能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通过体育课程向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学习掌握与运用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学会与运用体育运动技能,这些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正确与成功的运动体验,不知道自己该练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练。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课程标准》都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5]。如果一味的鄙薄和削弱运动技能的学习,就会导致“运动技能”这一体育最为本质的教育价值,淡化或退化,那么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发展体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都只能是空话。
表2 体育教学中教师重视教材教学内容类型情况(N=41人)
表3 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课时安排占每学期体育总课时的比例(N=41人)
表4 学生认为每学期体育课上教师安排“自由活动”的比例
从表3、表4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31.7%的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游戏类的教学。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运动技能教学课时安排占每学期体育总课时50%以下的占63.4%,50%一70%的占29.3%。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76.6%的教师,每学期在体育课上安排“自由活动”的比例在50%以上,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安排“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的只有23.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中关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淡化运动技能现象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课程改革之初,人们淡化运动技能的学习。归属于学科课程的体育课程,其最大的特点是高效率地传递人类体育文化,而作为体育文化核心成分的显然是操作性知识的运动技术[6]。也就是说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系统地传习运动技术。这里强调系统地传习,有两层含义,其一要求运动技术传习的完整性,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的同时掌握如何学习和灵活运用这些运动技术的方法;其二是领悟每项运动技术的背后有其所蕴藏的思想和体育文化。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既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学习其他目标的重要载体,学生主要是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情感体验的。因此,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既是体育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体育教师职责的主业。运动技能一旦被淡化,体育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将失去载体,体育教师的主业也将会被模糊。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的理念,需要体育教师更重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理解和内化。通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能力的优化创新,使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产生兴趣,获得成功感,以此来实现由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倡导的是通过学好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身体练习去实现健康目标。而体育教师传授的运动技术是根据各种原理设计的最佳组合,学会这些能提高技能的身体练习或动作方式,学生才能受到运动项目的吸引从而具备自我体育能力,形成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一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叶晴.走出体育教学中的几大误区[J].中国学校体育,2003,(02).
[4]黄仕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J].体育学刊,2006,13(01).
[5]于涛.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误解[J].体育教学,2006,(04).
[6]周兵,孟文砚.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